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的評價之中有一點便是毒辣,這源於呂雉對待戚夫人的手段,殘忍而且不近人情,更過分的是呂雉帶著自己的親兒子漢惠帝參觀人彘,這也給漢惠帝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創傷,最後漢惠帝乾脆是一病不起,從此不問朝政。但在這狠辣形象的背後,一定是存在原因的,沒有人是天生殘忍,正如呂雉一樣。呂雉早期的形象可以說是賢妻良母的典範,無論是對待孩子還是對待丈夫,在家庭角色上呂雉一直都處理得當,盡力做好一個好母親好妻子。可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呂雉產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以至於被後人稱之為毒後呢?
呂雉
何為賢妻?待嫁閨中的呂雉本是富家千金,但無奈父親將自己嫁給了劉邦,呂雉並未反抗,而父親也只是留下一句「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就算是交代了呂雉的未來。意思是說自己給女兒挑了一個好夫婿,現在看不出只是你們女人見識淺薄罷了。雖說呂雉和劉邦並不門當戶對,但呂雉卻是一個好妻子。
呂雉
當呂雉出嫁之後才知道原來劉邦已經有了一個孩子——劉肥,這對一個初為人妻的女子來說,會是怎麼樣的衝擊。但呂雉沒有撒潑沒有憤怒,而是將劉肥視如己出。同時劉邦時常游離在外,三天兩頭的不在家中,至於為家庭帶來什麼則更是渺茫。所以在生兒育女的同時,呂雉還需要照顧父母,幫襯家用。而在劉邦芒碭山起義之時,呂雉不辭辛苦為劉邦送飯和換洗衣服,這都是呂雉為人妻的本分,而且也從未有不足之處。
呂雉和劉邦
作為母親呂雉也是一樣盡職盡責,對待私生子劉肥呂雉毫無苛難,也無偏袒。對待魯元公主,在劉敬提出讓魯元公主前往和親的時候,呂雉是日夜哭泣。《史記》中記載「呂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柰何棄之匈奴!』」;可見呂雉對自己的女兒是很不舍的。而在對漢惠帝劉盈上,劉邦意圖廢除太子時,呂雉則是四處奔波,先是找到張良後又找來商山四郜,而這些都是一個母親為自己孩子前途奔波的場景。
但這一切都變了。
如果要問毀掉一個女人需要多久,答案是只需要一段失敗的婚姻,即使是呂雉按照賢妻良母的標準去做,可有的人始終不在意,這個人便是劉邦。劉邦不但是對妻子不在意,就連自己的兩個孩子也並不重視,一度還想丟棄以求馬車跑快一些,《史記·卷九十五》之中記載「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若不是夏侯嬰的堅持,恐怕劉盈和魯元公主早已不在。
所謂虎毒不食子,對子如此,何況妻乎?
男人狠,女人只會更狠。與之前形象形成極大反差的呂雉出現了,面對曾對自己孩子產生威脅的戚夫人,呂雉選擇了報復。《史記·呂太后本紀》之中描述「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失去了劉邦庇佑的戚夫人就像是老虎嘴邊的肉,呂雉用殘忍的手段終結了戚夫人,但這還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呂雉因為生氣漢惠帝曾阻攔自己毒殺劉如意,所以「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讓自己的親生兒子看看反對自己的人都有什麼下場,直到漢惠帝親自承認再也不願和呂雉同掌天下,自後不再過問朝政。
漢惠帝
而之後的一件事更是讓呂雉為人母親的角色崩塌,漢惠帝是呂雉唯一的兒子,在漢惠帝因心力交瘁而死後,呂雉的表現是什麼呢?《史記》記「發喪,太后哭,泣不下」;呂雉只是乾哭卻不流淚,這是為什麼?張良之子張闢強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並說「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原來之所以呂雉不肯哭泣只是在等待大臣表態,失去了依靠的呂雉唯恐將來大臣們的清算,故而想要培養自己的親信,也就是發展外戚。
從什麼時候開始,連孩子的生死呂雉都毫不在意了,只是在乎自己手中的權力多寡?
在史書上去尋找呂雉轉變的原因,無外乎幾點,婚姻的失敗以及戚夫人的屢次刁難。在結果上看戚夫人是一個弱者,但其實戚夫人並不是一個善茬。
戚夫人
在有寵於高祖時,戚夫人就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為自己為孩子考慮本身沒有錯誤。錯就錯在戚夫人輕易抹殺了呂雉所有的付出,早年呂雉一人操持家庭,沒有呂雉也就沒有劉邦一個完整的家。同時戚夫人一直在劉邦身邊,呂雉明白自己無寵早已是做到了秋毫無法,但戚夫人卻要乘勝追擊,為自己的孩子謀取太子之位。所謂是可忍而孰不可忍,如果呂雉毫不作為,下場又會比戚夫人好上多少呢?
呂雉
而且呂雉最大的悲哀則是來自於婚姻,在選擇夫婿的時候父親為自己做了決定,呂雉毫無怨言。對待自己的丈夫呂雉也是做到了一切該盡的責任,但劉邦對她並無太多感情。呂雉所有的犧牲也未得到丈夫的認可,在呂雉被項羽所俘虜的幾年之中,階下囚的滋味是什麼感受?戚夫人理解不了,劉邦也理解不了。好不容易回到了劉邦身邊,結果等來的卻是劉邦感情席位已經填滿,呂雉被迫只能下車。《史記》中記載「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歲月無情的在呂雉臉上留下了痕跡,而劉邦則是無情的在呂雉心上留下了傷疤。
毀掉一個女人,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