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質是一座城市獨有的氣韻、品位和魅力,是衡量一個區域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的重要標準,也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狀況和幸福指數。而城市品質的提升,離不開城市建設、開發、重建、翻新……
為了推進海上花園會客廳建設,如今,普陀舊城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其中,今年普陀舊城改造的重點是沈家門老城區城中村改造,作為目前我市最大規模舊城改造項目,它的啟動不僅事關普陀發展全局,也將切實提升普陀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讓老城區更有顏值。
面對面為群眾解惑釋疑
全市最大規模城中村改造已啟動
今年,普陀區啟動了蒲灣村、教場村、吳家岙村、新塘村、上戚家地塊、陳家後村6個城中村改造,1個墩頭區塊棚戶區改造。這些均為整體拆建,共涉及戶數4500餘戶,拆建建築面積約48萬平方米。
如今,普陀全區東港、沈家門、城北3個區塊都在整體推進城中村改造。其中,沈家門城中村改造範圍最大,涉及戶數最多,是沈家門老城區舊城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村道狹窄、環境髒亂、消防隱患大、治安管理難……這是每個城中村的通病,沈家門街道的蒲灣村、教場村、墩頭區塊也不例外。作為普陀今年推進城中村改造主戰場,該3個區塊將以整體拆建的改造方式,按照城市規劃要求,實施整村改造,並通過產權調換或貨幣補償對被徵收人進行安置。
「今年沈家門城中村改造,總戶數達到3700戶,是有史以來全市最大規模集中推進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據普陀區舊城改造辦公室主任柴國平介紹,6月底,普陀區召開了強勢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誓師大會,成立了區級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揮部,並設立了5個面上工作組和6個現場工作組。
指揮部成立進場以來,已經對3個片區進行了入戶調查摸底。通過一系列前期工作,已摸清了房屋現狀、土地屬性、居住現狀以及家庭組成等情況,為籤約改造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外,工作組還對部分無證房屋進行了調查認定和處理,目前權屬認定工作已完成70%以上。
大蒲灣規劃設計方案
傾聽百姓聲音為群眾算清經濟帳民生帳
在沈家門城中村改造指揮部,每天早上8時以後,辦公室裡就開始熱鬧起來,上門來諮詢政策的老百姓一個接著一個。幾位工作人員總是耐心接待他們,並詳細向他們講解拆遷改造政策。
在徵遷現場,幾個現場工作小組長期處在與群眾面對面的第一線。他們不僅要及時為現場群眾解析改造政策,解答疑問,並積極為群眾算清經濟帳、民生帳。通過工作組走下去,和老百姓「面對面」的工作方式,如今老城區涉及城中村改造的百姓們,對自己房屋的基本情況有了大概了解,也更好地了解了沈家門城中村改造補償政策。
「舊城改造作為一項公共政策,政府在決策方面惠及的是全體老城區老百姓。在制定改造規劃和補償政策時,既要考慮科學謀劃和可持續發展,更要考慮老百姓的接受程度,努力把每一項舊城改造工程改出速度,改出成效。」柴國平告訴記者,自從8月18日沈家門老城區城中村改造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開始公開徵求意見以來,為了更好地傾聽群眾意見,除了現場工作小組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走下去」以外,他們還召開了多次座談會,和群眾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
「政府要花心思動腦筋做好每一件民生實事。」柴國平表示,作為一項民生民心工作,黨委政府要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刀口上,真正讓最支持、改造意願最強的百姓得到實惠。「從現階段意願徵詢結果看,小蒲灣、墩頭、大蒲灣的老百姓改造意願最為強烈,從改造實際與改造意願相結合的角度考慮,我們率先啟動了這3個地塊的房屋徵收工作。」
根據房屋徵收法定程序和工作計劃,該3個地塊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公示結束後,區政府將發布房屋徵收決定,擇時啟動籤約工作。
陳家後村規劃設計方案
推出「競爭性模式」,提高改造效率
早在2016年,普陀區已定下了5年城中村改造計劃。為了更好完成舊城改造,普陀區自加壓力、提速擴面,目標將5年計劃在3年內完成,明年將完成全部計劃。此外,城中村改造也從原先計劃的9個擴展到14個,進一步擴大範圍,數量達到8500餘戶。
在提升改造效率上,普陀在以往的舊城改造基礎上已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經驗。去年,普陀區在4個意向地塊的棚改中首次引入「競爭性模式」,哪個地塊居民呼聲最高,就先改造。
所謂的「競爭性模式」,是指在推出的2個或2個以上意向地塊中,哪個區塊意願率先達到90%以上並條件成熟的,就率先啟動後續徵收工作;改造意願率達不到90%的地塊就中止工作。這項舉措既回應了不同地塊居民期盼改善生活條件的呼聲,也有助於居民妥善用好手上的選擇權,從「要我拆」向「我要改」轉變。
今年的城中村改造也借鑑了這種做法。目前,先行啟動徵收的大蒲灣、小蒲灣、墩頭3個地塊,也是得益於這2個地塊的房屋徵收同意改建意願率高,老百姓盼望改造的呼聲高。
根據房屋徵收改建意願徵詢結果顯示,截至8月13日,小蒲灣地塊房屋徵收範圍內被徵收人同意改建意願率達99.0%,墩頭區塊房屋徵收範圍內被徵收人同意改建意願率為98.6%,大蒲灣地塊房屋徵收範圍內被徵收人同意改建意願率98.2%。
此外,小蒲灣區塊的21幢公寓樓本次也納入拆遷範圍,也是得益於居民拆遷意願高,公寓樓居民多次向社區、街道反映,通過指揮部再次研究重新調整徵收範圍,將這些公寓樓也納入了本次城中村改造範圍。舊城改造既要有黨委政府的科學部署,也必須要有老百姓的民聲回應,兩者結合才能讓舊城改造發揮更好的效率。
重塑漁港繁華打造活力開放的海上花園會客廳
根據改造計劃,至2018年底,普陀區城中村改造工作將全面完成籤約騰空拆除,提前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三年啟動,五年完成」目標,著力將城中村打造成基礎配套良好、公共服務完善、人居環境優美的城市宜居社區,切實提升城中村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明年我們還將啟動東港永興村以及沈家門的泗灣村、大幹村區塊的改造工作。」柴國平說。據了解,此外,沈家門荷外片區低洼地、中興路兩側區塊,以及沈家門小西湖一帶、同濟路低洼地、興建3弄4弄等沈家門老城區城市的核心區塊,也將納入今後幾年普陀舊城改造計劃之中。
據悉,目前沈家門老城區徵遷土地40%—50%左右將不再出讓,主要用於改善老城區、道路交通、教育資源配套、城市開放空間等公共設施配套。其中大蒲灣區塊將成為沈家門舊城改造的安置用地,其他區塊根據城市規劃的要求將重新規劃布局。
「近兩三年,普陀老城區更新改造將比往年力度更大,投入更多,老百姓將切實體會到沈家門老城區今後若干年的快速發展變化。」柴國平說。
舊城改造和沈家門漁港小鎮建設相呼應。柴國平表示,隨著普陀舊城改造的逐步推進,沈家門城區的城市品位將不斷提高,城市功能將越發完善。沈家門漁港也將重塑繁華,成為更有活力更加開放的海上花園會客廳。
本版照片由普陀區舊城改造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