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 | 抗戰時期一所高大上的大學就在沙坪垻松林坡

2020-12-16 上遊新聞

國立中央大學是現在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前身,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是當時國立大學中文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

1902年,張之洞、劉坤一等人創辦三江師範學院(1902—1906年),歷經兩江師範學堂(1906—1911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4—1923年)、國立東南大學(1921—1927年)、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7—1928年)、國立江蘇大學(1928——1928年)、國立中央大學(1928—1949年)。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11月,中央大學西遷至重慶沙坪垻,在重慶大學借出的松林坡建造校舍開學,後又在柏溪建新校區供一年級新生用。醫學院及農學院畜牧獸醫系遷成都華西壩,借用華西大學校舍。其實驗中學設在貴陽,後因溝通不便,1941年中央大學將該中學劃給貴陽市。學校另覓重慶市青木關第14中學為附屬中學。

抗戰時期,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下,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高校投筆從戎參加青年軍的學生佔在校生的三分之一。

中央大學在重慶期間,學校將圖書館建在山頂,並沿著山坡向上建有各系校舍、辦公室等,原來此地是一片松林,故又稱松林坡,至今就成了地名。在圖書館門口可居高俯瞰沙坪垻全校景色,成了當時學校的著名景點,等到夜色降臨,此處又成了觀夜景、男女同學談情說愛的「聖地」。學校在規模、學科齊全度、教授陣容上均居全國各大學之首。

1941年和1943年,教育部兩次遴選出「聲譽卓著,具有特殊貢獻」的部聘教授45人,中央大學入選12人,超過其總教的四分之一,中央大學的經費,相當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四校總和。抗戰時期開始的全國大學名校「聯考」統一招生中,全部考生總數的三分之二將中央大學作為第一志願來填報。

1941年,中央大學設有七個學院(文、理、法、工、農、醫、師範),一個研究生,五十六個系科,九個研究部,一個專科學校,一個附屬中學以及醫院、農場、工廠等下屬單位。有專職正、副教授183人,講師39人,助教179人;在校大學生3153人,全校開設課程共829門。

與重慶大學、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四川教育學院、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工業實驗所等單位,常有演講會、歌詠會、話劇等演出,師生都可自由參加。沙磁區是重慶學術、文化中心,中央大學是文化區的核心。當時影響大的重慶「沙磁區學術講演會」就是由中央大學主辦,一批社會名流都來此演講,如翁文灝、潘光旦、李烈鈞、孫科、盧作孚等。

「七·七」抗戰大禮堂是國立中央大學在重慶陪都時期重要遺址。1938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長顧孟餘主持修建了這座禮堂,為紀念「七七事變」,禮堂被命名為「七·七」抗戰大禮堂,成為了國立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師生抗日運動的重要活動場所,周恩來、美國副總統華萊士、郭沫若、黃炎培、陶行知、鄒韜奮等名人在此發表演講。

2016年以來,重慶市、區兩級政府和重慶大學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工作。2017年6月7日,沙坪垻區文化委和重慶大學基建規劃處召開了專家評審會,積極謀劃禮堂的修復和保護工作,希望保留住這座見證了重慶近代風雨的建築。留住青山綠水,必須記住鄉愁。

作者簡介:李波,重慶市沙坪垻區文化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重慶市沙坪垻區旅遊局局長,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沙坪垻區高層次人才,組織實施了馮玉祥舊居、郭沫若舊居、張治中舊居的保護性修復工程。主編了《重慶抗戰遺址遺蹟圖文集》和《重慶市沙坪垻區文化志》,組織編寫了抗戰名人在重慶系列叢書……

原標題:抗戰時期一所高大上的大學就在沙坪垻松林坡

相關焦點

  • 抗戰時國立中央大學曾遷往重慶 大禮堂成惟一遺蹟
    抗戰時中央大學在松林坡的老建築 資料圖  記者 肖騰  提起松林坡,人們首先就想到歌樂山上的松林坡,但在重慶大學內,還有一個「松林坡」。70年前,這個「松林坡」曾有著全重慶,甚至全國規模最大、系科最全的高等學府——國立中央大學。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在這個松林坡,有當年中央大學遺址。  重慶曾有全國最高學府  「抗戰時期,國立中央大學曾遷到重慶,就設在重大松林坡」近日,網友「重慶_崽兒」在大渝社區上發帖說。
  • 當年全國最高學府在重大松林坡 叫國立中央大學
    位於重大校園裡的「七七抗戰大禮堂」 記者 吳珊  提起松林坡,人們首先就想到歌樂山上的松林坡,但在重慶大學內,還有一個「松林坡」。70年前,這個「松林坡」曾有著全重慶,甚至全國規模最大、系科最全的高等學府國立中央大學。
  • 重慶珍檔 | 督郵街,抗戰時期重慶第一大街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甘俠義 苑鐵力 攝兩江國際影視城內的督郵街,繁華熱鬧。而在七八十年前,位於解放碑的督郵街是抗戰時期重慶最繁華的第一大街。這條督郵街大有來歷,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但老一點的重慶人對它印象深刻。督郵街曾是官衙駐地而今解放碑所處的位置,早在幾百年前的明清時期,叫作「督郵街」。
  • 老重慶 | 硬核改造後,重慶大學這座禮堂煥發新生機
    抗戰期間,國立中央大學內遷重慶,仍堅持辦學,在重慶大學校園內建設新校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這棟禮堂建築。據重慶大學校史記載,從1937年至1946年,重慶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攜手辦學,兩校師資互聘、學分互認、資源共享。這期間,因辦學需要,「七七抗戰大禮堂」啟動修建。1946年11月,中央大學返回南京後,「七七抗戰大禮堂」留給了重慶大學作為禮堂使用。
  • 重慶珍檔 | 原來這麼多民國大師,都在重慶留下了名篇佳作
    對於巴金《家》的改編,是曹禺和巴金友誼的紀念碑,寫作的地點在重慶唐家沱。1940年,曹禺離開江安來到重慶,住在唐家沱停泊的一艘客輪上,開始了《家》的創作。客輪、唐家沱、赫赫有名的話劇《家》,給重慶這座充滿文學藝術氣息的城市,抹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科教文衛富集,重慶沙坪垻依然是黃金時代
    沙坪垻區在重慶文化教育領域「一區最大」的文化現象,始於1929年,當時劉湘創建了重慶大學。1936年,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在重慶開設南開中學。同年12月,重慶大學校長胡庶華發表了《理想中的重慶市文化區》,提出了在沙坪垻建設「文化區」的設想。通過近百年的發展,教育先行的文化傳統,已經在沙坪垻紮根。名校名師、經典校園文化,如璀璨星辰般照耀沙坪垻區大地。
  • 重慶珍檔 | 平路上有黃包車坡坎上有山轎 民國時期重慶的城市交通...
    今日重慶雜誌微信公眾號消息,諺語「好個重慶城,山高路不平」,道出了重慶城的地形特徵。一直以來,山城崎嶇不平的地勢與蜿蜒曲折的山路影響著市民的出行方式。民國時期的重慶,公路上有小轎車和公共汽車,平路上有人力黃包車,坡坎上有山轎,水裡有渡船,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構建起一張「山城立體交通網」。
  • 什麼是沙坪垻?
    (抗戰時期遷至沙坪垻嘉陵江沿岸的國立中央大學)��、陸軍勤務學院、重慶通信學院等重慶僅有的三所軍隊院校(坐落在大學城的重慶科技學院 圖@視覺中國)��早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磁器口就成立了今沙坪垻境內的第一所官辦學校——龍山小學,後為巴縣模範小學堂。除了一、三、八中外,位於沙北街的重慶七中也同樣歷史悠久,其前身為清末的重慶府中學堂。)
  • 重慶珍檔 | 特園、復旦大學舊址……在重慶,這些地方也值得一走
    其實,重慶之於民盟,亦是一個盟史重地。今天,小編就選取5家已經掛牌民盟傳統教育基地的舊址,向大家略作介紹。如果您到重慶來,不妨也到這些地方走一走,重溫民盟歷史,實地體會民盟前輩們在風雲跌宕中的堅持堅守。
  • 重慶珍檔 | 這些歷史建築,見證了重慶的工業崛起
    重慶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工業重鎮,文脈延續,文蘊深厚,工業遺產門類豐富,價值居高,影響深遠,尤其是重慶抗戰時期和三線建設時期的工業遺產在全國具有獨特性,軍事工業和重工業的工業遺產在全國工業遺產類型中具有典型性,較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工業發展整個脈絡。而工業建築,正是工業遺產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 古樸四合院、三百梯古道……漫畫家帶你「漫」重慶遊沙坪垻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歷史上因盛產瓷器而聞名,因此得名「磁器口」(「磁」通「瓷」),有「小重慶」之稱。抗戰時期,它還是沙磁文化的發源地。史料記載,1938年的3月30日,重慶沙磁文化區成立。重慶大學校史記載,1929年10月12日,重慶大學首期預科兩個班級在菜園壩楊家花園舉行開學儀式,宣告重慶大學成立,同時選舉劉湘為重慶大學首任校長,並選定沙坪垻為重慶大學永久校址。1933年,重慶大學由菜園壩遷入現今地址重慶沙坪垻,並建立第一棟教學樓即理學院樓。
  • 春秋 | 「學府聖地」華西壩與沙坪垻
    校區儼如一處特區。圍牆外是黃包車、漢陽造、線裝書、鴉片館,圍牆內是鋼琴聲、交際舞、外國話、接吻俗。真是一牆之隔兩重天地。該校的建立,改變了成都原先僅有一所高等師範學校的狀況,傳播先進科技知識,對中國西部的開化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 重慶珍檔︱尋訪張治中在重慶的兩所舊居 重溫那段重要的歷史
    除了著名的桂園外,民革領導人張治中在重慶還有一所住宅,位於沙坪垻三聖宮村,原為清代廟宇,抗戰期間被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使用。政治部是主管全國軍隊和軍事學校政治工作的機構,黃埔和北伐時期曾經設立,抗戰國共兩黨恢復合作後,軍委會又重新設置政治部,部長陳誠,周恩來是副部長之一,主管宣傳的第三廳廳長是郭沫若。1940年下半年宜昌陷落後,為保衛西南大後方,軍委會重新設立第六戰區,轄區為鄂西、湘北、湘西及川東、黔東一帶,陳誠調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政治部部長一職由張治中接任。
  • 多位兩彈一星元勳 曾在重慶這裡讀的書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渝鳳 兩江新區供圖張之洞等人籌建因抗戰爆發決定內遷重慶東南大學官網首頁關於該校歷史沿革的記錄上,完整地記錄了國立中央大學的建校及變遷史。根據該校歷史沿革的記載,國立中央大學是在1902年,由張之洞等人籌建的三江師範學堂。
  • 重大近代建築群上榜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穿越歷史,感受抗戰烽火
    「重慶同時期建築中較為少見,為研究重慶近代建築的發展演變及西方建築風格對本地建築的影響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也為研究重大校史及重慶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珍貴史料。」沙坪垻區文化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重慶大轟炸對那時的每一個重慶人而言,都應該是刻骨銘心的記憶。「抗戰時期,著名無線電專家馮簡便在工學院大樓辦公。」
  • 重慶珍檔丨重慶工業遺址上「國保」 濃縮抗戰時期民族工業「精華」
    據九龍坡區文物所副所長唐國慶介紹,從2017年開始,有關單位對第一兵工廠舊址中的58個洞體進行地質、水文治理以及破損修復。現在,四川安仁建川文化產業公司正在將舊址中25個洞打造成包含「抗戰文物」「兵器發展史」等主題的重慶建川博物館。該館預計2018年五一節期間對外開放,再現那段烽火往事。
  • 重慶新的網紅景點 從文化挖掘中誕生 --專訪沙坪垻區文化委員會...
    5月8日-18日,沙坪垻重慶大學城裡,四川美術學院2018研究生畢業作品展正在舉辦,學子們精心打磨的畢業作品邀你觀展。在感受一番現代文藝氣息後,再穿越歷史的迷霧,在沙坪垻,與中國近現代史上名揚中外的大師們一一相遇,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著名數學家何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還有一大批文化名流郭沫若、冰心、徐悲鴻、傅抱石……沐浴他們的文化思想光輝。
  • 沙坪垻這些項目入選第二屆重慶文旅新地標
    29日,記者從沙坪垻區獲悉,重慶勝利·C97文創項目、重慶融創文旅城等項目日前已入選第二屆重慶文旅新地標。此外,磁器口古鎮、重慶郭沫若紀念館等還上榜首屆重慶最美歷史文化古蹟。勝利•C97文創項目集文化創意、教育培訓、兒童樂園、住宅於一體重慶勝利•C97文創項目,緊鄰地鐵1號線陳家橋站。
  • 一把躺椅 見證馮玉祥的重慶歲月
    在沙坪垻區陳家橋鎮白鶴村,矗立著一棟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樹林掩映、環境清幽。這裡是民國時期被人們稱為「倒戈將軍」馮玉祥的故居。  在馮玉祥故居裡,陳列著一把特製躺椅,它是重慶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之一。那麼,這把躺椅有什麼特別之處呢?近日,記者走進馮玉祥舊居,為你一探將軍當年在重慶的歲月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