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8月20日電(韓慶) 創刊於1962年的《故事會》、家喻戶曉的《知音》、年輕人鍾愛的《ONE·一個》……有一天,這些熟悉的故事可以隨時隨地聽,會是怎樣的感受?今天,喜馬拉雅首屆「故事節」上,超過5000個來自國內頂級媒體及自媒體的經典故事以音頻形式再現。
既有《故事會》《知音》這樣享譽國內數十年的頂級傳統故事類雜誌,也有國內頂尖媒體《新京報》、非虛構寫作領域頭部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韓寒監製的文藝閱讀品牌《ONE·一個》等泛故事類內容平臺。
「這麼好的品牌,如果不努力不尋找突破,就會消失!」《故事會》雜誌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陳徵坦言,這也是傳統雜誌的一次大突破。
業內人士預測,依託於喜馬拉雅強大的音頻製作能力和付費會員體系,優質的故事生產平臺能獲得可觀的年營收,音頻開發很可能成為故事生產者的下一個風口。
放大「好故事」IP 需「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於1963年創刊,見證半個多世紀的紙刊進步,我們在懵懂認知中陪你長大,又陪你在閒暇時候散逸書香,我們被購買15億本,又被傳閱無數人次,我們無人不知,獲譽無數,我們是國民雜誌《故事會》。」官網上,《故事會》這樣介紹自己。
90年代,有一次出差,陳徵在火車上遇見一個民營企業家。閒聊中,當企業家得知《故事會》就是陳徵所在出版社出版的時候,激動不已,握著陳徵的手不放,「我太喜歡看了!」更有讀者堅持幾十年收藏,一本不拉。
而今天,講故事的人越來越少,講故事的空間越來越少,傳統雜誌越來越萎縮,這是不容反駁的新媒體發展趨勢。「與以前相比,現在確實有些失落!」陳徵說。
曾經有位領導這樣稱讚《故事會》「情趣向上、眼睛向下」,意思是既向上引導又接地氣!在《故事會》的資料庫裡,已經積累了10000多個優質的原創故事。
前期,陳徵很著急,「這麼好的品牌,如夠合作走錯一步,我都愧對父老江東!」
「音頻付費市場正呈現出需求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受眾將『高質量的精神陪伴』,視為收聽音頻的重要需求。」喜馬拉雅副總裁李興仁認為,喜馬拉雅音頻平臺正具備這樣的優勢。
有些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很多「好故事」IP一樣也需要。
李興仁透露,喜馬拉雅目前已經籤訂了大量經典故事的有聲版權。「基於喜馬拉雅在音頻內容生產方面的網際網路化與高效,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拓展更多的優質故事,讓經典的故事在新文創時代煥發光芒,成為用戶的陪伴者。」
如何讓好故事在「耳朵」裡復活?
好的故事會有時代差異嗎?「好的故事一定是超越時代的。像一些古希臘戲劇、莎士比亞的戲劇在今天依然煥發著無窮的魅力。故事本身承載著所有人對於美好的普世價值的認同,它的魅力是無窮的。」【ONE·一個】總經理兼COO付聖強對此肯定。
要想把故事說好,首先要明確這個故事傳播的價值觀,打動人心。其次還要塑造讓讀者喜愛的人物,充滿有魅力的人物,觀眾關心故事的發展,也在他們身上代入自己的喜怒哀樂。付聖強認為,這兩點是一個好故事的基礎。
據喜馬拉雅介紹,此次「故事節」主打「精品化」,從故事的篩選到內容的製作,都有嚴格的標準。平臺只選擇經過時間驗證的好故事,文本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故事性;其次,單集故事音頻的體量相對較短,通常在10-15分鐘能夠聽完。這樣的故事可聽性強,隨時能聽也隨時能停,凸顯了音頻的陪伴價值。
為了讓聽眾「聲臨其境」,喜馬拉雅創新性地加入了新聞原聲、背景音、多人角色扮演等元素,將故事改編成為了一部部有聲短劇,讓紙面上的故事在耳朵裡「復活」。
「傳播介質一定會增加故事的精彩度。就像小說改編成電影,小說讓讀者充滿了想像空間,電影讓人沉浸和投入。」付聖強對此肯定。
據介紹,在故事的篩選上,喜馬拉雅確立了一套包含了5個維度、20條標準的篩選機制,便於平臺從海量的故事中挑選適合音頻化的故事。而在音頻內容的錄製上,喜馬拉雅基於自身建立的「喜配音」平臺,可快速匹配國內大部分的配音團隊,製作團隊可在試聽後選擇合適的團隊合作。
例如此次,《故事會》的特點是對白多、角色多、旁白少,因此製作團隊選擇了擅長有聲劇配音與後期聲音製作的配音團隊;而《真實故事計劃》則嘗試了用聲音還原現實的「音頻紀錄片」新模式。
喜馬拉雅還推動知名主播參與節目的錄製。目前,喜馬拉雅平臺上的加V認證主播已超過100萬名,孵化出了「有聲的紫襟」、「小默」、「程一」等知名有聲主播,其中「有聲的紫襟」全年被收聽時長高達6.7億小時,此類主播的加入也將使故事內容具有更強的號召力與吸引力。
再造產業模式 讓好故事有好回報
「一方面,我們自己做音頻,質量很差,有些內容是自己的員工朗讀後上傳的;另一方面,我們也沒有找到能夠變現的渠道,只是單純把音頻內容放在自己的公眾號和免費電臺上。」一位內容平臺運營者介紹。
與當前智慧財產權市場相對火熱的中長篇小說相比,短篇、超短篇故事如何二次開發?一直是困擾業界的一個難題。因此,尋求內容生產和分發形式上的突圍,已成為很多平臺的共識。
「從故事篩選、配音團隊匹配到音頻生產、包裝、發布,喜馬拉雅能夠把控整個有聲化生產流程,並通過會員體系為媒體平臺提供分成。換句話說,媒體只需要提供內容,我們來承接內容的所有製作和出品。」李興仁介紹。
依託喜馬拉雅的會員體系,好故事、好內容也能夠得到充分的回報。由於音頻質量上乘、可聽性強。《故事會》有聲版上線僅一個月,播放量就突破200萬次。這意味著,僅僅通過會員分成,就可能會帶來可觀的新增年收入。
從2016年的「知識付費元年」開始,付費音頻市場快速發展。艾媒諮詢發布的《2019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在線音頻用戶規模突破4億,增速達22.1%,相較於移動視頻及移動閱讀行業,呈現較快增速。
在同時,在線音頻市場也逐漸呈現細分化。在對用戶進行深入調研後,喜馬拉雅發現,用戶在收聽音頻內容時,除了獲取知識外,對「陪伴」的需求正不斷上升。相較視頻、畫面、文字,音頻『陪伴但不打擾』的特點,能使人們在獨處時獲得陪伴與撫慰。這也是喜馬拉雅重推「故事」品類的重要原因。
製作精良的有聲故事,正成為喜馬拉雅會員中的頭部內容。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在2018年的一次調查中,超過六成的受訪用戶表示,願意付費成為在線音頻平臺會員。「會員作為付費用戶,更願意在APP上花費更長的時間,而短故事『隨時聽,隨時停』,能讓會員獲得更強的陪伴感。」李興仁表示。
(責編:嚴遠、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