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非遺服飾|珞巴織布:美麗的傳承

2020-12-03 廣東省非遺促進會

珞巴織布

珞巴織布技術與珞巴族服飾習俗緊密聯繫,珞巴的服飾習俗經歷了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當麥稈和獸皮不再滿足禦寒、審美的要求時,珞巴人便自創出織布機織布,其原材料為自種的棉花和芋麻等野生植物纖維,並用天然植物或礦物染料染出的彩線織成各種美麗的花紋圖案。

自2007年6月珞巴族的織布技藝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珞巴族的古老手工傳承得到了新生。文化部特意委派專家和設計師評估了珞巴服飾紡織技藝,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幫其制定了既提高珞巴紡織技藝手工藝品質又符合現代生活要求的實用方案,使珞巴族的傳統紡織技藝得到了最大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由於在原材料方面得到了林芝毛紡廠的支持,工藝技藝得到了更有價值的提高。

長期以來,珞巴族都有手工織布做衣服的習俗,把山羊毛或綿羊毛碾成線,用植物、礦物上色,織成氆氌,最後剪裁成上衣、圍巾或短裙。

亞依

米林珞巴織布製作工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亞依是珞巴族服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於織布聲,她再熟悉不過。小時候,母親常常為她織布裁衣,亞依覺得很有意思,9歲那年便跟著母親學織布。

多年以後,亞依仍然保持傳統織布裁衣的習慣。當時,村裡幾位60歲以上的長輩已經做不動了,年輕人裡只有亞依會這門手藝。2007年,亞依開始收徒。她挨家挨戶敲開村民家的大門,經過不斷勸說,陸續收了10多個女孩子做徒弟。南伊珞巴民族鄉專門把駐村工作隊的一間房騰了出來,作為她們的工作室。

為了提升商品「獨一無二」的價值,工坊製成的每條圍巾或錢包的成品上,都印著製作者的姓名。

珞巴族工匠用祖輩的技藝「織出」新日子,一門受冷落的「非遺」手藝活了過來。

相關焦點

  • 林芝工布新年響箭文化旅遊活動熱鬧非凡!
    11月15日,林芝迎來了中國最早的新年——工布新年,借力「冬遊西藏」優惠政策,林芝市邀請了國內著名的媒體記者和自媒體人、旅行商、非遺服裝設計師等一起「走進林芝·冬享暖陽」,進行採風踩線活動,將林芝優質旅遊資源與非遺文化、節慶活動、傳統體育等相結合,助力林芝旅遊品牌建設,助力全域全時旅遊發展。
  • 林芝工布新年響箭文化旅遊活動熱鬧非凡
    ——工布新年,借力「冬遊西藏」優惠政策,林芝市邀請了國內著名的媒體記者和自媒體人、旅行商、非遺服裝設計師等一起「走進林芝·冬享暖陽」,進行採風踩線活動,將林芝優質旅遊資源與非遺文化、節慶活動、傳統體育等相結合,助力林芝旅遊品牌建設,助力全域全時旅遊發展。
  • 邀您來林芝過中國最早的新年!
    ,你想不想到林芝來體驗熱鬧的林芝工布新年響箭文化旅遊活動呢?我們一起欣賞醉美林芝美麗山水,剛獲授牌的國家5A級景區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其風景奇、秀、險、幽,十分值得一觀;中國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這個時節會露出令人驚豔的美麗身軀,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展現容顏;國家5A級景區巴松措風景雋秀,驚豔眾人;還有中國綠色峰級景區南伊溝的深秋盛景令人震撼、擁有國際水準的魯朗小鎮璀璨奪目、波密冰川幽靜潔白兀自美麗……在林芝,所有的景觀都獨一無二,無可取代。
  • 林芝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
    近日,林芝米林縣中學舉辦第二屆學校共建日暨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共計2000餘人參加。  上午10時,由各年級學生組成的方陣隊,身穿民族服飾,整齊一致地依次走過主席臺。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全體師生、家長肅然起立,齊聲高唱國歌,注目國旗緩緩升起。
  • 探訪西藏珞巴文化:這個中國人口最少民族的大爺會唱「rap」
    由於珞巴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傳承只能靠說唱的形式。才召村村委會主任扎西說,「珞巴族始祖傳說」是靠說唱傳承歷史的重要方式,是珞巴族的「rap」。藏曆10月1日「工布節」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珞巴族卻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神話傳說、酒歌、情歌、故事諺語等口頭文學,其中的「珞巴族始祖傳說」一般在勞動、節慶和宗教活動中演唱,演唱者在傳統曲調中觸景生情,即興成歌。
  • 一臺織布機一方小手帕 織出一場精彩非遺傳承
    「重拾小手帕,引領新時尚」倡議活動啟動儀式暨非遺傳承體驗系列活動在六石街道北後周村舉行。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孫振華一臺臺小巧玲瓏的織布機,一場場精彩的非遺項目體驗......8月2日,六石街道北後周肇慶堂成了歡樂的海洋。由東陽市政府主辦,東陽市文化旅遊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六石街道辦事處承辦的「重拾小手帕,引領新時尚」倡議活動啟動儀式暨非遺傳承體驗系列活動在六石街道北後周村舉行。
  • 非遺地圖|傳承瑤族服飾文化,是手藝人黎鳳珍畢生的事業!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2020年林芝桃花節不辦了,林芝我們明年再見
    往年,每當到了三、四月份,前往西藏特別是林芝的遊客特別多,原因是這裡的桃花開了。桃花那裡沒有呢,確實是,但是西藏林芝的桃花可能更引人注目。而且,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林芝在每年旅行愛好者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比擬。被稱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區位於西藏東南部、拉薩以東。
  • 廣西唯一一個「非遺傳承基地」在賓陽縣掛牌,全國只有49塊牌
    廣西唯一一個「非遺傳承基地」在賓陽縣掛牌,全國只有49塊牌 圖文:劉國雄竹籠機是一種竹編花本織機,早在宋代即已存在。當天,譚湘光大師可謂「三喜臨門」——其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非遺傳承基地」掛牌;其二,香港玩包包集團與譚湘光大師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其三,譚湘光大師壯錦傳統技藝及壯錦服飾精品創作首期農民工培訓班開班。
  • 馬背上的「非遺」傳承——走進林芝市朗鎮託麥村馬包加工廠
    圖為林芝市朗縣朗鎮託麥村馬包製作技藝的傳承人正在縫製馬包。潘璐 攝在舊西藏,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在這樣的背景下,馬背包(簡稱馬包)應運而生。在整個西藏,很多地方都能夠製作和出售馬背包,但林芝市朗縣馬背包最富盛名,而朗縣馬背包就主要出自於朗鎮託麥村。近日,記者走進託麥村馬包加工廠一探究竟。馬包手工製作技藝是一項師傳手藝,記者到訪時,傳承人索朗群培和徒弟格桑羅布正坐在一起,一邊做馬包,一邊交流著製作要點。索朗群培今年56歲,從小便熱愛手工藝。
  • 西藏林芝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_資訊_中國西藏網
    近日,米林縣中學舉辦第二屆學校共建日暨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共計2000餘人參加。  上午10時,由各年級學生組成的方陣隊,身穿民族服飾,整齊一致地依次走過主席臺。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全體師生、家長肅然起立,齊聲高唱國歌,注目國旗緩緩升起。
  • 數說圖解林芝二十怪_作為林芝人一定要知道
    千百年來,藏、漢、門巴、珞巴、怒、傈僳等十幾個民族和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豐富、燦爛、多彩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林芝二十怪歸納總結了林芝的自然景觀、民風民俗、歷史傳統、愛國情懷等與眾不同的地域特色,奉獻給大家,以作鑑賞。林芝二十怪並不能完全代表林芝的全部特色,如「牛糞燒火比油快,跳舞轉圈圍起來,上學不用把錢帶,冬蟲夏草論個賣」等帶有全區性的特色並未錄入其中。
  • 昌寧:以賽促學提升非遺魅力
    11月28日,保山市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打平村民族文化活動廣場內歌聲悠揚、熱鬧非凡,一場以「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助推昌寧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民俗文化和非遺宣傳展演活動精彩上演。這些武器都是我們祖傳下來的,一步一步的,(我)有這個信心,把它製作出來,傳承下去。」參賽選手大龍灘社村民古少美說。紡線和織布比賽沒有射弩比賽那麼激烈,用安靜的方式展示著苗族傳統文化的美,現場除了紡線機、織布機的響聲外,再沒有其他聲音。紡線的參賽選手熟練地為大家演示如何從麻團變成麻線的過程,織布選手讓織布梭子在織布機上來回穿行。
  • 「我對促進民族文化傳承責無旁貸」——全國人大代表扎西江村履職記
    新華社拉薩3月1日電 題:「我對促進民族文化傳承責無旁貸」——全國人大代表扎西江村履職記新華社記者張宸「年輕人願不願意學習傳統服飾製作?」「製作的原材料好不好找?」「對珞巴傳統文化傳承有哪些建議?」……在與珞巴族非遺服飾傳承人達娃聊天時,扎西江村邊問邊記,很快就寫了滿滿的幾頁紙。扎西江村是珞巴族,2018年被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考慮到馬上要去參加全國兩會,藏曆十五還沒過,他就驅車再一次來到了西藏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與這裡的群眾座談聽取意見,為到北京開會做準備。
  • 林芝箭客快快聚來!
    為活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工布地區獨樹一幟的體育競技比賽及民間歌舞在自然和歷史中不斷得到再創造的效果,展示巴宜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使文化繁榮和旅遊發展相互促進,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的目標。林芝巴宜區文化和旅遊局將於2019年6月14日舉辦「工布畢秀競賽暨工布民間歌舞愛好者分享會」,圍繞工布畢秀競技及民間歌舞創作和傳承進行展示和討論。
  • 「2020四川民族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非遺研修培訓活動正式啟動
    近日,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承辦的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2020四川民族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研修培訓開班儀式在服裝學院舉行。  來自四川省甘孜、阿壩、涼山、樂山、瀘州等地的22人參加本次研修培訓。
  • 浙江諸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12月22日,浣紗小學五年級學生在用薴麻線織布。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施傳說」的教學性傳承基地。近年來,浣紗小學開設《走近西施》《青青薴麻》等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建設「西施傳說」教育實踐基地,並每年舉辦「西施文化節」,通過系列傳承與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12月22日,浣紗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學做薴麻手工。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施傳說」的教學性傳承基地。
  • 林芝古稱工布,是西藏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
    被稱為「 西藏 江南 」的 林芝 地區位於 西藏 東南部、 拉薩 以東。 林芝 大部地區氣候溼潤,景色宜人,少數民族以門巴族和珞巴族為主。對於初到 拉薩 有高原反應的朋友來說,建議先去海拔最低的 林芝 地區,對緩解高原反應很有幫助。優美的田園風光,恍惚中讓你有置身 江南 之感。
  • 吉林省非遺:保護與傳承卓有成效
    東北二人轉項目在傳統曲目挖掘整理、理論研究及活態傳承方面在國內公認具有示範作用;東豐農民畫、松花硯雕刻、朝鮮族打糕、泡菜及民族服飾製作等項目日益融入現代社會生活,走進百姓家庭。珍稀瀕危項目得到搶救性保護。按照搶救第一的原則,我省對一批珍稀瀕危非遺項目進行了有效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