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鴨知縣于成龍

2020-12-09 政務頻道

  半鴨知縣古來殊,為政清廉舉世無。

  倘使官員皆若是,黎民安泰樂斯乎。

  這首詩說的是一代名臣于成龍的故事。于成龍,字北溟,號於山,山西呂梁人。康熙稱他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乾隆題御書「清風是式。」他清正為官二十多年,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對得起天地,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對得起百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如同一股清流,卓然於世。

  「半鴨知縣」是老百姓給他的美稱。據清代筆記史料記載,源自于成龍在廣西羅城縣任知縣時的一段故事。

  清順治十八年,四十五歲的于成龍受到朝廷的委派,到廣西羅城縣任縣令。羅城隸於清廷統治不到兩年,由於局勢未穩,兩任知縣一死一逃。而且當地萬山環繞,瘴癘盛行,從北方到那裡為官的「百不一歸」。臨行前,他對親友說:「某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話別畢,于成龍就帶著簡單的行裝和幾個僕從,騎驢就道,前往羅城赴任。

  羅城縣呈現在他眼前是滿目瘡痍,沒有城郭,也沒有縣衙。僅有6戶人家、草屋10餘間。一行人只得寄居在關帝廟裡,在院子裡累土作為几案,每天蹲在地上吃飯。不久,隨從僕人大半染疫癘而死,剩下的也告歸而去,只剩于成龍孤身一人。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萬裡惟餘一身,生死莫能自主,夜枕刀臥,床頭樹二槍以自防。」他每日僅粗茶淡飯兩餐,有時甚至日食一餐,習以為常。

  在生死都不能自主的困境下,于成龍仍是勤政愛民,積極整頓治安,建立保甲制度,訓練鄉兵保衛縣境,並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上疏朝廷減輕當地百姓徭役負擔,同時,興建學校,創設養濟院,以教化、救濟百姓。羅城縣的社會生產生活得以逐漸恢復。

  中秋節快到了,于成龍的兒子從山西千裡迢迢到廣西去探望父親,要父親告假回鄉探望病重的祖母。他從家鄉帶了一隻臘鴨。到了羅城,見到了父親,父子倆都很高興,但是于成龍為官太清廉了,無錢買肉,只好割了半邊臘鴨過了中秋節。過了節,于成龍請假告準。父子啟程回家,由於盤纏不夠,只好又帶這半邊臘鴨在路上做菜餚。父子倆靠著半邊臘鴨,一路餐風露宿回到了家鄉。

  他的同窗好友思恩縣令錢能此時也回到了家鄉。與于成龍不同的是,錢能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修豪宅,擺宴席。于成龍想要規勸錢能為官要清廉自律,卻被錢能吟了首打油詩笑話:

  你我同朝為知縣,你吃臘鴨只半隻。

  破屋舊舍難入目,真在人前丟臉面。

  父子倆只吃半隻鴨子的故事傳到廣西後,老百姓非常感動,鄉親們就送了個綽號給他——半鴨知縣。

  後來,于成龍輾轉天南地北,隻身天涯清官,不做交際饋遺之事,不帶家屬赴任,不許僕從揮霍,生活至為清苦。他死後,室內「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器而已」,除了破舊衣物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四壁蕭然,別無長物,見者無不淚下。

  百姓心中有桿秤。于成龍辭世的消息傳開後,江南百姓「皆巷哭罷市,家繪像以祀之」;靈柩歸葬之日,江南士民數萬人,步行相送20裡。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于成龍從半鴨知縣到於青菜,其人格、精神,如同北極星,永遠光照史冊,垂範後人。(瀘溪縣紀委監委 胡靈芝)

來源:紅網綜合

作者:胡靈芝

編輯:洪政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gov.rednet.cn/content/2019/02/20/5090840.html

相關焦點

  • 一代廉吏于成龍為啥有個「半鴨知縣」的綽號?這個綽號是褒還是貶
    人謂之「半鴨知縣」。這是于成龍在廣西羅城當知縣時的一個故事。當時正直清朝初立不久,廣西一帶匪盜盛行,經過多年的戰亂,已經是窮困潦倒了,以至於當時的官員都不願意去廣西赴任。于成龍就是此時去廣西羅城赴任的,到了目的地,發現羅城雖然叫城,但一沒有城牆,二沒有縣衙,于成龍只能在荒草茂盛的草房子裡辦公。但是于成龍並未被眼前的困境嚇倒,而是積極整頓治安,訓練鄉兵包圍縣城,上報朝廷減輕賦稅,興辦官學,設立救濟院。諸多舉措,讓羅城縣慢慢從紛亂中安寧下來。
  • 清朝于成龍到底清廉到什麼程度
    康熙時候的大臣于成龍是有名的清官,他有兩個綽號,一個是「半鴨知縣」,一個是「於青菜」。 于成龍擔任武昌知府的時候,有一次他的兒子從山西老家到湖北來看他。
  • 【周刊】「第一廉吏」于成龍
    ★半鴨知縣 于成龍任廣西羅縣知縣時,常是粗茶淡飯,草鞋布衣。中秋節來臨,他的兒子帶著一隻臘鴨從山西千裡迢迢來探望父親,告知祖母病重回鄉探病。父子倆割了半邊臘鴨,草草過了中秋節。此事傳回廣西,老百姓就了個綽號給他--「半鴨知縣」。   「半鴨知縣」另一種說法。于成龍羅城上任後,寄居關帝廟內,壘土為案,一鍋一盆。後其長子從山西老家來探望他,臨走時,適逢廚下醃鴨一隻,遂割了一半讓兒子帶回去。
  • 名人起名文化之于成龍:龍遊大海,前程似錦
    于成龍,山西永寧州人。于成龍的先祖和父親都在明朝做過官。在他出生後父親為之取名「成龍」,字「北濱」。我們來聊一聊,和于成龍起名有關的小故事,以及于成龍起名背後所代表的涵義是什麼?從于成龍的這一名和字來看,父親多麼希望他能成材,且將來又有施展才華的天地。顯然「成龍」一名寓有「龍遊大海,前程似錦」的意思。中國歷代清官都有百姓送給他們一個共同的雅號:「青天」,如包拯人稱「包青天」,海瑞人稱「海青天」,于成龍自然也有「於青天」的雅號。不過,于成龍為官20年,老百姓還送了他不少雅號,如「於半鴨」、「於青菜」、「於糖粥」及「無米總督」等。
  • 于成龍入仕的起步相當低 最高學歷為副榜貢生
    于成龍在羅城的政績,得到了廣西巡撫金光祖的賞識,他親自向兩廣總督盧興祖做了匯報。聽了于成龍的事跡,盧興祖也大為感動。他們給于成龍的保舉評語是:「羅城在深山之間,瑤玲頑悍。成龍潔己愛民,建學宮,創養濟院,任事練達,堪列卓異。」因為考核「卓異」,于成龍獲得了提升,職務是四川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知州。
  • 于成龍出任兩江總督,南京布價大漲:官員不敢穿綢緞了
    于成龍是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的清官,他政績卓著,清正廉潔,三次被舉為「卓異」,于成龍作為一個官員,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年代,其清廉自持,始終如一的操守是極為少見的,所以,康熙帝稱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
  • 一代廉吏于成龍做了什麼讓康熙很看重
    于成龍 順治十一年(1654年)于成龍的哥哥病逝,自己第三個兒子又出生了,父親又年老多病。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于成龍一人身上,為了養家餬口于成龍不得不暫停科舉。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歷仕甘棠隨地蔭,兩江清節至今傳
    于成龍在羅城的政績,得到了廣西巡撫金光祖的賞識,他親自向兩廣總督盧興祖做了匯報。聽了于成龍的事跡,盧興祖也大為感動。他們給于成龍的保舉評語是:「羅城在深山之間,瑤玲頑悍。成龍潔己愛民,建學宮,創養濟院,任事練達,堪列卓異。」  因為考核「卓異」,于成龍獲得了提升,職務是四川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知州。
  • 于成龍曾因損害腐敗集團的利益 遭人上疏參劾
    從一個貧困之地的縣令起家,一步步升遷為皇帝倚重的封疆大吏,于成龍所演繹的傳奇故事,倚仗的並非什麼背景和奇遇,而是近乎苛刻的廉潔自律,這讓他在貪腐之風盛行的清代鶴立雞群。康熙皇帝稱讚于成龍為「天下廉吏第一」,大力表彰,屢次破格提拔,把于成龍樹為廉政典型。事實上,于成龍不僅是個廉吏,更是個能臣,絕對無愧於得到的榮譽。
  • 于成龍:從羅城出去的天下第一廉吏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踏上仕途,直到順治18年,即1661年,于成龍才以副榜貢生資格獲補授廣西羅城知縣,時年45歲。  是年5月初三,于成龍祭罷祖宗,舉家拜別,揮淚南下。8月20日,經融縣沙鞏入了羅城。  于成龍登高一望,只見「篙草彌目,無人行徑,可憐黃茅直抵城下」,羅城的現實情景,要比他原先想像的惡劣荒涼得多!
  • 成龍自比李小龍,成龍能「成龍」嗎?
    成龍自比李小龍,成龍能「成龍」嗎?「龍」,在中國文化中不是尋常物。正是它具有非凡的意象,所以,「龍」常常被用於人名。李小龍就是因名字借「龍」而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多少年來,李小龍一直是人們崇拜的偶像與榜樣,同樣,他也成為偶像之偶像,李小龍就是成龍的偶像。據媒體報導,成龍坦言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對他而言已經翻篇,他最希望的是做一個百年以後還被大家知道的電影人,「知道幾十年有一個李小龍,李小龍之後有一個成龍就夠了」。成龍此話一撂出,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引發網友吐槽,認為「此龍非彼龍」,沒有可比性。成龍與李小龍可以相提並論嗎?
  • 成龍歷險記:神秘盾牌使成龍初遇黑手幫
    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我童年時期最最pick的動漫——《成龍歷險記》。雖然這部動漫以成龍為主要人物,還運用了很多中國元素,但在這裡還是要跟大家說一下這部並不是國漫,是龍之寶工作室製作系列中的冒險喜劇,由美國製作的,所以不論語言,畫風還是笑點,都帶有很明顯的美國特色。
  • 成龍簡介
    影片自傳: 《成龍的傳奇》《成龍-我的特技》《龍的深處-失落的拼圖》《無敵成龍》●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北京大學客座教授●西南民族大學客座教授演藝之路:孩童時期:成龍的父母親最初在法國領事館工作,父親是廚師,也是京劇票友。成龍小時候很喜歡打架,跟那些外國小孩子打。
  • 成龍+楊洋的《急先鋒》,終於有成龍電影內味了
    大哥成龍的《急先鋒》。預售一天多,剛剛破千萬。我知道有人想說什麼——「成龍老矣」。有自媒體標題是——「從預售慘敗來看,成龍這次十有八九撲街」,還有人說,現有的排片也多為清晨場或零點場,成龍電影被不公正對待。但影院排片,似乎也有道理,之前的成龍電影的確堪稱三連敗:《機器之血》豆瓣4.7分,票房3.05億。
  • 廉吏于成龍
    廉吏于成龍前一段,鄰居李哥追歷史劇《于成龍》,我好奇多看了一眼,以後一周完全淪陷了,所有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這部好劇。首先,這部電視劇的場景特別真實,于成龍出仕之前的來堡村,黃土高原,窯洞小院全是實景拍攝。其中,有兩處印象最深刻。一是,于成龍一行人從山西風塵僕僕趕到廣西羅城縣上任。幾千裡長途跋涉,到達目的地後,幾個山西大漢全成了乞丐。另外一個就是縣衙的布景,特別接地氣。
  • 成龍的面子有多大?從香港成龍到世界成龍,他到底享受了什麼待遇
    #成龍#1995年,憑藉《紅番區》成功打入好萊塢之後,成龍就已經從香港的成龍,變成了世界的成龍,還記得電影中那輛巨大無比的氣體,這可是伊莉莎白女王二世親自借給成龍的。時隔一年,成龍拍攝《警察故事4》裡面的基洛級潛艇和洲際飛彈飛彈讓人震驚,這種國防級別的武器竟然可以出現在電影中,那是烏克蘭軍方高層親自借給成龍用的。24年後,成龍拍攝《急先鋒》時,成龍直接把美國的航空母艦艦隊也借來了。這可真是給足了成龍大哥面子了。
  • 電視劇《于成龍》熱播 「于成龍廉政園」遊人如織
    央廣網呂梁2月6日消息(記者賀威通 呂梁臺記者劉丹)電視劇《于成龍》熱播後,一時間螢屏上颳起了一股廉風清流,呂梁當地許多市民帶著家人走進于成龍廉政文化園區,而于成龍的扮演者成泰燊也專程來到園區瞻仰於公故裡。于成龍廉政文化園區內9600平米的廣場上,赫然屹立著於公銅像和百年古樹。
  • 于成龍平亂
    于成龍平亂盧高明一代廉吏于成龍在李南衝村留下了足跡。康熙八年(1669)到十二年,于成龍任黃州府同知。于成龍在黃州,招募一批有盜匪背景的人做差役,「以盜治盜」,著名的大盜彭百齡、「蘄黃四十八寨」首領之一劉君孚,都被他收到麾下,辦理盜案,創造了很好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