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翻了!就像是一位好久不見的老友,再相見很驚豔!」8月1日,承載著一代代南京人城市記憶的莫愁湖公園,歷經一年多「閉關」改造,終以全盛之姿霸氣歸來。錯落有致的亭臺樓榭、煥然一新的仿古建築、碧波蕩漾的明澈湖水、搖曳生姿的荷花蓮葉,還有首次亮相的珍藏展品、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夜幕降臨後的「夜莫愁」……一座具有傳統文脈的現代公園正在「城市客廳」涅槃重生。
新老「莫愁」助陣開園
中西碰撞火花四濺
清晨,從北門到抱月樓,一路上遊人如織。湖邊晨練的大爺、林蔭下排舞的大媽,還有帶著小孫子遛彎的爺爺奶奶,每一張臉上都蕩漾著滿足的笑容。或是迫不及待地環湖一圈,嘴上念叨著「這變了、那不一樣了」;或是爭相在地標前打卡留影,然後滔滔不絕地開始想當年……附近居民謝阿姨一大清早便趕來捧場,她在這一帶生活了幾十年,莫愁湖公園可是她心心念念的「老地方」,「綠化更多了、標牌更精緻了,細節的處理很用心」。
「莫愁越過山坡不見燈火,莫愁沿路高歌無人應和,莫愁歸途曲終山河將遠方淹沒……」8點30分,開園儀式在一段清新的旋律中如期而至。歌手翁大涵、陸晶晶同臺演繹新老「莫愁」,時代的情緒、城市的記憶、奮鬥的青春、情感的碰撞,曾紅極一時的經典名曲迸發出全新的火花。隨後,南藝教授沈錚用小提琴與法國鋼琴家讓巴蒂斯特豐呂合奏《莫愁女》,悠揚婉轉的演奏讓舒展長袖、悽美哀愁的莫愁女形象如在眼前,也實現了中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
「夜公園」拉幕上演
文化「宵夜」持續整月
據悉,莫愁湖公園目前正在打造流光溢彩的「夜公園」,當晚7點30分,夜公園月度活動在抱月樓主會場拉幕上演,快閃、歌舞、魔術、京劇應有盡有。同一時間,一場活靈活現的3D mapping首秀在鬱金堂水院登場,體態婀娜、雙目含笑的莫愁女穿越千年款款走來。
據建鄴區文旅局副局長張志剛介紹,莫愁女雕像在此次改造中新增多媒體技術設備,「通過3D mapping技術,將色彩燈光投射在這座標誌性景點上,莫愁女將換上春、夏、秋、冬四季衣裳,甚至擁有多種生動的表情,原本冰冷的石像將在夜色中『活』過來。」記者了解到,夜公園活動持續一個月,將為市民遊客捧上一道道豐盛的「文化宵夜」。
仿古建築修繕一新
「顏值」刷出新高度
新裝歸來的莫愁湖公園長啥樣?這是市民遊客最關切的。據莫愁湖公園新聞發言人李軍介紹,此次園內出新按照4A級景區標準打造,勝棋樓、鬱金堂、華嚴庵、抱月樓等獨具特色的仿古建築都被修繕一新。
李軍告訴記者,南門景觀提檔升級,擴建的假山氣勢恢弘;新建綠道總長度2.9公裡,其中環湖路段約1.4公裡改造一新;園內綠化種植品種豐富造型多樣,景觀節點隨處可見;對抱月樓廣場、書畫廣場、銀杏廣場進行了景觀改造,市民休憩及活動空間得到優化。在遊客服務方面,新建碼頭2處、3A級廁所2座,新建東大門及沿線景觀大道,還實現了安防監控無死角以及wifi全園覆蓋。
深挖千年莫愁文化
大批藏品首次亮相
莫愁湖公園有著1500年悠久歷史,它是「江南第一名湖」,也是「金陵四十八景之首」。如何挖掘莫愁文化,是本次改造的一大重點,「要把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展現出來,還要讓普通百姓看得懂。」李軍表示,勝棋樓的沙盤和莫愁內八景的製作,就是莫愁湖昔日輝煌的重現,也奠定了莫愁文化的歷史和各種表現形態。
走進勝棋樓,面前是一幅巨大的沙盤,明末清初時的莫愁湖呈現在眼前。上下兩層的莫愁湖珍藏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很多都是首次亮相。據現場嚮導介紹,部分藏品也是在這次清淤當中發現的,比如鎏金銅蟒仙。同時,把莫愁湖的藏畫陸續展現也是本次開園的亮點,園區把一直藏於檔案館的書畫作品整理創作,通過辦特展、開發文創產品等方式,讓藏於深閨的藝術品走進平常百姓家。
@市民遊客
公園年卡可順延使用
記者從園方獲悉,2018年度莫愁湖公園年卡有效期順延至2020年底;凡已購買2018年及2019年南京市旅遊年卡、寧鎮揚旅遊年卡的遊客,可在重新開園時攜帶本人照片兌換2020年度莫愁湖公園年卡一張(兌換時間2019年8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
通訊員 建宣 見習記者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