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還是希望能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因此在大四的時候,他們會選擇考公務員,既然希望穩定,那公務員肯定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公務員可是一份有編制的鐵飯碗,每年不管是國考還是省考,都會有很多的大學生選擇報考,並且很多早有打算的同學,也會提早就已經開始準備。
不過公務員本就是相當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雖然考上以後相當於有了鐵飯碗,但是最後成功的人卻少之又少。
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呢?在這少之又少的人群當中,又很少會有三本大學生的身影,也就是說三本大學生們,很少有考公務員的,而考上的就更少之又少。
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其實有些差距,從高考就已經決定了
雖然這句話聽上去好像有點瞧不起三本生一樣,但事實就是如此,也不是對三本大學的學生有偏見,而是根據歷年來考上公務員的人數的比例來看,三本大學生考上公務員的學生也確實很少。
其實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可能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只是心照不宣。考公務員並不是一個可以憑藉運氣的過程,可是實打實的需要能力。
而那些考上三本大學的學生,學習能力也是相對較弱,不然在高考的時候也不會被人比下去。所以他們和普通本科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想考上自然不易。
也許三本大學的大學生,會有一部分覺得自己相當的不錯,但這也許只是一個「坐井觀天」的想法,他們只是在自己的圈子內評價自己,而沒有把眼光放得更遠。
客觀的評價是,重點院校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三本院校的大學生之間存在的差別就是很大的,即使是通過大學的學習,差別同樣存在。
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學法,好大學的學風自然是積極向上,但那些三本大學、專科大學,也許並不能夠使他們積極向上,經過幾年的努力,很有可能還是在原地踏步或者退步。
公務員並不是學生們的唯一出路
對於那些名校的學生,考上公務員的上岸機率都會比普通院校包括三本院校的學生上岸的機率要高。
但是公務員卻並不是他們的唯一出路,不想生活得太安逸的同學們,其實也不會選擇公務員的這條道路。
其實從大數據上也能夠看出,雖然考公務員的人數每年都在上漲,但是除了三本生很少見以外,像985、211大學的畢業生其實也同樣很少見。
這就是因為他們完全還有不同的選擇,他們的機會和出路也更多,所以不會把目標放在考公這一條道路上。
就算是普通的二本院校學生,他們每年也不一定都會選擇考公,還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會選擇考研或者其他出路。
因為考公本就上岸率低,如果只把眼光放在一個地方,那可能同學們失去的會遠比得到的要多。
而相比較而言,三本院校的學生也不一定就非要走仕途,不管是考研還是考公,他們的競爭力相對都是最弱的,所以有時候直接選擇就業也未嘗不可。
這都需要同學們自己斟酌,如果對公務員有比較深的執念,而且同學們也非常努力、刻苦的學習,那相信不管是什麼學歷,上岸率都會比較高。
而如果只是單純的想試一下,那不如趁早放棄,省的最後白白浪費了時間,最後卻也只是陪跑而已。
那三本生有哪些好出路?
1、直接就業
三本生可能在就業方面不如二本或者名牌大學有競爭力,但是在考研、考公方面的競爭力同樣不如他們,而且之所以會成為三本生,可能在學習方面也是不如一本二本生的。
所以與其這樣,不如直接選擇就業,這樣過個幾年之後也能積累豐富自己的經驗,在工作中也會有更好的收穫。
2、考事業單位
除了考公以外,考事業單位也是很不錯的選擇,而且就目前的形勢來看,考事業單位的難度也比考公務員要小上不少。
因為在很多考生的心目中事業單位的認可度會比公務員要小很多,在一個事業單位很多都是由企業自己舉行的,所以有人會擔心公平性的問題。
但是事業單位其實和公務員沒什麼差別,工作條件薪資水平方面也都非常好,所以有想法的同學不妨試試考這個,或許成功率也能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