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腦發育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幼年時期是否擁有更多觸碰物品的機會。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自從家裡有了小孩子後,不管寶媽之前多愛乾淨的潔癖,多嚴重的「強迫症」統統立馬消失不見。
一個孩子的破壞力,沒有親眼見過是想像不到的,更可怕的是,明明是一堆亂糟糟的東西,孩子還非要說那是他擺的不讓動,真是愁壞了老母親。
「鐵打的孩子流水的家務」,再乾淨的人都妥協了
小楠在沒生寶寶之前特別愛乾淨,每次來我們這些寶媽家裡做客,看到堆滿東西的客廳都忍不住要幫著收拾一通。
自從她也當了媽,才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什麼叫「鐵打的孩子流水的家務」,原來的「衛生標兵」終於也和我們一樣妥協了。
小傢伙剛剛兩歲半,就讓小楠頭痛不已,我們都笑她,怎麼這回不愛乾淨了?小楠苦笑著說:「就這樣吧,孩子拆起家來,和家裡那條「二哈」不相上下。」
哈佛大學研究證明:家庭環境凌亂與孩子智力有關
我們常說,越淘氣的孩子越聰明,家裡越亂,同樣說明孩子智力在快速發育,這可不是在寬慰寶媽,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一個理論:生活在凌亂的環境中的孩子,大腦會更加願意去追尋、探索一些不同尋常的事物,引發思考的機會也會持續增加。
看似有些荒誕的理論,細細分析卻有些道理,家裡那些與幼兒活動緊密聯繫的地方越是凌亂,越是孩子擁有較強行動力的體現。
家中這三個地方越亂,代表孩子越聰明
1. 書桌亂
書桌通常是孩子的「秘密花園」,收集來的小石頭、小畫片,各種各樣的東西往往堆了一桌子。媽媽想給孩子好好收拾,孩子卻不領情。好多家長都反應,自己給孩子收拾東西,孩子卻氣得哇哇大哭。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2~4歲的兒童會進入秩序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秩序有著極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某些東西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順序擺放,外出一定要穿某件衣服等。
一個相對固定的環境可以給兒童帶來極大的安全感。
2. 玩具亂
媽媽總是讓孩子一樣一樣地玩玩具,但小朋友卻喜歡把玩具都倒出來一起玩,並且會弄得家裡到處都是,完全被玩具淹沒了。
孩子玩玩具的目的與大人不同,觸摸玩具的材質,觀察玩具的顏色,感受玩具的形狀都能給兒童感官帶去強烈的視覺和觸覺刺激。
能夠隨意觸碰的玩具可以鍛鍊孩子手部精細動作,開發孩子的想像力。與此同時,寶寶的認知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也在得到充分訓練,十分有益於兒童智力開發。
3. 塗畫亂
寶寶到了一定年齡,媽媽會發現他逐漸有了亂塗亂畫的壞毛病。不論是娃娃的臉上,家裡的牆上還是各種能留下印記的平面,都少不了孩子的「傑作」。
能熟練使用畫筆,意味著孩子擁有了較為成熟的手眼協調能力以及簡單思考的能力。
孩子往往會對著他的「大作」自顧自地解釋:這是媽媽,這裡是魚,對於這種情況媽媽不要制止,這是兒童具有豐富想像力的體現。
延伸閱讀:如何在開發兒童智力的同時,保護家庭整潔
1. 劃出專門兒童遊戲區
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犧牲」整個家庭的潔淨並不現實,我們可以給孩子規範出可以玩樂的「拆家範圍」,同時也保證了孩子遠離廚房等危險區域。
2. 養成先玩耍後整理的好習慣
對於孩子的玩具,精細整理是不現實的,最好的方法是買幾個大小不一的整理箱盛放孩子的玩具。在孩子能聽懂指令的年紀,就要求孩子做到先玩耍後整理,固定習慣。
3. 提供專門區域方便塗畫
孩子亂塗亂畫是許多家長發愁的問題,首先給孩子玩的筆,一定是安全無毒易溶於水的,方便清潔擦拭。另一方面一定要提供充足的紙張或一個小黑板,讓孩子能自由發揮。
糖果媽媽叮囑:
孩子的玩具經常接觸手和口水,為了健康著想,一定要做好定期清潔和消毒。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