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州地坑院,虢國博物館,暑假這個地方特別值得一去

2021-01-17 通訊生活

今天的小編要為暑假還在家裡不知道該去哪玩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去河南三門峽玩一玩,這個地方其實景點還是挺多的。小編去過這麼幾個景點,虢國博物館,陝州地坑院,天鵝湖國家溼地公園,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其他很好玩的景點。這個地方,還是很吸引人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三門峽這個地方。

我記得三門峽我去的第一個景點便是虢國博物館,這個地方票價挺便宜的,好像就20塊錢,學生證還可以半價。老年人來的話也不要票。而這個地方是在市裡面,交通什麼還是比較便利的?當時一進這個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類似影壁牆的東西,現在畫的一些中國古代國國的一些歷史,感覺看了以後還是挺不錯的,感覺能學到很多東西,很有歷史的感覺。

然後再往裡面走,穿過一個大院子就到了正式的展廳,這裡面有一些虢國的一些介紹。虢國墓地是我國現在發現的規模比較大的,等級比較齊全的西周、春秋時期的大型邦國公墓,佔地面積還是特別大的,在這裡出土了特別多的文物。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展廳,裡面是車馬坑。這坑特別特別大,坑裡面有戰車和戰馬等等東西,而且你進去一看還是特別精緻的,特別是戰車,構架完整,裝飾清晰,算是保存的挺好的一個遺址。而且在這裡還發現了狗和馬的一些骨架,有利於我們考察當時動物的一個形態。這是一個三門峽重點保護的一個參觀景點,裡面許多出土的文物都是國寶級的哦。看完之後,我就感覺特別特別的震撼。我建議大家過來的時候還需要請一個導遊比較好,畢竟來這些博物館類的地方就要多學點知識嘛!我記得這個博物館的院子裡面還有種了一小片薰衣草,那時候看起來挺美的,所以這個地方很推薦大家來哦!

接下來大家講另一個景點,便是陝州地坑院,相信很多剛高考完的小朋友們肯定不會陌生,因為之前在文綜卷子上很多次都提及這個地方了。這個地方呢,說是地坑院。自然名副其實,就是在地上挖一個大坑,然後在裡面挖幾個窯洞,用來住人。看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比較驚訝,說這怎麼排水呢?一下雨整個窯洞不就淹了嗎?哈哈,我們的古人是特別有智慧的,他們設計院子的時候就專門留有排水的屋簷,而且這樣子設計還能抵禦黃土高原的大風沙,真的是特別機智的一種建築風格!地坑院距離三門峽市區比較遠,開車過去的話,要一個多小時,而且山路很多,有的地方還挺驚險。現在再講一下那個景區的具體情況,進入景區之後呢,你首先看到的是幾個小的展廳,裡面會有一些攝影大師的作品,擺放在裡面供別人欣賞,有一部分就是拍的地坑院的,我仔細看了幾幅,感覺真的是特別厲害,感覺真的拍出了這個地方的靈魂。然後再往裡面走就是真正的地坑院了。

地坑院是在院子的旁邊有一個樓梯。通過樓梯可以上到上面去,同時呢通過那個樓梯也可以下到地坑院裡面。這裡的地坑院分為不同的主題,比如說有的地坑院裡面就是一些服飾主題,整個院子的裝飾就偏這種服飾風格,然後相對的窯洞裡面也會賣一些服飾啊布包啊之類的東西。還有一些是皮影戲主題的,這個裡面不僅有賣和皮影戲相關的小玩意兒,而且還有皮影戲演出哦!大家可以花上十塊錢帶孩子看一看,覺得還是挺值得的!這裡面坑挺多的,好像有十幾個吧,每個地坑院的主題都不一樣,真的是特別豐富。我記得還有一個地坑院裡面是一醋文化為主題的,裡面也賣一些蘋果醋啊之類的,大家來的話可以捎幾瓶回去。

然後當你通過樓梯上到上面去的時候,你會發現地坑院的房頂上面是很大的一片空地,被裝飾得很好,有很多鞦韆啊吊床啊之類的東西,還有一些木頭做的一些供小孩子闖關玩耍的一些小設施,很多小孩子們都在上面玩得不亦樂乎,我記得我們當時在那裡玩了好久呢,有獨木橋和爬網格之類的設施,特別特別不錯。

我記得這個地方院子外面還有一條小吃一條街,不過要提醒大家如果你進到小吃一條街的話,門票就不管用了。所以說一定要等全部景點逛完之後再出去哦,不然特別特別虧的!那條街我們當時去的時候人超級超級多,每個店鋪都坐滿了人,而且價格有點貴,但是味道還是很不錯的,我記得這裡好像炒涼粉挺有名的,可以嘗一嘗。

最後再跟大家講一下這個溼地公園,就是那公園離博物館並不是特別遠,所以可以兩個一起玩了,這公園是不要票的,而且特別大,裡面景色也很好。裡面有一些觀光的車,所以不用大家開車進去。進去之後大家可以坐著小觀光車來到景區的最裡面,那個地方有一片特別大的湖,壺裡面有蘆葦蕩,還有一些小鳥在裡面,還挺好看的。但是當時沒有見到天鵝,不知道什麼原因。那個湖裡面還有跨越整個湖的小木橋,走下去特別特別有感覺。然後可以租一輛單車在湖邊騎著,吹涼爽的風,欣賞那邊的美景,真的特別特別愜意。

總來說這個地方還是挺不錯的,又有人文景觀也有自然風光,所以很推薦大家去哦!而且這個地方吃的也比較多,有各種小吃,大家去的話可以吃的爽爽的。然後商場也蠻多的,晚上住在這裡可以到旁邊的商場去逛一逛,而且物美價廉,這裡物價不是很高。早上的話可以在這裡喝一碗胡辣湯,河南的胡辣湯特別特別有名哦!

相關焦點

  • 走,去陝州地坑院看燈會
    走,去陝州地坑院看燈會2020年陝州燈會璀璨亮燈,時間持續至2月底燈會一角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房琳閭斌文圖本報三門峽訊又到年末時,共赴花燈約!1月9日晚,2020年「春滿中原·老家河南」主題系列活動暨「2020年陝州燈會」亮燈儀式在陝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園開啟。當晚,熱情洋溢的舞蹈《金鼠迎新年》拉開了亮燈儀式的序幕。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曲徑、三門峽市政府副市長高永瑞以及陝州區領導分别致辭。三門峽市文旅局有關人員介紹河南省「春滿中原·老家河南」主題系列活動情況。
  • 不一樣的陝州地坑院
    A級印象 憑藉獨有的地坑院文化和諸多非遺民俗文化,2017年陝州地坑院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的千年古村落」一直是大家對地坑院的印象,今天給大家講講不一樣的陝州地坑院。
  • 獨秀帶你去旅遊:河南的一個很美的地方,陝州地坑院區你去過嗎?
    地坑院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被譽為地平線下的古村落、人類穴居的活化石、地下的北京四合院,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據專家考證,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廟底溝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地坑院的雛形。
  • 河南陝州地坑院新年燈會開幕
    1月9日晚,2020年陝州地坑院新年燈會正式亮燈。燈會共布設彩燈118組,將傳統彩燈與現代光源相結合,突出陝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和鼠年生肖元素,呈現一場光影視覺盛宴。陝州地坑院是豫西山區一種「平地挖坑,四壁鑿窯」的獨特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 陝州地坑院,用不同美訴說中國故事
    陝州地坑院,如珠穆朗瑪峰一樣,也是一個每天都上演很多故事的地方。問「地坑院會不會被雨淹」的你,一定沒見過這裡的春雨溫柔。說夏熱難耐的你,一定沒感受過這裡的幽涼夏夜。談秋風蕭瑟的你,一定沒欣賞過這裡的明朗秋月。道景點千篇一律的你,一定沒見識到這裡的冬日雪國。
  • 陝州地坑院的熱鬧與門道:旅遊+非遺
    一名溫婉女子靜坐,手持棒槌,口中哼著小曲兒,在一塊白色棉布上擺好「芊棒棒草」,上面再覆一層油紙, 一陣敲敲打打過後,白布被浸染出牡丹圖案。這是失傳已久的「捶(chuí)草印花」技藝,經過民間藝人的挖掘,在三門峽市陝州區地坑院,正發揚光大。近幾年來 ,類似的民間手工藝人,源源不斷地擁向地坑院,凝聚起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
  • 除夕夜,陝州地坑院,榮登央視新聞聯播
    除夕之夜,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一個畫面:一小女孩在陝州地坑院、在花燈之間,手舉陝州剪紙2月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王冰、謝巖鵬到陝州地坑院尋找年味,拍攝「你在哪裡過年」節目。他們冒著嚴寒,踩點,取景,每一個鏡頭都細中求細,精益求精,力求做到完美。在央視新聞聯播儘管只有短短的一二秒鐘,卻是他們兩天的心血。
  •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地裡面的窯洞,這不是在陝西,而是在河南
    一說到窯洞,立刻就想到了黃土高原,眾所周知,黃土高原的代表性建築就是窯洞了,而且一說起窯洞,問你哪裡有,你可能立馬就反應到陝西或山西,但是,你能想得到嗎?我神州大地上,不僅僅只有山西陝西有窯洞,在河南也有窯洞,而且是不一般的窯洞,那就是陝州地坑院。
  • 這裡是河南陝州的地坑院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委書記駱玉峰介紹說,地坑院景區自開業以來,總共接待遊客300萬人次,平均一年接待100萬人次,最高的一天接待遊客8萬人次。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地坑院景區已經變成了AAAA級景區。如今,在陝州像這樣的地坑院有12000多座。
  • 冬遊去哪?陝州地坑院生態康養之旅走起!
    冬天的雪花兒已來過了幾趟  眼瞅著最美的雪景就要來了  冬天的坑遊也該提上日程了  「2020三門峽白天鵝旅遊季」  火熱進行中  「天鵝季系列」等旅遊專列及團隊陸續來訪  」生態康養之旅「: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黃河公園—三門峽大壩—陝州地坑院
  • 陝州地坑院,穿山灶上十碗席,既要飽眼福,也要飽口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州地坑院、陝西的窯洞都是「以土為家」就地取材的典範。三門峽陝州地坑院作為中國民居的一種形式,「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我還是熟悉的。說起來話長,20餘年前,連霍高速洛陽至三門峽段修建時,我曾在莊溝大橋建設工地幹過零工,曾租住老百姓地坑院有3個月。當時就好奇,地坑院就是好,冬暖夏涼,省磚頭省瓦片。去年三門峽觀看天鵝後,又匆匆忙忙地趕赴陝州地坑院景區轉了轉。畢竟是景區式,與印象中的地坑院相比,陝州地坑院高檔了許多,文化氣息濃厚,曲藝、婚俗、小吃的展示,讓你全方位了解地坑院的歷史。
  • 紅色抗戰劇《三道塬》在陝州地坑院開機
    (記者:李飛 餘彩霞)8月21日上午,電視連續劇《三道塬》開機儀式新聞發布會在陝州地坑院景區舉行,該劇以抗戰時期日軍西進為故事背景,融入河南豫西歷史文化元素,展現了豫西人民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的傳奇經歷
  • 陝州地區特色的風景,特殊民俗村落——地坑院,好神奇
    豫西陝縣的東部有這樣一坐小村落,人們常常用「聞其聲而不見其人」來形容這座村子,就是聽見有人說話卻不見人在哪裡。而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古村——地坑院。顧名思義,地坑院這種特殊的村落,是一種建造在地下民式建築。建造方式就是向下挖掘,開鑿出方形坑院,然後,在四壁鑿洞,最後進行裝飾美化或者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加固,就建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地坑院。
  • 原生態的地坑院
    挖好窯洞,還需要做一系列的防滲和排水措施。院內挖有滲水井,用於蓄積雨水和排汙水。「除了滲水井,我還在地坑院上面砌了護馬牆和『眼睫毛』。別看那只是一圈磚牆和凸出來的五層青瓦,實際上起到的作用可不小。有了它們,雨天時,水就不會順著窯臉往牆內滲。」荊建廠說。
  • 周末自駕遊,「民居史上活化石」——陝州地坑院,黃河第一壩
    陝州地坑院,位於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2020年三門峽陝州地坑院亮燈啦,這些人免票
    之前更新了好多三門峽的美食,也更新過天鵝湖,今天,地坑院也來啦~~2020年三門峽陝州地坑院在1月9號正式點燈,新年氣氛又濃厚啦~三門峽的旅遊旺季也開始啦。今年我在市區還沒有見到過雪花,去了地坑院,因為在山上,沒想到居然看到了雪,還挺厚的,興奮啊。
  • 黃土高坡上的地坑院
    周末,與友人相約,駕車來到了河南三門峽市的陝州地坑院景區遊玩。疫情尚未徹底結束,但景區已經遊人如織。據介紹,該景區是四五年前投資開發的,是在原地坑院較為集中的一古村落的基礎上進行整修、包裝、打造而成。這裡共有大大小小的地坑院二十來個,先後開發出十八個,剩餘的幾個,可以說一點沒動,原汁原味地供人遊覽,讓人近距離地去體會地坑院曾經的滄桑和歷史。為了安全起見,只在周圍安裝了簡單的防護欄。地坑院,又名天井院、地陰院等等,是分布在河南陝縣、山西運城、甘肅隴東及陝西好多地方的特色民居,是黃土高坡地帶獨有的古建築群。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 遊記:地坑院的建造過程共分為四個步驟
    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空調和恆溫住宅」。地坑院的建造過程共分為四個步驟,概括來說,就是「向下挖坑、四壁鑿洞、穿靴戴帽、美化裝飾」。
  • 三門峽地坑院拍攝攻略
    地坑院是古代人們穴居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據說已有約4000多年的歷史了,是黃土塬上人們歷代居住生活的場所。目前在三門峽市陝州區的東凡塬、張村塬、張汴塬這三個高臺平原地帶,許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裡,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地坑院。
  • 揭秘地平線下的地坑院,室溫、排水等問題咋處理的?還是古人聰明
    第一次旅友說出陝州這個地名時,還真鬧出了個大笑話,當時四、五個人幾乎異口同聲認為這個地方肯定是陝西的……哪知道,陝州原來是河南省三門峽市的一個區。之所以出現地理知識盲點,一個原因就是大家的知識儲備還是有限,另一個原因也說明陝州不甚有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