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向來「多金」,據標點財經研究院近日推出的《2017年A股上市房企高管薪酬榜》顯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下稱「泛海控股」,000046.SZ)最為「惹眼」:
泛海控股以人均447.2萬元遙遙領先其他房企,高於平均薪酬第二名的萬科近100萬元;不僅為32位高管支付1.43億元報酬,董事會董事趙曉夏、張博、陳基建以及執行董事餘政4位高管還分別以1472.69萬元、1420.32萬元、1374.23萬元和1221.14萬元穩居前四——整個榜單中僅有5人薪酬過千萬元,其包攬4席。
除上述4人外,泛海控股另有5名高管薪酬躋身前20名,財務總監劉國升、董事會秘書陳懷東、風險控制總監周益華、執行副總裁以及執行總裁韓曉生以932.84萬元、870.6萬元、809.16萬元、738.6萬元和685.3萬元年薪,分列榜單第6名、第11名、第12名、第14名和第20名。
要知道,在2016年高管薪酬榜排名前二十中,泛海控股僅佔兩席,分別是薪酬為699.65萬元的陳懷東和年薪在540.73萬元的餘政。而且,較之去年160.53萬元的平均薪酬漲幅,今年飆升了178.58%,泛海控股的薪酬水平可謂全面爆發。
產業擴張,高薪聘賢
現任泛海控股第九屆監事會監事和亞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臧煒,是此番泛海控股薪酬榜中漲幅最高的。臧煒剛入職時薪酬僅為29萬元,現今已漲至367.3萬元,漲幅高達1166.55%。
據公開資料顯示,臧煒原為太平洋保財險舊將,於去年2月入職泛海控股,僅在泛海控股領取薪酬,並未於關聯子公司亞太財險領薪。在2016年,臧煒領導亞太財險實現了規模快速增長,營業收入26.4億元,對比2015年2.23億元的數據增長10.85倍。
無獨有偶,與臧煒類似領高薪的金融專業高管還有趙曉夏。趙曉夏原為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執行長兼總裁,現坐任泛海控股副總裁。在泛海控股看來,臧煒多年來的金融行業經驗能為公司「開山鋪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泛海控股上榜的9人,大部分為2015年5月13日泛海控股董事會上的新晉董事會成員。彼時,泛海控股董事長盧志強表示,隨著泛海控股從地產行業全面轉型產融結合,新晉董事會的成員都是證券、銀行、信託、保險、電力、國際貿易等領域的箇中翹楚,以「三年打基礎,十年創大業」的計劃重整豪華核心團隊,實現泛海控股戰略藍圖。
在金融板塊擴張的同時,全面提速國際化,產業擴張導致「求賢若渴」,泛海控股的算盤是要以高薪換人才,更為公司規模實現全面突破。目前來看,這筆不菲的人力成本投入斬獲到了一定程度的回報。
譬如經過近幾年的對金融人才挖角以及併購保險公司,泛海控股金融業務平臺日趨壯大,現已擁有民生證券、民生信託、亞太財險、民生金服控股等金融平臺。2016年,泛海控股的金融業務營收也由2015年的43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60億元,增長超過40%。
對此,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分析指出,「房企涉足金融領域主要是為解決融資需求問題,因為房企選擇信託、基金等融資渠道的融資成本較高,貸款又較困難。再加上金融領域利潤空間大,除了可以支持地產業務,還可以獲取比地產行業更高的利潤。」
除此之外,泛海控股在戰略投資和國際化方面也有斬獲。2016年,泛海控股重點投資了萬達影業、北汽新能源、WeWork等項目,在印尼的棉蘭、巴亞瓦信兩個電力項目也正緊鑼密鼓地建設。
在黃立衝看來,泛海控股是房地產業高管高薪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碧桂園、華夏幸福、融創中國等房企的擴張,高管流動性加大,薪酬也水漲船高,花20萬元年薪請一個不能做事的人是浪費時間和金錢,不如花300萬元年薪聘用真正有能力的人。
「泛海控股未來的戰略目標,是加速釋放現有項目潛力,加快國際化以及尋求多元化戰略發展步伐。要走國際化以及產融結合路線,必須有所付出——高薪聘請昂貴的精英人才。」黃立衝言道。
薪酬隨業績跳漲
泛海控股4月24日晚間發布的最新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營業收入246.71億元,同比增長79.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1.09億元,同比增長37.96%;總資產1678.36億元,同比增長37.15%;淨資產183.25億元,同比增長45.04%。
其中,2016年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的泛海控股,房地產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5.4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7.34%,佔總營收的75.17%。而僅涉及兩年的「金融」以及「戰略投資」在2016年也實現了60.49億元的營業收入,佔據公司營業收入的24.52%,保障了泛海控股的營收突破。
公司營收增長近八成、利潤也增長了三四成,泛海控股高管提薪有一定的合理性。不過,近180%的平均薪酬漲幅還是令人咂舌。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泛海控股內部有怎樣的薪酬機制?如此高的漲薪是否會侵犯股東利益?
德勤管理諮詢的一份報告指出,泛海控股的員工收入由薪酬和補貼構成,績效工資實際與績效考核有關,定薪調薪取決於直屬上級的建議,缺乏明確的績效能力和標準,即有年度薪酬晉升調整,但沒有明確的調整依據。另外,泛海控股的薪酬結構也存在薪酬檔位過多,薪酬帶寬和極差設置不規律,職級倒掛的現象。這雖不利於維持公司薪酬的內部公平性,但對留住公司所希冀的頂尖人才有利。
「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高管薪酬自然增加,反之,高管薪酬就應該下降。目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中存在一種問題,是不論公司業績增減,高管的薪酬收入都在增加,這種局面必須改變過來,這樣才能維護好股東的利益。」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提醒道。
對比其他A股上市房企,管理層報酬總額在1億元以上僅有泛海控股一家;3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0家,大中小房企均有,包括萬科、金地、招商蛇口等房企,其中還有一家以存量房市場業務為主的世聯行;2000萬元到3000萬元的房企有8家,包括保利地產、陽光城等。
而據記者查閱資料,此次A股上市房企中位列第二的為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科股份」,000656.SZ),其情況與泛海控股類似,兩者同樣面臨金融拓張,2016年銷售業績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數額一致。此外,金科副總裁王洪飛1089.81萬元的高薪也是上述榜單中除泛海控股4人之外,唯一薪酬過千萬元的高管。
據公開資料顯示,金科股份的高管薪酬2016年度總額達6472萬元,2015年為4923.73 萬元,同比增加 31.45%;而泛海控股這一數據是2015年7007萬元,2016年1.43億元,增幅51%。金科股份高管薪酬佔管理用費的比值約為5%,不僅比泛海控股的3.84%還要高,也力壓業績更為優秀的萬科(僅約為0.9%)。
值得一提的是,被業內公認高薪的萬科,此次共有17位高管上榜,2016年人均薪酬為352.97萬元,較2015年336.58萬元均薪上漲4.87%,不過,都遜色於泛海控股的178.58%、金科股份的30%(人均薪酬2016年308.21萬元,2015年217.75萬元)漲幅。
對此,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劉德揚向本報記者表示,「泛海控股與金科股份這樣金融板塊面臨拓張的百億級房企,一般都是高管薪酬與管理費用比值較高的企業。本身金融行業高管的薪酬平均水平就高,在11大行業中居於首位,因此布局金融板塊的房企高管薪酬也就隨之高企。」
目前,A股上市房企的高管薪酬普遍在百萬級別,並且升降幅與業績有一定關係。萬科、招商蛇口等多家重點房企運營穩健,薪酬總額仍延續上揚趨勢;而伴隨行業分化加劇,華遠地產、格力地產等中型房企面臨困境,高管薪酬有所下降。值得股東欣慰的是,整體來看,高管薪酬和員工薪酬的增減與企業盈利能力成正向關係。而泛海控股營收、利潤雙豐收,在房地產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背景下,為防止人才流失,為其高管漲薪也是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