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悅遠來解放碑獲頒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商業引擎朝天門迎來來福士探索艙空中觀景臺;金融聚寶盆白象街化身傳統風貌區再出發……「十三五」期間,「母城」渝中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山水和歷史人文資源優勢,傳「文氣」,聚「人氣」,匯「財氣」,走出一條「以文為魂、文旅融合、城景一體、主客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締造了一座有歷史、有故事、有活力,更有魅力的渝中半島。
強底蘊
釋放文化價值彰顯「母城」魅力
在解放碑小什字附近,集聚著重慶抗戰金融機構舊址群,其中一棟便是中國銀行舊址。抗戰時期,這棟樓對全國經濟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6月,註冊資本金為108億元的中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金租」)落戶渝中,這棟樓立下了汗馬功勞。
原來,2018年,渝中區領導曾登門拜訪中國銀行重慶市分行,提出與中國銀行合作,回收利用這個舊址,中國銀行方面很是感動,這為中銀金租落戶渝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銀金租落戶的背後,是渝中區加快「人文渝中」建設,傳承歷史文脈,活化利用歷史文物服務區域發展的縮影。
對不可複製的「母城」資源,渝中十分珍視,累計投入數億元,保護、修繕、活化文物。
「十三五」期間,渝中區先後完成了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東華觀藏經樓、郭沫若舊居、中蘇文協舊址等50處文物修繕工程;新建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舊址陳列館、美國大使館舊址陳列館等一批博物館(陳列館)。
目前,渝中轄區有26家開放博物館(陳列館),數量居全市第一。活化利用不可移動文物共129件,利用率達75%。其中,湖廣會館、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2處文物,活化利用走在全國前列,作為優秀案例入選首批《國家文物局文物建築開放利用案例指南》。
與此同時,渝中區非遺技藝保護和傳承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期間,渝中區新增葫蘆烙畫、重慶周氏古船模型製作技藝等12個市級非遺項目,順慶羊肉傳統製作技藝、張氏針灸等20個區級非遺項目;新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
增品質
實施老城更新凸顯文藝氣息
漫步在渝中20餘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目之所及皆是景。「十三五」期間,渝中區立足老城區、建成區實際,不斷強化原址保護與原貌重現、有機改造與功能提升、文脈傳承與現代商業相結合,多措並舉推進風貌區、老街區、老社區建設,實現了舊城蝶變與歷史傳承、全域旅遊的和諧統一。
山城巷,重慶唯一一條以「山城」命名的百年老巷,承載著重慶濃厚的歷史文化,浸染著老重慶風土人情。2020年,山城巷啟動「微更新」,近20名「城市更新者」基於山城巷原有歷史風貌和人文記憶,以修復、修補的方式,對風貌區內的建築、景觀及室內空間進行改造,用匠心傳承母城記憶,重塑老街人文氣息。
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別具匠心的特色小店、爛漫溫馨的紅燈籠……沿著山城巷的小巷拾級而上,老重慶味道撲面而來。「壩壩茶、素湯圓,都是記憶中的味道!」市民陳先生搬離渝中已經十多年了,趁著假期,特意到小時候玩耍的山城巷轉了轉,回憶起很多舊事,倍感溫暖。
而不遠處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則凝聚著老重慶人的「鄉愁」,這裡將以「老重慶」文化為脈絡,以「真山城」建築為基礎,以新生活業態為引擎,重現花街鳥語、黃葛掛月、較場攬勝等老重慶人耳熟能詳的「十八景」。
渝中歷史悠久、文脈厚重,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有歷史、有故事。持續完善路網和公共運輸系統,推進歷史遺存、熱門景區等「串珠成鏈」,講好舊時光故事,還原「母城」歷史風貌,深入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建設,是全區人民的共同心願。
目前,渝中區已完成西南大區、半山崖線首開段2條市級山城步道建設,「一帶六橫十六縱步行系統」正加快建設;十八梯、白象街、打銅街、魯祖廟等傳統風貌區正提速建設;三層馬路等山城老街區首開區已經竣工;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項目正在加緊施工。
惠民生
做優公共文化服務群眾生活
作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渝中區積極實施惠民文化工程,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圍繞「人文渝中」建設目標,狠抓陣地建設、群文活動品牌建設,公共服務品質持續提升,備受市民稱讚。
其中,在公共文化陣地方面,渝中區出臺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形成了以文圖兩館為總館,地區文化中心、社會合作單位為分館,社區文化室、圖書漂流站為延伸的總分館模式。同時,「渝中文旅」「渝中區文化館」「渝中區圖書館」微信平臺與群眾文化雲等數位化傳播平臺建設穩步推進,線上閱讀、線上展覽、線上培訓、線上表演逐漸走進市民生活。
在群眾文化活動方面,「解放碑CBD廣場周末音樂會」「三峽大講壇·渝中講臺」「4.23全民閱讀推廣」「文化大禮包」「雙百雙送」「五彩非遺進社區」「戲曲進校園」等文化惠民活動和文化品牌活動年均舉辦500餘場;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基層文化中心、專題博物館、文化遺產陳列室等文化陣地年均推出惠民展覽及文化惠民活動達400餘場,極大地豐富了市民業餘文化生活。
繁榮、寬鬆的文化環境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十三五」期間,渝中區文藝精品創作成果喜人。聯合市話劇團打造的大型原創精品話劇《紅巖魂》,榮獲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渝中拾遺·旦》《踩著辣椒爬梯坎》《碟子聲聲》等作品榮獲多項國家級、市級獎項;音樂作品《搖一船思念給故鄉》獲得中國音協最高獎「晨鐘獎」;舞蹈《木偶情》、小品《手機》、廣場舞《青春走過四十年》、話劇《十八梯》、京東大鼓《巴蔓子護城》、相聲《選誰好》、小品《一碗陽春麵》等原創文藝精品備受市民喜愛。
原標題:《渝中「十三五」回眸系列報導(五)激活釋放文化活力 「母城」渝中風姿更勝》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