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祖都有啥講究,需要提前準備什麼?這些你都了解嗎?

2020-12-18 歷史芷天

清明節祭祖都有啥講究,需要提前準備什麼?這些你都了解嗎?

清明祭祖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大事,可能兄弟姐妹平常忙於工作互不往來,但是在清明這天,大家一定會提前抽出時間坐下來商量一下祭祖的相關事宜,比如確定一個大家都有空的日子、是否有人因事無法參加等。

但是提前碰面更重要的事情是將清明祭祖需要準備的東西按照分工布置下去,讓大家都提前準備好,一方面是表示對先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東西準備地齊全一點,不要漏下任何一件。那清明節祭祖正常需要準備一些什麼東西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香燭

香燭是祭祖必備物品之一,按照老一輩的說法,香燭要準備得多一些,因為一部分是燒給我們的祖先,另外一部分是燒給墓地的山神地神,換言之也就是保護費或者物業管理費的意思。相當於我們用這些香燭來孝敬他們,讓他們在平常多照顧一下我們的祖先。

其實這和中國人的傳統非常像,我們不僅對死去的人這樣,對於活著的人也是如此,比如當小孩子去外地讀書的時候,或者在一個地方學習技術,做父母的都會準備一些伴手禮送給管理他們的人,目的就是希望他們對自己的孩子能夠加以照顧。

二、紙錢

不僅活著的人需要錢,死去的先人也需要錢,不過中國人認為陽間和陰間所使用的紙幣是不一樣的,所以人們會購買足夠多的紙錢燒給先人,而且還規定這些紙錢一定要燒乾淨,否則先人拿到的錢就是破損的、不完整的。而從安全性方面來考慮,這些紙錢只有燒乾淨了,才不會引起火災、

三、飯菜、素酒

飯菜、素酒是祭祖必備的食物,而且飯菜也是有講究的,我們要根據先人生前愛吃的菜色來準備,而就算先人生前沒有喝酒,清明祭祖也是要在墳前為他們奠酒的。

四、點心、水果

點心和水果這個就比較隨意了,主要是為了讓先人吃得好一點,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意義。

五、包袱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紙糊的房子、車、手機、衣物等,人們會購買這些東西,然後以焚燒的形式捎給我們的先人,希望他們在地下能夠過上比較好的生活。

上面這五件東西基本上是每家每戶祭祖都會帶上的東西,那有沒有什麼忌諱的東西呢?

總結一下有三點忌諱首先就是懷孕的女性或者太小的孩子不能祭祖;其次是衣服的顏色上面很有講究,絕對不能穿大紅色,最好是穿灰黑等暗淡的顏色;最後祭祖當天大家要嚴肅認真,不能在現場嬉笑玩鬧,不能在墳墓面前拍照,這都是對死者尊重的一種體現。

每個地方清明祭祖都有不一樣的地方,不知道你們那個地方有什麼講究呢?

相關焦點

  • 清明節將至,給仙逝的親人掃墓,提前好嗎?有什麼講究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過去有民諺「早清明,晚十一」。一般來說,清明節祭祖的時間應該是越早越好,因為清明節祭祖的人多,特別是對於忙於工作或者離家比較遠的孩子來說,到時候可以提前1~2個星期回家祭祖,這樣的話既避開了高峰期,又能夠有效的避免交通堵塞。
  • 清明節祭祖掃墓習俗都有什麼禁忌講究?且看潮汕人是怎麼做的
    清明節祭祖掃墓是華人特有的傳統,今日清明想必很多朋友都在掃墓,而全國各地究竟都有哪些祭祀先人的習俗,六甲番人是不敢通過查某百科而胡說八道的,只能在此說說潮汕地區的清明祭祖掃墓習俗。一、祭祀掃墓的流程:潮汕各地掃墓時間雖不盡相同,有在古清明(三月三),有在正清(4月5日清明節當天),也有清明前後的,但基本流程卻幾乎一樣,大致如下:除草-填土-掃墓-描色-掛紙-上祭-點香-敬福-跪叩-燒錢-奠酒-跪叩-跪叩二、特有的祭祀儀式
  • 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叫「祭祖節」,這天都有什麼講究?
    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叫「祭祖節」,這天都有什麼講究?從古至今,我們似乎對於去世的親人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於是乎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祭祖,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和「祭祖」有關的節日就是清明節和中元節。在清明節這一天,很多人都會回老家祭祖、掃墓。
  • 為何清明節不當天祭祖,而是提前幾天最好?多數人不知道其中原因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古人的很多傳統都流傳下來了,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估計很多小夥伴都買上了回家的車票,準備一起回家祭祖吧。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多數人喜歡在清明節的時候不當天祭祖卻要提前祭祖,而且還有說法提前幾天最好,這個是為什麼呢?多數人不知道其中原因,一起看看吧。
  • 青海人清明節祭祖,滾饅頭、添新土等習俗你都知道嗎?
    清明節又叫3月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也是青海人掃墓祭祖的傳統節日,但是你知道在青海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嗎?清明祭祖在青海非常的隆重,必須要全族都要上墳,大人拿著各種酒肉祭品,小孩手拿「長錢」,浩浩蕩蕩奔赴墳地,到達以後要吧「長錢」插在墳上,族人一字排開,燒紙上香,祭過先人後,就可以開始吃喝。不過著其中各族的習俗各不相同。
  • 清明節上墳燒紙的禁忌你都了解嗎?2018年清明節祭祀有哪些注意的
    2018年的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作為一年一度的祭祖,很多人還都是非常看重的,很多人都是攜全家好小,長途跋涉的回老家祭祖,中國人都非常重視清明節祭祖。尤其是在傳統觀念裡,如果不參加祭祖,常常被視為不孝,那麼2018年清明節祭祀上墳燒紙有哪些禁忌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 為什麼清明節祭祖要提前?原因可能是這三點!
    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年一度的祭祖節日即將到來,可大多數都會選擇提前祭祖,很少有人會選擇清明當天。那麼為什麼清明節祭祖要提前?我想原因可能是這三點!
  • 清明節將至,農村上墳有講究,四個禁忌不能碰,你都知道嗎?
    再有一周左右就是清明節了,農村裡的人也都開始為祭祖的事張羅著,準備元寶蠟燭香、鞭炮紙錢之類祭祖需要用到的東西。每年的清明節,在外的遊子不管再忙也都會回家給先人上墳,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關於上墳的風俗講究有很多,其中更是有一些禁忌是不能碰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
  • 清明節祭祖,請問你祭祖的意義是什麼?
    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清明節祭祖很多地方都被取消了。但是在農村,祭祖的行為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今天是我們家族一年一度的祭祖,讓我挺感慨的是,祭祖的意義在哪裡?還是和往年一樣,一大早起床就去準備祭祖的東西,然後七八個人就準備上山,上山的路程十分顛簸,光上去就要一個多小時,一路上,聽著我爺爺講以前的故事,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我太爺公以前是保長,附近幾座山都是我太爺公的,而且我們還有炮臺,聽著好像好厲害的樣子。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明天,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信息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掃墓時間什麼時候最好?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詩歌賞析
    清明時節雨紛紛,祭祖踏青兩不誤。清明既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也有歡樂賞春的喜慶氣氛。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造就了清明豐富多樣的節俗。讓Maigoo節氣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明節氣的習俗、美食還有清明詩句,感受清明「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 關於清明節你了解多少 古代清明節放假嗎?
    清明節除了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還是一個在萬物復甦讓人們接近自然、踏青遊玩、感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那麼對於清明節的歷史來歷及風俗習慣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在這裡小編帶大家一起去探究一下清明節背後的歷史淵源。
  • 清明節上墳祭祖是先修墳還是先燒紙錢,有何講究嗎?
    ,這就是其中一個我們要丟失的習俗,還有幾天時間就到清明節,這個時候大家是不是都要去祭祖,那祭祖的時候是先修墳還是先燒紙錢?每年的陽曆4月4日-4月6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清明節,清明節是祭奠祖先、修墳立碑的日子,從古代一直流傳到了現在,中國人最講究孝道,即便是親人已經去世了,也會在固定的日子裡,祭奠他們,清明節有著兩層傳統意義,第一層意義:傳統的節氣,第二層意義:祭祖的傳統日子,剛好也是體現孝道的一種形式,清明節掃墓的時候,除了要帶上祭品、紙錢,有的還會順手帶上工具,因為掃墓除了要給祖先燒紙
  • 「祭祖」「插柳」「踏青」 這些清明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因此,無論多麼窮困的家人,這天都要到祖墳上去壓一張黃表紙,以盡緬懷思念之意。  清明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所以,民間也稱清明節為「鬼節」「冥節」。舊時,百姓均有上墳之風俗。當天,一般是後輩人帶著供品、燒紙、香等,扛著鐵鍁,到自己的祖墳林地,先將祭品供上,然後焚紙燃香,叩拜祭奠,最後,給墳墓上添新土,並在每座墓頂壓上一張黃表紙,叫「壓墳頭紙」,表示子孫曾來上墳。
  • 未來5日天氣提醒,農村清明祭祖有何講究,先修墳還是先燒紙錢?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未來5日天氣提醒,農村清明祭祖有何講究,先修墳還是先燒紙錢?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你是否知道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有什麼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你是否知道呢? 明天,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信息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
  • 清明將至,祭祖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規定有「三不做」,值得一看
    清明將至,祭祖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規定有「三不做」,值得一看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又要到了,很多人已經有了回鄉祭祖的打算。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常年在外,一直在不斷接受新的思想與生活方式,對於我國的傳統習俗,年輕人卻很少有知道的。雖然接受新東西固然重要,但是我們的傳統也不能丟。清明節祭祖這一習俗在我國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甚至被列入了「五禮」之中。清明節掃墓的目的一是為了表示孝道,懷念自己的祖先,或者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緬懷英雄烈士。
  • 祭祖、插柳、鬥雞蛋、蕩鞦韆……這些清明節習俗你還記得嗎?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濰坊,清明習俗有哪些?讓小編帶你一起漲姿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描寫了清明節人們悼念逝去親人哀傷的氛圍。不過,在古人眼中,清明節並不完全被哀思佔據,這從傳承下來的諸多清明習俗中就能看出來。在濰坊地區,有哪些清明習俗,其背後又有什麼含義?這些習俗是否依舊被人們傳承?
  • 俗語說「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祖為何要提前去,有哪些講究?
    立春已過,清明節在眼前,可能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清明節只是一個休息三天的節日,傳統的很多習俗已經逐漸被淡忘,可能再過二三十年,清明節包含的習俗就會被完全忘掉。清明節最重要的傳統就是祭祖,記得小時候在農村,清明節當天或者前兩三天,爺爺都會帶著大家去祖墳祭祀,燒紙磕頭。
  • 清明節祭祖,新墳、舊墳有區別,注意這些禁忌
    清明節祭祖掃墓,有很莊重的儀式。出門在外的人,在清明節期間,都會儘量趕回家鄉,出席祭奠儀式,藉機表達對逝去先輩的緬懷與思念。中國地域廣博,華夏兒女們居住,並非都處一地,就出現了」十裡不同俗「。但追根溯源,清明節祭祖期間,各地的一些禁忌,還是有必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