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壽光,大家比較了解的是「壽光蔬菜」,冬暖式大棚的推廣,讓很多群眾冬天都也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
靠著蔬菜產業,也讓壽光這個農業品牌得到全國群眾認可。
依靠國際蔬菜博覽會,也讓壽光這個蔬菜平臺真正的走出去,引進來。不斷的提高產業升級和配套設施。
壽光多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
壽光消費較低,四季鮮明,適合居住。
據傳,壽光還有一個全國最小的山,名曰「靜山」。見過的人卻說就是一塊大石頭,但是卻挖不出來。
這塊網紅石頭,最近還特別火,位於孫集街道辦內。
喜歡旅遊的不妨來見識下。
百度百科:
壽光市,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位於山東省中北部,濰坊市境西北部,渤海萊州灣西南岸。
壽光市地處魯中北部沿海平原區,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
截至2016年,壽光市下轄5個街道、9個鎮,戶籍總人口108.4687萬人 [1]
。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856.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64.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95.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36:42.50:46.14。[1]
壽光市境內古文化遺址140多處,其中邊線王龍山文化城堡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龍山文化城堡中最大的1座,紀國故城遺址、咼宋臺遺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壽光市開發甚早,境內現已發現北辛、大汶口、龍山等古文化遺蹟150多處。
夏朝,屬斟灌國。
倉聖公園
商朝,壽光地是逄伯陵的封域。
西周,屬紀國。
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
秦朝,廢封建,置郡縣,壽光地為劇縣、益縣,屬齊郡。
西漢,漢文帝後元十六年(前148年),置壽光縣,屬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轄,自此史書始見壽光縣之名。
東漢,壽光縣屬青州樂安國。
三國曹魏,壽光縣隸屬青州樂安郡。
西晉,壽光縣隸屬青州樂安國。
南北朝時,無壽光縣名,在今縣境內有隸屬青州北海郡的劇縣、隸屬青州齊郡的益都縣、隸屬青州樂安郡的博昌縣以及南朝宋僑立的隸屬冀州河間郡的南皮縣、樂城縣。
西城新貌
隋代,開皇六年(586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復置壽光縣,隸屬青州北海郡。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於壽光縣南置閭邱縣。大業初,撤閭邱縣,併入壽光。此後,壽光縣境域基本趨向固定。
唐、宋、元、明、清各代,壽光縣治均在今縣城。唐代隸屬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隸屬京東路青州北海郡,金時屬山東東路益都府,元代隸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隸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隸屬山東青州府。
中華民國前期,壽光縣先屬山東省膠東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屬山東省淄青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後,直屬山東省政府。
抗日戰爭時期,壽光縣有兩個縣級政權。一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隸屬山東省清河區清東專員公署,縣府在今臺頭鎮一帶。一個是國民黨張景月部的縣政府,隸屬國民黨山東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縣府在北洛鎮尚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