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政府內閣成員名單公布 女性佔一半

2020-12-11 觀察者網

法國總統府當地時間6日晚公布法國新政府內閣成員名單,包括31名部長和部長級代表,其中17名為女性。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經濟與財政部長均留任。

法國總統馬克龍7月3日任命讓·卡斯泰為政府總理並負責組閣。根據6日公布的內閣成員名單,多個重要部門部長人選均有所調整。原行動和公共帳目部部長熱拉爾德·達爾馬寧接替克裡斯託夫·卡斯塔內出任內政部長,來自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黨的芭芭拉·蓬皮利成為法國生態轉型部部長,法國知名律師埃裡克·杜邦-莫雷蒂出任掌璽官兼司法部部長,前團結和社會融合部部長羅絲琳·巴舍洛出任文化部長。雷斯特不再擔任文化部長,這一職務由73歲的知名女政治人物巴什洛(Roselyne Bachelot)擔任。恩迪亞耶表示因「個人原因」不再繼續擔任政府發言人。新的政府發言人由現年31歲的前教育和青年國務秘書阿塔爾(Gabriel Attal)擔任。

在新政府內閣成員名單公布後,法國文化部立即舉行了部長權力交接儀式。據了解,卡斯泰新內閣的國務秘書名單將於未來幾日公布。其他部級單位的部長權力交接儀式應該也會陸續舉行。法國輿論預計總理卡斯泰將很快召集新的內閣會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法國新政府內閣成員名單公布 外長、防長、財長均留任
    中新社巴黎7月7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總統府當地時間6日晚公布法國新政府內閣成員名單。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經濟與財政部長均留任。部長級人事變動中引人矚目的是內政部長、勞工部長、司法部長易人。法國總統府當晚發布的卡斯泰政府內閣成員名單顯示,勒德裡昂仍擔任外交部長,國防部長仍由帕利擔任,勒梅爾繼續擔任經濟與財政部長。同時,衛生部長仍由維蘭擔任,教育部長繼續由布朗蓋擔任。內政部長、勞工部長和司法部長等部長職位均更換了人選。
  • 法國政府公布新內閣成員名單,其中17名為女性
    法國總統府在6號晚間,公布了重組後的新內閣成員名單,包括31名部長和部長級代表,其中17名為女性。同時,為處理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馬克龍擴大了財政部、社會事務部與環保部門的權力,分別設立3名超級部長。
  • 法國總統府公布新政府成員名單
    新華社巴黎7月6日電(記者徐永春)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6日公布了新一屆政府成員名單,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裡昂、國防部長弗洛朗絲·帕利等人留任。法國總統府當天發表新聞公報說,根據總理讓·卡斯泰的建議,總統馬克龍任命了新政府成員。
  • 法國公布新內閣名單
    新華社巴黎5月17日電(記者韓冰 應強)法國總統府當地時間17日下午公布了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新內閣由22名成員組成,包括18名部長和4名國務秘書,其中11名為女性。  新任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任命右派政黨共和黨成員愛德華·菲利普為政府總理並負責組閣,新內閣的組成較明顯地體現了馬克龍跨越黨派之分的主張。
  • 阿爾及利亞公布新政府成員名單 五名部長為女性
    阿爾及利亞新任總統特本2日公布了新政府成員名單。新政府由39名成員組成,其中五名部長為女性。阿爾及利亞新任新聞部長、政府發言人阿馬爾 · 貝爾希邁爾通過國家電視臺公布了相關名單。此前,特本已宣布由阿卜杜勒-阿齊茲·傑拉德出任政府總理。
  • 法國新政府任命11名國務秘書,內閣完成改組
    中新社·華輿訊據歐洲時報報導 法國總統府日前公布了新政府國務委員的名單,為此次政府改組畫上了句號。名單中,有多名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黨(LREM)以及盟友民主運動黨(MoDem)的國會議員入閣。有媒體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有意「犒賞」忠實支持者,並將這些人緊密團結在新政府周圍。
  • 法國公布新內閣名單 奧朗德前女友羅雅爾當部長
    法國公布新內閣名單 奧朗德前女友羅雅爾當部長 羅雅爾(資料照片)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
  • 俄羅斯公布新政府成員名單!這些「老面孔」留任
    ▲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籤署新政府內閣成員的命令。(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1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籤署新政府內閣成員的命令,克裡姆林宮隨即公布了新一屆政府成員名單。綜合今日俄羅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俄媒報導,克裡姆林宮網站發布消息稱,普京於21日籤署了新政府內閣成員的命令,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將有9名副總理:前總統經濟問題助理安德烈·別洛烏索夫被任命為政府第一副總理;德米特裡·格裡戈連科、尤裡·特魯特涅夫、維多利亞·阿布拉姆琴科、尤裡·鮑裡索夫、塔季揚娜·戈利科娃、阿列克謝·奧弗楚克、馬拉特·胡斯努爾林和德米特裡
  • 法國宣布改組後的內閣成員名單
    新華社巴黎6月21日電(記者韓冰 應強)法國總統府21日公布法國政府改組後的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新內閣成員從22人增至29人,其中有15名女性。  法國總統府當晚發布的新聞公報說,根據總理愛德華·菲利普建議,總統馬克龍任命了19名部長和10名國務秘書。
  • 俄羅斯公布新內閣人員名單 近3/4都是新面孔
    國際在線報導(駐俄羅斯記者 燕璽):21號,俄羅斯公布了新內閣的名單。由於之前總理梅德韋傑夫曾表示要對內閣進行大手術,因此俄羅斯新一屆內閣的組成也頗受人關注。俄羅斯總統普京21號正式籤署命令,任命新一屆內閣成員。在新內閣當中,有近3/4的官員是最近一段時間才在政府任職,或者是第一次成為內閣成員。在新內閣中,出現了大批年輕面孔。
  • 法國總統公布內閣名單 專家:部長間存在明顯政見分歧
    央廣網北京5月19日消息(記者張奧)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17日公布了22人的內閣名單,總結起來是左右兼顧、男女平等。為求謹慎,馬克龍先調查了內閣人員的稅務狀況,因此延遲至17日公布。這份名單中共包括18名部長和4名國務秘書。
  • 英國新首相詹森的復仇:一半內閣成員都被開除
    緊接著,詹森就對前首相德蕾莎·梅伊留下的內閣進行了「大清洗」,約一半的前成員都被換掉。批評人士迅速將詹森的新政府稱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右翼的政府。 視頻 觀察者網 劉易斯 隨後,詹森將宣布內閣任命,並將首次與其他國家領導人通話。25日,預計詹森將就他的脫歐戰略向議會發表聲明,並回答議員們的問題。 詹森內閣人選備受關注。綜合《衛報》、BBC、CNN報導,德蕾莎·梅伊原來的內閣成員已經有17人離開,超過半數,其中包括辭職,也包括被免職。詹森帶來的新內閣成為多為脫歐派人士和右翼。
  • 拜登首批內閣成員名單公布,他們都是什麼來頭?
    聚焦全球目光的美國大選再落重錘:23日晚,美國總務管理局已通知拜登,準備啟動正式過渡進程;在同一天,拜登發布了首批5位內閣成員名單,其中既包括2位女性,還包括少數族裔,兌現「多元化內閣」諾言。專家分析,首批發布的內閣成員基本都是歐巴馬時期的實力幹將,但這並不意味著拜登政府將全盤延續歐巴馬時期的政策。
  • ...這份名單非常照顧政治正確,成員一半以上為女性,且還包括不少前...
    拜登陣營公布近500人過渡團隊名單;①當地時間10日拜登宣布了一份近500人的過渡團隊名單,表示交接工作已經開始。就算被堪稱是美國政府房東的聯邦總務管理局堵在門外,也絲毫不會改變我們做事情的動力。值得一提,這份名單非常照顧政治正確,成員一半以上為女性,且還包括不少前歐巴馬政府官員,一定程度上預示了拜登籌備中的新政府的人事任命和政策方向;②據報導,拜登陣營的政府過渡網站當天公布了其「機構評估團隊」的一長串名單,是「迄今為止對未來拜登政府人事安排最全面的檢視」。
  • 國際觀察|拜登新政府成員陸續公布:「種族多元與女性」成考量重點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美國總統大選告一段落,在這兩個多月的權力過渡期間,拜登和哈裡斯團隊組建的全新政府團隊,最近開始陸續公布成員名單。而這一次,拜登在挑選他的「左膀右臂」的時候,著重考量了種族多元化以及男女平等美國時下最敏感的議題。
  • 英國新內閣成員多出身平民 女性成員僅佔三分之一
    據英國《衛報》7月14日報導,英國新內閣成員名單出爐,多數出身平民,教育背景一般,男多女少成分多樣。  據悉,特雷莎·梅的內閣成員多數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家庭背景平平,包括賈絲廷·格林在內的多名內閣成員並不是出身名門,一改卡梅倫「諾丁山」式的內閣。
  • 立陶宛總統批准新內閣成員名單
    新華社維爾紐斯12月7日電(記者郭明芳)立陶宛總統瑙塞達7日籤署法令,批准包含14名部長的新一屆內閣名單。  瑙塞達表示,新內閣在國家處境艱難之時走馬上任,當務之急就是要迅速做出決策以有效應對新冠疫情危機。  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人黨、自由黨和自由運動各推薦了9名、3名和2名新內閣部長。
  • 法國新政府組建完畢
    【歐洲時報凱文編譯】法國政府26日晚公布了包括11名國務秘書在內的新一批閣員名單,由此政府團隊正式組建完畢。同馬克龍總統此前的表態相呼應,此次人事調整體現了將青年事務和農村事務作為優先議題的思路。加上總理卡斯泰,內閣成員共有21位男性、22位女性,遵守了性別對等原則。
  • 新政府換血四分之三,但關鍵職位仍是老面孔
    在這份「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新內閣名單中,上一屆政府中只有12人留任原職,不足半數。當天出爐的名單中,出現了大批年輕面孔,其中近一半都是1970年前後出生。而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被媒體譽為「最年輕部長」的80後尼古拉·尼基福羅夫,他被任命為通訊與大眾傳播部部長。普京21日在克裡姆林宮主持新內閣會議,梅德韋傑夫參加了會議。
  • 馬克龍公布內閣名單:男女各半 集齊左中右派
    中新網5月18日電 綜合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17日公布新一屆內閣名單,人選來自左右翼及中間派人士。分析指出,馬克龍的這一內閣陣容,既是履行競選承諾,修補左右陣營之間的分歧,也是希望進一步拉攏右翼選民支持其領導的「共和前進黨」,以期在下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