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
首農、雙匯、光明、康師傅、三元食品、新時代健康產業、三生、燕京、順鑫、維維、蒙牛、安利、飛鶴、伊利、愛親、雙娃、海灣茶業、中墾上海公司、小罐茶、一元堂、翼貓等企業代表進行食品安全宣誓。全國人大代表、捨得酒業企業代表餘東領誓。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食品產業智能製造暨智慧監管成果匯報展
蒲長城
金小桃
王登峰
劉志剛
黃修柱
黃髮強
張志強
李宣彤
王國豐
朱長學
國務院食安辦專家委副主任委員、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
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關注食品安全建設
國務院食安辦專家委副主任委員、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出席11月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蒲長城指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許多世人矚目的成就。其中有一點,就是從根本上完成了中國人從溫飽不足到小康的轉變。
蒲長城介紹說,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來,隨著食品產業、農業以及各方面的發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黨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重大的舉措,產業快速發展,標準不斷提高,技術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保障能力不斷改進,全過程的監管體系基本建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日臻完善。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確保食品安全,比解決溫飽問題可能任務更重。這是因為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結構已經從過去的滿足吃飽轉變為要求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吃得健康。這也印證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之理念。要解決吃得更安全、更營養的問題,要比解決吃飽,可能難度更大,所面臨的問題更多。要不斷探索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食品。
剛剛結束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其中專門在健全公共安全體制制度方面指出,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要求。
當前,正處在一個新的時代、新的起點,有新的要求,也有新的任務。總書記提出了「四個最嚴」的高度要求,確保把食品安全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蒲長城表示,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中華民族的未來,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是對食品安全作出的重大部署。
首先,要以人民為中心,把食品安全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堅決守住安全的底線。
第二,要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提高食品安全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將於12月1日起實施,要以此為契機,堅持依法監管、重典治亂,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條例制度的要求,落實責任,完善監管體系,改進監管模式,依法從重從嚴查處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要堅持黨中央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方針,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就離不開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要通過監管和服務的結合,推動我國食品產業健康地發展;通過強化食品安全素質教育,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的科學常識和法律法規知識,不斷提高食品生產加工工藝水平和檢驗檢測能力,完善標準體系。特別要組織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關注食品安全建設,形成齊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局面。
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金小桃:
全面落實食品安全要求 促進健康事業產業融合發展
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金小桃出席11月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金小桃在演講中指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食品安全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為食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金小桃認為,食品安全、營養健康與健康事業產業融合發展對人民健康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時代意義,在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出現前所未有的迫切和期待的新時代,大力促進人民健康事業發展,對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具有現實意義和作用。為此需要從食品安全、營養健康與健康產業發展三個方面抓落實。
首先,以食品安全是前提的理念先導和四個最嚴的工作要求來抓落實。沒有安全的食品,就沒有人民的健康。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沒有安全放心優質的食品,生命的健康就無法保證和正常延續。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四個最嚴」要求,環環緊扣,環環相聯。我們必須認真抓好落實,從標準、監管、處罰和問責四個方面來全面貫徹落實。
其次,從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科學化的互動互促上抓落實。安全食品和科學營養食品是人民健康保障的前提和基礎。特別是隨著人民生活和物質極大豐富、營養總體過剩情況的出現,人民健康愈來愈離不開安全、科學營養的食品和醫療衛生優質資源保障。人類生命的維持和健康的保障,離不開營養和醫療。在我國面臨營養過剩問題和由此導致的慢病發生率高等情況,科學營養和優質醫療資源保障便在健康領域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健康大會上提出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的要求,我們必須深入貫徹落實。
最後,從推動大健康事業產業的融合發展過程中抓落實。大健康事業產業融合發展對人民健康事業發展是關鍵和目標,也是重要支撐。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事業的發展,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產業的發展。眉山市能把原來的分散在各家各戶的小壇泡菜做成大產業,值得驕傲與祝賀。大健康事業產業融合發展,事業是根本,產業是助力,事業帶動產業,產業促進事業。在當今數字時代,大健康產業數位化是方向,也是促進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力。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的發展,將會給大健康事業產業融合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金小桃呼籲大家共同努力,在大健康事業產業融合發展進程中,認真落實中央要求,瞄準世界前沿和先進技術,結合食品安全、科學營養健康一起抓落實,同時,抓住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試點的契機,聯合創新發展健康事業產業,從全產業鏈科學構架及促進中去發展、拓展和創新,團結協力,攜手並進,藉助先進技術的武裝,插上騰飛的翅膀,為推動食品安全事業、健康事業產業融合、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
強化食育教育 培養學生正確飲食習慣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出席 11月 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王登峰認為,就「吃飯」而言,首先要吃飽,第二是要吃好,第三還要吃出文化,但是這三吃最基本的還是安全。食品安全是基礎和「紅線」,食品問題自古就是天大的事。根據中國的傳說,倉頡造字使得中國人有了記錄中華文明的工具,倉頡造字之後發生了一個驚天動地的事情,那就是「天粟雨」,天上給我們下食品,「鬼夜哭,龍潛藏」,所以食品是跟文化和文明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一頭連著黨中央、國務院,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基礎性民生工程,一定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的要求。所有學校的校長,幼兒園的園長,要承擔起食品安全的主體責任,嚴格抓好校長(園長)陪餐制度,建設廚房「明廚亮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並且嚴格落實,確保校園食品安全。
但是吃飯並不是那麼簡單,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學校教育其實還可以從「食育」開始。王登峰談道,食育,首先是健康教育和智育,要讓孩子們知道食品的營養成分,每一種食物所包含的對人體有益的東西,以及可能帶來的不利的影響。從營養的角度,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要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第二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實際上吃飯也是一個文明養成的過程,所以食育又是德育和行為規範的培養。西方基督教在吃飯前都要禱告,感謝上帝送來的食物。據記載,在古代有了文字以後,天粟雨,要感謝上天給予的食物。其實,每個人吃飯的時候都要感念食物的來之不易,要讓孩子們有感恩的心。同時,吃飯的過程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珍惜糧食,不浪費;吃剩的食物要學會進行分類處理,食品的包裝材料要進行有序的回收;飯後洗手,整理餐具等要規範、有序,這應該是每一個孩子行為規範養成的最好課堂。這件事情看起來是一個小事,但是,這樣的小事可能會在每個人的教育中,在每個人的成長中,會培養優良的品質。所以,食品安全的問題,是在食物鏈最底端、最基礎的。全社會都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但這僅僅是開始。在這個基礎上,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上來講要給孩子們更多的科學知識,吃飯的科學知識,同時要在吃飯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二級巡視員劉志剛:
持續加大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工作力度
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二級巡視員劉志剛出席11月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劉志剛表示,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中華民族未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四個最嚴」的明確要求。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忠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擺在突出位置,持續不斷加大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的工作力度,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年6月,公安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決策部署,組建成立了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並指導各地公安機關加強食藥偵隊伍建設,提升打擊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的專業水平。今年7月以來,公安部部署開展為期半年的集中打擊食藥環犯罪「崑崙」行動,同時根據黨中央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部署,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牽頭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共偵破食品犯罪案件 5753起,搗毀」黑工廠」「黑作坊」「黑窩點」3568個,打掉犯罪團夥 1337個,抓獲犯罪嫌疑人 10279名,總案值86.7億元。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總體形勢穩中向好,但安全隱患仍然存在,犯罪問題仍然突出,並呈現出新老問題交織、網上網下交織、多種犯罪交織的嚴峻態勢。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新挑戰,劉志剛說,公安機關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不斷加強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專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打擊效能,始終牢牢掌握打擊犯罪主動權,為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貢獻。
在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工作中,各部門、社會組織、企業和廣大群眾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在今後的工作中,公安機關將始終堅持專群結合依靠群眾,堅持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強化行刑銜接,加強警企協作、警民聯動,著力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格局。希望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食品經營企業、從業人員積極地向公安機關舉報違法犯罪問題線索,對於涉嫌犯罪的,公安機關將堅決一查到底、依法嚴懲,在全社會形成警民攜手、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讓犯罪分子無法藏身、無處遁形,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黃修柱:
五大方面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黃修柱出席11月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在黃修柱看來,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近些年,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產出來「」管出來「」四個最嚴」指示要求,堅持紮實履職,積極作為,狠抓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執法監管,全國蔬菜、畜禽和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6年穩定在96%以上,今年第三季度達到97.3%;累計認證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總數超過4萬個;制定農藥獸藥殘留限量等國家標準10090項、農業行業標準6416項;不斷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國家、省、市、縣四級監管執法人員近15萬人。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黃修柱還在演講中提到,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也還存在,像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產地環境汙染等問題,在個別品種、個別地區可能還比較突出。面對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特別是在食品安全和飲食健康方面的新要求,要努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讓老百姓吃得安心放心。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努力。
一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朝著綠色、優質和營養健康方向努力,抓緊構建一套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標準體系。深入推進按標生產,開展對標達標示範創建行動,創建一批標準化示範基地。
二是推進綠色化發展。推廣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推進農藥獸藥化肥等減量使用,引導農民嚴格落實安全用藥間隔期休藥期制度。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強化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三是推進品牌化建設。實施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誌等綠色優質農產品。開展農業品牌提升行動,樹立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建立優質優價機制,激勵生產者產出更多好產品。
四是推進全程監管。堅持問題導向,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評估工作,及時發現問題隱患。針對突出問題跟進開展專項治理,嚴打違法違規行為。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深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推進追溯體系建設。加快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強化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法監管、齊抓共管的共治格局。
五是推進監管科技創新。加強高通量、高精度檢測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增強風險評估能力,實施科學精準監管。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構建智慧農安監管信息平臺,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吃飽吃好,吃得安全優質、營養健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黃修柱呼籲道「: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和產業發展,努力讓我們的舌尖更美味、更安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副司長黃髮強:
不斷開創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新局面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副司長黃髮強出席11月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黃髮強表示,食品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事關和諧社會建設,是社會高度關注、群眾最為關心的熱點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出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李克強總理多次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確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黃髮強介紹,近年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本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大力推進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各項工作。
一是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增加綠色優質食用林產品有效供給。加快建立與綠色發展、提質增效相適應的標準體系,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綠色優質林產品供給能力。加強食用林產品標準化示範基地、示範區、示範企業建設,積極推進森林認證、綠色產品認證、森林生態標誌產品認定,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採集加工等,充分依託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優質食用林產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促進林下經濟健康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林業綠色發展。
二是積極推進監管體系建設,提高綠色優質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水平。2018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關於加強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實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行業管理責任,加強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落實生產者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圍繞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嚴防嚴管嚴控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風險。2011年以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開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重點監測了核桃、板慄、大棗、竹筍、黑木耳、油茶等產品,共監測17000多批次。
三是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樹立食用林產品安全優質形象。舉辦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周主題日及系列活動,廣泛宣傳和普及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結合「林草科技下鄉」「科技周」「世界標準日」「中國品牌日」等系列活動,開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研究、科普宣傳、消費引導、技術培訓和展覽展示,提升食用林產品影響力、號召力和競爭力,讓綠色優質成為我國食用林產品的金字招牌。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及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屆食品安全年會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主題,將進一步增進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食品安全工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食品安全的決策部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關於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不斷開創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新局面,提供更好更多的食用林產品,讓大家吃得更為豐富、更有營養,更加健康。
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
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推進健康飲食文化建設
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出席11月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張志強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相關部門的緊密配合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參與下,食品安全標準修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等項工作穩步紮實不斷向前進取。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抓好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的同時,正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要求,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實施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印發的《國民營養計劃》和國務院今年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各地各級政府已經制定發布了地方性的《國民營養計劃》和合理膳食行動實施方案,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組織制定各項實施措施,包括食品營養標籤標準,食品工業減鹽、減糖、減油技術指南,健康食堂、健康餐廳等各項標準,而且正在建設一個由營養專家、臨床醫生、公共衛生等作為專家主體的全國性營養健康教育體系。以健康為導向將是食品產業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之所以有如此舉措,是因為我國國民的營養健康狀況已經非常嚴峻。權威監測表明,我國國民的營養健康狀況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嚴重影響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目前,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達2.9億,其中,高血壓2.7億,腦卒中700萬,心肌梗死250萬,而且高血壓患病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6到17歲兒童青少年發病率達13.8%;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從 1980年的 0.67%飆升至現在 10%以上。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 11.9%,與 2002年相比分別增長了 32.0%和67.6%,其中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倍和2倍。癌症,2017年全國腫瘤登記結果顯示,我國癌症發病率為 186/10萬,肺癌、肝癌、胃癌、腸癌、乳腺癌發病率一直名列前茅。有研究指出,這是因為膳食中鈉過多、水果太少、水產品太少、蔬菜太少、全穀物太少、堅果類太少、精製穀物太多、單不飽和脂肪酸太少、紅肉太多,當然還有一項,酒精(乙醇)攝入過多。有權威文獻指出,2017年中國因為飲食問題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的大國中的第一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排第一,高於癌症。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佔居民全部死因的40%以上,每5例死亡病例,就有2例是死於心血管疾病。
張志強介紹說,針對國民如此嚴重的營養健康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心繫百姓,關愛百姓健康。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指導下,中共中央批准下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引導合理膳食,並要求制定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全面普及膳食營養知識,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膳食習慣,推進健康飲食文化建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還要求,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並要求積極促進健康與食品的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民營養計劃》,提出要堅持融合發展,促進營養健康事業與食品產業的融合,驅動營養型農業、食品加工業和餐飲業轉型升級,豐富營養健康產品供給;提出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要求加強產業指導,規範市場秩序,科學引導消費,促進生產、消費、營養、健康協調發展。同時要加強對傳統烹飪方式的營養化改造,研發健康烹飪模式。要求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出臺加工食品中油、鹽、糖的控制措施。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其中「合理膳食行動」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高於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於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攝入量不低於 500g。鼓勵商店(超市)開設低脂、低鹽、低糖食品專櫃。「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還要求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制定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推進食品營養標準體系建設。發展營養導向型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積 極 推 動 在 食 品 包 裝 上 使 用「 包 裝 正 面 標 識(FOP)」信息,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加強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的監督管理。
在張志強看來,一場圍繞著「減鹽」「減糖」「減油」為主要內容的飲食革命正在來臨,健康消費將逐步主導食品市場,健康將是食品產業的發展方向。改善我國國民的健康狀況,政府、企業、個人都有責任。
成都海關副關長李宣彤:
我國進出口食品安全整體水平保持平穩
成都海關副關長李宣彤出席 11月 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新海關新面貌,釋放改革紅利。李宣彤介紹,據 WTO數據統計,自 2011年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食品農產品進口市場,2013年至2018年,進口食品貿易量以平均10.4%的速度增長。2018年,中國從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食品,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食品。全世界許多國家優質安全的進口食品進入中國市場,進入中國老百姓的千家萬戶。2019年,海關總署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陳出新,積極構建新型海關監管機制,深入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充分釋放改革紅利,致力於提升通關貿易便利化水平,奮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海關。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78位躍升至46位後,今年再度提升,升至第31位,躋身全球前40名,連續兩年入列全國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跨境貿易指標從97位提升至 65位後,又上升 9位,位列全球第 56位。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作為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按照總署黨委的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加快推進關檢深度融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海關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落實「四個最嚴」,全面推進監管工作方面,李宣彤表示,海關總署積極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重要指示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部署,推動食品安全深化改革,嚴守食品安全底線,進出口食品化妝品安全整體水平保持平穩。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食品化妝品 179.5萬批,貨值122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14%和10.84%,退運或銷毀處理 76個國家或地區的 23類產品共計1303批,嚴防風險傳入。
一是努力完善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海關總署認真研究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組織開展《中國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戰略2030規劃綱要》研究及編制工作,為推進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指引,同時緊緊圍繞出口方主管部門承擔輸華食品總體責任,生產商、進出口商承擔主體責任,海關總署承擔監管責任的,進出口食品安全責任配置理念,研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全鏈條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制度體系,為推動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二是持續強化進口食品安全源頭監管。以境外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評估審查和回顧性審查制度為抓手,嚴格監管境外監管部門落實輸華食品總體責任。今年以來,新準入蜂蜜、水產品、肉類、糧食等十餘種食品農產品,與阿根廷、法國、義大利等20餘個國家主管部門籤署議定書40多份,明確檢驗檢疫要求。赴英國、丹麥、哈薩克斯坦、希臘、蒙古等多國進行風險評估現場檢查或回顧性檢查,確認外方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有效運轉,生產企業符合中方要求,從源頭踐行進口食品守護行動。
三是著力防範化解進出口食品領域重大風險。圍繞加嚴準入關、嚴控企業數、把好口岸關等三個方面,研究完善對狂牛症有關措施,做好狂牛症防控工作。根據海關總署和農業農村部針對周邊國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發布的禁令,立即停止相關國家豬肉以及製品輸華。同時,持續加大檢驗檢疫監管力度,以最嚴的措施加強非洲豬瘟全鏈條防控工作,及時響應進口蝦類產品檢出疫病問題,暫停厄瓜多、印度、沙特等多國企業蝦類產品輸華,及時有效處置加拿大肉類產品假證書,美國海關宣布查獲中國走私豬肉製品等多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有力保證了國民安全,維護國內消費市場平穩。
四是加快深化進出口食品安全改革。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制定海關總署關於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督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籤備案要求。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同時,保證進口預包裝食品安全,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推動兩種監管證件進出口岸驗核,壓縮進出口環節通關時間,推進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制度改革。在推動境外官方監管責任落實、嚴守安全底線的基礎上,優化企業註冊登記模式,提高註冊登記效率,服務擴大進口大局。
最後,李宣彤說:「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事關民生福祉和社會發展,任重而道遠。海關總署將堅守責任、牢記使命,為促進進出口食品貿易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北京市十二屆市委委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豐:
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不懈努力奮鬥
北京市十二屆市委委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豐出席 11月 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王國豐在演講中說到,「讓人民吃得放心」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生工作、對食品安全的深切期盼和殷切囑託,是全體食品行業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共同責任。本屆年會在「健康中國」的大目標、大框架、大視野下,探討「食品安全」的話題,凸顯出食品安全對於國家治理、社會穩定、人民安康的重大意義,凸顯出食品行業各位同仁心繫國家民族、肩負時代使命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據王國豐介紹,首農食品集團,是由首農集團、京糧集團、二商集團聯合重組成立的北京大型國有企業,躋身世界食品行業前30強、中國食品行業前4強,基本覆蓋米麵油、肉蛋奶、醬醋茶、糖酒菜等全品類食品,基本實現種植、養殖、倉儲、加工、貿易、配送、銷售等全產業貫通。資產、營收雙超千億,擁有三元食品、京糧控股2家上市公司,三元、古船、王致和、六必居、月盛齋、古幣、八喜等一批老字號和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知名品牌群,首農、三元、古船品牌價值分別達到532.62億元、251.39億元、147.97億元,擁有一批國家級農業科技研發平臺,承擔著首都百姓「菜籃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的光榮職責,綜合實力名列中國食品行業前列。
作為食品產業的生產商、供應商、服務商,首農食品集團始終將報效國家、服務人民作為義不容辭的使命和擔當,始終恪守食品安全的道義和責任,嚴格貫徹「四個最嚴」的標準要求,全面實施全過程、全時段、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管控體系,嚴格把控著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道關口、每一個環節,將「視食品安全為生命,視企業責任如泰山」融入企業的血脈,打造企業的「良心工程」,打造人民的「良心產品」!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王國豐說。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連著黨心。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面對「健康中國」的使命要求,中國食品行業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深化食品行業改革,守護人民健康生活,推動中國食品產業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
立足新的時代、新的起點、新的徵程,首農食品集團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大健康為己任,堅持科技創新和品牌戰略的雙輪驅動,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等重要戰略機遇,發展好大農業、大糧商、大食品、大流通、大服務產業,著力構建「立足北京,依託京津冀,布局全國,走向國際」的產業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食品產業集團,在「健康中國」的大藍圖、大戰略中當好排頭兵、馬前卒,讓人民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更健康。
聽從新的時代呼喚,擔當新的時代使命。在新的時代徵程中,王國豐表示,首農食品集團將與食品行業的各位同仁一道,通力合作,攜手共進,為捍衛中國食品安全、發展中國食品產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不懈努力奮鬥!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社長、總編輯朱長學:
用六個「唯一」為「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社長、總編輯朱長學出席11月13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高峰論壇並作演講。千古文章出眉山,東坡味道譽天下。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在中國泡菜之鄉四川眉山隆重舉辦。這是責任、是初心、是使命,也是機緣,更是覓仁惜緣,共享共贏共謀發展。會議旨在提升我國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全面促進地方產業深度融合,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地方食品產業和農產品產業鏈升級發展,打造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和有溫度的城市名片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正效應。會議現場,朱長學代表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暨第十一屆中國泡菜食品國際博覽會承辦單位中國食品安全報社向與會的貴賓、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17年來始終支持中國食品安全年會的每一個聯合舉辦單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新時代,新徵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了新的時代。報告還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的國家戰略,至此,中國食品安全事業邁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新時代的強勁旋律已奏響,新時代的徵程已揚帆起航。朱長學表示,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作為我國食品行業年度盛會,已經成為食品行業的重點品牌活動,已經成為食品安全領域的高端對話平臺。本屆年會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主題,開設了地方食品安全監管論壇、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暨食育論壇、「網際網路+」食品安全智慧監管論壇、食品安全企業責任論壇。與此同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食品產業智能製造暨智慧監管成果匯報展示也將同期舉行。
食品安全、健康人生、輿論監督、服務民生。中國食品安全報社將用六個「唯一」服務大眾:第一,《中國食品安全報》是唯一一份國家級食品安全宣傳主流媒體;第二,「中國食品安全網」是我國食品行業唯一獲得國家頒發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許可證」的門戶網站;第三,「中國食品安全年會」是由中國食品安全報社於2002年倡議發起,唯一最早由國家多個部委辦局聯合舉辦的全國性食品安全行業交流的品牌會議;第四,《首都食品安全周刊》在北京市保障食品安全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唯一不可替代的角色,增強首都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的融合熱情;第五,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員隊伍是提升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的唯一「專兼群」多頭變一頭立體的信息交流集聚平臺,彌補並豐富了我國食品安全監管輿論正能量;第六,《食育周刊》是我國最早成形的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專業媒體,是唯一專門專一關注食品安全教育的專業媒體,倡導食品安全從娃娃抓起,主張食品安全科普應從學校抓起的社會共治理念。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談及未來,朱長學說,中國食品安全報社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食品行業服務,為發展地方經濟服務」的辦報方針,以強化食品行業社會責任感為己任,以切實擔綱食品安全輿論前沿為使命,以正確的輿論引導消費,把控社會關注焦點,注重宏觀上的真實,監督監管執法輿情和企業食品安全防範制度,為近14億中國人的「舌尖上安全」保駕護航。
不負新時代,共創食安夢。會議現場,朱長學還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中國食品安全事業的新成員——食安天下 APP,這是本報社全面貫徹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共同打造智慧食安的又一個有力的務實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