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面源汙染咋治?璧山建溼地5800畝 有效消納氨氮總磷排放量,璧北...

2020-12-07 身邊24小時

璧山區大興鎮丹鳳汙水處理廠外的生態溼地綠意盎然。特約攝影謝捷視覺重慶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過濾水流中雜質、淨化水體的作用。重慶日報記者11月28日從璧山區生態河長辦了解到,該區通過建生態溼地修復水環境,對於治理農業面源汙染、促進河庫水質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璧山區已在15個鎮街建設生態溼地5878畝。

「以前河裡的水又髒又臭,村民建房子都不願靠近河邊。今年,河邊的農房成了『搶手貨』,大家爭著開農家樂!」璧山區七塘鎮將軍村三組村民江朝德說。

記者看到,江朝德家門口的璧北河楊家橋段,河道兩側種滿了鳶尾、水生美人蕉、睡蓮、菖蒲等水生植物,風景如畫;河道兩旁的步行道上,有不少遊客正漫步觀賞風景。

七塘鎮黨委書記、鎮級河長範祥波介紹,璧北河楊家橋段位於七塘鎮場鎮下遊,過去是場鎮汙水和周邊工廠汙水匯集之處,河水一度臭不可聞,村民建房都遠離河邊。

自我市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七塘鎮通過河內清淤、河外截汙的治理模式,讓璧北河水質持續好轉。但新問題隨之而來:七塘鎮是璧山區農業大鎮,境內蔬菜、果樹基地眾多,如何削減農業面源汙染,實現璧北河一河清水向東流?

自2019年起,七塘鎮在居民集中居住地,規模種植基地和水田、關停養魚池附近種植水生植物形成生態溼地,藉助溼地的吸附、分解、消納功能,來構建生態保護緩衝區,達到消減面源汙染和改善水質的目的。

截至目前,七塘鎮已對3條河道和33塊水田、關停養魚池進行了生態溼地修復,共栽種鳶尾、水生美人蕉、睡蓮、菖蒲、旱傘草等水草450餘畝。

如今,璧北河七塘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河裡的魚蝦明顯變多了,一度「絕跡」的野鴨等水生動物也重新回到璧北河。

河流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帶來的是遊客紛至沓來。今年3月,村民楊年華返鄉創業,他租下河邊一所閒置農房,改造成農家樂。開業不到8個月,農家樂已迎來近萬名遊客,營業收入50餘萬元。

據了解,自2019年以來,璧山區在來鳳街道、七塘鎮、河邊鎮等6個鎮街開展了農村生態溼地建設試點,治理類型分為河道治理型、溝渠治理型和田塊治理型。

農村種植大戶是該區農業面源汙染的重要源頭,鑑於其地塊相對集中,璧山區採取了在種植基地下遊地區修建生態溼地的辦法,來消納和減少氨氮總磷的排放量,選址主要集中在面積10畝以上花卉苗木種植基地、5畝及以上蔬菜種植基地和30畝及以上果園的鄰近區域,以及汙水處理廠周邊。

今年,該區在15個鎮街全面推行生態溼地建設,截至目前已建設農村生態溼地面積4913畝、河道溼地365畝,水庫周邊生態溼地600餘畝。

【來源:重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十二五」水專項課題為農田面源汙染防治提供全過程控制技術與...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已經成為我國水環境安全的關鍵措施。面對農業面源汙染面廣、量大、分散、隨機性強和防治難度大等特點,如何形成一整套防治組合技術,並形成因地制宜的落地方案,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現實需求與艱巨任務。松花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 委員說丨潘碧靈:破解總磷超標問題 還洞庭一湖清水
    但同時,潘碧靈也提出,近年來洞庭湖總磷濃度下降幅度明顯趨緩,要達到湖庫III類水質標準(總磷<0.05毫克/升)難度很大,總磷超標問題已成為影響洞庭湖水環境質量的突出短板。通過多年的實地調研,「環保代言人」潘碧靈發現,洞庭湖區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農業種植面積大,化肥和農藥施用強度高,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生豬、水產養殖基地,汙染整治相對滯後。
  • 《泉州市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方案(2021—2025年)》全文,農業面源汙染...
    》第二十三條之規定,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工作,控制和削減汙染物進入水體和土壤,減輕農業面源汙染的環境危害,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主要目標   (一)工作目標   到2025年我市農業面源汙染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農業生產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實現更高水平的「一控兩減三基本」。
  • 濰坊高密市農業農村局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5日訊 為進一步推進「河長制」深入開展,處理好河流管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係,高密市農業農村局堅持精準施策,緊緊抓住改善河流生態這一目標,精準發力,在濰河周邊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
  • 西安:1200畝氵皂河溼地實現廢水資源化無害化
    面對當前治渭行動最為關鍵的階段,西安市各部門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再鼓幹勁,再添措施,迅速掀起了全面衝刺的高潮,讓廣大群眾能更多更好更快地享受到渭河整治成果。  西安市的1200畝氵皂河人工溼地項目則採用人為因素形成的溼地,利用基質微生物、植物這個符合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協同作用,通過過濾、吸附、共沉、離子交換、植物吸附和微生物降解來實現對廢水的高效淨化,實現廢水的資源化和無害化,屬於一種生態治理汙水的方法。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針對河道黑臭與河流水體淨化能力不足,水專項緊密結合河流綜合整治的實際需求,研發了生態河道、多級人工溼地水質淨化耦聯、近自然河道與河灘地-土壤側滲聯合、工業園區控源減排與面源徑流汙染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削減河道上遊達標排放的城鎮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汙染物濃度。「欲治淮河必先治沙穎河,欲治沙穎河必先治賈魯河」。
  • 從啟動治滇到精準治滇 細數滇池治理歷程及轉變
    本階段的特點是:強調經濟發展,忽視汙染治理,啟動治滇工作。滇池入湖汙染物負荷主要為生活點源汙染及面源汙染。「十一五」期間,滇池治理實施了「環湖截汙、外流域引水及節水、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清淤」六大重點工程,建設了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松華壩水庫自動監測站等。2008年滇池流域開始實行「河(段)長責任制」。「十二五」期間,滇池治理延續「六大重點工程」,並側重「環湖截汙、入湖河道綜合整治」,注重控制內源汙染。
  • 葛敬:從啟動治滇到精準治滇,細數滇池治理歷程及轉變
    本階段的特點是:強調經濟發展,忽視汙染治理,啟動治滇工作。滇池入湖汙染物負荷主要為生活點源汙染及面源汙染。治理措施主要是建設城市排水管網和汙水處理廠,對草海局部底泥進行疏浚等。「十一五」期間,滇池治理實施了「環湖截汙、外流域引水及節水、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清淤」六大重點工程,建設了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松華壩水庫自動監測站等。2008年滇池流域開始實行「河(段)長責任制」。「十二五」期間,滇池治理延續「六大重點工程」,並側重「環湖截汙、入湖河道綜合整治」,注重控制內源汙染。
  • 湖北荊門:《荊門市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條例》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
    為加快推進湖北省荊門市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法治建設,打好農業領域汙染防治攻堅戰,荊門市出臺《荊門市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施行。《條例》為全國首創,是全國第一部專門規範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的。
  • 奉節縣4000萬資金治理草堂河流域農業面源汙染
    近期,市發改委、市農委下達了2017年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投資計劃,落實我縣草堂河流域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試點項目資金4284萬元,其中中央及市級財政資金3400萬元,縣級配套及業主自籌資金884萬元。
  • 江蘇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土地輪作休耕 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由於資源開發強度大、生產經營方式不合理、歷史欠帳多等原因,很長一段時間,農業農村面源汙染都是長江水體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為持續改善長江水質,修復長江生態環境,近年來,我省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土地輪作休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為重點,持續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積極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累計普查對象26.58萬個,農業源、生活源水汙染物排放佔比超九成
    普查員通過廠區門口拍照存檔等方式有效實現真入戶、真排查,確保現場排查效果,實現「已有統計企業不會漏,不在冊企業現場排查補充不能漏」。清查現場摸排結束後,山東省立即開展數據核實整改。在主要水汙染物方面,工業源排放量佔5%左右,佔比較低;農業源、生活源佔比依然較高,合計佔比90%以上。主要大氣汙染物方面,移動源成為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來源,排放總量佔比60%以上,其中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佔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