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成 |
陳水扁緋聞案曝光後,臺灣當局領導人身邊的「童子軍」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被冠上這一稱號的「總統」幕僚群,通常是指跟著當局領導人從「立委」、臺北市長一路幹到「總統」的一些年齡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在這些「童子軍」中,馬永成、林錦昌和蕭美琴最受人關注。
馬永成:當局領導人的「嘴巴」
1965年出生的馬永成是當局領導人的核心幕僚之一,有人戲稱他是「童子軍班長」。他主要負責宣傳方面的工作,相當於當局領導人的「嘴巴」。此外,他還有另外一個「好處」。
1998年,陳水扁競選臺北市長連任期間,昔日戰友林瑞圖揭發他在澳門召妓的醜聞。林瑞圖稱自己已經調查清楚,在臺北市長任內,陳水扁共去澳門11次,一個做市長的人,利用星期六偷偷飛去澳門,星期日才回來,他是去賭博還是去嫖妓?林瑞圖接著透露,先前因喝花酒而被迫下臺的馬永成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喝花酒及嫖妓。當時臺北正大力掃蕩色情特種行業,但只要和陳水扁有關係的酒店,就可以看到馬永成的身影。
林瑞圖揭露陳水扁到澳門嫖妓的醜聞經由媒體報導後,立即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並且展開了廣泛討論。不過,這次林瑞圖揭露的嫖妓醜聞,因所提供的「證據時間」大有出入,所以不僅沒有達到打倒陳水扁的目的,反而使自己吃上了誹謗罪嫌疑的官司,嫖妓醜聞也不了了之。
由此可見,當局領導人對馬永成的信任程度。雖然馬永成只掛著「總統府」秘書的小頭銜,但正如當局領導人所講的「小而近」理論,他應該掌握著許多核心機密。
林錦昌:從文化角度經營政治之路
「總統府辦公室」秘書林錦昌是當局領導人宣傳方面的得力幹將,身兼12職。他畢業於臺大外文系,和馬永成是同屆同學,和著名藝人高怡平是同班同學。但是,與馬永成不同,林錦昌當時對政治的興趣並不高,相反對文學情有獨鍾。1991年,他以一篇《無聲的迴廊》獲得臺灣聯合文學短篇小說一等獎。
1992年底,陳水扁決定競選連任「立委」。在核心幕僚羅文嘉的推薦下,林錦昌接下競選宣傳的工作,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選舉和政治,也因此與陳結緣。1994年,陳水扁角逐臺北市長,還是由林錦昌操盤競選宣傳。考慮到陳正尋求轉型為行政首長,林錦昌向選民展示了他幼時家中那一面寫滿欠債數字的牆,將之塑造成感性、通俗化的政治人物,一改其過去強勢「立委」的形象。此外,林錦昌還提出「快樂、希望、陳水扁」的競選口號,編寫了《臺北新故鄉》和《春天的花蕊》等競選主題歌。在他的精心包裝下,陳水扁一舉擊敗對手。
陳水扁當上臺北市長後,林錦昌出任新聞處主任秘書,1997年升任新聞處長。不過,由於對政治的興趣依舊不高,他將市府發言人的職務交由馬永成擔任,自己則致力於各項文藝活動的推廣。
陳水扁出任當局領導人後,林錦昌和馬永成成為最核心的幕僚,全力負責宣傳工作,像當局領導人的發言及對外界的回應,都是由林錦昌起草的。不過,一直以來林錦昌行事都相當低調,因此有人認為,他仍是從文化角度來經營政治之路的。
蕭美琴:理解當局領導人的政治語言
成為「緋聞案」的女主角,一時之間讓蕭美琴聲名大噪。但實際上早在擔任「總統府」翻譯初期,她就因為「雙重國籍」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今年29歲的蕭美琴是混血,母親是地道的美國人,父親蕭清芬目前在美國當牧師,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神學博士,長期從事反對運動。在他的影響下,蕭美琴很早就投身「臺獨」運動。
蕭美琴第一個嶄露頭角的機會是和一群民進黨女黨員合組了「辣妹助選團」,並在選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的舞跳得極好,很有專業水準。直到現在,臺灣還有很多人記得「辣妹助選團」,而那曲有名的「馬卡蓮娜」就是由蕭美琴編舞、排練的。
蕭美琴回臺後第二個嶄露頭角的機會是在國際事務方面的專業素養逐漸受到重視之後。她經常參加有線電視臺的節目,甚至有傳言說TVBS的老闆邱復生一度有意培養她當主持人,作為電視臺儲備的「秘密武器」。民視節目製作小組也曾開會討論是否請她任某個節目的主持人。
擔任民進黨中央國際事務部主任後,蕭美琴得到了很多民進黨人士的讚賞,就連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也充分肯定她的能力。「呂秀蓮捅出緋聞案」的消息傳出後,很多人分析是因為呂秀蓮妒忌蕭美琴才這麼做的。事實上,呂蕭確實早有矛盾。3月18日當局領導人當選那一天,呂秀蓮親自擬了一份英文當選宣言。寫好後,她讓蕭美琴拿去發給記者。蕭美琴看了之後,認為文中有部分段落可能會給當時落敗的對手和兩岸帶來太大的刺激,與當天一切低調的氣氛不符,因此她向林義雄請示。林義雄贊同蕭美琴的看法,並親自告訴呂秀蓮暫時不要發這篇稿子。從中可見,蕭美琴在民進黨的地位。有人分析指出,當局領導人非要用這個美國籍的顧問是因為蕭美琴理解他的政治語言。以前,當局領導人曾用過幾個翻譯,但翻到最後,不是讓別人氣得當場敲桌子,就是讓人退場後嘲笑不已。因此,雖然接見外國客人時「外交部」會派正式的翻譯,但當局領導人用蕭美琴的時候還是居多。
雖然「總統府」極力否認「童子軍亂政」,並辯解說「總統」幕僚多是對政治局勢提供建議,而非專業判斷。但是臺灣各界普遍認為,這些幕僚實際上並沒有受到有效的監督,他們的權力非常大。有人甚至指出,臺灣出現危機的根源就在於「童子軍」(這裡所說的「童子軍」是廣義的,不僅包括前面介紹的「總統」幕僚,還包括缺乏執政經驗的民進黨及當局領導人本人)掌權。
《環球時報》11月30日
專題:陳水扁遭遇「萊溫斯基案」
臺灣「立委」要求解散跨黨派小組召開國統會
160餘名臺灣「立委」支持兩岸「三通」
臺灣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回福建龍巖祭祖
臺灣國民黨本周內可能提出罷免「陳」「呂」案
臺灣「立委」促陳水扁澄清婚外情
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遭遇「萊溫斯基案」
編輯 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