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5日電(記者 韓海闊)「用我們的雙手,擺脫歷史遺留給我們的貧困包袱,使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本著這樣的企業發展價值觀,植根於紅土高原的七彩雲南品牌成立至今,已累計捐物捐資額超2.1億元人民幣。然而,捐物捐資這還遠遠不夠,七彩雲南品牌給自己安排了更多的「任務」。
讓孩子更喜歡讀書,享受成長的快樂;讓古茶山的「雲南口感」以本真之味為更多人所享,使茶農增收「心裡有數、腳下有道」;讓生存之源的母親湖滇池更清更明,用赤子之心多一份的付出與守護;讓抗擊疫情的合作夥伴感受特殊時刻的溫暖,實實在在的租金減免體現的是時艱之下的並肩同行……
「我們要把好事做實,把實事做好。」在這樣新公益思路下,「七彩雲南」正不斷扛鼎社會責任,踐行為民情懷,投身公益事業,在美好生活的嚮往中,貢獻著民營企業的一份厚實力量。
「千難萬難不讓茶農為難」
「讓每位茶農多掙100元錢,讓真正的雲南好茶走向世界。」懷著這樣的願望,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七彩雲南」進入了雲南茶產業,開始了一番全新的耕耘。彼時,在雲南產茶區的很多鄉村,茶葉的種植和銷售是不少群眾脫貧致富的唯一出路。2007年,七彩雲南茶業在西雙版納布朗山鄉班章村租賃荒山7295.1畝,建設七彩雲南布朗山有機茶莊園。2009年,勐海茶廠建成投產。十多年來,不含人工成本的基礎性投資就超過了5000萬元,這換來了的是荒山變綠洲,6000餘畝有機茶園從無到有;更幫助周邊茶農邁出了致富圓夢的重要一步。
有了規模化、標準化的茶園,更要做好茶葉前前後後的文章。七彩雲南與班章、南糯、景邁等古茶山70餘家茶葉初制所長期深度合作,打造了一條集源頭種植、科研、生產、陳化、銷售和茶文化推廣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輻射10餘萬畝優質茶園,為千萬茶農進一步夯實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七彩雲南茶業統計信息顯示,自2006年至今,其已累計向15萬餘名農戶購買毛茶原料近2.4萬噸,帶動增收5.84億元,平均每年帶動每名農戶增收4000餘元,重點吸收貧困地區的茶農建檔立卡戶200餘戶。
風雨共擔,才顯同路真情。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茶產業、茶企、茶農帶來了巨大衝擊,加之罕見的乾旱天氣,西雙版納州的春茶銷量及茶農收入明顯下降,部分地區茶農的銷售營收降幅超過5成。
面對疫情影響,以服務業、文化旅遊產業為主的「七彩雲南」旗下各產業也深受重創,茶業顯得尤為突出。但為保護茶農利益、鞏固脫貧成果,七彩雲南茶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採取多項措施應對疫情影響,堅持對茶農不壓價、不減量收購、不欠款。
「寧肯自己千難萬難,不讓茶農一時為難。」七彩雲南茶業在大型茶企中,在自身經營受疫情衝擊的情況下,仍積極籌措數千萬元資金,與多個茶山的茶農籤約,與廣大茶農共渡難關。
上億損失面前,共克時艱必有我
藍天白雲如畫卷,湖光山色清又青。遙看碼頭千帆盡,沐風尋春景不同。
這樣的七彩雲南·古滇名城一度因新冠肺炎的影響已經而被迫與遊客們暫別。
景區是否關閉?何時關閉為妥?回想當時,如何選擇是需要進行非常慎重考慮的。一方面,古滇名城項目作為雲南文旅產業的展示區和旅遊休閒目的地,突然關閉難免帶來社會猜疑;另一方面,為了給遊客帶來美好的春節假日體驗,大量的籌備工作已經準備就緒,大量資金也已投入,一旦景區關閉將面臨巨大的損失。
按照預估,僅春節黃金周7天,按最低50萬人次的客流來計算,「七彩雲南」的損失就近2億元。兩難境地,如何抉擇?從1月中旬開始,每天辦公會的焦點都集中在「歡樂世界和古滇景區關停與否的研判」之上。
緊隨疫情發展態勢,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制高點,強烈的責任感驅動著諾仕達作出了決定——1月25日17時起,暫停七彩雲南·歡樂世界度假區對外開放,並同步做好門票、酒店、旅遊套餐等的免費快速退訂工作。為了維護客戶的權益,七彩雲南·歡樂世界、古滇精品溼地年卡客戶按照閉園天數,進行統一有效期順延。
與此同時,「七彩雲南」安排物業人員為不能返鄉的滯留人員進行了妥善的安置,提供了所需的生活物資,並時常以電話訪問的方式,為他們疏解困難、疏導情緒。
「七彩雲南」此舉在業界起到了示範效應,為疫情防控起到了積極作用,也責無旁貸地扛起了損失的陣痛。根據「七彩雲南」保守預計,僅月3至6月,七彩雲南·歡樂世界的損失超過3.9億元。
承受著歡樂世界和古滇項目關閉損失的「七彩雲南」,旗下還有南亞風情·第壹城和七彩雲南·第壹城兩個重要商業綜合體。經過多年的精心運營,兩個項目已經成為所在區域和昆明較有代表性和競爭力的商業綜合體,一大批合作夥伴與諾仕達集團共同成長、共享收穫。
不放棄任何一個商戶!做出最大限度的讓利!留住人心,共克時艱!南亞風情·第壹城和七彩雲南·第壹城為商戶減免了1月24日至2月29日期間的租金和物業費,合計人民幣5200多萬元。實實在在的風雨與共,讓「七彩雲南」的合作夥伴們感受到了特殊時刻的溫暖,有了團結起來抗擊疫情的更大底氣。
景區關閉、商業綜合體減免租金……在以億元為單位計算的損失面前,「七彩雲南」自身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疫情期間,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七彩雲南」仍承諾按合同約定的標準支付員工工資,不因經營業績受損而影響員工權益。
這場戰「疫」的較量中,「七彩雲南」品牌背後的這家「雲南籍」民企,選擇了一些放棄和失去,卻點亮了滇池畔的一束堅定之光、希望之光。
「請讓我來陪伴你」
歡快的童聲,精妙的旋律,映襯著一個個稚嫩的笑臉,雲南省的內知名藝術家們用音樂在童心裡種下愛與希望……這是7月5日七彩雲南·歡樂世界民族大劇院臺上臺下的情景。當日,七彩雲南·歡樂世界將全天556585元的門票收入全部捐贈給雲南省光彩事業諾仕達·七彩雲南留守兒童關愛基金,用於對雲南省留守兒童的資助。
「請讓我來陪伴你」,七彩雲南·歡樂世界開園之時,就種下了一個與愛有關的期許。2018年,由雲南省光彩事業基金會主辦,昆明諾仕達集團、七彩雲南·歡樂世界共同承辦的「雲南省光彩事業諾仕達·七彩雲南留守兒童關愛基金」正式成立。同年建成開業的七彩雲南·歡樂世界,將每張門票裡的1元錢納入留守兒童關愛基金,每年捐資360萬元用於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幫扶。
據介紹,留守兒童關愛基金由雲南省光彩事業基金會進行統一嚴格管理,針對不同地區的留守兒童現狀,制定不同的幫扶計劃,通過助學工程、留守兒童之家、研學遊學營活動、關愛女童等項目的實施,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打開一扇又一扇嶄新的窗子,為他們的成長帶來一份特殊的呵護與陪伴。
與單純的「捐錢」不同,諾仕達集團希望給孩子的不僅是更多,而是更暖。志願者們對怒江、普洱等地近100名教師進行了心理輔導教師技能培訓,以改善農村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能力不足及素質教育缺失等問題,守護留守兒童的心靈健康成長。此外,孩子們還走進「諾仕達七彩雲南陽光少年快樂成長營」感受到了大山之外的遊學體驗;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志願者和培訓老師成為了孩子們睡前故事的講述者,用陪伴帶來溫暖,帶來閱讀習慣的養成。
除此之外,「留守兒童音樂陪伴計劃」「留守兒童服務種子教師小額行動基金」等多維度的幫扶措施正在雲嶺各地實施。截至目前,雲南省光彩事業諾仕達·七彩雲南留守兒童關愛基金已服務雲南省普洱、怒江、迪慶、西雙版納四個州市,持續幫扶15397名留守兒童,覆蓋108所中小學,140名教師,建檔立卡貧困戶約500人。
在此之前的2009年,昆明諾仕達集團與雲南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共同創辦「七彩雲南助學資金」,由諾仕達集團出資2000萬元,每年向少數民族貧困學子捐贈200萬元用於完成學業。10年以來,該資金一共幫助了2151名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學子完成了求學夢。
從助學到扶貧,從關注到陪伴,助力從未停止、關愛還在繼續。這些年,靜靜流淌過的歲月在見證,「七彩雲南」在傾情公益事業的同時,積極投身脫貧攻堅這場無聲的戰爭中,用新時代民營企業的新擔當將公益事業堅持到底,為貧困地區青少年兒童帶去愛與希望,用歷史賦予的社會責任去與貧困較量,並戰之勝之。
不負滇池光彩之願
滇池是我國最難治理的湖泊之一,也是昆明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湖。近年來,雲南省、昆明市加大了滇池治理力度,採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取得了滇池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Ⅳ類的明顯成效。讓滇池重現高原明珠的光彩,這是雲嶺兒女多少年的夢想。「七彩雲南」作為雲南土生土長的企業品牌,深知這份期願之重,也將其作為自身發展的根基所在。
「七彩雲南」秉承「將試驗示範區打造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示範區」的理念,將古滇名城項目內原自然撂荒的溼地,改造擴建升級為1100餘畝具有自然生態修復和水體淨化功能的生態溼地,在整個項目區與滇池水體之間構建起一道生態屏障。
近萬畝傳統農業面源汙染和近40家手工作坊點源分布於項目內,退出歷史舞臺的它們將被生態景區取代。與環湖截汙乾渠配套建設的環保設施從規劃、建設、技術層面開始,就立定了「不讓一滴汙水流入滇池」的決心。
緣於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傾力付出,古滇名城於2016年被授予「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稱號。保護滇池、治理滇池不止於此,「七彩雲南」用永續發展的理念,正把「來這裡看滇池」的雲南旅遊與宜居的新概念帶給更多傾情於美麗雲南的四海朋友。
「七彩雲南」不僅僅是個品牌
經過多年的積澱,「七彩雲南」已不僅僅是一個商標和一個品牌,它正逐漸成為影響一群人的公益的代名詞。
「責任源自我們對於人的關愛,聚集力量整和資源來自我們對社會的承擔。因此我們努力去理解、尊重每一位消費者及合作夥伴,我們也努力去關心、愛護每一位為企業忘我工作的員工。我們更應懂得勇於擔當、勤於奉獻、樂於分享、實業報國,並以全方位的服務考量,促進社會的發展繁榮以及和諧圓滿——這是諾仕達對社會、對自己的承諾,它絕非遙不可及的天邊的星光,而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滲透在生我養我的大地上。」
談起事業發展與責任擔當,七彩雲南品牌創始人、七彩雲南·古滇名城董事長任懷燦有過這樣一段抒懷。在他看來,情懷為重,使命亦重,走得越遠越不應忘記來時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