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米橫空出世。
網際網路營銷的模式,給手機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一時之間,當時國內手機排行榜前四的品牌:中華酷聯,都成立了子品牌,用來對抗小米。
華為:榮耀;聯想:ZUK等;酷派:大神;中興:努比亞
時至今日,華為的榮耀順風順水,聯想的ZUK和酷派的大神,雖然現在已經死了,但是當時也算火過一段時間,只有中興的努比亞,卻一直火不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努比亞的發展歷程:
2012年10月31日,努比亞品牌成立,緊接著在12月26日就發布了首款產品nubia Z5,並於2013年2月1日正式發售。
努比亞的銷量
按道理說,努比亞背靠中興這棵大樹,起點比絕大多數的手機品牌都要高。
但是說起努比亞的市場地位,就是一把辛酸淚了。
就拿2016年來說吧,國內手機銷量排行前十的是小米、華為、OPPO、vivo、中興、聯想、TCL、金立、魅族及樂視,出貨量分別為1.39億、9500萬、8200萬、5800萬臺、5700萬、5000萬、3400萬、2800萬、2200萬和1900萬臺。
努比亞呢?年初的時候定下的目標是1000萬,但是年終卻沒有公布銷量,第三方估計在百萬以下。
去年6月,努比亞發布了年度首款旗艦nubia Z17。在發布會上,努比亞智慧型手機總經理倪飛信心滿滿的宣布,2017年努比亞的目標仍然是1000萬。
但是,直到現在,仍然無法明確得知2017年努比亞的銷量究竟是多少,不過第三方估計在200萬以下。
這樣慘澹的成績,別說和小米、榮耀相比了,就是對比錘子、360這樣的牌子,也是差得多。
努比亞的手機不好嗎?
似乎也不是。至少從配置上看,努比亞的Z系列旗艦產品都是採用了最好的硬體,價格也不高,跑分和性價比表現都可圈可點。
努比亞的牌子不夠響?
也不對。這款手機在發布之初,就請到了某位特殊的人物代言(小編這裡不能說出名字),國產手機廠商無出其右。
努比亞的手機沒有特色?
似乎也不是。雙攝、全面屏等等這些主流的元素,努比亞的手機一個也不缺。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努比亞就是賣不動呢?
小編分析認為有幾點原因:
首先是品牌定位的問題。
對於一個品牌來說,定位和用戶群劃分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華為定位商務人士、小米定位發燒友、OPPO定位三四線城市群體,都是非常明確的。
努比亞一開始是主打網際網路概念的,目標人群理應是追求性價比的年輕人才對,但是努比亞卻走錯路,選擇攻克高端市場。
而高端市場早已有三星、蘋果、華為等圍剿,努比亞想要打開市場著實難上加難。
後來又轉推低端產品,目標瞄準低端市場,但是小米、榮耀等網際網路手機早已火遍半邊天,努比亞又失去了先機。
其次,是營銷的問題。
努比亞在營銷上的力度本來就不大,不像OPPO、vivo、金立等啟用明星戰術,也沒有像華為、小米、魅族一樣培養出一批忠誠的粉絲。
營銷重點的搖擺也讓用戶難以理解。
早些時候,努比亞瞄準拍照領域,力求打造出最好的拍照手機,這本來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但是努比亞的宣傳語卻讓人無力吐槽:可以拍星星的手機。
拜託,誰買手機是為了拍星星?
相比之下,vivo的「兩千萬柔光雙攝,照亮你的美」、華為的徠卡三攝等,都比努比亞的營銷有力得多。
在拍照上丟掉了廠子之後,努比亞今年有開始轉向遊戲手機領域,推出了紅魔遊戲手機。這一熱點倒是搶得不錯,不過早有雷蛇和黑鯊珠玉在前,這款紅魔手機的前途並不明朗。
如果是品牌和營銷的問題,還是「非戰之罪」的話,那麼努比亞手機的品質,可能是讓其不能暢銷的內在原因。
首先是系統。
努比亞的用戶普遍反映,系統真是渣一樣的難用,而且有很多的bug,每次的更新不僅沒有解決舊的bug,反而出現新的問題,讓人累覺不愛。
其次是做工和售後。
有網友稱,小米的做工已經算是比較差的了,但是努比亞的做工比小米的還差。售後方面,央視曾經報導,努比亞也在一眾手機品牌中墊底。這樣一來,用戶的品牌忠誠度就無法保證了。
有一句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套用在手機行業上的話,那就是,賣不動的手機,肯定有賣不出去的原因。
從去年開始,國內手機行業的大環境也越來越差,各手機品牌紛紛進入過冬模式,像努比亞這樣的小品牌,之後的道路只怕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