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會上說了句「一畝三分地」,結果小失誤惹了個大麻煩

2021-01-11 山高水遠你我一路同行

一年一度的工作會開了,總結2020年,部署2021年。在座談會上,一名基層同志講到「根據上級的安排部署,結合我自身所耕的一畝三分地,談一談2021的工作想法和計劃……」。萬萬沒有想到,會後大家對這句「一畝三分地」議論紛紛,當事人幾乎陷入被群批的局面。

有的人說,太自私了,只考慮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有的人說,太自我了,這塊地也不全是他耕的;

有的人說,太自大了,居然不滿足自己負責的那一塊地;

有的人說,太傲慢了,現有的地都不一定能耕好,還想耕多大地?

為什麼一個詞會引出這麼多不一致的評議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一畝三分地」?

「一畝三分地」來源於皇帝親耕地的面積

我國是農業大國,歷朝歷代皇帝都很重視農業。每年萬物復甦的春天,皇帝要舉行農耕祭禮。其中有個儀式就是,皇帝要親自耕一塊地,就像今天的剪彩開幕一樣。明太祖朱元璋對農業非常重視,在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在南京修建了先農壇。等到後來明朝遷都北京,又在北京重新修建了先農壇,以供「祭祀先農」和「行耤田禮」。先農壇裡皇帝「親耕」的這塊籍田的面積恰好為市制的「一畝三分地」。

皇帝親耕地的面積為什麼是「一畝三分」呢?

第一種說法是,在中國古代,單數一、三、五、七、九被當作是陽數,皇帝是至陽之身,應該選單數。同時又不能太過於勞累,所以,就取最小的「一」和「三」來計量親耕面積,就有了「一畝三分地」的說法。

第二種說法是,當時的中國一共劃分了十三個行政區,所以,就取了「一」和「三」來作為「耤田」面積。其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皇土,農民所耕之地,其實,都是向皇家借的。」

第三種說法是,與二月二的「龍頭節」有關,據說,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皇婚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做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

有關「一畝三分地」的一個小故事

傳說,康熙帝微服私訪時,曾路過一處農家,主人見他們器宇軒昂,就詢問道:「客官定是富貴人家,想必家裡田地不少吧?」康熙微微一笑,說:「我家只有一畝三分地。」由此,「一畝三分地」演繹至今。

「一畝三分地」的現實使用

後來「一畝三分地」被人們引申為「自己的小地盤」之意。其意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了「個人專屬利益」的代名詞。常用的場景有三種:一是在與人交往中指責對方的利己主義;二是喻地界兒狹小,微不足道;三是引申為個人生活圈子或個人勢力範圍。常用的例句是「不要只顧個人的一畝三分地,要多為大家著想點。」

根據上面的分析,大家覺得這位同志的表述準確嗎?這地方能不能用這個詞?

相關焦點

  • 農民種一畝三分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上學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現在也沒有一個好的工作,2009年的時候學了電氣焊,也算是一個手藝人了,大廠了基本上進不去,因為沒有文憑,所以就跑跑工地,其實工地上的工資還是很高的,現在我的家庭條件也算不錯了,吃喝不愁了,手裡也有點積蓄了。去年的一天,工地停電在家休息的時候,父親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了,進門就跟在做飯的媽媽說「明年咱們也請人給咱們收麥子吧!
  • 我們的一畝三分地
    從 2014 到 2020,六載光陰見證著中國工商銀行遼寧省分行對錦州義縣白廟子鄉興隆村扶貧工作的紮實推進 , 始終堅持高標定位,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從省行黨委到駐村工作隊 , 從各級支部到全行員工 , 遼寧工行人用赤誠澆灌這片貧瘠的土地,把貧困農民視作自己的親人,把貧困地區當成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耕耘和堅守:修路、建方塘、打水井,反租到包,陽光大棚,特色農業 …… 六年來,這一畝三分地已經被工行人打理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跳出「一畝三分地」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這對我們深入推進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們常常習慣「一畝三分地」思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維定式:「種好自家一畝三分地就行了。」 在這種思維定式下,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 警方逮捕了兩名疑犯,但沒足夠證據指控二人。 於是警方分隔審訊兩人說:如果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都坦白,各判刑五年;如果一個坦白一個抵賴,坦白的將釋放,抵賴的判刑十年。
  • 「一畝三分地」說法源於皇帝「親耕」的耤田
    雍正皇帝在先農壇行耕耤禮(局部) 郎世寧繪  習近平主席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在專題聽取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後特別強調,京津冀要「協同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這裡所說的「一畝三分地」代指什麼?
  • 種好一畝三分地
    種好一畝三分地 2013-03-18 16:44:56   來源:銅都晨刊
  • 北京話:一畝三分地
    老北京話「一畝三分地」,意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其來源與先農壇皇帝「親耕」的耤田有關。
  • 父親那一畝三分地
    現在,女兒剛畢業參加工作,妻子成天忙裡忙外,我也一直要上班,到了周末,一家人就只想在家休息。但是接到父親電話後,我決定,這個星期天去鄉下看望父親。因為父親的提醒讓我想起已有好長時間沒回去看他了。到了周末,我開車載著妻女一起回到鄉下父親家。妻子見大門緊鎖著,就去隔壁阿姨家閒聊,方才得知父親又去他那一畝三分地了。我帶著女兒向後面的麥田走去。遠遠地看見父親正彎著腰,在麥田裡忙碌著。
  • 基層青年幹部該怎樣理解「一畝三分地」
    春節假期結束,在河北返回重慶工作的車站,文化程度不高的父親一句「不要留戀家裡這一畝三分地」,讓我不由聯想起自身工作,思緒良多。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努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 敢於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
    馬碧  習近平總書記在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2月28日《人民日報》)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沒有誰能在一個自我封閉的空間裡發展。
  • 誰賣了我家的「一畝三分地」?
    為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趙菊一跑就是十幾年。  「畢節市的相關部門都去過了,可這塊地至今沒有要回來,反而是眼看著這塊地被鎮政府一小塊一小塊賣光了。」  「我就是要學秋菊打官司,實在不行我就去省裡,我要幫著家裡討回公道!」  「這是我家的地,憑啥說佔就佔,說徵就徵?」  ……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大銀鎮羊橋村的趙菊向記者述說。
  • 濟南歷下區部署城市管理工作:杜絕推諉扯皮 管好轄區一畝三分地
    濟南市歷下區政府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入駐「掌上問政」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平臺,並發布《濟南歷下區部署城市管理工作:杜絕推諉扯皮 管好轄區一畝三分地 》稿件。 5月8日上午,歷下區一季度城市管理綜合考評工作點評會議召開,歷下區區委副書記、區長謝兆村出席會議並講話,副區長石永先主持會議。
  • 「一畝三分地」結出「增收果」
    在村民口中,無論自家的小園兒多大,都習慣叫它「一畝三分地」。「就房前屋後那一畝三分地能幹啥啊?種點時令蔬菜自家吃唄。」沒成想,這「一畝三分地」和扶貧、增收掛上鉤,還真種出了花兒、結出了果兒。   小毛蔥蒲公英成菜園「新寵」   海倫市長發鎮長華村貧困戶滿守祥今年71歲,過日子精打細算:「家裡房前屋後兩個小園兒,前園3分地,後園2分地,都讓我種上了毛蔥。」
  • 流水、大氣無邊界 管好「一畝三分地」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董建國 李思遠)環保部日前通報了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專項規劃2014年度考核結果,點名通報流域考核不及格省份中水質得分最低、不及格控制單元覆蓋全行政區的北京市朝陽區、天津市靜海縣、河北省廊坊市、河南省新鄉市、湖北省宜昌市,暫停其新增主要水汙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環評審批。
  • 你知道「一畝三分地」的由來嗎?
    人們常常用「一畝三分地」來形容個人利益,也有人用來比喻自家的一些特定的事務。那麼,「一畝三分地」這一說道是怎麼來的呢?一畝三分地的意思是在與人交往中指責對方的利己主義,也指自己的權利範圍小。是生活中較常用的話。
  • 每個人都有一畝三分地……
    我想我是知道的,就像如果不是遇到你,我本可以習慣孤獨的,我會不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我可以很好的過。我一直以來就想不戀愛,不結婚,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院子裡種滿花,種一些菜,養些雞鴨魚,自給自足的生活,沒有紛爭吵鬧,沒有流言飛語,一天做自己喜歡的事,過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
  • 文化解讀:「一畝三分地」是怎麼來的
    觀耕臺   原標題:「一畝三分地」是怎麼來的   習近平主席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在專題聽取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後特別強調,京津冀要「協同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這裡所說的「一畝三分地」代指什麼?
  • 落實健康大會精神需破「一畝三分地」思維
    由此,不禁聯想到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對「一畝三分地」思維提出的批評。從目前醫改的現實情況來看,在阻礙大健康理念和醫改目標落實的諸多絆腳石中,「一畝三分地」思維,是其中不大不小的一塊。這種思維在與醫療衛生工作有關的行政部門中存在,在醫療機構中也並非鮮見。時下已然成為深化醫改必須予以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
    小到具體工作、項目建設,大到地方發展、推進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遊戲」。倘若都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只掃自己的「門前雪」,就難有整體和全局的勝利,說不定還互相掣肘,甚至產生內耗。   賈誼在《過秦論》裡說,六國「會盟而謀弱秦」,「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最後卻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惜乎六國,縱有吳起、孫臏、樂毅、廉頗等軍師名將,也只能功虧一簣。
  • 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抱團實現頂層設計
    原標題: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人民論壇)     一個人玩魔方,世界紀錄是7秒左右。小到具體工作、項目建設,大到地方發展、推進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遊戲」。倘若都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只掃自己的「門前雪」,就難有整體和全局的勝利,說不定還互相掣肘,甚至產生內耗。   賈誼在《過秦論》裡說,六國「會盟而謀弱秦」,「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最後卻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惜乎六國,縱有吳起、孫臏、樂毅、廉頗等軍師名將,也只能功虧一簣。
  • 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借喻京津冀合作發展成功模式,強調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摒棄各自「圈地為王」和在自己區域內「小打小鬧」的做法,做到抱團發展、協同發展,這既是要求,更是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