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大理寺卿、吏部尚書這些古代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你...

2020-12-14 騰訊網

1、宰相——國務院總理

宰相是我國封建社會主管政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意為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長。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一職。

2、大將軍——軍委主席

大將軍是古代領兵的最高統帥。始於戰國,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漢代沿置,執掌統兵徵戰。相當於現在的軍委主席一職。

3、吏部尚書——中央人事部長

吏部尚書,是吏部的最高長官,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彈劾等職務。也就是說全國所有官員都要經過吏部尚書之手才能真正算是任職,所以,吏部尚書經常被認為六部尚書之首,位高權重,從職務看,相當於今天的中央人事部長、組織部長。

4、兵部尚書——國防部部長

兵部尚書,別稱為大司馬,是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相當於現在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5、禮部尚書——外交部部長

禮部尚書是負責全國禮儀、祭祀、外交、教育等工作,還有主要的選官辦科舉考試,也是由禮部尚書負責。禮部尚書相當於今天的文化部長、外交部長、教育部長、清朝著名才子紀曉嵐就是任職禮部尚書。

6、戶部尚書——財政部長

戶部尚書,負責全國的財政工作,包括國家稅收、皇室開支、軍費開支、地方賑災等所有與錢有關的工作,戶部專門設有一個金庫銀庫,戶部尚書就專門管這些錢的,可以說是六部尚書中最「肥」的一個職位,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長。著名的戶部尚書就有大貪官和坤。

7、工部尚書——建設部長

工部尚書,雅稱大司空,負責全國農業、水利、交通、工業、商業等的工作,跟百姓相關的工作都由工部尚書負責,工部尚書品級在明代為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相當於今天的建設部長、農業部長、交通部長等一系列職務。

8、刑部尚書——司法部長

刑部尚書,最早出現於隋、明、清兩代沿襲,負責全國的司法、法律、刑罰、訴訟等工作,全國大大小小的案件,全部都要經過刑部尚書的審查和批覆。刑部尚書在明代為正二品,清代為正一品,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局長、司法局長。

9、左都御史——監察部長

左都御史,是古代帝制社會朝廷設有專門行使監督職權的機構——都察院的長官。明代都察院設有左都御史與右都御史,均為正二品。清代以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事物,其品級幾經變化後定為從一品。左都御史相當於今天的監察部長。

10、大理寺卿——司法部長

大理寺卿是全國三大司法長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國刑獄的最高長官。置大理寺的最初目的,是因為地方官員的司法權力過大,可自行勾決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錯案。為了使刑獄匯總,始置大理寺,作為覆審機關。

11、國子監祭酒——中央黨校校長

國子監祭酒是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始於西晉武帝國子祭酒,後經北齊、隋唐、明清衍變,該官職基本隸屬於朝廷最高學府:國子監。主要任務是掌大學之法與教學考試。

12、內務府總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內務府總管是內務府之主官,品等為正二品。而內務府即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務的總機構。內務府下設如會計等七個司,功能職務為管理出納,財務收支,祭祀禮儀等。

13、順天府尹——北京第一人民檢察檢查長

順天府,明清時期整個北京地區的行政區劃。北京的治安與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現今的北京市市委書記、市長、為正三品,一般和奉天府府尹等是正三品的文職外官。

14、軍機處軍機——中央軍委委員

軍機處是清朝官署名,也稱「軍機房」、「總理處」,是清朝時期的中樞權力機關,於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而設立。軍機處的權利剛開始只是在軍事,後來涉及面變得廣了,政治、外交、經濟等也直接通過軍機處呈報皇帝,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但軍機處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處。軍機處在軍事上類似於現在的中央軍委;政治上類似書記處;經濟上類似國務院政策研究室。

15、上駟院總管——交通部長

上駟院是清代內務府所屬的三院之一(三院是上駟院、奉宸苑、武備院),掌管宮內所用之馬。上駟院在明代時叫「御馬監」,後於康熙十六年改名為「上駟院」,屬於正三品官職,相當於今天的交通部部長職位。

16、總督——省委書記

總督,在清代為地方的最高級長官,總管一省或二三省。正二品官職,如果兼尚書銜就為從一品。總督的作用是,以文臣鉗制武官,協調各省、各鎮關係,統一事權,防止各省、各鎮互不相囑,互相推諉。在清朝,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等,此外,明清也有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專管某項政務的總督官職。總督,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一職。

17巡撫——省長

巡撫是中國明朝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名。清代,巡撫屬於從二品官職,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巡撫相當於今天的省長職位。

18、九門提督——北京市公安局長

九門提督是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九門」 是指進出紫禁城的九個大門,九門提督的職責主要是把守這些城門,負責管理皇宮內的安全和秩序,還有司法部門的職能。九門提督負責的步軍統領衙門可以說是除了紫禁城以外的天子最後一道防線。可謂是重中之重,對外可以防禦敵人,對內可以鎮壓政變等不穩定因素。籠統來說九門提督相當於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部司令兼任北京公安局局長。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於商業類別宣傳。

相關焦點

  • 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在中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種機構,機構中有各種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階制度,幾千年過去,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古時候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開始設置兵部,自此,兵部尚書成為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的軍事。自古以來,軍事就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兵部尚書的官階跟作用都不容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所記載:兵部。
  • 刑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我們都曾經聽說過刑部尚書的名號,但是僅僅限於一個配角而已,古裝電視劇中的英雄人物往往由兵部尚書來擔任,考察官員功績一般由吏部尚書來擔任,給皇帝建造個宮殿啥的,由工部尚書來擔任,但是刑部尚書是幹啥的呢?
  • 古代這些熟悉的官職,有什麼權力?不懂就算穿越回去也不知當啥官
    古代這些熟悉的官職,有什麼權力?不懂就算穿越回去也不知當啥官相信很多人對於官職都是聽說過,但是並不了解到底都是做什麼的,無論現在還是古代,都是一樣的,我們可能聽過很多熟悉的官名,就比如宰相,御史等等,聽得多,卻不了解,如果哪天突然穿越回去了,你可能都不知道這些官是幹嘛的,你要當什麼官。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從士兵的軍事演練到飲食起居,以及士兵的選拔這些種種都是歸於兵部管理的。軍事這一塊雖然也是一個朝代的立國之本,但是在兵部的話只是做一些軍隊的後勤工作這些,現在看來也就是虛設,調動軍隊的權利兵部實際上是沒有的,真正能夠調動軍隊的其實還是皇帝。
  •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我國古代經濟繁榮,離不開先進的管理制度。三省六部制就是我國古代的中央官制,並且一直影響著後世,三省六部制首創於隋朝,之後在唐朝得到了完善。這套制度各個朝代都對其有一定的補充或修改,但是其主體一直都沒有變。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 刑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大家看過許多電視劇,可能經常聽說兵部侍郎,刑部尚書等等,我們經常聽說,將誰誰或者某個案件交於刑部審理,或者有時候罷免一個這樣的官似乎顯得很輕鬆,有人就不禁想問了,這些官在現在到底相當於什麼職位呢?刑部,六部(立戶禮兵刑工)之一。
  • 和珅官職最多的時候相當於現在哪些,一不小心掌握了半個清朝
    和珅巔峰的時候,身上的官職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拜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忠襄公。我們一一分析下。首先看一下內閣首席大學士。
  • 常見的古代官職,追劇追小說必備的知識儲備
    在古裝劇和小說中經常會聽到看到很多古代的官員名稱,這些名稱跟現代區別很大,而且有一些比較拗口連望文生義都很不容易猜到。這些官名還經常會出現混淆,比如丞相和宰相有什麼關係?是同一個職位不同時代的不同叫法嗎?知州和知縣哪個職位更高?小說裡常見的主簿到底是多大的官?
  • 唐代的的「三品大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當然所對應的官職也不一樣。正四品上的官職有「親王府長史」、「內侍」等。而正四品下著有「下州刺史」、「尚書右丞」等。正三品在古代,大員一般是指那些手握實權的官員,和一些高品階的榮譽官職,有著天壤之別。按照《後唐書》的記載,「正三品」的官職屬於「堂上官」。也就是說,這些人主要在大堂之上處理一些重要的公務,比如六部尚書、十六衛大將軍等,都是屬於這個級別。也可以理解為「中央官員」。在這些官職中,以「中書省」裡「中書侍郎」的官職最高,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宰相」。而這個官職相當於如今的「總理」。其次就是「門下省」中的「門下侍郎」以及「六部尚書」等。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位?答案出人意料!
    歡迎來到小發談歷史,在我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多種機構,每個機構裡又有很多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位階級制度,現在也是如此,那麼有人問,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 封建時期朝廷尚書一職權限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宰相輔佐皇帝統治百官,但是,這樣一來相權與皇權經常會發生爭奪現象。在隋煬帝建立了隋朝之後,便開始瓦解相權,國家的機構分為了三省六部制,有尚書省統治六部。三省六部制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最後被朱元璋廢除,六部直接聽命於皇帝。但是我們經常在古裝劇中,會看到那些叫做尚書的官員們,甚至於到了清朝的時候,還存在著尚書。那麼尚書不是被廢除了嗎?其實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1|中央官職: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官職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但是權利的大小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在六個尚書中,禮部尚書的地位是最高的,因為古代非常的崇尚禮教。但是論權利的話,吏部尚書的權利是最大的,而吏部尚書和兵部尚書,是分管文官和武官的。所以兵部尚書有著很高的權利和地位。
  • 直到隋唐才設立的兵部尚書,以前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動兵打仗都是一件極其慎重的事情。在古代,戰爭頻繁的時候,皇帝身邊除了能徵善戰的大將軍外,還需要去設立一個專門去管理軍事的機構,這就是兵部。而其中,兵部的最高長官就是兵部尚書。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劇裡聽到某某將軍被授予了大將軍的官職,其實大將軍在古代只是統兵作戰的,而到了兵部設立之後,大將軍一職漸漸的就是打仗時所授予的職位了。那作為皇帝身邊的兵部尚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它又相當於什麼職位呢。
  • 兵部尚書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尚書一看名字,就知道肯定和軍隊有關係。要搞清楚兵部尚書是個什麼職位?我們還要從兵部的源頭說起。三省一般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由尚書省統領,它們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每個部下面又設立四個司,總共為二十四司。三省制的前身來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兵尚書,兵部隸屬尚書省。那麼中書省和門下省又是幹什麼的呢?中書同中樞,是由皇帝直接管理的機構,也可以說是權力的核心機構。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統治模式基本沿襲明朝,稱之為「清承明制」,包括官職體系。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 紀曉嵐在清朝的官職放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官職?
    隨後,紀曉嵐以二甲第四名的成績點了翰林,授庶吉士,相當於翰林院的實習生。散館後,紀曉嵐獲得了人生的第一份正式職務,翰林院編修,為正七品,相當於現在中央辦公廳和政策研究室的秘書。有人建議紀曉嵐任職貴州都勻知府(相當於現在的貴州都勻的市長),可乾隆皇帝沒有答應,將紀曉嵐留在身邊任職,不久提拔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為從四品,相當於現在中央領導的秘書。 不過,紀曉嵐被提拔為翰林院侍讀學士才2個月,他的親家、前任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受「兩準鹽引案」的牽連,被追問責任,死於獄中。紀曉嵐因為提前洩漏機密,被撤掉官職,發配到烏魯木齊贖罪。
  • 古代的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古代的兵部侍郎是兵部第二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兵部,顧名思義,就是古代掌管兵力和武器裝備的國家職能部門。根據古代行政體制劃分,兵部設尚書一人,侍郎兩人。如果政績出色,侍郎將會在兵部尚書退休之後接過尚書寶座,成為正式的九卿之一。有朋友就會問了,三公九卿不是漢代制度嗎?為何奉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還會有三公九卿之說?
  • 一個三品的通政使,權力並不算大,如何對抗兵部尚書?
    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小編先後和大家聊了六部尚書和大理寺卿的故事。其實在明清時期,六部尚書、大理寺卿、左都御史和通政使被稱為大九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通政使的權力。認真的說,在明朝的初期,通政使還是非常有權力的,幾乎能夠與六部尚書對抗。但是到了明朝的後期,內閣制度已經一家獨大。
  • 曾經成為「階官」的吏部尚書,在宋代究竟負責什麼工作內容?
    親愛的讀者朋友,感謝您的持續關注,讀史使人明智,願你我都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增長見聞!宋代吏部尚書的任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吏部尚書的首次出現時間應該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這個官職承擔什麼功能呢?我們重點關注第一個字「吏」,這個吏也就是官家的官吏,也就是官家的人、朝廷的人,掌管人的人,相當於現在的人事部,主要負責的就是低級官員的選拔。元豐改制之前是一個時期,改制之後的北宋以及南宋是另一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