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幸福的婚姻鳳毛麟角,不幸的婚姻,大同小異。
失去自我,沒有獨立的自己
很多女人認為,自己不幸的婚姻,是因為沒有遇到對的人。
其實錯了。婚姻,講究的是勢均力敵。倘若你只想空手套白狼,那最後只會成為它的盤中餐。
我閒暇的時候總愛逛逛超市,有一次聽在零食區的時候,一對小夫妻不顧旁人就吵了起來。
男人數落自己的妻子,說她不會過日子,整天就只會買買買。還數落起了女人的包包,「你看看你,之前不有一個包了嘛,前天又買一個。」
女人辯解說,「那你昨天吃飯了,今天怎麼又吃飯了。再說了,換個大的包包可以裝更多的東西,你不懂。」
男人又接著說,「你這個包都1200了,花那麼多錢買個包幹嘛!」
女人回答到,「打了折很便宜了,原價要1890的!再說了,我背它個3-5年的,你再平均攤開,是不是就便宜了。」
女人一直為自己辯解,覺得自己已經很節儉了。
男人看起來十分生氣,又說了一句,「那你怎不去工作掙多點錢,現在這點錢哪夠我們生活,你還怎麼買買買。」
女人大聲嚷嚷道,「之前又不是沒幹過,幹了幾份工作,大部分的人都比我年紀要小,怎麼處得來嘛,而且一出點小事就把鍋甩給了我。」
男人毫不留情地說,「你什麼都幹不了,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整天就宅在家裡,不是煲肥皂劇就是刷淘寶。」
在超市的一些旁人看來,如果沒有聽到對話的內容,只看到男人對妻子大聲斥責的樣子,或許就會覺得這個女人很可憐,嫁給了這樣一個老公。
但其實並不是的。如果這個男人,真的不愛他的妻子,他其實可以把經濟給斷了,再把她掃地出門。而不會又是一番「好好說話」。
很多女人從戀愛的時候,就對婚姻充滿憧憬,到了結婚以後,更是躲在男人的庇護下不願面對現實,不肯吃社會的苦,更別提什麼「經濟獨立」。
其實你將來的婚姻會是怎麼樣一副畫面,很早就決定了。婚姻,不是一個人的婚姻,家也不是一個人的家,都需要兩個人共同去為之奮鬥。
在婚姻裡只會坐享其成的女人,最後等來的便是婚姻的苦,甚至是一紙離婚書。
別讓「慵懶」成為婚姻的絆腳石,從現在起做「獨立」的自己吧。
「受害者」心態
以前一位同事小繁本身就是「怨婦」體質,半年前老公因為有一次出差途中和女同事曖昧不清,於是,從那兒以後我就成了小繁的傾訴對象。
「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為他生了兩個個孩子,陪他一起度過最窮的日子,他憑什麼這麼對我!」
「他是過錯方啊,我就是要鬧,要抱怨,要仇恨,要懲罰他!我不好過,他也別想好過!」。
丈夫忍著,她覺得,你看,是心虛吧!丈夫辯解,左右都是錯,動不動就被趕出家門。
結婚紀念日這天,丈夫送給她一條價值不菲的項鍊,她卻冷嘲熱諷:不知道在外面買了多少送別的女人!丈夫終於怒不可遏,摔門而去,再沒有回來。
電話裡,丈夫終於和小繁攤牌離婚,小繁傻眼了,她其實並不想真的離婚,她只是想用這種方式逼丈夫承認自己對不起妻子、且罪無可赦。
然後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丈夫的付出、示好的舉動、悔改的表現,就變成了對自己理所當然的補償。在得到的同時,卻不會有絲毫感覺,甚至還認為他是逢場作戲、虛情假意。
但是丈夫發現,妻子到最後認為他所說的,所做的,甚至還沒說的、沒做的,都傷害了她,簡直軟硬不吃。
他親眼看見當前這段婚姻的種種可能性都已經被堵上,欠妻子的債永遠也償還不清,那麼就只剩下離婚這一條路。
小繁幾乎把「我是受害者」的心態當做了籌碼,恨不得以此逼迫丈夫日日跪求承認錯誤,結果錯過了修復感情挽救婚姻的機會。
父母過分幹涉兒女的婚姻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新聞,瀋陽一對新婚夫妻,因為婆婆的摻合,鬧起了離婚。
陽陽和老公剛結婚,婚宴辦完後,兩個人打算去歐洲度蜜月。
婆婆在一旁不樂意了,說你們倆自理能力太差,經常丟三落四,實在讓人不放心,乾脆我跟你們一塊去吧。
在婆婆的再三請求下,他們三個人一起去了歐洲。去歐洲之前,陽陽早就制定好了買買買的計劃,難得來一次,一定要瘋狂購物一把。
一看陽陽瘋狂購物,婆婆在旁邊不高興了,直接指責陽陽敗家,而老公也站在自己媽一邊,一起說陽陽亂花錢。
旅行中去哪兒玩,去哪兒吃,都是婆婆拿主意,老公在一旁只會說,好、行、沒問題。
一場旅行下來,婆婆買的東西比陽陽買的還多,而老公,只會幫媽媽拎東西,把陽陽晾一邊。
陽陽這才明白,原來老公就是個媽寶男,沒有自己的想法,更不會照顧妻子的感受。
蜜月還沒結束,陽陽就提前回了國,並把旅行中受到的委屈告訴了自己媽媽,在媽媽的支持下向婆家提出了離婚。
據陽陽媽媽說,女婿張口閉口「我媽說」,陽陽和婆婆有矛盾,他能躲就躲,躲不過去就讓妻子忍忍。女兒在娘家是掌上明珠,嫁過去卻要整天受氣,實在讓人忍無可忍。
男人是否愛你,一趟旅行就能見分曉。旅行中只聽媽媽話,婚姻裡也不會向著妻子,嫁了這樣的男人,只會一輩子受委屈。
沒斷奶的男人,不適合做人家的老公。
很多父母說,孩子還沒長大,我們是因為愛孩子,才摻合他們的婚姻。殊不知,這不肯放手的愛,反而讓子女的婚姻硝煙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