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學本科,碩士畢業後,公派又去國外讀博!回國能去本校或相同的學校任教嗎?
可以,但是比例不高。不管是國內或國外讀博,想進入一所985大學任教都極為不易,尤其是不少大學已採用5年(部分高校是3+3考核)考核制的"非升即走"模式。進校後給予"校聘"的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的待遇和福利,5年內論文、國家級課題、獎項等考核合格,則轉為正式副教授或教授。
小西同學院的師兄,985大學本科、碩士畢業後,博士一年級時走留學基金委(CSC)渠道去國外頂尖研究團隊攻讀博士學位,回國後依託母校順利拿下"青千",已是博士生導師、教授,並組建了自己的團隊。小西2019年還看到他們團隊發布的招聘公告,招聘2-3名師資博士後。
小西看到部分人對於公派留學有不同"看法",小西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國家留學基金委(CSC)是不少本科生、碩士生或博士生的機會,是國內公開選拔、錄取和排除留學人員的方式,具有多個項目類型,如提問中涉及的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公平研究生項目"。相對來說,有3-4年的攻博博士學位,或是0.5-1年的博士聯合培養。
在出國留學的三種常見模式(自費、全獎或公派出國)中,學生公派出國並不比全獎或自費的差。在小西看來,有留學的想法,走哪個渠道都可以,關鍵是有合適的學校、導師接受。不過,公派出國在獲得資助的同時,需籤訂協議,畢業後得回國工作至少2年。
但是,對於讀博之前就有回國工作的學生而言,也許是件好事情,科研成果夠牛,申請"青年千人"是回國從事科研工作的極佳選擇。國內名校對於"青千"或有潛力申報"青千"的博士(依託本單位),給予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如高額的安家費、科研啟動費、職稱(特聘教授)、組建團隊的特殊政策等。往往這些不是國內普通博士或青年教師有機會獲得的。
小西之前有師妹申請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讀博,導師是鼓勵她走CSC渠道的。類似情況的導師不少,一是國內申請出國的學生增加不少,二是國外高校的經費一樣有限。當然,也有不少人科研成果豐富、較大機率拿到全獎的學生放棄走公派出國渠道,但是普通學生提出可申請國內CSC來支撐自己讀博的費用,有較大概率獲得更好學校或研究團隊的offer。同樣,也有學生申請公派出國留學被拒,國外導師依然願意提供資助讓其繼續讀博的。
國外攻讀博士學位後,想回國內985母校工作,關鍵得看之前得碩導或團隊有沒有引進你回來的意向。若是碩導是教授、博士生導師、課題組負責人,尤其是具有一定得行政職務,你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團隊缺少且急需的補充,就有較大的機率引回之前讀研的團隊工作。
就小西了解的,不少大牛團隊就有類似的"培養方式",將自己的碩士生送到國內頂尖研究團隊讀博,學習他人的長處後再引回團隊,提升團隊的科研水平和實力,甚至是導師間聯合開展一些前沿研究或共同發表一些高水平文章。
當然,小西熟識的博士生中,同樣有去東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幾年後無法畢業而被勸退回國的。自己無法畢業,就談不上有機會回國進高校工作的。這也是小西想說的,能去什麼學校任教的"硬通貨"都是自己發表的高水平論文。
就小西觀察的情況,國內不少專業畢業的博士,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質量都不比"海龜"差,想進985大學任教僅僅是缺少海外學習經歷。選擇出國做博士後的途徑後,這些"土"博士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一點不比海外名校博士畢業生差。
因此,小西想說遇到合適的機會,如國內一些大牛導師郵件溝通後彼此滿意的,建議儘快回國辦理入職手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