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哲文:中國古橋的悠久歷史

2020-12-11 騰訊網

[摘要]現在保存下來的古代橋梁早期實物雖然已經不多,但從豐富的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的資料上還可以看出它們的情況來。

當我們漫步中華大地的時候,不管是在高山峽谷、溪澗湖池、大江大河甚至波濤洶湧的大海之濱,還是在幽靜的園林庭院之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有各式各樣的橋梁飛跨其間。許許多多造型優美的古橋,不僅以它們堅固坦平的軀體千百年來為人們跨越高溝深澗、大江大河服務,而且以它們雄偉而又優美的身影點綴著中華大地的錦繡河山,引得許許多多著名的文學家、畫家為之謳歌、繪影。他們常常以「長虹飲澗」、「彩練行空」等詞語來描繪古橋的風採。的確,這許許多多的古橋好像是一道道人間彩虹在神州大地翩翩飛舞,使大地添彩,河山增色。

蘇州古橋

我國造橋的歷史悠久。在原始社會早期我們的祖先在利用自然的山洞巖穴和構木為巢的時候,就已經懂得用自然倒下的樹木枝幹作為跨越的工具了。在原始社會的後期,出現了原始聚居的村落。在村落周圍出現了人工挖掘的防禦性的深溝大壕,以防止野獸和外部落的攻擊。與此同時也就必然產生了村落內部必須經常出入跨越大壕溝的問題,也就是要架設安全方便的過溝建築物——橋的問題。從經過考古發掘的距今五千多年前,西安半坡村原始村落遺址的復原圖來看,在半坡遺址的周圍,有一條寬約五六米、深約五六米的大壕溝。這條大壕溝每天都要有很多人進出,是必然要有橋的。根據建築材料和施工能力推斷,這裡的橋應當是木樑橋,是用幾根長七八米的樹木拼成的。在古代文獻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如《說文解字注》上說「梁之字,用木跨水,則今之橋也」,「凡獨木者曰槓,駢木者曰橋」。《廣志》上說:「獨木之橋曰榷,亦曰彴。」獨木橋,應當很早就出現了,因其更為簡單,便於搭設,人們從小河、狹谷岸邊把樹木推倒搭向對岸就成了。

還有一種歷史較早的橋叫踏垛或石磴,也稱作踏步橋、堤梁橋等。在原始社會裡,我們的祖先在遇到溪澗、小河水漲、水阻的時候,為了渡水,便採取了在水中拋置石塊當橋的做法。這種形式的橋很簡單,也便於架設,在人類能夠用手搬物的時候就可能有了。它與獨木橋可能同一時期就出現了。在早期的歷史文獻中對這一類的橋也有了不少的記述。像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書《竹書紀年》和後來的《考工典拾遺記》,以及其他文獻史料中都記載了大約在公元前2100年時「舜命禹疏川奠嶽,濟巨海,黿鼉而為梁」和周穆王三十七年(前965年)伐楚,大起九師,東至九江,駕黿鼉以為梁的故事。黿鼉本是一種特大的烏龜,人們把它們用來形容在溪澗小河中露出水面的石磴、石塊築成的踏步橋,倒也是非常生動的。在古文辭解釋的專書《爾雅·釋宮》中把這種橋稱之為石杠並作了解釋:「石杠謂之徛,徛者,步橋也,按即聚石水中,以備步涉者。」現代人還有把這種橋稱之為「汀步橋」、「過水梁」等的。

石拱古橋 羅哲文手繪

此外還有一種藤橋和繩索橋,也是很早就可能出現的橋。原始人類曾經攀緣於高山密林之間,往往借垂索懸藤飛蕩跨越。當他們學會用手的時候,自然也會把藤條垂索的另一端加固就可緣著它們渡到對岸去了。但由於這種原始藤索橋難以保存,已無法找到早期的遺物了。後來,發展成為竹索、鐵索橋,這些在古橋類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自從我們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利用和簡單加工自然的樹木、藤條、石塊等材料,創造了這種解決阻斷交通問題的橋梁建築之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古代橋梁修建的數量越來越多,橋梁建築的工程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橋梁建築的藝術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美。現在保存下來的古代橋梁早期實物雖然已經不多,但從豐富的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的資料上還可以看出它們的情況來。如像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競相爭雄,修城、開渠、築路工程的大力發展,城有城壕,渠有水道,路有溝谷,都需要建大量的橋才能使交通通暢。公元前五世紀西門豹在鄴城(今河北臨漳)治水開渠12條,因與馳道相交,所修築的12座跨渠水橋,一直延用到了漢朝。據《華陽國志》上記載,公元前三世紀秦代蜀守李冰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城西面與南面的郫江與錦江上造了7座橋。西門外的叫衝治橋;西南石牛門外的叫市橋,市橋下還放了潛水石犀,以鎮水妖;城南的叫江橋;南渡流有萬裡橋;錦江上的叫夷裡橋,又名笮橋;衝治橋西北的叫長升橋,郫江上北面的叫永平橋。這7座橋又名為七星橋。它們在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史上,曾經起過積極的作用。公元前四—前三世紀,秦昭王在渭水北岸的鹹陽宮與南岸的興樂宮之間,造了著名的渭水橋,把兩座宮殿區聯成一片。這橋長380步(1步5尺),為我國建橋史上早期傑作。

風雨橋羅哲文手繪

在近代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工作人員在山東臨淄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都城的城門外城壕(護城河)的兩岸地下,發現了修築橋石的石塊與夯土。護城河寬約七八米,橋的跨度至少也在七八米以上。在陝西西安、鹹陽渭河老河床下也發現了渭水橋(可能是中渭橋)的木樁基礎,證明了古老的著名的渭水橋確實存在,規模甚是巨大。

早期的古橋中,還有一種橋型叫做「舟梁」,也就是後來的浮橋。因為它當時是臨時性的,用過就拆,所以難以保存,也無遺址可考,只能從歷史文獻記載上去了解。在《詩經》中有「親迎於渭,造舟為梁」的描寫,傳說在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周文王為了娶親,在渭水上架了一座大浮橋以顯示其氣派。《史記·秦本紀》上記載:公元前541年,秦公子針去投奔晉國,為便於大批車馬行人通過,在臨晉關附近的黃河上建一大浮橋,通過的隊伍有「車重千乘」之多。

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由於國家的統一,農業、手工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城池的興建,交通空前發達以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不斷發展,對橋梁的要求更為迫切,同時也為修建橋梁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科學技術的條件。於是,橋梁修建的數目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類型越來越豐富,建橋技術越來越先進,橋梁藝術越來越精美。許多古橋至今仍然保存著,成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些古橋如河北趙縣隋代趙州橋(安濟橋)和北京盧溝橋等久已揚名世界,成了世界人類科技文化的重要遺產。

(本文選自中華書局出版《古蹟》)

古蹟(精)

作者:羅哲文 著

定價:52元

為羅哲文先生關於古代建築的學術隨筆集。是典雅文存第六號作品。包括長城、古塔、古亭、古橋等內容。書中配有50幅作者建築手繪以及攝影作品。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羅哲文:徐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守護者
    2012年5月14日,羅哲文先生辭世。羅哲文生前對徐州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傾注了心血,作為羅老的建築遺產保護事業的追隨者,草就此文,以表緬懷之情。羅老是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的守護者1981年末,羅哲文和一些專家學者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開始著手公布保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提議工作。
  • 我國四大古橋,歷史悠久宏偉壯觀,你最想去看哪一座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幾千年燦爛的文明歷史,這個神州大地上保留著許多古代建築,古橋是其中之一,古時候,我國的橋就被稱為「故鄉的橋」,橋在我國發展為隋,繁榮於宋,大江南北的大橋,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東西南北,在古橋中,最有名的是我國的四大古橋,我感受到歷史的重量,今天旅行影君重點介紹一下
  • 羅哲文??古建築研究保護一生緣(圖)
    中國古建築主要是木石結構,我稱之為木石的史書,綜合的藝術,歷史的見證。 中國歷代的各種建築,宮殿、園林、寺廟、民居等,都是實物的歷史,歷史凝聚在了這些實物身上,它們也驗證了歷史。正由於這一明智決策,團城才能至今巍然佇立,成為古老北京彌足珍貴的歷史見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北京一些歷史悠久的文物建築再度面臨空前劫難。
  • 中國古橋有多美?這6座古橋,讓你見識中國古橋的魅力!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遍布神州大地的橋,密布如織的橋梁四通八達,連接著祖國的各個地方。在中國橋梁中,古橋最能體現出中國人民勞動智慧的美麗,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些橋梁,是最具代表性的6座古橋,讓你最直觀的感受到中國橋梁的魅力!
  • 中國日本的子孫後代,都不該忘記梁思成羅哲文
    羅哲文先生1940年考入當時我國惟一研究古建築的學術團體——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築專家梁思成先生。  「這個學社是當時中國惟一研究古建築的機構,梁先生是負責人之一。當時營造學社剛搬到宜賓不久,向社會招考年輕人做練習生,我當時十六七歲,剛高中畢業,又愛好繪畫,於是去應考,沒想到在眾多的考生中,僅錄取了我一個。從此,我便一直跟隨梁先生研究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去世 被譽為「萬裡長城第一人」
    中新網5月15日電  中新網記者經多方證實獲悉,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已於14日晚去世,享年88歲。羅哲文曾師從建築大師梁思成,生前一直為保護長城等奔走,被譽為「萬裡長城第一人」。  羅哲文,中國古建築學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賓人。 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
  • 中國境內五座著名古橋,一座橋一段歷史,你了解多少?
    中國的建造技術發展速度一直非常的快,特別是在造橋的基礎上,並且中國也曾經多次的幫助其他國家建造橋梁,其實中國之所以有如此高超的建造技術,也是受到了古代的一些影響,因為在古代我們國家的造橋技術就已經非常發達了。
  • 中國古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被譽為「中國第一橋」的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五裡的洨河上。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2014年12月9日攝)。 橋梁,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中國人修建了數以萬計奇巧、壯麗的橋梁。這些橋梁橫跨在神州大地的山水之間,便利了交通,裝點了河山,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中國的古橋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許多現存的古橋,無論是樣式還是力學原理、美學理念,仍然對當代世界橋梁建築產生著影響,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 宅在家中,聽小編為您講解湖州古橋歷史
    ▲國保單位----潮音橋 近期,文旅湖州通過知古橋現狀、曉古橋由來、讀古橋譜系、品古橋韻味等系列微信推送,向您展示湖州古橋的保護現狀,復原古橋的建造過程,介紹古橋的不同類型,帶您領略古橋獨特的人文魅力。
  • 我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看過歷史悠久的莫斯塔爾古橋,讓人難忘
    現在去波赫是非常方便的事情,因為中國與波赫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籤證協議在今年的五月底正式生效,也就是波赫對中國實現了全面免籤,所以去波赫玩是一件基本沒什麼障礙的事情。我去波赫的時候,手續就特別簡單,你按照大使館要求的做就好了,整個流程下來是非常簡單方便的。波赫作為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國家,這裡的旅遊資源還是非常不錯的,這個國家有非常多好看的自然風景,人文建築。
  • 北京的古橋|斷虹橋:紫禁城內最精美的古橋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採。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 歲月滄桑話古橋——中國的古橋建築文化
    中國古代建築中,橋梁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古今橋梁的科學技術,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橋梁建築的前列,許多橋梁樣式仍繼續對世界近代橋梁建築產生影響。同時,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寶,記載著許多珍貴的資料。幾千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修建了數以萬計的奇巧瑰麗的橋梁,這些橋梁橫跨在山水間,便利了交通,裝點了山河,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之一,更是中國建築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古橋先有梁橋,後有浮橋與索橋,拱橋最晚出現。
  • 無錫這30座古橋個個歷史悠久,你去過幾座?
    無錫的古橋也實在是多希望他們都能保持最美好的樣子梁溪區金蓮橋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市內現存最古老的石橋。地址:城西棉花巷外環河公交:107路興隆橋站下西門橋可稱得上是無錫有史可考最早的古橋,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
  • 廣東梅州增3"中國古村落" 歷史悠久富有客家特色
    廣東梅州增3"中國古村落" 歷史悠久富有客家特色   中新網梅州2月18日電(楊草原 唐林珍 謝映)記者18日從廣東梅州市文化部門獲悉,梅州市豐順縣湯坑鎮新樓村種玊上圍、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湖寮鎮古城村3個有數百年歷史、客家人文氣息濃鬱的村落,正式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別授予「中國古村落」稱號,至此,梅州擁有「中國古村落」5個。
  • 武漢鬧市區,隱藏著一座古橋,它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武漢鬧市區,隱藏著一座古橋,它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提到武漢,或者說與它有關的旅遊印象,可能大部分朋友都會想到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漢口江灘、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等等。而且,還有一些相對而言,比較小眾,但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的人文景觀。其中,在武漢的鬧市區,隱藏著一座古橋,它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是,知道它的遊客比較少。不僅如此,這座隱藏於武漢鬧市區的千年古橋,可能對於蠻多工作和生活在武漢這座城市的人們而言,都會感到比較陌生。而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座呈半圓形的石拱橋,就是它的主體建築。
  • 趙州橋的悲劇:1300年歷史的古橋,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尤其是那些歷經千年的古橋,靜靜地矗立在哪裡,望著歲月,期待著一個個能懂它的,能欣賞它的人。說起古橋,我能想起來的並不是很多,但是趙州橋卻是我第一個想起的,之所以想起這座古橋,可能是對小學課本中的《趙州橋》記憶深刻,也可能是耳邊聽到過「趙州橋來什麼人修」的歌曲,但是作為一座舉世聞名的古橋,對它記憶深刻也很正常。
  • 趙州橋的悲劇:1300年歷史的古橋,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尤其是那些歷經千年的古橋,靜靜地矗立在哪裡,望著歲月,期待著一個個能懂它的,能欣賞它的人。說起古橋,我能想起來的並不是很多,但是趙州橋卻是我第一個想起的,之所以想起這座古橋,可能是對小學課本中的《趙州橋》記憶深刻,也可能是耳邊聽到過「趙州橋來什麼人修」的歌曲,但是作為一座舉世聞名的古橋,對它記憶深刻也很正常。
  • 羅哲文:文物古建守望者
    羅哲文和柬埔寨小演員在一起 羅哲文在吳哥窟寺廟前拍攝石階雕刻。(照片由劉爍提供) 這是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小老頭兒。看那精氣神兒,你根本不敢相信,這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你更不敢相信,八十多歲的他,全年有一半時間在天上飛來飛去,為中國古建築方面的事務奔忙。他就是世界聞名的文物古建築大師——羅哲文。朋友和同事都尊稱他「羅公」。這不光是因為先生年高德劭、為人謙和質樸,更是因為大家都景仰他在中國古建築事業中所作出的無法替代的貢獻。他已仙逝一周年,可人們都感覺到他無處不在。
  • 中國最有名的5座古橋,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你了解嗎?
    中國的建造技術,可以說是發展的非常快,尤其是在造橋的基礎上,而且中國也曾幫助過其他國家建造橋梁,所以在我們中國的建橋技術如此高超,也是受到一些古代的影響,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造橋技術就如此發達。而在我們中國有5座著名的古橋,每一座都有刻骨銘心的歷史,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除了趙州橋,你還認識幾座中國著名古橋?
    中國古橋的歷史悠久,歷代能工巧匠們創造出結構、材料和造型不同的橋梁,以趙州橋為代表的幾座著名古橋風格迥異,各具特色。1、古橋的類型古橋的種類主要分四種: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拱橋在我國歷史上出現較晚,但一經採用後快速發展,在各類古橋中最富有生命力。2、我國現存的著名古橋我國的四大古橋分別是安濟橋、廣濟橋、洛陽橋和盧溝橋,另外寶帶橋和永濟橋兩座古橋也非常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