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今天跟大家聊聊八卦吧~在平時嫁女兒的時候,為什麼非要在嫁妝裡放被子呢?小編跟大家來講解講解吧!
嫁女兒的時候陪嫁被子是不少地方的習俗,被子也是婚姻的重要象徵,「被子」的寓意是「一輩子」,新婚夫妻同蓋一床被子叫做「合歡被」,意思說一輩子幸福美滿。被套選用大紅大綠的顏色,鮮豔喜慶,也指「紅男綠女」,被面一般都是選用「鴛鴦戲水」、「龍鳳呈祥」、「富貴花開」「百子圖」等充滿喜慶的圖案。代表著父母對新人婚姻美滿,幸福吉祥的祝願。
被子,是日常生活的必備品,有很強的實用性。一年四季不同厚度的被子,有的甚至連寶寶的被子都準備好了,這不僅是對女兒的疼愛,更能證明娘家人有實力,背後有人撐腰。在經濟條件較差,物資匱乏的年代,結婚時娘家如果能陪嫁到十到二十床被子,不僅顯示了女方娘家的經濟實力,這會引起全村人的欽佩和讚揚。
新娘的家人必須在女兒結婚前為她準備好被子。製作女兒陪嫁的被子時,從材料選擇到製作,以及結婚時要問誰來鋪被子,都是非常特別。製作被子的棉花,通常是由男方提供的。除了彩禮之外,男方一般還要送給女方4--6困棉花,一捆十斤,由她父母用來做被子當陪嫁。被子的數量一定是雙數,從四到十幾床不等,一般講究十二鋪,十二蓋,一共二十四床,過去有數百床被子陪嫁的,但現在很少了。
每一床被子的重量一般為四到六斤,寓意為「四平八穩」「六六大順」。做被子的時候,提前在前半個月選擇一個雙日。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女人的父母和孩子邀請過來,一起開心地縫製在一起。紅的一床、綠地一床、厚的一床、薄的一床,用紅線縫製。縫製被子時,必須將一根線縫到頭,中間不得斷裂或打結。在縫被子時,會在被子的一角塞上帶籽的棉花,預示著「子孫綿長」,還會故意留下一個角不縫,用以教育女孩成家後不能太懶,要學會做家務。
結婚鋪床的時候,男方的家人也會選擇親戚中的「全福人」鋪床。使用婚被時女人一定要蓋綠色的則男人也一定要蓋紅色的,紅男綠女,紅色代表著牡丹富貴,綠色代表著百子延年,留一床被子不要用,放進衣櫃壓箱底,因為被子是要用「一輩子」的。
鋪好床後,四到六個男孩可以在床上滾,在此同時還要撒龍眼、花生、紅棗、瓜子、糖果等。表達親人對新婚夫婦甜蜜、財富和孩子早生的祝願。當農村人嫁女兒時,自己家準備囍被,主要圖的是放心和安心。母親把她對女兒未來生活的希望和祝福都寄托在縫製的被子上。我的女兒和女婿似乎也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溫暖,當他們裹著被子陪著父母的時候。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很多程序西化和簡化,娘家陪嫁的被子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多,都改成給現金了。但是,娘家陪嫁被子的習俗沒有丟,無論誰家嫁女兒,陪嫁的被子是一定不會少的,這不僅是對傳統的尊重,更多是傳遞娘家人對新人的美好祝福。
同樣在世界各國都有在結婚的時候送被子的習俗,比如在美國。很多好的傳統還在保留,女兒出嫁的時候,父母會親手做一床拼布被送給女兒。親戚朋友在過節過年的時候也會以拼布被相送。
過去的人太窮,不是有笑話講,一些窮人枕磚頭蓋瓦片嗎?這麼窮實在是太窘迫了吧?於是就有一些相對富裕的女方家在女兒結婚時送被子,新婚之日總得體面一點吧!給新娘子買衣服首飾的做法,是怎麼來的呢?
據老人講,原來是這樣的---在過去,有一個富家公子看上了一個窮人家的丫頭,準備結婚時,女方家家徒四壁,衣不蔽體,太窮了,這樣的丫頭怎麼可以進大戶人家?沒面子嘛,於是想來想去,公子家決定出錢,為新娘子買幾件新衣服和首飾,把新娘子打扮的像點樣了,才娶過門。
財主家的這個做法,一傳十十傳百,很多大戶人家娶了窮人家的丫頭時,就都照此辦理了,時間久了,有些一般人家結婚,也都開始給新娘子買衣服首飾,後來就成為了一個婚嫁習俗。
現在想想,哪個女方家還需要男方家給買新衣服新首飾?誰家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