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十三五」回眸系列報導(五)激活釋放文化活力 「母城」渝中...

2021-01-17 澎湃新聞

近悅遠來解放碑獲頒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商業引擎朝天門迎來來福士探索艙空中觀景臺;金融聚寶盆白象街化身傳統風貌區再出發……「十三五」期間,「母城」渝中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山水和歷史人文資源優勢,傳「文氣」,聚「人氣」,匯「財氣」,走出一條「以文為魂、文旅融合、城景一體、主客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締造了一座有歷史、有故事、有活力,更有魅力的渝中半島。

強底蘊

釋放文化價值彰顯「母城」魅力

在解放碑小什字附近,集聚著重慶抗戰金融機構舊址群,其中一棟便是中國銀行舊址。抗戰時期,這棟樓對全國經濟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6月,註冊資本金為108億元的中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金租」)落戶渝中,這棟樓立下了汗馬功勞。

原來,2018年,渝中區領導曾登門拜訪中國銀行重慶市分行,提出與中國銀行合作,回收利用這個舊址,中國銀行方面很是感動,這為中銀金租落戶渝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銀金租落戶的背後,是渝中區加快「人文渝中」建設,傳承歷史文脈,活化利用歷史文物服務區域發展的縮影。

對不可複製的「母城」資源,渝中十分珍視,累計投入數億元,保護、修繕、活化文物。

「十三五」期間,渝中區先後完成了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東華觀藏經樓、郭沫若舊居、中蘇文協舊址等50處文物修繕工程;新建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舊址陳列館、美國大使館舊址陳列館等一批博物館(陳列館)。

目前,渝中轄區有26家開放博物館(陳列館),數量居全市第一。活化利用不可移動文物共129件,利用率達75%。其中,湖廣會館、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2處文物,活化利用走在全國前列,作為優秀案例入選首批《國家文物局文物建築開放利用案例指南》。

與此同時,渝中區非遺技藝保護和傳承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期間,渝中區新增葫蘆烙畫、重慶周氏古船模型製作技藝等12個市級非遺項目,順慶羊肉傳統製作技藝、張氏針灸等20個區級非遺項目;新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

增品質

實施老城更新凸顯文藝氣息

漫步在渝中20餘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目之所及皆是景。「十三五」期間,渝中區立足老城區、建成區實際,不斷強化原址保護與原貌重現、有機改造與功能提升、文脈傳承與現代商業相結合,多措並舉推進風貌區、老街區、老社區建設,實現了舊城蝶變與歷史傳承、全域旅遊的和諧統一。

山城巷,重慶唯一一條以「山城」命名的百年老巷,承載著重慶濃厚的歷史文化,浸染著老重慶風土人情。2020年,山城巷啟動「微更新」,近20名「城市更新者」基於山城巷原有歷史風貌和人文記憶,以修復、修補的方式,對風貌區內的建築、景觀及室內空間進行改造,用匠心傳承母城記憶,重塑老街人文氣息。

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別具匠心的特色小店、爛漫溫馨的紅燈籠……沿著山城巷的小巷拾級而上,老重慶味道撲面而來。「壩壩茶、素湯圓,都是記憶中的味道!」市民陳先生搬離渝中已經十多年了,趁著假期,特意到小時候玩耍的山城巷轉了轉,回憶起很多舊事,倍感溫暖。

而不遠處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則凝聚著老重慶人的「鄉愁」,這裡將以「老重慶」文化為脈絡,以「真山城」建築為基礎,以新生活業態為引擎,重現花街鳥語、黃葛掛月、較場攬勝等老重慶人耳熟能詳的「十八景」。

渝中歷史悠久、文脈厚重,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有歷史、有故事。持續完善路網和公共運輸系統,推進歷史遺存、熱門景區等「串珠成鏈」,講好舊時光故事,還原「母城」歷史風貌,深入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建設,是全區人民的共同心願。

目前,渝中區已完成西南大區、半山崖線首開段2條市級山城步道建設,「一帶六橫十六縱步行系統」正加快建設;十八梯、白象街、打銅街、魯祖廟等傳統風貌區正提速建設;三層馬路等山城老街區首開區已經竣工;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項目正在加緊施工。

惠民生

做優公共文化服務群眾生活

作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渝中區積極實施惠民文化工程,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圍繞「人文渝中」建設目標,狠抓陣地建設、群文活動品牌建設,公共服務品質持續提升,備受市民稱讚。

其中,在公共文化陣地方面,渝中區出臺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形成了以文圖兩館為總館,地區文化中心、社會合作單位為分館,社區文化室、圖書漂流站為延伸的總分館模式。同時,「渝中文旅」「渝中區文化館」「渝中區圖書館」微信平臺與群眾文化雲等數位化傳播平臺建設穩步推進,線上閱讀、線上展覽、線上培訓、線上表演逐漸走進市民生活。

在群眾文化活動方面,「解放碑CBD廣場周末音樂會」「三峽大講壇·渝中講臺」「4.23全民閱讀推廣」「文化大禮包」「雙百雙送」「五彩非遺進社區」「戲曲進校園」等文化惠民活動和文化品牌活動年均舉辦500餘場;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基層文化中心、專題博物館、文化遺產陳列室等文化陣地年均推出惠民展覽及文化惠民活動達400餘場,極大地豐富了市民業餘文化生活。

繁榮、寬鬆的文化環境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十三五」期間,渝中區文藝精品創作成果喜人。聯合市話劇團打造的大型原創精品話劇《紅巖魂》,榮獲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渝中拾遺·旦》《踩著辣椒爬梯坎》《碟子聲聲》等作品榮獲多項國家級、市級獎項;音樂作品《搖一船思念給故鄉》獲得中國音協最高獎「晨鐘獎」;舞蹈《木偶情》、小品《手機》、廣場舞《青春走過四十年》、話劇《十八梯》、京東大鼓《巴蔓子護城》、相聲《選誰好》、小品《一碗陽春麵》等原創文藝精品備受市民喜愛。

原標題:《渝中「十三五」回眸系列報導(五)激活釋放文化活力 「母城」渝中風姿更勝》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在母城渝中的老照片裡 讀懂老重慶的溫柔
    只有那些老照片依舊訴說著從前今天,讓我們跟著這些老照片一起回顧重慶過往的時光你能從這些老照片中認出是重慶渝中哪裡嗎?01▼解放碑國泰老劇院1937年國泰大戲院建成,同緊鄰的夫子池展覽館被稱為抗戰大後方的文化聖地,1937年2月8日,國泰大戲院揭幕
  •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三千年江州城 八百年重慶府"渝中是重慶母城清晰地保留了重慶三次建都四次築城的歷史脈絡是我市歷史文化資源大區深厚的歷史人文稟賦獨特的兩江四岸風貌為渝中區建成集"山水 人文 城市"三位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奠定了基礎按照全市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大都市總體要求,渝中區加快了人文渝中建設步伐,出臺《渝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規劃和實施工作方案》,對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進行了明確部署,到2022年,推動渝中區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 10個故事無數感動,首屆「感動渝中」十大人物揭曉
    修復古建築的母城匠人朱大武、守護渝中地下管網安全的行業標兵冉光富、自強不息的「抗癌明星」張紅梅......10個故事,無數感動,從小事中品味大愛,在平凡中發現崇高。7月23日,由中共渝中區委、渝中區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感動渝中」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舉行,日常故事溫暖著渝中、感動著城市中的每一個人。
  • 一個外地人在渝中的獨白
    呆了幾年,我才發現重慶渝中,不光是美,是一種親切。用雙腿走出來的重慶是沒有金屬隔離,沒有混凝土阻礙,熱乎乎的充滿人味兒的重慶。當輕軌跨過長江時,看到那些江水浪潮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這座城市是活著的。它的曾經,你要去渝中傾聽,去斑駁脫落的老牆上發掘,去那些高翹得意的飛簷上尋找。「湖廣會館建築群是史上湖廣填四川移民文化的重要史證,也是重慶經濟發展的見證。」這是我在景點的介紹裡聽到的句子。而拋開那些官方的歷史背景,我看到的是老重慶靈魂啊!
  • 【母城渝中 全域旅遊】中國話劇光輝 照耀母城渝中
    為更好地保護好、利用好重慶抗戰戲劇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重慶市話劇院將打造「重慶抗建堂·中國抗戰戲劇歷史風貌區」。該項目包括抗戰戲劇主題步行景觀區、博物館參觀、抗戰戲劇駐場演出等,致力於打造重慶獨有的文化新名片,彰顯重慶歷史人文價值,構築中國話劇精神高地,樹立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產業項目典範。「母城渝中」將在中國話劇燦爛光輝的照耀下不斷前進!
  • 渝中: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來的理由
    這便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的重慶,重慶人心心念念的母城——渝中。    作為重慶的金融、商貿、文化中心以及重慶的總部經濟基地和都市旅遊目的地,渝中擁有有210處不可移動文物,包括18處、佔全市份額1/3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36項。
  • 渝中:師薈萃點亮母城教育光輝
    郭莉名師工作室學員交流學習會現場母城渝中,名校雲集,名師薈萃,教育發展各項指標位於全市前列。優質教育的背後,離不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一位名師工作室負責人表示:「為了方便交流,這五個方面的相關人員組建了工作室交流群,大家充分對話,民主交流,以共治求善治,更好的促進了在治理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何保障名師工作室順利運行?渝中區建立了「師資—團隊—學科—科研—平臺」一體化建設的多部門協同培養機制。
  • 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光煦為渝中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作黨史...
    在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6月30日,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光煦應邀為渝中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作題為「偉人與重慶」的專題報告。重慶市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主持報告會並講話。建議渝中區充分利用好這些彌足珍貴的紅色資源,進一步發揮「重慶母城」優勢,著力打造西部歷史文化高地和對外開放高地,體現「中心城區」擔當,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渝中這片紅色熱土上。黃玉林強調,善於學習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 母城匠人,將軍留名!重慶巴將軍集團受邀出席致敬母城匠心活動
    2019年10月15日,重慶巴將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人慶受邀出席,在重慶市渝中區金沙洲酒店江上廳舉行的,由中共渝中區委統戰部、中共渝中區委非公工委、渝中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渝中區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承辦的「堅持熱愛 心中有光」——致敬母城匠心,慶祝新中國成立70
  • 母城攻略 渝中最母城文化線路 中山四路
    今天的「渝中最母城文化線路」---- 中山 四路,就從周恩來紀念銅像廣場開始D1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它與曾家巖50號周公館一牆之隔,抗戰時期,國民黨為監視周恩來行動而特設的警察局。如今變身巴渝文化會館。解放後,它先後被分給數十家居民居住。筆者曾經在這裡居住了十年,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小學與初中生活。
  • 嗨購暢玩,盡在母城渝中!10條文商旅精品線路邀你遊!
    品文化、樂山水、逛都市。渝中區位於重慶主城核心區,是重慶開始生長的地方。這裡兩江環抱、山水交融、人文薈萃,一步一景,一磚一瓦都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配合2020重慶·渝中春夏消費季進行聯動促銷,渝中區文旅委重磅推出10條「文化+商業」精品旅遊線路,囊括了玩轉奇幻山城、暢遊奢華金街、追尋母城記憶、走讀人文美城、迷上璀璨夜宴等不同主題,為市民、遊客提供一份有針對性的出遊指南,讓所有人都能在渝中遊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同時也為經濟復甦按下「加速鍵」,以文旅匯人氣、聚商氣、添財氣,加快渝中消費市場回暖
  • 「母城」文化濃:重慶渝中5面打造12個傳統風貌街區
    鳳凰網重慶綜合 渝中區是重慶「母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風貌街區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載地。目前,渝中區擁有經重慶市政府批准的傳統風貌街區總計12處,佔全市40%,總佔地面積約2.2平方公裡,佔渝中區陸域面積約10%。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
  • 重慶是山城,那麼渝中最高山有多高?就當爬一座電梯房!
    那麼,說到山城,重慶各區有自己的山,這些山高還是低,各有特點, 作為重慶的母城,是最繁華、城市化最高、面積只有23平方公裡的渝中區,最高的山在哪裡呢?答案可能很多市民朋友都知道,渝中半島的脖子,長江路邊的鵝嶺, 說到鵝嶺,重慶人可以說沒有不知道的事, 你可能沒去過,從小到大,一定聽說過這個地方, 這是渝中半島的制高點,建於一百多年前,現在是國家3A景區的公園。
  • 文明渝中在行動|細微之處見變化 文明風景遍渝中
    文明渝中在行動|細微之處見變化 文明風景遍渝中 2020-12-11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情滿九月九 孝善在渝中 渝中敬老志願活動今日啟動
    華龍網10月18日20時訊(見習記者 曹建)今(18)日下午,重慶市渝中區「我們的節日•重陽」敬老志願服務活動在渝中區朝天門街道啟動,同時也拉開了渝中區「孝善渝中」主題活動的帷幕。活動由渝中區朝天門街道黨工委、渝中區朝天門街道辦事處主辦,將從今日起持續至11月7日,歷時20天。
  • 【回眸「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這股活力,源於土地改革!
    【回眸「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這股活力,源於土地改革!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總結好高安「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成果,紮實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即日起本刊特推出了「回眸『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專題報導。今天專題聚焦農村產業集約化經營的生動實踐。
  • 原味火鍋文化傳承者「巴將軍」公祭城市英雄 傳承非遺技藝
    用一個歷史人物講述巴國數千年文化傳承,用一個公祭城市英雄活動回應渝中區母城文化建設高潮,用一個非遺技藝傳承重慶300年火鍋文化……近日,重慶巴將軍集團積極響應重慶市、渝中區領導關於「文化為魂 旅遊為體」建設文化渝中的要求,大力實施文化興企戰略。
  • 跟隨這條「隱秘線路」 打卡渝中 在熟悉的城市縱覽別樣風情
    不妨來渝中吧!躺在時光的灰燼上奄奄一息 而是像一臺勤勉的永動機 時刻為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提供動力 它們更像是時代的後浪 在接納、吸收、創新和融合 的過程中竭力翻騰 不斷為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增添活力
  • 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登陸央視,重慶渝中再度開啟霸屏模式
    在這部以「城門」為核心的紀錄片中 渝中元素肯定是少不了的! 咱們渝中的老城門將一一亮相 為你訴說重慶母城的故事
  • 重慶渝中,從半島變成真正的島,意義何在?
    這個半島就是重慶渝中半島,它之所以被人們叫做渝中半島,就是因為這個半島全部處於重慶市的渝中區管轄區內。渝中半島面積大約是二十四平方公裡,人口大概也有七十萬之巨,三面臨水,讓人們在地圖上看渝中半島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半島像極了鵝的腦袋,所以人們就把處於半島鵝頸部那個地方的公園叫做鵝嶺公園,說起鵝嶺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