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浙江慈谿一城管被舉報有千萬房產 回應稱正調查
「舉報古塘街道城管大隊吳某在城管大隊掛空職,並擁有慈谿市內多套房產,大多數以商鋪店面為主。其妻子在慈谿林業部門就職,名下更有多套房產。現曝一部分房產信息……」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收到了一條匿名舉報信息。而同樣的內容,也出現在了當地的論壇上。一時間,帖子引起了大量關注。
情況是否屬實?記者進行了調查。
事發
記者收到匿名舉報
慈谿一城管名下有多處房產,價值千萬
記者收到的這封舉報信中,舉報人列舉了吳某的六處房產(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本報隱去房產的具體門牌號):
逍林鎮越溪梅園遠香苑50號樓XX室,面積:137.04平方(此為逍林鎮最貴房產,沒有之一)
滸山街道天九街56號-62號(締景灣)公寓XX號樓,面積:179.64平方(城中心超繁華地段店面店鋪)
古塘街道中瑞閣店面7號XX層臨街商鋪,面積:83.53平方+88.54平方(城中心超繁華地段店面店鋪)
滸山街道三北大街XX號臨街店鋪,面積:137.74平方(城中心超繁華地段店面店鋪,為慈谿購物示範街,房價不菲,店面價格更不菲)
滸山鎮城東新村141號樓XX室,面積:65.24平方(早十年以官員企業家住戶為代表的城中老牌小區)
古塘街道城東西區129幢XX室,面積:70.41平方(早十年以官員企業家住戶為代表的城中老牌小區,一買還兩幢)
此外,舉報人還在信中寫道,「試問,公務員的區區工資能買下慈谿市中心繁華地段多套房產嗎?經評估師估算,光列出來的這幾套房產,以開盤價來估算,就已超千萬。」
「慈谿早有房警,現又有土豪房城管。後者更聰明,會用親戚、老婆孩子的名字登記購買房產。吳某吸收了多少灰色收入?」舉報人又寫,「經我調查,吳某在城管上班期間玩忽職守,早上遲到,下午早退,下午上班時間更在辦公室搭起小躺椅睡覺打瞌睡。出門更是中華軟盒329煙不離口,開的車還是進口車雷克薩斯ES系。」
調查
被舉報人為一般執法隊員
工作考核處中遊水平,但遲到早退基本沒有
記者嘗試聯繫舉報人進一步了解情況,但對方一直沒有回應。
這些房產究竟價值多少?記者也諮詢了當地的一些房產商。根據他們的描述,滸山鎮城東新村和城東西區算是學區房,前者每平方米八九千元,後者學區的學校好些,能賣到一萬一千元。
一位房產業界人士告訴記者,這幾個商鋪每平方米均價都在3萬以上。最低的是滸山街道三北大街的臨街店鋪,均價3萬多,最高的時候,店鋪每平方賣到10萬,也有人要。
而古塘街道中瑞閣的店面,每平方售價約在4到5萬。地段較好的締景灣的店面,記者在慈谿房產網上查到,朝西的店面,每平方米售價5、6萬元。
為了核實情況,記者來到了古塘城管中隊。可是,一樓的亮相臺只顯示工作人員的編號,記者沒有找到吳某的名字。聽說記者找吳某,幾位城管人員說,吳某不在。根據他們的描述,吳某四五十歲,屬於老城管隊員,為城管局在編,不過不是領導,就是一般執法隊員。
記者問吳某平時的表現,幾位城管人員說,還行,沒有舉報寫的那麼糟。
「我們城管上下班都要打卡籤到,正常的打4次,晚上值班還要打2次,一樓也有攝像頭。」城管人員帶著記者到門口,指著一本籤到本。記者注意到,吳某1月3日還籤了字。在一樓的外牆上還貼著幾張通報書,兩名城管人員1月初因為上班時間玩手機遊戲被通報批評,但沒有吳某。
「我們這裡有曝光臺,都會公布的。」城管人員說,如果真有帖子反映的情況,那吳某肯定要被通報批評的。古塘城管中隊陳隊長告訴記者,他們也看到了舉報帖,「房子什麼的都是他個人的事情。如果說工作,遲到早退基本上是沒有的。」
記者還了解到,城管局對每位城管人員都有考核,每個月通報。古塘城管中隊18個隊員,吳某一般排第10位。
進展
被舉報人回應:
城管局紀檢組正調查此事
昨天下午四點半左右,經過溝通,記者見到了吳某本人。他坦承,舉報信裡的房產信息和他妻子的工作,都是對的。而其他幾點,吳某一一反駁。關於上班開豪車。吳某帶記者到停車場查看,他的座駕是一輛白色雷克薩斯ES300。「車子是2005年花40多萬買的,開了十年了。」
關於遲到早退等工作作風。吳某說,他做了這麼多年城管,沒遲到過。「兒子6點50分要到校,我送完兒子去上學,再去上班,怎麼會遲到!監控都可以查的。單位裡的曝光臺,我也沒上過。」
關於中華329煙不離口。吳某說,他十多年來抽的都是外煙,萬寶路,而不是中華。「你隨便找個人都能問好了。」邊上的同事補充,吳某最近還開始戒菸。
關於名下多處房產。吳某說,這是他的個人隱私,不便回應。在記者多次追問下,吳某才說出,他還欠著銀行1400萬。「其他都不用說了,紀委已經調查了。我房子的複印件、貸款的材料,都給他們了。」
隨後,記者從慈谿市紀委了解到,目前慈谿市城管局紀檢組已對此事進行調查。
紀檢組卞組長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收到吳某的六本房產證複印件,名字都是他本人,有2002年買的,也有2006年買的。「因為舉報的內容涉及較多方面,包括銀行貸款,目前還在對舉報的內容進行核實。」(記者 鄒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