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BRT和地鐵的故事:廈門地鐵2006年報軌道交通規劃未通過,於是投入快速公交車BRT,2008年BRT一號二號三號線投入使用,後續基本滿足城市發展,在2011年計劃BRT改輕軌大討論之後,決定保留BRT,規劃地鐵與BRT互補方案在2012年5月11日 獲批,廈門在2013年11月13日開始動工,廈門進入地鐵時代。
廈門地鐵發展的速度已經算非常快的,目前已經開通的有地鐵一號線(廈門北站——鎮海路),地鐵二號線(天竺山——五緣灣)兩條,即將開通的將是地鐵3號線(翔安機場——島內火車站——沙坡尾),每一條路線都貫穿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旅遊路線,根據目前兩條已經通行的路線來看,主要帶動集美新城,海滄濱海社區,馬鑾灣等多個商圈迅速崛起,房價方面也是大有所動,這說明地鐵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那麼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三號線規劃翔安,而不是集美文教區和同安一線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這一切都是時間問題,從地鐵包圍BRT布局全廈門的立場來看,都不是問題。不過是因為集美文教區有快速公交(簡稱BRT)一號線,同安有二號線,所以他們規劃的時間都是比地鐵早的,有BRT的區域建議地鐵規劃延後建造,所以目前優先解決翔安地鐵,可以有效緩解翔安隧道壓力,帶動翔安南部新城的發展速度,填補翔安房價發展過快造成的壓力,所以說地鐵和BRT是互補的,未來同安、集美文教區會通過地鐵6號線,可以解決我們題目問題!
地鐵與BRT二號線之間,目前設置兩個換乘點,即文灶換乘站,蔡塘換乘站,換乘基本實現無縫銜接,全程可以遮陽避雨,有效連接地鐵與BRT,更加便利集美,同安的出行,另外地鐵的連接站點也是很多的,比如未來從角美規劃到同安老城區的地鐵6號線,就穿過了1號線,2號線,4號線,分別在馬鑾中心、官任、官潯對接,所以一兩個字——密集,廈門軌道交通在未來不算是問題。
第一,BRT一號線就是廈門北站——島內火車站南站——第一碼頭,沿途經過了整個集美區文教區(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等校區),島內高崎機場,延伸整條廈禾路,對旅遊路線,交通便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地鐵一號則穿過整個集美新城(杏林區域),連接湖裡蔬果茶葉交易市場,塘邊——SM城市廣場——呂厝——中山公園——中華城,其實以上路線有重疊的文灶站,從兩條線路連接集美區和島內旅遊資源,他們可以相互換乘,相互補充,所以近幾年BRT沿線房價都有所價值提升。
第二,地鐵二號線一定程度緩解了BRT三號線的擁堵,原本BRT三號線解決觀音山、會展中心的擁堵能力非常有限,僅僅在東芳山莊到前埔一帶有所作用,而地鐵二號線徹底解決了寫字樓商務區和海滄大橋的擁堵情況,對比二號線功勞很大,二號線最直接的帶動海滄馬鑾灣的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還有租賃市場的大提升。
第三,同安沿線的BRT二號線,五號線,是同安連接島內的主要幹道,目前基本能滿足同安的需求,同安的樓盤也基本建立在BRT沿線,從集美大橋與BRT一號線分叉進去同安濱海西大道——環東海域核心樓盤區(保利三仟棟,恆億尚品灣等)——濱海新城西柯樞紐——工業集中區——城南,樓盤雖然疏散,但是經歷多年的耕耘,打造出屬於同安的價格,安全穩定的在2萬的平均價,可以說BRT在兩頭拿扁擔,扛著!
未來規劃的地鐵4號線,6號線,都會通過同安環東海域,其中六號線將沿著同集路連接集美文教區和環東海域,帶動區域共同發展,同時會進入同安老城區,徹底緩解同安老城區無BRT,無地鐵的歷史,另外4號線將會在官潯與6號線匯合,兩頭直達海滄、廈門北站和翔安機場,解決海翔大道的堵車問題,加快外四區之間的交流合作機會,以上路線實現之後,我相信同安老城區的房價不再是1字頭了。後續還有爆料地鐵9號線,基本跟BRT二號線重疊了,以後我們再行關注,所以這些都是時間問題而已。
總結而言,以上說明地鐵和BRT是同一體系的交通快速線路,他們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可實現站點換乘,優先解決島內與島外的大交通,徹底解決廈門經濟發展本島主義,從而帶動廈門島外四區共同發展,開發出馬鑾灣新城,海滄濱海新城,集美新城,濱海西新城,環東海域新城和翔東部安新城,翔安南部新城等多個灣區發展進度,這樣也可以有效穩定廈門房價的基礎,實現房價平穩過渡,早日實現廈門灣區城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