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格的信貸規模控制下,商業銀行上半年的資產負債結構呈現分化趨勢,在票據融資領域表現明顯。
業已公布半年報的8家上市銀行數據顯示,華夏、深發展、興業增加了票據貼現貸款,增幅最高至263%;光大、建行、民生、浦發、交行則縮減了票據融資,減幅在17%-35%之間。
在表內票據貸款總體受限情況下,各銀行普遍加大了表外銀票資產的拓展力度,此舉亦可大幅擴大存款規模。前述8家上市銀行中,部分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新增存款對上半年總存款的貢獻度超過30%。
央行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上半年末,商業匯票(即銀行承兌匯票)未到期金額6.7 萬億元,同比增長42.8%。對比之前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可見,這一增速達到了7年半以來的最高點。
「銀行做大票據表外資產的重要動力,一在於滿足企業融資需求,二在於拉存款緩解存貸比壓力。但銀行非理性開出承兌匯票,埋下了風險隱患。」深圳一名銀行人士表示。
風險表象已在銀行財報中顯現。比如興業中報披露,該行票據貼現不良率為0.61%,而此前風險為0。
騰挪票據調節信貸規模
作為一種靈活的信貸規模調節工具,2011年上半年,部分銀行又持續壓減票據,騰空規模讓渡於一般貸款,提高盈利水平。
6月末,光大銀行票據貼現餘額99.19億元,相比去年末137.89億元大幅下降了28%。建行(集團口徑)票據貼現944.67 億元,佔總額百分比1.54%,主要用於滿足重點優質客戶短期融資需求,這一數量較上年末減少483.68 億元,減幅34%。
此外,民生銀行半年末的票據貼現餘額為77.12億元,相比去年末119.31億元降幅35%;浦發銀行票據貼現6月末餘額181.17億元,比去年末218.89億元下降17%;交行票據貼現468.69億元,比去年末減少102.05億元。
但另外4家上市銀行在過去半年裡卻採取了反向操作。
以華夏銀行為例,2010年末,該行票據融資餘額6.35億元,在貸款與
墊款總額中佔比僅0.12%,在上市銀行中最低,壓無可壓。今年上半年,華夏增加了票據資產,6月末貼現餘額23.08億元,在貸款與墊款總額中佔比提升至0.40%。
深發展的票據資產操作在這兩年也是「過山車」方式。2010末,該行票據貼現及同業業務餘額是1223.82億元,僅比上一年新增30億元。然而,今年上半年,深發展此業務狂增568.56億元。興業銀行6月末票據貼現133.81億元,比去年末增加36.53億元。
一股份行票據業務人士表示,各機構雖戰略分化,但市場總體趨勢是增持。央行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票據融資餘額企穩回升,票據市場交易活躍,上半年累計貼現13.2 萬億元,同比增長9.0%。
借銀票狂攬保證金存款
貸款規模受限,商業銀行紛紛開具表外銀行承兌匯票,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6月末,民生銀票餘額4305.14億元,相比去年末增幅高達40%。興業銀行開出銀票2475.50億元,相比去年末增加了611.84億元,增幅亦有33%。
光大、華夏、交行、浦發的銀票增速在20%左右,餘額分別為3167.87億元、2300.45億元、4275.88億元、3761.29億元。深發展銀票餘額2849.56億元,相比去年末2466.14億元增16%。建行銀票餘額4169.73億元,比去年末3936.71億元略增6%,居末位。
一股份行票據人士指出,銀行大開承兌匯票的另一隱秘用意在於快速拓展保證金存款,緩釋巨大的攬儲壓力。
6月末,興業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餘額達到933.11億元,去年末為623.09億元,這意味著上半年此類存款增加了310.02億元,佔上半年該行全部新增存款的34%。
光大銀行亦不弱,截至6月末,該行銀票保證金存款餘額1402.66億元,比年初增加220.79億元,在存款總額佔比高達22%。
「大量開票攬存的背後,不排除有部分銀行放鬆了審核標準。」一名國有行人士估計,上半年銀票餘額近7萬億元,其中可能有近三成風險較大的融資性票據,銀行應適當減緩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