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賤夫妻百事哀,拜金女口中的「至理名言」,原本是這個意思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無數古人留給了我們許多寶貴財富,其中就包括一句句流傳至今的古詩詞。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許多詩句詞語的原本意思都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作者最開始想要表達的意思。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句俗語「貧賤夫妻百事哀」,和這句話背後的故事。
現在提起「貧賤夫妻百事哀」,估計大多數人的理解都是,由於夫妻二人家裡很窮,總會因為經濟上的事情產生問題,講的大概是麵包和愛情的事情。但是實際上這句話的意思並非如此。那麼這句話最開始是出自哪裡?它的本意又是什麼?
其實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元稹《遣悲懷》: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這首詩是元稹寫的一首悼亡詩,而他悼念的人,就是自己早逝的妻子——說來這又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元稹的夫人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名叫韋從。當初元稹考中舉人,入朝為官,韋夏卿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這位韋夫人自幼生長在書香門第,又是官宦之後,非常的知書達理,和元稹也非常恩愛。然而好景不長,元稹由於得罪了人,在朝中樹了政敵,後來遭到陷害,被流放到了偏遠的苦寒之地。韋夫人跟著丈夫元稹一同流放,結果在途中就匆匆病逝。元稹思念自己的亡妻,就寫下了這首詩,於是也有了「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千古名言。
那麼這句話最早是什麼意思呢?「百事」指的是「百年之事」,也就是代指人過世。這句話的本意是:貧賤的夫妻患難與共,一旦經歷了生離死別,會更讓人覺得悲哀。因為古代的富貴人家都是三妻四妾,即使原配夫人去世,也能夠把妾室扶正,或者續弦另娶。但是窮苦人家的夫妻相濡以沫,感情至深,所以失去伴侶的痛苦就更加深刻。
然而就是這樣一句感人至深的名言,現在的意思完全變了之後,卻成了某些拜金女口中的「至理名言」:貧賤夫妻百事哀,窮人家裡因為沒錢,什麼事情都會出問題,所以一定要嫁給有錢人。仔細想想,確實非常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