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品茶香茶韻 共享美好生活|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舉行

2020-12-04 海峽兩岸茶博會

又是巖茶飄香季

四海賓朋會武夷

16日上午,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武夷山開館。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副主席楊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雷春美,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五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李永安,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創會會長張家坤,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陳紹軍,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高級顧問林強、莊先、陳家驊,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林易陞,本屆茶博會主辦、協辦單位代表,海內外茶商、茶企代表及各界友人出席開館式。袁毅等南平市領導參加開館式,南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伍斌主持。

楊健在開館式上致辭。他說,南平風光秀美、生態優越、文化深厚、資源豐富,茶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發源地和萬裡茶道的起點。近年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的辦展規模、效益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具有影響力的茶業經貿盛會和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新展館、新起點、新氣象。期盼通過這次盛會,進一步促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到武夷山研學交流、創業就業,將茶博會打造成為文化的盛會、交流的盛宴、共贏的盛典。

雷春美表示,天下之茶閩為最,茶產業是南平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此次茶博會首次在新展館舉辦,進一步提升了茶博會辦展規模和檔次,將對推動福建、南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深化對臺經貿交流合作,積極推動產銷對接,切實提升辦展實效,真正把茶博會辦成「全國有特色、國際有影響」的永不落幕的盛會。希望南平以辦好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為契機,繼續走特色鮮明的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為推進福建從茶資源大省向茶產業強省轉變,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龍宇翔說,武夷山茶文化源遠流長,通過「萬裡茶道」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讓茶香飄向五洲,讓茶文化傳播世界。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作為國家對外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窗口,始終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近年來,始終堅持與世界許多國家傳播交流中國的茶文化,充分展示了我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希望通過茶博會的舉辦,為我們推動茶文化走向世界、促進共同發展、共謀幸福搭建更好的交流平臺。

林易陞說,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是擴大兩岸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希望藉助茶博會的平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希望參加本屆茶博會的臺灣茶農茶商與大陸茶業界專家多交流、多互鑑,共同推動兩岸經貿與文化合作,實現雙贏。全國臺企聯農業發展委員會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強與武夷山的合作聯繫,引領包括茶農在內的廣大涉農臺資企業,努力參與到福建、武夷山的發展建設中來,為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袁毅向前來參會的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他說,南平是茶葉生長的綠色寶地、茶文化的源起聖地,武夷茶是怡情之茶、修身之茶、養心之茶,是最綠色、最健康、最安全的茶飲品,在新發展格局中,茶葉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優勢,也為茶產業迎來了跨越發展的春天。我們將結合打響「武夷山水」品牌,以高品質供給創造新需求,以強品牌建設賦能新發展,以全鏈條融合開創新局面,聚力推進「茶產業、茶文化、茶旅遊」一體發展,使一片葉子真正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我們將以茶為媒、以茶促融,用武夷「一片葉」深化兩岸「一家親」,促進南臺深度融合發展;以茶會友、以茶興業,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會,搭建賞茶藝、論茶道、謀茶業的大平臺,讓武夷茶香飄世界、譽滿全球。

開館式後,參會領導、嘉賓參觀考察了茶博會展館。

據了解,本屆茶博會首次啟用了新場館——武夷山茶旅小鎮會展中心,展覽面積4.5萬平方米,規劃標準展位1800個,較上一屆增加50%展位規模,設置「全國名茶館、政府組團及臺灣館、茶機械茶配套館、茶包裝館」四大主題展館。參展企業811家,邀請VIP採購商4000家,較2019年增加1000家。

本屆茶博會繼續秉持「緣聚武夷、茶和天下」的理念,突出形式創新、手段創新、內容創新,與第五屆中國有機大會、第四屆中國(武夷)生態食品博覽會等活動聯辦,配套舉辦民間鬥茶賽、 「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主題活動,併線上線下聯動,同步推出「雲上茶博會」,致力打造融入新發展格局、多業融合擴消費的永不落幕的茶界盛會。

來源/武夷山新聞

編輯/王姝懿 校對/李享諭

監製/孔祥軍 責編/李健 陳琳

相關焦點

  • 緣聚武夷,茶和天下|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盛大開幕!
    11月16日,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震撼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個省市渠道資源、800多個品牌展商、4000家VIP採購商、數以萬計的茶業同仁們歡聚一堂,優質品牌齊聚,產業優勢明顯,活動論壇豐富多彩,多元思想匯聚,服務便捷專業,整個展會精彩紛呈,盛況空前。
  • 海內外茶人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作為論壇活動的一項重頭戲茶文化品鑑交流活動於當天下午火熱舉行,海內外茶人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福建是中國茶葉生產和茶葉消費大省,種茶、飲茶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悠久的產茶歷史,使福建擁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蘊,現有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烏龍茶、鐵觀音製作技藝。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指定水仙
    11月16—18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將在武夷山隆重舉行,著茗茶業(展位號B24-B29)憑藉優異的品質榮膺本次茶博會指定水仙稱號。「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根本」,創造著名品牌,為顧客提供貼心的茶飲品,以優質的服務,致力讓消費者滿意。
  • 緣聚武夷 茶和天下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茶葉博覽會將在武夷山舉辦
    新聞發布會現場東南產經新聞網11月8日福州電(記者 林飛)上午,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獲悉,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將於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伍斌介紹,本屆茶博會緊扣「茶」主題,突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綠色產業發展步伐,努力實現綠色強市、綠色富民。第十四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再次亮相武夷山,這是武夷山繼2008年承辦第四屆中國茶葉經濟年會後再次承辦「國字號」行業協會年會。
  • 海峽兩岸秋季茶王賽頒獎典禮舉行 15位茶王出爐
    東南網1月11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謝添實)今日下午,2017年「夏商茶世界」杯海峽兩岸秋茶茶文化季暨茶王擂臺賽頒獎典禮在廈門夏商國際商城舉行,本次比賽評出的15位茶王一齊亮相頒獎典禮。本次活動由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福建日報、臺灣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廈門茶葉協會、廈門茶葉學會、海峽導報社等機構主辦。海峽兩岸茶文化季活動此前已成功舉辦五屆,去年是第六屆,大陸賽區的茶樣來自8個省,分為六大茶類,包括臺灣賽區,共近20個專項,這是歷屆茶樣最多、品種最齊全的一場賽事。
  • 臺灣特色展品亮相第十四屆茶博會 兩岸茶香情更濃
    臺灣黑彩窯展位(央廣網記者萬存靈 攝)央廣網武夷山11月16日消息(記者萬存靈)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11月16日—18日在福建武夷山舉行,今年,閩臺元素繼續走俏,臺灣館吸引眾多客商與遊人前來交流採購。
  • 印象客家茶業斬獲第九屆海峽兩岸茶文化季漳平水仙茶茶王
    中華名茶網廈門站訊 9月20日,第九屆海峽兩岸茶文化季暨「鼎白」杯兩岸春茶茶王擂臺賽頒獎典禮在廈門兩岸文創園嘉禾良庫隆重舉行。17個茶王,兩個「兩岸明星」茶在會上榮譽加冕,迎來了高光時刻。印象客家茶業作為漳平水仙茶代表參賽,以高品質獲得「茶王」稱號,斬獲本次比賽最高榮譽。
  • 第十屆海峽茶博會館內活動精彩紛呈--旅遊頻道_權威全面報導旅遊...
    品茶洽談 「萬裡茶道」再出發 中蒙俄博物館收藏武夷茶 為集中展示武夷茶的特色魅力,進一步彰顯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文化內涵第十屆海峽兩岸茶博會期間,15位賽區冠軍抵達武夷山開始「茶山遊學」,並將於十二月在第13屆深圳茶博會現場舉行的年度總決賽展開最終的茶藝對決。17日下午,組委會邀請國內知名茶行業茗星導師,以「導師帶徒」形式對各賽區的冠軍選手進行分組選拔。
  • 「建茶水仙香飄南洋」品茗水仙共享活動順利舉行
    2019年年底,聯合國大會第74屆會議宣布:從2020年起,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從此全世界擁有了一個屬於愛茶人的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福建省品牌文化發展研究會建茶水仙研究中心、漳平市茶業協會、海堤茶葉於5月21日在福州海堤茶葉福州名店街聯合舉辦「建茶水仙飄香南洋」品茗漳平水仙和海堤老樅水仙共享活動。
  • 福建武夷山:兩岸茶人展好茶 話交流
    【解說】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11月16日在福建武夷山開館迎客。  【解說】本屆茶博會共吸引811家企業參展。其中,臺商臺企參展參會十分踴躍,主辦方也專門設置了臺灣館,八十餘家臺企攜優質的臺灣茶葉、茶具、茶食參會,讓本屆茶博會的臺灣館人氣十足。  【解說】眾多的參展商中,記者見到了來自臺灣新竹的茶農鍾寶珍,從第三屆茶博會開始,她已經連續參加了12屆的茶博會,可謂是茶博會的老朋友。
  • 武夷山:立足生態「高顏值」 激發茶業新活力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的一大亮點是同期還將舉辦第十四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第二屆中國(武夷)生態食品博覽會。加上前期武夷山市參加央視《魅力中國城》大型綜合競演節目、「浪漫武夷風雅茶韻」茶旅文宣傳推介走進北京、第六屆中華禮樂大會、2018大武夷超級山徑賽以及武夷山水品牌發布大會、第二屆旅發大會等,可謂好戲連臺上演,品牌效應疊加,影響不斷擴大。
  • 中國(濟南)第十四屆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茶文化節在濟南茶葉...
    2020年7月31日中國(濟南)第十四屆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茶文化節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第一茶市)茶文化推廣中心拉開帷幕。>開幕式上,濟南市政府副市長王京文致歡迎詞,向蒞臨茶博會的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並祝願茶博會圓滿成功;湖南省湘西州州委常委、副州長董懷敏同志、安徽省黃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正竹同志、湖南省湘西州古丈縣委副書記、縣長鄧曉東同志分别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同志致辭,並對茶博會開幕表示祝賀;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為茶博會開幕致辭並宣布中國(濟南)第十四屆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茶文化節開幕
  • 兩岸茶王擂臺賽收官 13大「茶王」誕生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7月28日廈門消息(記者 莊楊筱)7月28日,第八屆海峽兩岸茶文化季暨兩岸春茶茶王擂臺賽頒獎典禮如期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近千茶商齊聚廈門  今年兩岸春茶茶王擂臺賽於3月份啟動,分為烏龍茶、紅茶、綠茶、白茶、黑茶和黃茶六大類,共吸引來自兩岸15個省市區的3000多個茶樣同場競技。其中,臺灣分賽場的茶樣超過1400個,規模為歷年之最。
  • 三明市生態茶產業推介會暨大田縣第十五屆中國高山茶文化節舉辦
    三明市生態茶產業推介會暨大田縣第十五屆中國高山茶文化節舉辦東南網10月24日訊(通訊員 鄭宗棲)10月24日,三明市生態茶產業推介會暨大田縣第十五屆中國高山茶文化節在福州市三坊七巷舉辦此次活動由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指導, 三明市人民政府主辦, 三明市農業農村局、大田縣人民政府承辦。此次活動以「大田美人·貴雅天成」為主題,以發展茶經濟、提升茶品牌、傳承茶文化為元素,通過茶王爭霸、茶藝表演等多元素茶文化系列節目,進一步打響「大田美人茶」區域公用品牌和影響力,承載和傳播著悠遠淳厚的茶文化。山峻水秀,茶韻悠長。
  • 鬥記茶業亮相第5屆中國西部國際茶產業博覽會
    10月26日,第5屆中國西部國際茶產業博覽會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在本屆茶博會,鬥記茶業在現場舉辦了盛大的新品發布儀式。  活動現場,茶友紛紛對茶葉進行品鑑。包裝畫面上延續金鬥嘉年華主形象「哪吒」的個性風格,繪畫出主形象「哪吒」從蓮花池中脫(沱)胎換骨,再次誕生、蛻變後,不斷成長的美好故事;寓意金鬥系列產品—金鬥沱的誕生。圓柱形的鐵罐外盒,便於金鬥沱的存儲、攜帶。
  • 邀世界共享共品「茶和天下」全球影像展北京站揭幕
    邀世界共享共品 「茶和天下」全球影像展北京站揭幕國際在線消息: 11月2日下午,以「茶和世界 共享共品」為主題的「茶與愛茶和天下」全球影像展北京站在北京市東城區第一文化館正式揭幕。活動以茶為切入點,將通過影像展、專家講座和「惠民茶書房」等環節普及茶文化知識,助力北京經濟疫後重振和文化產業提質增效,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 臺茶看好大陸市場 臺商願做兩岸茶業交流使者
    2017年11月15-18日,第11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武夷山隆重開館,本屆茶博會主辦、協會單位代表、海內外茶商、茶企代表及各界友人出席開館式。  「一帶一路」食品亮相茶博會  本屆茶博會,展館面積達4。3萬平方米。
  • 拼「茶香」「播」茶韻 安溪舉行鐵觀音審評、拼配職業技能大賽
    9日,2020年安溪鐵觀音審評、拼配職業技能大賽芬芳舉行,經過層層篩選的30位當地拼配高手齊聚一堂,在鏡頭下進行最後比拼,一時間,濃濃觀音韻洋溢萬千安溪鐵觀音粉絲手機屏。這邊「拼」茶香,那邊「播」茶韻「與各路高手會一會,才知更清楚掌握安溪鐵觀音品質特性。」參賽選手蘇海燕說。
  • 大事記:武夷山茶的2017
    10月20日,舉行首個子庫(審評專家)入庫實操考核,全市36人報名,24人通過考核(5人免試);11月16日在第十一屆海峽茶博會上向首批29名人才庫成員頒發了證書。>6月18日,在第十五屆中國· 海峽(福州)項目成果交易會上, 由武夷學院與武夷山市政府合作的"6.18虛擬研究院茶產業分院"正式籤約籌建,該項目由市發改局、茶業局聯合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聯合組建,是全省唯一一個以茶產業為研究方向的虛擬分院。
  • 第二十一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在...
    11月6日,由農業農村部批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和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辦,廈門市人民政府支持的第二十一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展。同期同地,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支持、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也順利開展。展會共為期3天,11月6日-7日為採購商專場,11月8日面向社會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