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戰國第一快的時候,我想到的是難道那個時代已經有運動會了?後來才知道是地位躥升的速度是最快的。
之前寫到了織田信長,而「猴子」豐臣秀吉能夠實現如此快速的升級也是靠了織田信長的提拔,才能從一個低級足輕(農民,當時日本最底層的平民)轉變成武士,而後成為獨當一面的軍團長,最後繼承信長的政治遺產並最終平定日本成為「天下人」。要不然就只能當一輩子「猴子」了。當然這也與秀吉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密不可分。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尾張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1585年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後將關白職務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閤」。
下文介紹一下秀吉的成長曆程:
1.出仕信長
豐臣秀吉出身無法冠姓的下層階級,和寧寧結婚後才自稱「木下」。幼年時期取名為日吉丸,仕於織田信長成為武士之後改名木下藤吉郎,綽號猴子(見於《太閤素生記》,據說因其自幼生活艱辛、營養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瑣,酷似猿猴,因此被稱為猴子)、禿鼠。
木下秀吉
1554年,豐臣秀吉投奔到尾張的領主織田信長麾下。以足輕的身份成為了織田氏的家臣。最初也只是打雜的僕役,但他的聰明才智得到織田信長的賞識,逐步由僕役升格成為下級武士。這一年,豐臣秀吉17歲。
1560年,豐臣秀吉成為織田家的小頭目,並參加了著名的桶狹間合戰。1566年,在多次進攻齋藤義龍失利後,織田信長決定修築墨俁城,秀吉臨危授命,一夜完成墨俁築城,進一步得到織田信長賞識,為後世所稱道。為織田家攻下稻葉山城,統一美濃立下汗馬功勞。
2.嶄露頭角
1568年,前徵夷大將軍之弟足利義昭來到美濃國尋求援助,於是織田信長便以援助將軍家為名出兵上洛(意指進京)。同年,豐臣秀吉改藤吉郎為木下秀吉。1570年,在信長包圍網中,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淺井長政的背叛,豐臣秀吉負責殿後,保護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安全撤離。歷史上稱之為「金崎殿後」。1573年,織田信長擊破包圍網。豐臣秀吉因軍功受封近江國長濱城城主,領淺井故領北近江二十二萬石,將城改名為長濱城,開始躋身於戰國群雄之列。同時他為了避免被針對,取織田家名將柴田勝家與丹羽長秀名字中各一字創造出一個新苗字——羽柴,稱羽柴秀吉。這一年,秀吉37歲。
羽柴秀吉
1577年,豐臣秀吉受命攻略中國地方(日本本州島西部)。1579年,豐臣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於織田氏,1580年,豐臣秀吉開始與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戰,攻下了鳥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不僅遏止了毛利的東進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難以招架。
3.接掌大權
1582年,發生了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被殺。豐臣秀吉獲知織田信長死訊,實行「中國大撤退」並在山崎之戰大敗明智光秀。同年的清洲會議上,取得織田多數舊臣支持,實際成為織田家的掌權人。
1584年,降服德川家康。1585年,降服長宗我部氏,並就任關白,稱豐臣秀吉。這一年,豐臣秀吉49歲。
德川家康
4.統一日本
1587年,進行九州徵伐,降服島津氏。戰後島津氏被分配到薩摩和大隅兩國。1589年,發動小田原之戰,滅後北條氏,基本上統一日本。這一年,他53歲。
豐臣秀吉
5.朝鮮徵伐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他決心首先要徵服朝鮮,以此為跳板,再徵服中國和印度。
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14萬徵伐朝鮮。這一年,他56歲。同年,萬曆皇帝遣遼東總兵李如松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率兵四萬餘人於當年12月26日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抗擊日軍。最終,日本撤兵,沒有實現徵服亞洲的想法。
6.晚年逝世
1598年,豐臣秀吉因病逝世。豐臣秀吉死前,想以合議制度來抑制德川家康的抬頭,以確保豐臣政權可以代代相傳。可是朝鮮戰役日軍損失巨大,但是德川家康因為沒有參戰,實力平穩增長,為德川家康日後成為徵夷大將軍留下隱患。。
1600年關原合戰,德川方面贏得戰爭,支持豐臣家的大名越來越少。1603年,德川家康即徵夷大將軍之位,豐臣家從此日漸沒落。1614年至1615年,德川家康發動大坂冬之陣和大坂夏之陣,豐臣家徹底滅亡。
豐臣秀吉從一個最底層的平民一躍成為天下人,除了他傑出的軍事政治能力之外,還有其突出的為人處世的能力。在當時的日本能夠做到跨階層成為武士已屬不易,成為天下人已經成為一段傳奇。但是無奈其身後無人,也只能落得被德川家康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