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指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和保障,特別是我國這樣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耕地面積卻還沒有世界人均的40%,前些年,我國耕地淨減少嚴重,所以,國家出臺了保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根據全國土地調查的統計報告,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我國耕地總面積為1.35億公頃,折合20.3億畝,實際播種總面積為17.41億畝。
我國由於土形地貌多樣,土地生產力區域差異明顯,整體上東部多為平原,降水量也比較充裕,所以,我國耕地大多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盆地和低緩的丘陵地帶,佔了全國92%的耕地,西部耕地較少,主要在西南一帶的壩子。如果按省份來排名,我國耕地面積最多的10個省份是哪些呢?
黑龍江的耕地面積在我國34個省市中排名第一,高達2.39億畝,黑龍江地處東北大平原,土地平坦、廣闊、肥沃,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科技發達,雖然氣候不是最好的,但黑龍江依然是我國產糧的第一大省。
河南的耕地面積也高達1.22億畝,在我國排名第二。河南主要地處華北大平原,與湖北交界的南陽一帶也可算長江中遊平原,河南也是我國唯一的一個地跨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這四大河流的省份,是中華文明的最主要發源地,也是我國農業文明的發源地,自古農耕發達,省內有7大古都,為全國之最多。
山東地處華北大平原,耕地面積也超過億畝,為1.14億畝,山東耕地率是我國最高的,省內土地有近一半都是耕地,土地質量很高,農業增加值長期穩居全國第一,水果和蔬菜也是全國最發達地區,由於山東工業也相當發達,所以農產品深加工發展的很好,農業附加值很高。
內蒙古大部分區域地勢平坦,東部有一部分地區處在東北大平原裡,是我國耕地面積超過1億畝僅有的四個省區之一,耕地面積主要在陰山以北及東北地區,還有河套平原地區,但由於海拔比較高,所以溫度不夠,目前耕地利用率不高,但潛力比較大。
河北省在我國華北大平原裡,耕地面積為0.98億畝,位居全國第五,土地平坦開闊,氣候雨熱同期,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水源豐富,有多條河流靠近入海口,是全國糧棉油的集中產區,但農業機械化程度不太高,土地鹽化明顯,農業產量比較受影響。
雲南耕地面積為0.91億畝,高居我國第六。以上前五大耕地面積的區域,基本都是在東北大平原或者華北大平原,雲南地處雲貴高原,耕地面積卻比東北大平原裡的吉林及遼寧大,也比華北大平原及長江中下遊大平原裡的安徽、江蘇、湖北及湖南大,這確實有些出人意外,原來,雲南雖是地勢多山省份,沒有什麼大平原,但是,非常幸運,山與山之間有非常多的小盆地,這些小盆地,被稱為壩子,是很好的耕地,適合農作物耕作,雲南有1800多個壩子。雲南還有著名的7大梯田,也增加了很多的耕地。加上雲南省是我國土地面積大省,雲南省的面積比河南和河北加起來還要多,所以,雲南雖不處在大平原裡,但也有自己獨特的耕地來源。
四川耕地面積比雲南小了一點點,為0.89億畝,居於我國第七。四川和雲南有些類似,也是處在西南地區,遠離我國三大平原,四川也有很多的壩子,但有好幾個大的壩子,如著名的川西壩子,這些大壩子也被稱為盆地或平原,如成都平原或成都盆地,四川自古農業發達,氣候潮溼,有著名的都江堰灌溉農田,因此,有天府之國的美名,由此派生出來的川菜,用簡單便宜的食材就更做出很好吃的菜餚,是全國最普及及著名的菜系,為廣大老百姓所喜愛。
安徽地處我國兩大平原華北大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裡,耕地面積為0.86億畝,排在全國第八,安徽北部是華北大平原,中南部是長江中下遊平原,也是一起的富庶江南組成部分,自古也是農業發達的區域。現在安徽和縣是與山東壽光比肩的全國著名蔬菜基地。
吉林地處我國最大平原東北大平原中間,耕地面積為0.83億畝,排在全國第九,吉林有黑土地之鄉的美名,土壤極其肥沃,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盛產玉米、大豆和水稻,也特別適合種植油料、薯類、甜菜、麻料和人參等。
江蘇省也是橫跨我國兩大平原裡,耕地面積為0.71億畝,北部在華北大平原裡,中南部處在長江中下遊平原裡,是以前江南的核心區域,自古就以繁華著稱,農業相當發達,工業及商業也在全國名列前茅,江蘇是全國最發達的省份,全省發展比較均衡,人均GDP全國第一,GDP總量也是長期居於全國第二,人均GDP超過2億美元的全國10大城市裡,江蘇一個省就佔了4個,全國百強縣江蘇也有13個,也是全國最多的省份。
因此,全國耕地面積最大的10個省區裡,有8個處在我國的三大平原裡,只有西南的雲南和四川2個省份面積大,壩子多,總耕地面積也排在前十名裡,特別是雲南,很出人意外,江蘇省雖排在第十,但確是最發達的省份。我國總體人均耕地少,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40%,我國應嚴守18億畝的紅線,愛惜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