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對火鍋的喜愛可以說是溢於言表,天氣變冷了,要來一頓火鍋,朋友聚餐,要吃火鍋,逢年過節也喜歡燙個火鍋!
崛起的家庭火鍋
火鍋長期佔據餐飲市場的大頭,比例達到13.7%,就以重慶火鍋為例,截至2019年底,重慶全市火鍋門店近3萬個,從業人員達到近60萬人,火鍋全產業鏈年產值達到近600億元。
在今年年初,線下火鍋店被迫暫停營業,這些需求雖然減少了,但沒有完全消失,而是像其他的餐飲品類一樣,轉移到了家庭。
「堂食」到「家庭餐桌」的轉變
疫情對用戶餐飲消費習慣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從產品上來看,用戶開始回歸到餐飲食材本身,對食物的健康、品質、性價比更加看重,產品消費更加趨向於實用主義;而從行為上來看,用戶也更加習慣於到家消費,快手菜、半成品菜、自熱菜的接受度和普及度不斷提高。
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傳統的「到店」模式正在向「到家」模式分流轉化,由「家庭餐桌」所支撐起的餐飲零售市場,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用戶消費需求及習慣的變化向產業端傳導,便促使了餐飲零售行業逐漸走向風口,而較先完成餐飲零售的品類,便是火鍋零售。
火鍋是沒有什麼動手門檻的一個行業。
一份底料、一個鍋,再湊上些家裡有的食材,就能解決一頓飯。
以前,在家場景的火鍋生意,過去一直是由菜場、超市、便利店等分攤。
不過,家庭火鍋的消費場景下,用戶單次的採購量是不太符合正常生鮮購買規格。
火鍋類食材採購的特點是單品種類要多,分量要少。分量太大吃不完,種類少了又不能盡興。所以在家裡吃火鍋,往往單品數量不會超過10種。
於是,火鍋超市出現了。
在這些火鍋超市,品類繁多,從底料、調料,到常見的火鍋食材應有盡有,較重要的是,這些食材大多採用小包裝,能夠滿足小家庭的份量需要,增加每次火鍋的單品數量。這就是火鍋食材超市為什麼那麼受資本和消費者喜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