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園中園」畫舫齋今起開放,3處文化空間全部完成升級

2020-12-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天氣冷了,來北海公園遊園的市民也有了新去處。經過3個月的環境整治綜合提升,北海公園畫舫齋今天上午正式對外開放。至此,北海公園今年的3項民生實事工程全部完成,畫舫齋、閱古樓及濠濮間景區3處文化空間全新開放,遊客能走進園林中的空間,博古通今,深度體會書畫、石刻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每天都來北海東岸鍛鍊身體,今天看到裡面開放了,趕緊來逛逛,很好奇裡面什麼樣兒。」今天上午,畫舫齋一開放,市民賈大爺就迫不及待地進來拍照。畫舫齋是一座山林環抱的園中園,建於清乾隆22年,院落主軸線上依次排列宮門、「春雨林塘」殿和「畫舫齋」殿,兩側還設配殿「鏡香室」、「觀妙室」,形成中設水池的方形院落。

「今年我們圍繞古建築保養及院落環境整治進行綜合提升,比如粉刷院牆、搶修外閃宇牆,完成院落排水及地面磚修補等。」北海公園副園長胡峂介紹,最重要的是,公園利用這個機會增設展陳空間,搭建文化展示與交流平臺。

記者看到,「觀妙室」被布置成畫舫齋歷史文化展展室,集中展現景區的歷史沿革、乾隆與畫舫齋等內容。「鏡香室」裡採用清宮傳統棚壁方式進行裱糊,新增了家具、陳設、貼落,進行保護性展示,遊客在殿外可一睹清代風格陳設的「風採」。如今,「春雨林塘」殿、「畫舫齋」殿也已經布置完畢。「我們將兩座建築闢為書畫展室,增加展覽面積約200平方米,明年春天將在此舉辦書畫展,屆時也將對市民開放。」胡峂透露。

其實,畫舫齋與書畫的淵源較深,可謂中國書畫藝術近代搖籃。歷史上,乾隆皇帝經常來此遊玩,光緒曾在此居住,慈禧也常來這裡遊宴、聽書。1954年美術家協會曾在此舉辦書畫展覽。張伯駒、潘素夫婦等名家,幾乎所有近代書畫家都在此舉辦過書畫展。

同樣作為北京市的民生實事項目,北海公園閱古樓及濠濮間景區已經在今年10月向遊客開放。濠濮間景區緊鄰畫舫齋,今年公園除了對景區古建進行修繕,還對室內展陳進行復原,完善提升了導覽導視系統。閱古樓則是一座集我國歷代著名書法之大成的傑出建築,保存我國著名的石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貼》495方。「我們在不幹預石刻文物本體的前提下,對閱古樓二樓展廳的展覽設施和導覽系統進行了提升,現在市民可在閱古樓欣賞到精美的書法、刻法。」

濠濮間景區緊鄰畫舫齋,據記載在清代曾是用於休憩遊玩、讀書賞景、觀看曲藝表演或進行投壺等遊戲活動的場所。

記者了解到,隨著畫舫齋的開放,北海公園今天的3處文化空間已全部開放,同時,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今年的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打造開放10處市屬公園精品展覽及高品質文化空間」工作也進入尾聲,10處文化空間已經開放8處,涵蓋展覽展陳、文化展示和商業服務3種類型,其餘兩處將於本月中下旬開放。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任珊 程功

編輯 楊萌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北海公園畫舫齋對外開放,3處文化空間全新亮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經過3個月的環境展示提升及試運營,北海公園畫舫齋今天(12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春雨林塘」殿、「畫舫齋」兩座建築闢為書畫展室,增加展覽面積約200平方米,公園計劃明年在此舉辦書畫展。此外,北海公園閱古樓及濠濮間景區也完成改造提升,已於今年10月全新亮相。
  • 北京北海公園畫舫齋整修完成 正式對外開放
    經過三個月的改造提升,12月8日,北海公園畫舫齋正式對外開放。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至此,北海公園今年的三項民生實事工程全部完成,畫舫齋、閱古樓、濠濮間等三處文化空間已全部開放,市民遊客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園林的獨特魅力。畫舫齋是一座山林環抱的園中園,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院落主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宮門、「春雨林塘」殿和「畫舫齋」殿,兩側還設配殿「鏡香室」「觀妙室」,形成中設水池的方形院落。
  • 北海畫舫齋開放 三處文化空間全部完成升級
    經過3個月的環境整治提升及試運營,北海公園畫舫齋今天正式對外開放。包括北海公園畫舫齋在內,市屬公園10處新增或改造文化空間將於年底前全部開放。 本報記者 程功攝 本報訊(記者任珊)天氣雖冷了,但來北海公園遊園的市民又有了新去處。經過3個月的環境整治綜合提升,北海公園畫舫齋今天上午正式對外開放。
  • 北海公園畫舫齋昨起常態化開放
    8月23日,位於北海公園東岸的畫舫齋向市民遊客開放。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畫舫齋曾是清朝皇帝檢閱射箭的場所,既有北方皇家宮苑特色,又再現了江南園林情調。    北海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歷史原因,過去畫舫齋景區只用於舉辦專業展覽。自8月23日起,常態化對公眾開放。
  • 北海公園園中園,難得一進畫舫齋,你想去看看嗎
    如今無論是從北海後門還是東門進來沿著湖面東側的林蔭路走都能見到路邊的濠濮間石碑,進入山石堆砌的小路往南是濠濮間,而往北拐就會看見一座有著三開間大門的院落,這裡就是北海公園的另一處園中園--畫舫齋。可惜畫舫齋的大門幾乎永遠是關著的,幾十年裡犄角君數不清進過多少次北海,而趕上這裡開門的只有兩次。順著大門東側石階上去可以見到隨形而設的院牆,但是無法看到園內任何東西。犄角君建議您順著左側的石板路往土山上走,這裡可以居高臨下一窺院內的大致景色。
  • 北京市屬公園年內開放10處文化空間
    經過近一年的升級改造,12月1日,頤和園織圖景區重新開放,展覽面積增加了20%,達到584平方米。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包括頤和園織圖景區在內,市屬公園10處新增或改造文化空間將於年底前全部開放,涵蓋展覽展陳、文化展示和商業服務三種類型。
  • 北京市屬公園年底前開放10處文化空間
    經過近一年的升級改造,12月1日,頤和園織圖景區重新開放,展覽面積增加了20%,達到584平方米。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包括頤和園織圖景區在內,市屬公園10處新增或改造文化空間將於年底前全部開放,涵蓋展覽展陳、文化展示和商業服務三種類型。
  • 祈年殿佛香閣等20處園中園景區開放 頤和園設「單行線」避免遊客對流
    從今天開始,天壇祈年殿、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等20處市屬公園園中園景區正式向遊客開放。記者對天壇、頤和園等公園進行探訪,發現景區秩序井然,遊客快速進入園中園景區,實現安全遊覽。4月29日,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玉瀾堂-宜芸館、諧趣園等三處古建築院落重新開放。 吳鏑 攝今天是祈年殿院落、皇穹宇院落、圜丘等園中園開放首日,近300名遊客預約入園。在祈年殿景區驗票口,公園劃出了黃色「一米線」,引導遊客保持一米間距。記者看到,遊客須出示身份證和預約二維碼方可進入。
  • 頤和園耕織圖景區12月1日升級亮相
    原標題:頤和園耕織圖景區升級亮相經過近一年升級改造,頤和園耕織圖景區12月1日開放,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也重新亮相。耕織圖景區位於公園西北部,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去年開始我們對耕織圖院落進行優化配置,將兩處職工用房騰出,改造後展廳從五處增設至七處。」頤和園文物管理科主任隗麗佳介紹,重新布置的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在水操學堂內對遊客重新開放。經過升級改造,展覽面積增加到了584平方米。
  • 北京北海公園遊玩攻略
    、靜心齋等,在東岸修建濠濮問、畫舫齋等,具臺了今天北海的規模。>靜心齋原名「鏡清齋」,是北海最精巧的一處園中之園。7、畫舫齋▲圖:北海畫舫齋>整個畫舫齋朱廊環繞,結構精巧,環境別致,形似停泊在北海湖邊的一條大船,原引用歐陽修的《畫舫齋記》而造其形,得其名。
  • 北海公園新開三景,大佛殿萬佛樓與乾隆母親有關
    最近北海公園動作不斷,先是8月底開放了北海東側,有著北海「園中之園」之稱的畫舫齋,後來又在9月底開放了北海北岸的兩處佛教建築。其一是位於闡福寺後部區域的大佛殿,另一處則是極樂世界殿(小西天)北側的萬佛樓。作者:楊徵
  • 北京北海公園的靜心齋開放半年,已成熱門景點,甚至還有紅葉景觀
    靜心齋是北京北海公園的「園中之園」,它位於北海公園的北側,是在2019年年初才開放的景點,至今不到半年的時間。由於開放時間短,因此北海公園靜心齋經歷的每一個季節,都是一份新的景致。在開放首個年度的夏季,這裡面不僅園林別致,而且還有非常罕見的紅葉景觀。下面地圖表示了北海公園靜心齋的位置所在。
  • 北海公園靜心齋、小西天景區將恢復開放
    北海公園將於6月9日恢復開放靜心齋、小西天景區(含小西天大殿內「北海石雕石刻文物展」),並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實行遊客量限流管理。上述恢復開放的景區每逢周一關閉(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進行文物及古建築的維護保養。
  • 展現中國傳統農桑文化,北京頤和園今天重現「耕織圖」
    經過近一年的升級改造,頤和園耕織圖景區今天正式開放,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重新對外亮相,市民可在此追憶耕織圖270年歷史變遷。耕織圖景區位於公園西北部,是頤和園在清漪園時期頗具江南水鄉風情的獨特園林景觀。
  • 北海公園新開三景均與乾隆有關,溯源兩處建築,大孝子坐實了
    最近北海公園動作不斷,先是8月底開放了北海東側,有著北海「園中之園」之稱的畫舫齋,後來又在9月底開放了北海北岸的兩處佛教建築。其一是位於闡福寺後部區域的大佛殿,另一處則是極樂世界殿(小西天)北側的萬佛樓。
  • 北海公園探幽:帝王宮苑
    約從此時起,附近居住的民眾便利用這一片湖泊,拓闢水田,種稻植荷。遼代時,又鑿湖建島。開鑿出來的這片湖泊,就是現在北海的前身,所建的這座島,即現在北海中的白塔山——瓊華島的前身。辛亥革命以後,北海閉園10餘年,直到1925年8月1日才正式開放,成為公園。新中國成立,國家對北海公園修葺一新,成為「我們蕩起雙槳」的地方。六七十年代,老北京冬天有七大滑冰場,北海公園便為其中之一。
  • 北海公園旅遊指南
    北海是我國迄今保留下來的 歷史最悠久,保護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有獨特的造園藝術風格,是我國古代園林的精華和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之一。遊船,讀書,禮佛,賞景等著您!現在的北海公園是國家4A級景區,分為瓊島景區、北岸景區、團城景區、東岸景區、北海植物園五部分,各有特色,著名景點有濠濮間、畫舫齋、靜心齋、天王殿、快雪堂、九龍壁、五龍亭、小西天等,園內垂柳掩映,蒼松翠柏,鬱郁滿園,亭臺錯落,殿宇森森,既保持著北方園林的大氣,也再現了江南園林的婉約風姿。
  • 故宮旁邊 告訴你藏在北海公園深處的優質景點
    北海公園位於景山公園西邊與故宮,景山都只隔一條馬路,是一座文化沉積非常深厚的古典皇家園林。北海公園不算小,全園玩下來大概要4小時,公園分為「北岸景區」「東岸景區」「瓊島景區」。有一些景色很棒的小景點在這三個景區茂密的樹林中,可能去很多次都會被忽略掉。
  • 跟著專家探訪北海古橋
    在北京眾多歷史古蹟中,有一處的古橋平均建築年齡久遠,古橋數量也相對較多、較集中,你知道是哪裡嗎?7月12日下午,由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發起的文化探訪活動「北京印跡·文化探訪路」首站走進北海公園,市民在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梁欣立的帶領下,探訪園中古橋,了解北海公園鮮活的古橋文化。
  • 畫說北京丨北海公園的前世今生(下)
    靜心齋靜心齋原名鏡清齋,佔地約1公頃,是北岸的主體建築。這裡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為太子讀書之處,後來因乾隆帝也常在這裡養性,故又稱乾隆小花園。它的正門與瓊華島隔水相望,四周有短牆環繞,南面為透孔花牆,可遠觀島上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