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窗戶外,如果有一條流淌的黑臭河,怎能讓人不鬧心。
日前,在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一場專題議政會上,市長繆瑞林透露,春節後市政府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治水,抓黑臭河道的整治。並現場下鐵令,今年整治36條黑臭河道,明年是57條。相關部門要立下軍令狀:條條必須整治到位。
在南京市民的印象中,黑臭河整治,南京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治理效果卻並不太理想,不少河道都是整治名單上的「老面孔」,「屢治不清」的問題,讓周邊居民叫苦,也讓水治理專家為難。黑臭河治理難度為何這麼大?紅花河和明御河可謂具有代表性。近日,現代快報記者對這兩條河道進行了探訪。
現代快報記者 餘樂 安瑩/文 趙傑/攝
兩條黑臭河
曾被納入重點監測
2015年,位於市中心的紅花河和明御河又被列入了南京12條黑臭河道整治名單。
事實上,這兩條河都曾於2014年被「督辦」過。根據江蘇省政府的目標,2014年6月蘇南城市河道要消除黑臭現象,紅花河和明御河都被選入了南京摸底排查的10條河道名單中。但在去年江蘇省環保廳的監測評估中,南京10條河道中,只有2條達標,達標率在蘇南五市中墊底。其中,紅花河和明御河均未達標,因此又上了2015年的整治名單。
紅花河位於秦淮區大明路,以前是紅花地區的灌溉渠,水質很好。但如今,這條河成了南京有名的黑臭河。紅花河流經大明宏苑小區,是條短短的小河。乍一看,河兩岸垂柳枝條下彎,旁邊還有新修的紅色步道,看上去很美,但走近卻發現,這條窄窄的小河漂浮著樹葉,河水呈灰色。這條河最終流入響水河,但從表面來看,河水幾乎紋絲不動,沒有流淌跡象。
距離這條河最近的,是大明宏苑一號樓。居民王女士對現代快報記者吐槽,她所在的樓距河面不足30米,「夏天根本不敢開窗,還沒走到河邊,蚊子就黑壓壓地成團飛過來,伸手一抓就一把。」她說,現在是冬天,臭味不明顯,夏天河底的髒腐淤泥往上翻,聞起來就讓人想吐。
河邊每隔一段,都有個類似水泵的機器,往上噴水。大明宏苑小區的一名保安告訴記者,這條河在大明路一帶「名氣」很大,幾年前曾進行過整治,但效果不大。去年春天,相關部門對這條河重新整治,現在已經結束了,所以河水的顏色看起來比以前清亮些,但氣溫高時,還是會有難聞的氣味。他希望,這條河能整治得更徹底。
昔日皇家御河
現在是條臭水溝
明御河全長2.7公裡,在12條黑臭河道中,是歷史最悠久的,600多年前南京成為明朝都城時,它就存在了。現在,這條曾經的皇家御河走向未變,依然沿著五龍橋、御道街曲折匯入內秦淮河,卻成了條不折不扣的臭水溝。
御道街澳麗嘉園小區附近的這段明御河的水質非常差,水面和河道兩岸漂浮著各種生活垃圾:塑膠袋、木棍、衛生紙甚至還有破鞋襪。從表面看,河水也沒有流動跡象,顏色呈黑綠色。記者沿著河道走了一段,河水散發出淡淡的腥臭味,河道兩側均有汙水排口,其中最大的一處汙水排口在瑞金路農貿市場的南門。
附近小區的一名門衛告訴記者,他在這裡工作了十年,明御河至少臭了十年。很多年前這條河道也整治過,但效果並不理想,很快又開始發臭。
在瑞陽街33號,秦淮區綠化所的一名工作人員指著河面上圍護的鐵欄杆告訴記者,他們接到通知,明御河馬上要進行整治了。「這些交織的欄杆,就是用來攔截生活垃圾的。垃圾撈上來後,將先用抽水泵把河水抽上來,然後將河底淤泥進行清理,再放水衝洗。」
市民憂心:
能否徹底擺脫「黑臭」
家門口的黑臭河道啥時能徹底治理好,不少市民非常關心。有人擔憂,這兩條位於市中心的河道以前都清淤治理過,但只是改頭換面,沒多久就變回原樣。這次整治,會不會重走老路?
對此,秦淮區建設部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整個明御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將斥資2800萬元進行整治,部分工程於去年底剛開始進行招投標。預計明御河沿線治理將於春節後展開歷時3個月的整治。紅花河整治工程項目是由南京歷史城區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已於去年啟動整治,斥資800萬元,東起響水河,西至秦虹南路 ,為期兩個月。
至於居民關心的問題,能否徹底改變黑臭河道面貌,秦淮區建設部門並不願意多談。一名消息人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要和紅花河、明御河片區的雨汙分流、管網建設結合起來綜合治理才管用。
「如果這兩個片區沒進行雨汙分流,生活汙水等仍能不斷排到河中,那麼河道清淤、清除河面垃圾都只能解決一時問題。」他說,關鍵要進行這兩塊片區的管網改重建。
相關部門人士告訴記者,秦淮區在2013年前後曾對秦虹街道的幾個老小區做過徹底的雨汙分流改造,其他片區則擱置下來,進展緩慢,「這兩大片區,雨汙分流建設只完成了一部分。」
春節後市政府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治水,抓黑臭河道的整治
今年整治36條黑臭河道,明年是57條
相關部門要立下軍令狀:條條必須整治到位
分析
說起南京的黑臭河治理,不少水汙染治理專家直搖頭,南京的黑臭河治理難度全省最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雨汙分流比例低
南京環保系統一位長期從事水治理的專家表示,由於歷史原因,南京主城區的河道大多成了「汙水處理廠」,南京家家戶戶洗衣機排放的汙水都通過雨水管流入河流。有的河道也就500米長,但排汙口多達三四十個。
南京雖然是一座老城市、大城市,但是雨汙分流系統不完善,以南京的河西新城為例,雨汙分流比例尚不足50%,老城區比例更低 。也就是說,喊了多年的截汙依舊沒能實現。
河道水流不暢
河道成了「汙水處理廠」,所謂「流水不腐」,要想擺脫黑臭,打通河道兩頭,讓河水流動起來,是關鍵一環。
以長度不到1公裡的奧體北河為例,這條河是典型的城市內河黑臭河道。由於周邊房地產開發建設,奧體北河已經不和其他水系貫通,一方面沒有來水,另一方面附近又有生活汙水和餐飲汙水排入。青奧會前,養護單位引水對河道進行了衝洗,但「水不流動,就算是乾淨的自來水,也會變質發臭,何況還是汙水。」環保部門人士說,其實排入這條河的汙水並不多,治理關鍵是,要讓河道「活」起來。
首先要做的是截汙
生態治水,微生物吃掉水中的髒東西,化學療法,衝水,清淤……如今黑臭河流的治理方法「琳琅滿目」,各種治理手段經常「掐架」,連很多治水的專家都感嘆,現在治理方法太多了,最終還是治標不治本。
那麼什麼是治本之策呢?幾乎所有的水治理專家都指出,要徹底解決黑臭,首先要做的是截汙。只有不讓汙水進河,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治理。江蘇省環保廳流域處的相關負責人以泰州高港區的府後河為例,截汙、清淤都完成後,當地採取生物治理,通過微生物的協同降解,提高河道的水質自淨能力,目前這條河的水質狀況已經從原先的劣五類變為四類。
治理任務相當緊迫
今年南京要消除36條黑臭河道,明年是57條。專家普遍認為,難度不小。要知道江蘇省環保廳公布的南京2014年6條未達標的「黑臭河」中,有5條是2013年上榜的。而南京2015年設定消除黑臭河的目標是12條,是否全部整治到位尚未得知。
江蘇省環保廳流域處的相關負責人建議,南京今年加大整治力度,雖然有難度,不過因為水系相通,有的時候連起來統一治理反而會更方便。
南京黑臭河治理難度
為何全省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