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華山論劍,為什麼王重陽是第一?看看金庸賦予他什麼?

2021-01-08 江陽沽酒客

雖然討論武俠小說這種虛構的東西,有點滑稽,但是存在就是事實,虛構的東西被更多人注目,它就會衍生出很多門道來,這些門道恐怕是作者都沒有想到的。就如同《紅樓夢》形成了紅學,金庸的作品也形成了「金學」。

顯然後者不如前者更有底氣,依然有一些所謂專家學者對武俠小說不屑一顧。但是老百姓的快樂,不應該剝奪。你可以反對和拒絕,但是幹擾不了。何況金庸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武俠的範疇。

而他最為人知的《射鵰三部曲》也一直被人津津樂道。金庸寫了不少天下第一的高手,聰明的他幾乎都沒有把天下第一設為主角,甚至在書中出現都藉助他人之口,這些人完全不會跟情節發展或者和書中的主人公對壘。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掃地僧和張三丰。但是獨孤求敗根本沒有出場,王重陽全是回憶。

不過王重陽在射鵰和神鵰都有被提及。不管是前五絕還是後五絕,都對他五體投地。因為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技高一籌,他把當時的南帝北丐東邪西毒都拿下了,這四個人都是不可一世的絕世高手,而且都在伯仲之間。

第一次華山論劍,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五人在華山頂上鬥了七天七夜,爭奪《九陰真經》。最終王重陽擊敗四人獲勝,堪稱五絕。

七天七夜的說法顯然很誇張,中途必定要休息,當然小說家沒說他們休息不休息,在後來神鵰裡洪七公和歐陽鋒纏鬥已經說明了一切。

王重陽是玄門正宗,他本身就是道家功夫,跟爭奪的九陰真經作者黃裳是如出一脈。他也是全真派創派祖師,天下五絕之首的「中神通」,身材甚高,腰懸長劍,風姿颯爽,英氣勃勃,飄逸絕倫。是「老頑童」周伯通的師兄、「全真七子」的師父。王重陽也是一個獨步武林的奇才,具絕代天資,武功造詣深不可測,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世稱「天下第一」。

歷史上也確有此人,他也真的開創了全真派,不過跟小說中賦予他抗金義士則非常遺憾,並沒有,活死人墓倒是挖過。

在公元1138年還參加了金朝的科舉考試,還考中了甲科。一直到了47歲的時候,他才放棄一切,歸隱山林當了一名道士。至於為什麼會出家當道士,跟林朝英無關,但是傳說更離奇,話說當時他在某地遇到了一位類似呂洞賓的仙人,傳他道術。後來在公元1161年,也就是完顏亮南下侵宋的那會,他挖了個墓穴鑽了進去,在墓中修煉了三年後,據說便功成丹圓了。這個實際上更類似於修仙成功的人物。不能用煩人眼光來看了。

但是金庸雖然也是虛構故事,但是不是神話故事自然不能寫成八仙過海或者封神榜之類的模式,在武俠小說流行的年代,修仙小說可以沒有市場。不像今天,反正各種離奇給你寫出來就無所謂了。

不過我看由於小說太深入人心,以後傳下來的故事怕更多偏射鵰風格了,這也是混淆正史的緣故了。

小說中王重陽拿到第一,也算是對他仙體的最佳詮釋,這樣開宗立派的人,不是當世第一,又是誰呢?

其實早期版金庸寫一陽指是給王重陽的,先天功反而是大理段家,後來重寫的時候才改編了。

王重陽當時為什麼天下第一,首先他比五絕其他四位大,功力和閱歷上不能比,那個時候五絕都比較年輕,王重陽除外,雖然都是高手,卻還沒有到最巔峰的狀態,這個時候王重陽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比這四個厲害,而且他們怎麼打鬥,比賽金庸並沒有詳細說明,有一點肯定不是混戰,這裡就有很多技巧了。

說不定田忌賽馬的方式都用上了呢?有文鬥也有武鬥,當然一定很精彩。

王重陽拿到九陰真經後,其實也忍不住自己修煉,本來道家正宗就如魚得水,他當然更是無可匹敵了。

可惜後來過早離開,不如新五絕如何也不得而知了,當然並非主角,王重陽自然不能跟他們一起延續下去了。

相關焦點

  • 25年一度的3次華山論劍,從王重陽到楊過,近100年縮影金庸江湖
    金庸用射鵰三部曲幾乎奠基並定型了他的江湖世界,其中《射鵰英雄傳》既是開山之作,也是成就最大的一部。在射鵰江湖中最出名的武林盛事就是25年一度的華山論劍,射鵰中有兩次,神鵰中有一次,其後再沒有。金庸用跨度近百年的三次華山論劍縮影他的江湖世界,隱秘地傳達出3個江湖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 第三次華山論劍,周伯通奪得第一,武功超過了王重陽沒?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被稱為「射鵰三部曲」。「華山論劍」成了其中的武林盛事,共進行了三次華山論劍。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第一,第二次華山論劍,歐陽鋒第一,第三次華山論劍,周伯通第一。
  •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為什麼帶上自己的弟子王處一?
    第一次華山論劍是射鵰英雄傳中的經典事件,這次論劍決出了天下武功最高的五個人,號稱當世五絕。這五個人,每個都是江湖上獨當一面的人物,而且實力都在武林中鶴立雞群。不過,雖然這次華山論劍的主角是五個人,但當時在華山之巔的真實人數卻是六人,因為中神通王重陽是帶著自己的弟子王處一上山的(當然,當時南帝有沒有帶侍從,洪七公等人有沒有帶屬下上山,書中沒有明說)。顯然,王處一的角色只是王重陽的隨從,肯定無法和五絕相提並論。但是王重陽為什麼要在這樣的場合帶上王處一呢?
  • 《射鵰英雄傳》三部曲中3次華山論劍,700多年後金庸親自華山論劍
    《射鵰英雄傳》三部曲中,總共有3次華山論劍。可見金庸大師對華山情有獨鍾。其實不光是射鵰系列,金庸大師的其他武俠也多次出現與華山有關的內容,如《倚天屠龍記》中的華山派等。我們先看看3次華山論劍。一.第一次華山論劍而《射鵰英雄傳》中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技壓群雄,奪得第一,擁有了《九陰真經》。王重陽被稱為「中神通」,而其他四人分別獲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稱號。五人合起來被稱為「華山五絕」。
  • 這幾名高手沒有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得以僥倖奪得天下第一
    歡迎閱讀《夢露居士續金庸第36期:沒有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江湖高手》。在上一期,居士我說到,黃裳寫完《九陰真經》後,將其藏於敦煌洞窟中。幾十年後,《九陰真經》重見天日,一個野心家將其帶到中原武林,妄圖引起江湖紛爭,而西域阿薩辛派也派出高手歐陽鋒前來搶奪這一秘笈。
  • 王重陽為何要組織華山論劍?解決武林紛爭是假的,真實目的不能說
    在金庸先生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有五位絕頂高手,分別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號稱五絕,五絕的稱號來自華山論劍,這五個人相約在華山絕頂較藝,武功方面各有千秋,因而並稱五絕。據周伯通所說,第一次華山論劍是王重陽組織的,起因是九陰真經重現江湖,真經上記載的武功博大精深,學成後能大大提高武功修為,為了得到九陰真經,武林中人互相殘殺,釀成多起慘案,前後有一百多人因它喪命,為了解決武林紛爭,王重陽牽頭組織了這場賽事。
  • 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時候,黃藥師等人年齡小,王重陽算不算以老凌弱
    五絕的年紀就是一個坑,因為充滿了矛盾的地方,姑且以黃蓉所見中年乞丐洪七公年紀不比丘處機大,自己父親年紀也不大來看,說明王重陽第一次論劍確實年紀確實比其他四絕要大得多,但是真不算以老凌弱,因為華山論劍一直都是邀約制的啊,沒有請柬去個毛哦,門都不讓進的。
  • 華山論劍時惜敗於王重陽,洪七公若練全了降龍十八掌,結果如何?
    有朋友問,《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華山論劍時「降龍十八掌」還沒練全,如果練全了,能否勝過王重陽?王重陽劇照金庸先生小說,一共有三個版本,分別是連載舊版、三聯修訂版、世紀新修版。按照連載版的設定,「降龍十八掌」乃是洪七公自創。華山論劍之時,他只創出了一部分,還沒完全創作成功。
  • 華山論劍,南帝為何不打六脈神劍?王重陽一臉壞笑
    (第221回 文/星晴) 本回我們來聊一聊金庸筆下的華山論劍這場論劍是天下高手為爭天下第一而舉辦的比武大會。只可惜,前後三次論劍,只有第一次論劍比較像模像樣。一論期間,來自五大地域的頂級高手全都到齊。而且他們也真刀實槍地對戰了七天七夜。可以說,在這一個禮拜的對決中。王重陽憑藉一己之力,不論是內功,還是武學招式,亦或是武學理論,王重陽都讓另外四大高手臣服。當然,這五大高手都有各自的看門絕技。我們來看看。
  • 華山論劍中的劍代表的是什麼,遠遠不是想像中的簡單
    華山論劍中的「劍」代表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一.真正意義上的華山論劍有兩次,但第一次華山論劍只在眾人的口中提及,參考第二次華山論劍,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華山論劍,論的其實是各參與者的「武學修為」。
  • 如果第一次華山論劍五絕,對戰第三次華山論劍五絕,結局如何?
    熟悉金庸武俠的朋友,都知道「射鵰三部曲」為哪三部,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射鵰三部曲中,一共有過三次華山論劍,這三次華山論劍發生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為何《倚天屠龍記》中沒有華山論劍呢?因為《倚天屠龍記》的江湖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為何著帶王處一而不是馬鈺?最後一句我懂了
    王重陽《射鵰》中第一次華山論劍奠定了五絕以及五絕之首武功天下第一王重陽的地位,這場讓人津津樂道的比試,也讓全真教威名大震。之前我發了一篇關於這個第一華山論劍九陰真經在哪裡?是誰主持的。那今天我們來說說這第一次華山論劍的參與人員,除了五絕之外還有一個人是王重陽的弟子之一的玉陽子王處一。話說王處一在全真七子當中排名第五,武功也不是最頂尖的,因為還有丘處機更牛,也不是得到全部王重陽真傳的人,因為原著上表明大弟子丹陽子馬鈺才是得到了重陽真人的真傳。那為何王重陽帶他去呢?當時王重陽是怎麼想的呢?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下:
  • 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華山論劍之後,為何詐死?
    射鵰英雄傳中的高手,無外乎五絕,這些人身懷蓋世神功,但五人之中,武功最強的還是王重陽,畢竟第一次華山論劍一舉奪魁,擊敗其餘四絕,實力眾所周知。但是華山論劍之後,王重陽回到重陽宮不久,便已「謝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為何詐死呢?其實這中間隱藏許多秘密。
  • 他是華山五絕中最聰明的人,武功沒王重陽高,才智卻比他強百倍
    華山五絕是出自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一個名詞,因為在射鵰英雄傳這個故事當中金庸先生設定了一個華山論劍的比武,就此決出天下五大高手。並且華山論劍這個論武在後來的故事進行了延續,一共進行了三次的論劍,也是引起了江湖上很多風波,所以華山論劍以及華山五絕的名聲就非常響亮。
  • 射鵰中,第一次華山論劍若此人出席,王重陽能否問鼎五絕之首?
    眾所周知,王重陽在第一次華山論劍時與其他四大高手鏖戰一個月之餘,終於一舉奪魁,不僅拿下中神通的稱號,更是成為武功天下第一的人。但是看似高手雲集的第一次華山論劍卻唯獨漏了一人沒參加,那就是女俠林朝英。林朝英何許人也?
  • 洪七公參與華山論劍之時,若練全了降龍十八掌,能否勝過王重陽?
    有朋友問,《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華山論劍時「降龍十八掌」還沒練全,如果練全了,能否勝過王重陽? 華山論劍之時,他只創出了一部分,還沒完全創作成功。 按照三聯版的設定,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是一半師授一半自創。華山論劍之時,他還沒有將這門武功完善。 按照新修版的設定,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全是師授,而且華山論劍之時,他已經練全了。
  • 周伯通武功高強,王重陽為何不讓他參加華山論劍?
    周伯通武功高強,王重陽為何不讓他參加華山論劍?周伯通,《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的人物,外號「老頑童」,是「中神通」王重陽的師弟,全真七子的師叔。於第三次華山論劍之時得「中頑童」之號,被推為新「天下五絕」之首。
  • 金庸華山論劍有三次,一次真一次假一次無所謂
    金庸武俠巨著《射鵰英雄傳》之中第一次「華山論劍」,「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五人在華山頂上鬥了七天七夜,爭奪《九陰真經》。最終王重陽擊敗四人獲勝,統稱「五絕」。
  • 第一次華山論劍有兩位高手沒被邀請?王重陽:兩位都請不來
    大家應該都記得,在《射鵰英雄傳》的前半卷,有一個決定了江湖走向的經典橋段,那便是第一次華山論劍。由五大高手在華山決戰七天七夜,最終王重陽擊敗其他四人,奪得《九陰真經》而告終。但小鈴兒告訴各位,其實還有兩位強者並未受到論劍的邀請,他們的武功也不亞於五絕,甚至其中一位的實力比王重陽更勝一籌!
  • 「華山五絕」為何只有王重陽英年早逝?原因只有一點,很尷尬
    「華山論劍」在兩部作品中,前後只論了3次,間隔差不多25年左右舉辦一屆,而且形式非常靈活,當然,報名也非常自由,去不去完全在於你自己。三次華山論劍,只有第一次華山論劍比較正規,因為參加的人齊全,並且確實有比。至於第二次和第三次,就不怎么正規了,要麼不是人不夠,要麼都沒有打。儘管如此,卻有幾個人一直貫穿了三次華山論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