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關於家族微信群的故事|正午話題001

2021-01-07 界面新聞

讀者朋友們,今天是正午話題的第一期,關於「家族微信群」。

之所以想到這個話題,是因為我們經常收到來信,講自己家族裡的煩惱,這讓我們很好奇。按理說,給正午寫信的基本是年輕人,又按理說,年輕的一代已經不再生活在家族裡了,所以,我們是不是想錯了?還有多少人還在家族關係裡?又跟親戚們相處得如何呢?

我們又想到,也許很多人離開了家鄉,和家族的聯繫主要通過微信群——比如正午的編輯們就是如此,儘管我們常常懷疑親戚們背著自己又開了一個群——所以想針對這個又新又舊的現象,聽聽大家的故事。

在我們收到的信裡,有各種關於家族微信群的小故事,看起來熟悉又真實,我們選了其中九封,跟大家分享。

1、都是曬小孩,大人那點破事太無聊了

正午:

你好。我父親姓王,所以我家微信群取名老王家,家裡無線網絡也是這個名字。

群裡有我父母,我的三個親姐,我外甥和我。微信群是個好東西,至少於我們家是。我的姐姐都嫁人的,大小姐姐在附近,中間的姐姐嫁到德國沃爾夫斯堡。大姐三個孩子,二姐剛生完二公主,很順利,很可愛。小的姐姐下個月生產,應該是隨我姐是個不太鬧的孩子。

我的父母只會看微信,不願意學習說話或者寫字,有事就打電話。我跟你著重說說我二姐的大女兒,名字叫董恩雅,真是可愛得要命啊,很鬧,愛折騰,天地都不怕,應該是隨我姐,從小就愛探索愛嘗試新鮮的。恩雅給我父母帶來最多的快樂和驚喜驚嚇。

其實我家微信群,主要是我姐的孩子的內容,這樣就很好啊,大人那點破事太無聊了。倒是沒有網絡上的那種特別驚奇的對話,都是生活日常,平淡又美好啊。

王程

2、專屬於中老年的祝福動態圖,有玫瑰,有煙花

正午:

您好。寫這封信的時候外面的天陰沉的厲害,已經下了一整天的雨。

現實生活的家族,相信很少有生活在一個大房子裡的吧。為了求學,為了工作,為了餬口,很多家族都已經演變成若干個散落在各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小家庭。是的,我們家就是。

為了跟上時代,老家在前年安上了寬帶,我和相距600多公裡的老爹還有祖父祖母總算能夠視頻,然後在那個熱熱鬧鬧的年夜飯後,我們家也建了一個家族群。剛開始是為了發紅包搶紅包,到了後面這個群也自然成了我們「顧氏家族」日常溝通聯繫的一個渠道。

從建群到現在,家裡添了新成員—我的女兒,剛滿一歲。每當她學會了一個新技能,比方說會坐了,會笑了,會爬了,會走了,我都會在第一時間發布,隨後便是我妹,我姑,還有我嬸點讚評論。隨後便少有動靜,在某個清晨,換季,或者過節時,我的姑姑會時常發一張專屬於中老年的祝福動態圖,圖上會有玫瑰,會有煙花,會一閃一閃,會亮晶晶。

兩年多了,家族群仍只有9人,慢慢的應該會增加,等我堂弟上大學,等我表哥成親……群大概只增不減,但實際的家族人數卻不能保證。今年秋,祖母病逝,20餘年的糖尿病,肚子上滿是打胰島素的針眼,最後見她的一面,眼中滿是疲憊。也許逝世,也是一種解脫。喪禮過後,陰雨連綿。在老家休了半個月,我才回城上班。

剛落筆的天,是A4紙的白,此時此刻,已是鉛灰。然後便是深灰,灰暗,黑暗……

但黑暗中總有燈火,燈火背後是萬千家庭。燈火會滅,但光明不會。

Skye

3、爺爺蠻德高望重的!

致正午故事:

已經不記得上一次用郵箱寫信是在何時了,好像是在大學。那會,還收到過高中同學發來的畢業告白(害羞)。

如今我剛過了29歲,結了婚也即將迎來第一個寶寶。雖然是在計劃外,但好像已經慢慢地接受,並開始期待。

我有4個家族群,分別是娘家人群、婆家人群、爺爺那輩開始的大家族群、外公那輩開始的家族群。

群裡最活躍的實屬我的媽媽和爺爺。每天早上媽媽都會在娘家人群、爺爺輩群和外公輩群裡發送一張關於「早上好」的表情,即使沒人回復她也樂此不疲。當然我們一開始也是會接龍似的用屬於老一輩的表情包回復「早安」。而我的爺爺,自從教會他使用微信以後,每天傍晚都會準時在群裡發送語音,內容是他的一些朗誦、佛經和佛曲。一開始我們也都會在群裡回復他,發送關於「贊」的表情包。漸漸地也都沒有聽他的語音了。但爺爺還是會堅持每天發送,偶爾夾帶些雞湯似的文字。

爺爺在我們村裡算是小有名氣的。具體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他年輕時是村裡小學的老師。爺爺寫了一手優秀的毛筆字,自學了很多種樂器,到現在也經常會約幾個老友來家裡共奏南音。退休後他也在我們那片比較出名的一座寺廟中工作過。村裡很多人辦喜事或者喪事之類的都會來找他算日子。總之是蠻德高望重的!但最令我觸動的是他對奶奶的感情。

退休後的爺爺經常會帶著奶奶出去旅行,拿著相機的他每次都會拍出幾千張照片並且全部洗出來(很多都是重複的)。去哪裡他都愛牽著奶奶的手一起。真的像對女兒般疼愛。只是幾年前奶奶因高血壓得了中風後,爺爺因為看她做康復心疼,便讓奶奶臥床在家,但卻導致奶奶一直臥床不起到現在。後來爺爺突發胃癌動了手術,消瘦了好幾圈。之後爺爺的性格變了許多,我也有點難以捉摸。

很抱歉聊著聊著就說到了我爺爺的故事。但是我們的家族群讓爺爺找到了新的樂趣,也增進了整個大家族之間的感情。尤其是除夕那晚的搶紅包環節,應該是每年群裡最活躍的時候了!

請原諒我這封可能有錯別字和語序錯誤的來信。

祝安好!

HOLMES.

4、即使通常都是雞毛蒜皮,大家也總會討論不休

正午:

你好。

我們的家族群,指的是我們家和三個姑姑家所有兄弟姐妹的群。這個家族群的名字是以我奶奶的名字命名的。曾幾何時,奶奶還在世時,就是我們整個家族的粘合劑,雖然她逝世已有四年了,但她的名字依然每天出現在微信談話列表的最頂端,提醒著我們,那不可分割的血緣親情。

說來奇怪,我似乎很少從別人那兒,見到像我們這個家族一樣緊密聯繫,互相關愛的表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家族群裡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話題,哪個人發生了什麼事,即使通常都是雞毛蒜皮的生活瑣碎,大家也總會一起討論不休。在閒暇的日子裡,大家也總是想辦法聚到一起,從學生,到工作,到現在群裡大多數表姐妹表哥都已經結婚,為人父為人母了,我們的家庭成員在不斷增加,但不變的是大家之間的親密。

雖然這樣的親密,有時難免也會帶來負面的東西。在內心深處每個人都有不願意被窺探的一面。每個人看似平靜美好的生活底下,也許總有暗湧在翻騰。但我們總是極力去掩飾,只願意把體面的展示出來,即使內裡已經斑駁不堪。這時候家人的關心常常會讓人透不過氣,而大家暗地裡不可避免的互相比較,也總讓人感到沉重的壓力。

但不可否認,我仍然對我的家人們有著不可捨棄的眷戀和情感。在我內心深處,清楚地明白無論到怎樣的境地,總有一群人是真摯地為我好,心裡記掛著我的喜怒哀樂,時刻準備著以他們小小的力量,幫助我,真心期待我過得幸福。

這就是家人存在的意義吧,雖然總有無法避免的齟齬,但與這份情意相比,微不足道。希望我們都能越來越好吧,即使到了五六十歲,也別忘記那些日日夜夜一起陪伴成長的日子啊。

希望正午的大家也越來越好。

月子

5、搶紅包

正午,你們好呀。

記不太清家族微信群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可能是4-5年前吧,那時候我剛上大學,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微信號,過了一段時間就被我表姐拉進一個微信群裡。

我們家位於那種十八線小縣城,當有這樣一個家族微信群出現,兩代人之間的距離,親戚之間的距離就這樣縮小了,平常大家的聯繫變得更多了。像我媽,她是那種很省的人,平常打電話說不了幾句,她就要掛了,說是怕浪費電話費。自從有了家族微信群後,我經常看見我媽還有我幾個姨正在語音通話中,這在以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還有過年的時候,大家吃完晚飯,坐在那休息,然後開始一起在微信裡發紅包、搶紅包,場面也很熱鬧,特別有小時候那種搶紅包的感覺。

以上就是關於家族微信群的故事啦。

走走停停

6、我想和父母成為朋友,可是怎麼也做不到

正午你好,

剛才特意看了一下我們家的微信群,一共有十七位成員,都是來自我外婆生育的五個女兒所組成的家庭。我很少在家族群裡聊天,屬於只看不說類型的。只有他們發紅包的時候我才會積極參與,撈個幾十塊錢晚上好去擼串,只不過這樣的好事只限於特別的日子,而且再過兩年我也就大學畢業了,再也不好意思理直氣壯的佔便宜了。

家族群最近總是在曬娃,因為我的一個姐姐才生了小孩。上一輩因為小孩的話題聊得很開心,我的另一位姐姐也以專家的口吻品頭論足。我喜歡看他們聊天,不過我不願意參與進去,因為我一旦加入,他們就會拿我開玩笑,催我找女朋友,還給我各種建議。我不願聽這些,真搞不明白大人為啥變得這麼快。上高中的時候堅決不讓談戀愛,一上大學就翻臉不認人,難道我們一個暑假就長大了嗎?要接過傳宗接代的使命?還好我父母不會催我,我爸告訴我看到合適的就可以去嘗試一下,但是一定要認真對待感情。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呵呵,好像偏題了。群裡還喜歡曬旅行或是好玩的照片。但是我好像真沒看到過誰在上面尋求情感上的幫助,以及生活方面的問題。難道悲傷就不能好好地分享嗎?我總找不到發洩壞心情的途徑,沒有人教過我該怎麼辦。他們總會教育我們堅強,勇敢,順帶加一句「好孩子,不哭」。可我有時候好想哭,只是不知道怎麼哭出來。

父母總是教育我如何生存,而不教我如何生活!我想和父母成為朋友,可是怎麼也做不到。我們的關係不差,只是不知道如何好好的交流。

我昨天下午五點左右給我媽打電話。她開口就問我吃飯了嗎。我知道,她也知道,我不會這麼早吃飯的。而我也只能問問她家裡忙不忙,天氣怎麼樣。我告訴她我們課不多,很閒,很無聊。她也只是告訴我有時間好好學英語。我站在圖書館外面苦笑。我的好媽媽呀,我很高興和你通電話,哪怕好像什麼也沒說。我知道,你在等我的電話,只是還沒想好說些什麼。

不好意思,又跑偏了。打擾了,正午,我很高興寫下這封信,寫信的感覺很奇妙,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

風窩

7、一個微信編輯的媽媽的修養

Hi 正午,

很開始在這個周六工作日給你寫信,關於家族微信群,其實本來是很普通的匯集各類危言聳聽傳言、不轉不是XXX的地方,但是最近我換工作變成微信編輯了。我媽,一個從來不在群裡發聲的人,會蹲守我的每一篇推文,然後分享到群裡,一開始介紹一下,這是我的文字,後來直接轉發,最近她覺得閱讀量不夠,也發現了「在看」這個功能,然後就號召大家轉發、評論點擊在看。很可惜的是,群裡那些蹦出來發不轉不是XXX的親戚,忽略我媽的號召,一個都不出現,我媽的戰鬥力又起來了,直接艾特群主:你為啥不帶頭轉發。好佩服這些水群的親戚,如果是社交強迫症的我,肯定要發個表情包出來比個贊,不過,世界還是一片安靜。我只是覺得我媽媽好可愛,會認真寫留言,如果入選,就好興奮地截圖給我看。

祝你有一個心情愉快的一天!

Best,

Yumi

8、親戚的債務

剛被拉進「*氏一家親」群時,猛然見到那麼多遠近表、堂兄弟姐妹姑嫂嬸姨的那種開心是真摯的、發自內心的。

這些人都是我打小時候就認識的。

早先,我們鄉下家族觀念非常強。一個村莊,一門姓,不管出沒出五服、不論親疏遠近,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要往來走動,(包括嫁出去了的老姑娘,小姑娘)。這就形成了一張龐大的親戚關係網。

我們每年都會有機會因各種不同大、小事情加上逢年過節,小聚或大聚。守望著彼此的成長。也有一些比我們大的表、堂哥和表、堂姐結為夫妻,即所謂的「親上加親」。也有一些同齡親戚,因家離得近成了同學。

後來,打工潮流來了,我也長大了。我們那裡的年輕人都一窩蜂地外出打工了,包括我自己。大家差不多都像失聯了一樣。最初的幾年,大家還會在過年時走動走動,再後來隨著打工的年數越多,越來越忙,大家見面的機會就越來越少,甚至幾年都見不上一面。

所以,進群後,那種:「哇!大家都在」!的感覺真的很開心!群裡的氣氛高漲,互相問侯,談天說地,開心與憂愁,互相取笑兒時糗事,發紅包,諸如此類。我是屬於話比較少的人。

沒多久,熱情慢慢消退,很少有人再開口,很多人直接就再也沒說過話了。再開口閒聊的,也都是些不鹹不淡的玩笑話,有時甚至讓人感覺不陰不陽不那麼和諧,意味複雜。深深的距離感。

開始有人叫我「富婆」。嗨…我也無意於去說看起來體面表象背後的艱辛,而且我也並不富有,大家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

開始有人向我借錢,或多,或少,我一一滿足。還的,不還的,還了又借的,都有。因為我不想被人說成六親不認。

有次,我在理髮店洗頭時,有個遠房表弟,發了段他唱歌的語音。我一時嘴欠就口開了句玩笑:別老是唱這種口水歌啊,也唱點別的吧。不知道為什麼,他異常生氣,直接罵我:「日你媽!你有錢了了不起了是吧,你能什麼啊……」。說實話,我被罵懵了!長這麼大都沒被人這樣罵過!因為我基本上算是個處處與人為善,說話都不會大聲的人。莫名其妙!想起當年,他媽媽一個電話來說他開店需要點錢時,我二話沒說把我省吃儉用下僅存的全部家當兩三千塊錢,沒猶豫就打了過去。十多年過去了,他從來沒有提過還錢,我也從沒打算要過。一時很難過,眼淚不爭氣流下,理髮店的姑娘問我好好的,怎麼哭了啊?

默默地,我退群了。

第二天,他媽媽打電話來替兒子道歉,又哭訴他們這麼多年有多麼多麼不易,兩個孫子都沒錢上學了,靠她在學校幫著燒飯來償還學費。我讓她給個帳號,打了點錢過去了。她說了句讓我目瞪口呆的話來:「如果我這麼多侄男侄女都像你就好了!」…大家都活得不容易啊,憑什麼啊!再後來,第二年的暑假,她突然一個電話打來,說她來了我們這個城市,讓我去車站接她。果然,和我想的那樣,來借錢。說兒子好吃懶做,招搖撞騙,不管自己的老母親和兩個娃的死活,眼看大的上高中了,沒錢,讓我借三年的學費,這次會給我打借條。我直接拒絕了:「要借也該是你兒子親自來借啊,且不說你一把年紀借了怎麼還,你這樣縱容兒子,好嗎?我不會和你一起去縱容他,那是害他!」。我自己也有兩孩子上學,我負擔也很重啊!她走了,我給了她1000塊的路費。實在是不忍心看她流淚的樣子。唉…

第二次我又被拉進了群,因為一個親戚病了。

他危在旦夕,家裡孩子又多,實在沒錢治了,親戚們商量著湊錢。我滿感動的,關鍵時候親戚終歸是親戚啊!能盡點綿薄之力也是個安慰。

因為我剛好和這個親戚也是同學,他們讓我在同學群裡進行募捐。我有心幫忙,但真的很糾結,又無法拒絕,最終還是做了這件事,事後覺得自己欠了太多的人情。

他們還弄了個輕鬆籌,讓大家滾動發朋友圈。同樣,我是有心去發,但真的很矛盾,真的,不知道怎麼去說,感覺像是在乞討,很難受。看到我朋友圈裡的朋友們捐款時,我內心非常的不安,我是個很不好意思開口說謝謝的人,因為我覺得那兩個字太過輕飄飄了。不過在這裡,我要真誠地對我的同學們和朋友圈的朋友們說聲:「謝謝你們了!」,即便他們根本看不到。後來,我在群裡對親戚們說,我不發朋友圈了,我的朋友們都看到我發的了,再發幾遍我真的做不出來。

這位親戚最終沒能被救下來。

辦喪事的時候,我沒有回老家,群裡有些親戚他們之間是近房嫡親的回去了。於是,有人在群裡發一些,那個親戚家人哭的場景,孩子們燒紙錢磕頭的場景。我實在是看不下去,忍無可忍,就說:「你們發這些來讓大家圍觀嗎?考慮過他們的感受嗎?真的合適嗎?」,你來我往,說了幾句後,我就再也不想在這群說任何話了。

某天,終於,我又悄無聲息地退了群。

空山賤人

9、最後送上一首詩

我愛我家

家裡有個群

爸,媽,和我

群名毫不意外地

和某臭名昭著的房產中介撞車

爸和媽常常無視我

「晚上幾點回來?」

「我出去吃飯,豆角洗好了」

我也樂得悄悄窺探倆人的生活

後來媽總是在群裡發

微信讀書的分享連結

其實沒啥,主要封面是大冰

令人不適

另一方面

我早已不再用這個軟體

沒法幫媽完成分享

心裡的愧疚慢慢變成了煩躁

我和媽說

媽我不用這個軟體了

我媽回復我說

「我發一下能續命,答題呢」

入了秋,氣溫跳水

媽在群裡問我

用不用再彈一床棉被給我

我說不用,被子還好的

地鐵人真多

前面胖子不知道幾天沒洗澡了

手機又震了幾下

打開軟體

眼見著媽撤回了一個大冰

再網上看

是剛剛話題的尾句

「哦,媽怕你冷」

作者:何忒

10、如果你對話題欄目有什麼建議或想法,歡迎留言給我們!

—— 完 ——

題圖由朱墨拍攝。

相關焦點

  • 「你的家族微信群,一直保留著你前妻,為何卻拒絕我加入?」
    用情感詮釋故事,用故事講述情感,這裡是大臉貓講故事。因為工作原因,我接觸過很多婚姻家庭有問題的朋友,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年輕的20多歲的小夥子、大姑娘,也有年紀稍大的老年人,但是最多的還是中年夫妻。事情是這樣的,那天,老公接了個電話,放下手機就出去拿快遞了,潔子一時好奇,就拿起手機看了一下,微信群的信息正好冒出來,是老公的家族群,微信群名叫王氏大家族,裡面全是家裡的至親。這本來沒什麼,可是讓潔子生氣的是,這群裡一個女人的名字觸痛了她,微信名「開心的我」,這不是老公的前妻嗎?
  • 嚴打臧氏家族微信群中的歪風邪氣
    —您的關注 | 對我們很重要— 嚴打臧氏家族微信群中的歪風邪氣 通常來講,這些不法之徒一旦成功入群,便會肆意發表推銷劣質酒水、不堪入目之圖文等信息,使當初煞費苦心建立起來的微信群滋長起歪風邪氣和不良元素,嚴重侵擾家族微信群的正常秩序,極大地損害家族情感,更可怕的是,如不及時加以清理和整治,在短期內即可造成人心離散的危機局面,讓聯絡血脈親情的微信群走向反面,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視。
  • 你家的微信群 名稱叫什麼?
    近日,家族微信群名稱這個話題上了微博話題熱搜榜,而原因有點令人忍俊不禁。網友們發現,大家的家族微信群名稱都有點似曾相識,細一看,這個名稱全國竟然都是統一的。
  • 有的直白有的勵志 廈門家族微信群取名創意迭出
    近日,微博話題#全國統一的家庭群名稱#上了熱搜,網友紛紛曬出自家的群名。  廈門人都愛給家族群、家庭群取什麼樣的名字?記者在隨機採訪中了解到,「相親相愛一家人」高居榜首,與全國其他地方步調一致。不過,除了這樣的常規群名,不少廈門人也花了心思,取出花樣群名。
  • 一場家族微信群裡的討論——買車還是買房
    今天工作的事情有點忙,下班的時候打開手機,顯示未讀的微信消息100+,趕忙點擊打開,原來都是家族微信群裡的消息。點進去一看,從最開始的留言開始,逐條往下看。原來是關於表弟應該「買房還是買車」的討論,發起人是他的爸爸,我的舅伯。
  • 家族群瘋傳「土味視頻」!微信出手了!
    色情封面、魔幻特效 ……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大量存在於微信小程序中的"土味視頻",通常會將受眾引流至各種公眾號和微信群,其背後有著完整的利益鏈條。9 月 17 日,微信團隊回應記者稱,一直以來,微信團隊對於垃圾營銷、低俗及誘導類的公眾號均持續主動發現及清理打擊。微信團隊表示,9 月以來,對於類似" X 拍、X 片、xx 聽、xx 讀、xx 區、xx 視頻"等相關違規帳號,已處罰 2834 個公眾號,其中永久封號 2526 個,短期封禁 143 個,短期能力處罰 165 個。
  • 攸縣:微信群裡的「家風頌」傳承好家風
    村民在誦讀微信群裡的詩歌。而湖南攸縣桃水鎮盤塘村高塘組的村民,不僅每家每戶立了家訓,並在組裡的微信群裡用詩歌演奏了一曲「家風頌」。   每天閒暇時,聚在一起的高塘組村民總會把話題說到微信群裡的詩歌上。
  • 王牌家族群聊記錄曝光,賈玲微信名有點飄,華晨宇微信名太省事
    《王牌對王牌》是很多小夥伴都非常喜歡的綜藝節目,王牌家族現在也成為了綜藝界的第二家族,馬上就要趕超快樂家族了,王牌家族的成員華中沈騰和賈玲成了整個節目的笑料擔當,小彤成了美顏大長腿和舞蹈擔當,華晨宇是音樂擔當,這四個人沒興趣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快樂,那麼私底下他們是怎麼狀態呢?
  • 幼兒園家長微信群九條群規引熱議 切忌向老師奉承拍馬
    ­  半島晨報9月3日報導,經歷了暑假的「休眠期」,最近一段時間,家長微信群又活躍了起來。本周一,於女士的小女兒就要上幼兒園小班了,日前,針對將入學的小班小朋友家長群,該幼兒園發布了九條群規,引發家長的思考:該以一個怎樣的姿態出現在群裡?家長群存在的種種問題,讓不少家長感到既無奈又好笑。
  • 關於佐藤正午以及《月圓月缺》的十個 Q & A
    (『ジャンプ』,二〇〇〇)、《五》(『5』,二〇〇七)、《青梅竹馬》(『幼なじみ』,二〇〇九)、《鴿子的擊退法》(『鳩の撃退法』,二〇一四,第六屆山田風太郎獎獲獎作品)、《月圓月缺》(『月の満ち欠け』,二〇一七,第一五七屆直木獎獲獎作品)等。
  • 老公建了家族微信群,邀請了七大姑八大姨,卻不邀請我加入
    自從有了微信群,大家溝通交流起來更方便、更及時了。同事群裡領導下發一些工作指令,員工匯報下工作,方便快捷;同學群裡聊一下現狀,回憶下學生時代,溝通下感情,友情不褪色;家族群裡說說閒話,聊聊近況,安排下聚會,其樂融融。大家在群裡聊天、曬生活、接收通知,過年過節發紅包,真是用途多多,歡樂多多。
  • 【薦讀】「我退出了28個微信群聊」
    前幾天,我退了近30個微信群,取關了20個公眾號,刪了10個通訊錄好友。說來好笑,現在的小夥伴們還真挺喜歡「一言不合就建群」。旅途偶遇拍了照,想要共享,建個群;刷劇吐槽聊八卦,邀上好友,建個群;一起聽微課,一起考證忙,建個群。於是乎,我總被莫名其妙拉進各種群裡。
  • 家庭群名稱全國統一?你的微信裡肯定有!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近日,微博話題#全國統一的家庭群名稱#上了熱搜榜。同一個世界擁有的不僅僅是同一個夢想,還有同一個家庭群名。你家是不是也有一個群是這個名字?這個群名在微信群界的地位實在太高了!來看看你家有沒有命中?
  • 微信群裡最神秘的存在——家族群,你的手機上有木有?
    特別是隨著微信的普及,家族群也就應運而生。群裡面有長輩,有小輩,有的群甚至四世同堂。不同年代的人在一個群裡,他們都會聊些什麼,關注的都是哪些事情?日前,晨報記者走上街頭,採訪了多名市民,了解他們的微信家族群。記者注意到,雖然家族群活躍度不如工作群、吃喝拉撒群,但卻真真實實地消弭了不同年代人之間的代溝,讓大家彼此能找到共同的話題。這樣的家族群,你的手機上有木有?
  • 我是「心理諮詢師」,畢業於微信群
    微博上有人將「抑鬱症話題的日常化」和「不孕不育」、「無痛人流」的泛濫宣傳進行了類比,認為其可能會導致相同的後果:過於頻繁且密集的討論,很容易讓人們下意識地認為整個事件(或者整個產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地步,從而低估了可能存在的風險。(李儼的手記寫滿了別人的故事)風險甚至可能藏在「微信聊天」裡。
  • 美國華僑華人:一個微信群裡的抗疫故事
    這是2月中旬從美國洛杉磯緊急發往中國湖北等地的100個包裝箱上的留言,箱子裡是2500套專業醫療防護服。「來自華人社區的愛與支持。」這是3月下旬捐贈給洛杉磯當地機構物資上的留言,捐贈品包括近8萬個口罩以及洗手液、消毒紙巾和手套等用品。
  • 加井號可生成話題!微信聊天可以帶話題了,一起玩嗎
    02 公眾號早已存在的#微信話題# 在聊天窗口中加入話題功能以前,#微信話題#在微信公眾號上存在已久。 在微信公眾號後臺界面,依次點擊左側菜單「功能」-「話題標籤」,就可以進入話題標籤功能界面,再點擊「添加話題」,然後在下來菜單中選擇圖文話題/視頻話題/音頻話題即可。
  • 家族微信群果然是神存在!看完這些吐槽笑岔氣…
    父母熟練掌握了微信應用加之春節走親訪友在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一個神奇的東西火了:微信家族群老李家、老王家、老劉家闔家歡樂、溫暖的家、家和萬事興歡樂一家人、幸福一家人紅紅火火一家人……統統離不開以下幾大特點偽養生知識和假新聞聚集地  @淺水灣:在群裡看到偽科學的養生知識和假新聞,看得人難受,可一闢謠,就會被爸媽說成是「不懂事」。
  • 如何解散微信群,解散微信群後聊天記錄還有嗎?
    相信大家對微信群並不陌生,微信群是通過一個群主建立的,可以拉微信好友,也可以將微信好友踢出去,不過很多的微信群主知道怎麼建立微信群,卻不知道怎麼解散微信群。下面群多多跟大家講講如何解散微信群。群多多在這裡提醒下大家,想要解散微信群,必須要群主操作,具體操作如下:1.進入微信,找到要解散的微信群,點擊進入聊天界面2.進入聊天界面後,點擊右上角三個小圓點3.這時你會看到所有群成員,在最下面會看到一個加號和一個減號
  • 微信群二維碼取消?假的
    近日,一條「微信群二維碼將於3月13日取消」的消息在各個微信群裡廣泛傳播,雖然微信官方隨即予以否認,但近期各種關於微信的謠言時不時就會冒出一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