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曾經有這樣一則傳言:有一個叫世界劉氏宗親聯誼會的組織,任命了一個叫做高橋通泰的日本人為永遠名譽會長。
劉氏宗親會的會長為什么姓高橋?據高橋通泰聲稱,他是漢高祖劉邦的75代後裔。
而更早的時候還有消息稱日本原田家族族長的人來到中國來認親,說自己是劉邦的93代傳人,還說原田家在日本九州福岡市建立的漢太公廟並定期祭拜,且有族譜為證。
這是真的嗎?劉邦的後代為何會流落日本?
今天我們不妨就來探究一下這件事情。
漢高祖劉邦
阿知使主
匯總有關的日本史料,大致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故事:
將劉邦與高橋通泰聯繫起來的關鍵人物叫做劉阿知,在日本被稱為阿智王或者阿知使主,是漢獻帝劉協之孫。
曹丕代漢後,劉協為山陽公,他和他的後代便一直在山陽生活。到了劉阿知的時代,曹魏又被西晉取代,他們也從前朝遺族變成了前前朝遺族,地位更加下降。
再加上司馬炎執政後期,天下已經開始出現亂象,於是劉阿知召集族人們商議過後,於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帶著他們東渡日本避禍。
應神天皇接納了他們並給予土地讓他們定居,之後劉阿知又招來了一些流落在朝鮮半島的漢人工匠,還與兒子劉都加一同奔赴吳國,招來了兄媛、弟媛、吳織、穴織四名擅長縫紉的工人。
其後,父子兩人在皇位交替過程中給予了新天皇幫助,天皇繼位後,賜他們直姓,二人成為日本東漢氏的祖先。
劉阿知在日本生活了49年,歷經三代天皇,去世時已經九十歲有餘。
阿智神社,傳說此地原為阿知使主的庭院,神社因此得名
阿智神社,傳說此地原為阿知使主的庭院,神社因此得名
從大藏到原田
劉阿知的另一個兒子阿多倍娶了敏達天皇的孫女為妻,生下了三個兒子。長子被賜姓坂上,次子被賜姓大藏,幼子則被賜姓藏內。
公元672年,天智天皇的兩個兒子為爭位發生內亂,在大藏廣隅幫助新君登基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之後,大藏氏又出現了與日本文聖菅原道真並稱雙壁的學者大藏善行。公元940年前後,當時日本政府派去鎮壓海盜的藤原純友變成了海盜首領,率眾進攻朝廷。大藏春實因在箱崎和肥前大敗純友軍隊被授予大宰府副職,管理肥前、越前等地。
此後大藏家世代在大宰府任職,衍生出了被稱為「大藏一族」的秋月氏、波多江氏、三原氏、田尻氏和高橋氏,本家則因為遷居原田莊而稱為了原田氏。
平安時代末期,日本兩大勢力源氏與平氏相互爭鬥,原田氏站在平氏一邊。原田種直迎娶了平清盛的弟弟,平家盛的女兒為妻,並主導了日本與南宋間的貿易。
平氏滅亡後,原田氏的土地被沒收,種直也被囚禁在鎌倉十三年之久,但釋放後又被重新賜予土地。忽必烈兩次徵伐日本,原田家都作為先鋒迎戰,戰後因功重新被授予大宰府官職。
豐臣秀吉
日本戰國時代,原田氏的最後一任家主原田信種雖然擊敗了大友氏佔領了絲島半島,但無力對抗豐臣秀吉的九州徵伐。戰後原田家再次被沒收了土地,信種成為了「賤嶽七本槍」之一的加藤清正的部下並隨他一起參加了侵略朝鮮的戰役。
入朝不久,信種隨即倒戈。他向李氏朝鮮傳授了鐵炮技術,並在海戰中兩度擊敗日本軍隊。後因公被賜名金忠善,守衛朝鮮北部邊境十年,參與平定了朝鮮的李适之亂並在清軍入朝時擊殺500名清兵,之後退隱於大邱。
信種的兒子嘉種則在後來投靠了會津藩,原田氏最後的記錄是1868年,原田種英與原田勝吉參加了與維新派交戰的會津戰役。
直到1988年,原田家族長來到中國認祖歸宗,10年後,高橋通泰成為劉氏宗親會會長。
阿知東渡後世系演化
這便是劉邦後裔在日本的故事,卻只是個故事。
疑點重重
這是筆者將收集到的一些史料拼湊在一起形成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有疑點。
首先是劉阿知其人。他的事跡主要是出自日本史書《日本書紀》和《續日本紀》中的內容,但中國史書不見記載。
這兩部日本史書也有很多問題。這是日本在公元7世紀編纂的的第一部史書,此前皆為口述歷史,因此其中存在很多錯誤,年份記載也十分混亂。比如劉阿知東渡是在289年,此時孫吳早已被滅,書中確依然記載他之後去東吳求工匠還見到了吳王。
而且日本史書上都稱劉阿知是「後漢孝靈皇帝曾孫」,靈帝有兩子,少帝劉辯尚未成年即被殺害,剩下的只有獻帝劉協,為何劉阿知只稱靈帝而不提獻帝?
更大的問題還在這段歷史時期。
《日本書紀》線裝本,可以看出所用語言皆為漢語文言文
雖然《日本書紀》對應神天皇、仁德天皇和反正天皇的事跡有詳細記述,但《晉書》中對倭國的記載自266年開始,第二次出現已是413年,這中間的100多年既無記述也沒有考古的文字發現,被日本史學家稱為「迷一樣的4世紀」。
《日本書紀》線裝本,可以看出所用語言皆為漢語文言文
而《隋書·東夷列傳》則記載倭國從前記事的方式是刻木結繩,直到仰慕佛法的倭人從百濟求得佛經後才開始有文字。而根據記載,佛教從百濟傳入日本已經是中國的南北朝時期。
劉阿知這樣的皇室後裔不可能是文盲,他既然都為天皇求來了百工,為什麼不傳授他們文字?
中間的傳承也很可疑。
日本的姓氏源頭繁多,同一姓氏可能有十種甚至以上的來源。即便是同一來源,後期傳承下來的也未必是自家血脈。
日本家族制度承自中國,採取嫡子繼承,但家中無子則會收養養子傳家,這些養子既有遠親也有異姓。
而到了戰國時代,群雄並立,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名也會採取過繼自己親屬到其他家族就任家督的方式來實現兼併,著名的有毛利元就的兒子小早川隆景就成為了小早川家的家督。
高橋通泰的高橋氏就發生過家督過世家中無子,最後被萬田氏繼承家業的情況。因此,即便劉阿知存在,按照姓氏傳承來找尋他的後代希望也非常渺茫。
原田信種就是金忠善這件事也是可疑的,但這與本文主旨無關,恕不贅述。
高橋通泰和原田族長根據所謂族譜來證明自己的血統,但族譜或者家譜究竟靠不靠譜其實也很成問題,一些家族在修家譜的時候,經常會將某些有汙點的人刪去或者添加一些名人來光宗耀祖,我國在明清兩代甚至有專門給人杜撰家譜的「譜匠」存在。
最後,網上的這些相關新聞報導也是可疑的。
所謂的劉氏宗親會為數不少,但查詢過後沒有發現哪個會的會長姓高橋。網絡上倒是能找到那篇採訪高橋先生的報導,但也沒有提及他就任了那個宗親會的會長。
高橋通泰在漢高祖長陵前
而所謂原田氏在福岡建立的漢太公廟也真假難辨。本人無法去日本實地考察,單憑網上搜集到的訊息來看,除了轉載原田族長的話之外,查不到其它有關漢太公廟的任何內容,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在當地的遊記中也從未提及這一建築。
而且日本供奉祖先的建築一般叫做神社,佛教寺院則稱某某寺,並沒有廟的稱呼。
那麼,劉邦到底有沒有後裔留在日本呢?
難以否定
漢朝共有二十九帝,國祚四百零七年。這四百年裡,劉氏作為皇族,得到了全國最優厚的資源待遇,子孫自然枝繁葉茂,光是漢武帝的弟弟,中山靖王劉勝就有子一百二十餘人。這麼多的劉姓子孫繁衍到漢末應該佔據了相當的人口比例。
永嘉之亂後,大部分的漢人南遷,但也有一些人逃到了朝鮮半島。日本史學界認為,日本史上的所謂東漢氏應該是從百濟渡海來到日本的漢人所形成的族群。而之後中日間一直有頻繁的交流互動,這個過程雙方都有人口遷移,或許這其中就有劉邦的後裔,只是無法考證而已。
因此雖然疑點頗多,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劉邦後代來到日本的可能性。時至今日,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世界各地都有中國人的身影,這其中必然也有劉邦的後裔,為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發揮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