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和我一起走進情感世界。
朋友曉麗最近又跟我訴苦了,原因還是離不開她那個愛搞事的婆婆。
曉麗的婆婆是一名退休職工,退休後的待遇還不錯,加上曉麗的公公還是在職員工,待遇自然也差不到哪去,婆家這條件,在農村那是有錢人家了。
可惜的是曉麗的老公沒有一個正式的工作,只是做點小生意來生活,而曉麗也沒有正式工作。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曉麗的公婆從曉麗進門開始就有些「有恃無恐」,故意刁難曉麗,覺得曉麗高攀了他們家。
尤其在家務活上愛發號施令,讓曉麗的日子過得很難受,稍有不順意就指責曉麗不會生活。
攤上一個成天愛打壓兒媳的婆婆,曉麗真的有苦難言,可現實是自己和老公手頭上的錢還不夠出去買房。
這是最讓曉麗後悔的原因之一,想當初是不圖啥就一根筋的嫁了進來,想著自己只要勤快點,和老公齊心協力,日子會過得很好,加上公婆這邊也不需要他們負擔多少,一家人在一起可以互相幫襯。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婆媳矛盾就是一個最大的坎。
婆婆對曉麗的苛刻不噹噹如此,而且還是區別對待。今天我們來探討的就是婆婆們的「潔癖」心理。
01
婆婆的「潔癖」心理之一:家務活就是兒媳的事,跟兒子不搭邊
很多兒媳進門,面臨了生娃帶娃的日子,原本就過得夠忙。但是這類婆婆依舊不放過兒媳,認為該你幹的活就該是你的,一樣都不能拉下。
如果兒媳想要幫忙,基本也都是在婆婆的抱怨聲中度過。
曉麗就經歷過這樣的雞毛蒜皮。
每每吃完飯都是曉麗最忙的時候,因為她要收拾得乾乾淨淨,而且要迅速點,不然她婆婆又會念叨:這麼點事都磨磨唧唧,不像話。
一邊是哭哭啼啼鬧騰的娃,一邊是不能遲到一步的家務,這時段讓曉麗過得很緊張。
也是她最討厭婆家的一個點,嘴上說得最多的一家人概念的婆婆,其實最冷漠不過了。
曉麗需要她幫忙的時候她永遠在「袖手旁觀」,還喜歡叨叨說這是女人的分內事。偶爾曉麗實在忙不過來就叫上老公幫忙,也總是免不了老太太的一番指責。
「他在外掙錢不容易,怎麼到了家裡還要他來做家務?」婆婆的理永遠在這裡。
為這些曉麗也嘗試去「鬧」過,但是沒有用。
婆婆端著長輩的架子永遠有理,而且如果她哭起來的話,好像得到的同情是最多的。
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曉麗也不屑於跟老太太較勁,有失素養。 她期待的是早點搬離這個令人窒息的牢籠。
對於曉麗的經歷,深表同情,也希望她能快點達成所願,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說實在的,曉麗的婆婆確實做得有些過分了,不要說是親人了,甚至都不如一個鄰裡朋友。
02
婆婆的「潔癖」心理之二:兒子掙錢就是顧家,兒媳掙錢就不一定了
婆婆認為自己兒子在外掙錢那是相當辛苦不容易,都是為了家庭在做奉獻,而兒媳就不一定了。
哪怕兒媳同樣在外打拼掙錢貼補家用,也改不了這類婆婆的這個心理。
其實這是最愚蠢的婆婆了,明顯的把兒媳當成了外人看待。
家裡添人口是喜事,而娶一個兒媳進門傳宗接代,這是很喜慶的事情。難道不需要感激這個即將為你們家無私奉獻的女人?
兒媳自食其力在外掙錢,就算她買點自己的衣服啥的也都是正當的消費。
如果一個婆婆自私的認為,兒媳掙錢都是為了自己,這真的是一個「壞心眼」的婆婆。
有些婆婆甚至煞費苦心想控制兒媳的工資卡,真的是鑽到了錢眼裡,也太不尊重兒媳了。
結語:
婆婆們的「潔癖」心理:追根究底就是把兒媳當成了外人。
不論是把家務活全部甩給兒媳,或者是自私認定兒媳的錢歸屬於大家,說白了就是沒把兒媳當成一家人看待。
真正的一家人需要的是信任,那麼婆婆就不會「盯」兒媳的錢,而是給她自己享有使用的自由。
也更不會在家務活上分的那麼清楚,跟兒媳斤斤計較。一家人在一起不就圖個互相體諒,互相幫忙嗎?
最後還是那句話,婆媳之間的相處需要的除了界限感,更需要將心比心。
今日話題
「婆婆愛管兒媳的錢,真的好嗎?」
歡迎積極留言討論,謝謝。
本文圖片來自電視劇《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