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古代沒有獅子,卻喜歡在門口放兩隻石獅子,這是什麼原因?
我們平常看古裝電視劇,或者去外面旅遊到了一些古建築門前,經常能看見一對石獅子,威風凜凜地守在那裡。小時候也學過一篇課文叫盧溝橋的獅子。在古達,把獅子雕刻在建築上,好像已經變成了常態。但是石獅子這種外來物種,為什麼會成為守門的,而不是老虎這種在中國威名更勝的猛獸?
獅子原本大部分都是分布在非洲地區,中國是不存在獅子這種物種的。亞洲地區也沒有,而亞洲國家唯一擁有獅子的印度,也是萬年以前遷徙到印度。這也是因為印度部分地理環境,處於熱帶氣候,適合獅子生存。印度也是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獅子和老虎的國家。獅子的概念出現到中國,應該要算到了漢朝,當時中國開始和西域以及中亞地區交流。獅子開始傳到中國。
獅子最開始在漢朝,是由中亞地區的小國家,獻給漢朝皇帝。他在當時的作用,僅限於給皇帝作為玩物欣賞。中國的地理環境,並不是太適合獅子生存。所以獅子在中國的數量是比較的少的。
獅子雖然數量少,但是因為其獨特的外貌受到人們的喜歡。他的外貌和老虎相似,但是體型相對老虎還要稍大些。正是因為高大威猛的外貌強大的力量,成為古代人崇拜的對象。而且獅子和中國古代的上古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相似。那就是龍的九個孩子之一狻猊。龍是中國人的圖騰,是幻想的中的神獸。獅子也因為和狻猊相似,沾上了光。
獅子在中國的地位被提升上來,更要得益於佛教的宣傳。中國的佛教來源於印度,印度當時是有獅子的。所以獅子也成了佛教文化中神獸之一。在佛教典故中,獅子常常是佛的坐騎。佛門也有獅子吼一說。就是這樣獅子得到了古代統治者的青睞,後來漸漸的傳入民間。也受到民間人士的喜愛。
到了明朝,獅子成了大戶人家門前,標配的鎮宅神獸。古代人認為把獅子像放在門前,能夠看守門院驅邪避災,使魑魅魍魎不敢接近。同時,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時至今日,獅子雖然沒有在中國野生存在過,但是也在漫長的歷史中融入到中國文化和人們的生活中,被所有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