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興縣歷史悠久,據舊志記載:縣境堯唐時為冀州、舜虞時為幽州,夏仍屬冀州,殷商為幽州,周并州燕國地,春秋戰國燕國地。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前226)始置範陽縣,治所故城(今固城鎮)。西漢為範陽縣,新莽更名順陰,東漢範陽侯國,三國魏黃初五年(224)置範陽國。西晉泰始元年(265)復置範陽縣。北齊武平七年(576),範陽治所由故城遷至伏圖城(今百樓村北 "官城")。隋開皇元年(581)改範陽為遒縣。開皇十年 (590) ,治所移至城子(現屬容城縣)。
大業十三年(617)廢遒縣,入易縣。唐、五代、遼、北宋,縣境西北屬淶水縣,西南屬易縣,東南屬容城縣。金大定六年(1166)割易縣、淶水、容城三縣地始置定興縣,取"大定興盛"之意,治所在黃村(舊志皇甫店,今定興縣城)。元、明、清及民國沿用至今。1958年,定興縣併入易縣、徐水二縣。1961年,恢復定興縣建制。
定興鎮共轄42個行政村,總面積70平方公裡,人口8.03萬,年社會生產總值12.9億元。九六年被保定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鎮,經濟發展已擠身保定十強,該鎮地處城區,系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東臨京保高速路、處於京津保三角地帶,京廣公路鐵路縱貫全鎮,境內有火車站、汽車站、郵電通訊大樓。交通便利、電力充足,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該鎮屬傳統農業大鎮,耕地面積6.3萬畝。盛產小麥、玉米、花生、和
各種蔬菜瓜果。蔬菜生產養殖基地已形成,產業化發展已具規模。近年來,鄉鎮企業發展迅猛,已擁有企業1600多家,形成了以汽車、化工、紡織、食品、建材、工藝美術等行業為骨幹的多門類產品體系。定興城市歷史悠久,元大德十年建築,慈雲閣雄居城中心地帶,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定興鎮人民聰慧勤勞、民風純樸,熱忱歡迎海內外省內外有識之士前來定興鎮觀光考察、投資開發、共創繁榮。
固城鎮位於定興縣最南端,京深高速、107國道、京廣鐵路縱貫全境,轄區面積77平方公裡,轄18個行政村、1個自然村,總人口4.9萬,耕地面積6.5萬畝。形成了北太平莊優質林果,北莊頭設施蔬菜,陳村營小辣椒,北店優質小麥,久安莊蒜苗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成了昌明高科技生態農業園區和榮達畜禽有限公司兩大龍頭企業,為促進全鎮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示範帶動作用。
近年來固城鎮以「一園一廠五區三線」建設為切入點,全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農業結構調整新突破。
「一園」是指昌明高科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形成250畝設施水果基地基礎上,繼續擴大園區規模,按照無公害、標準化的要求,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使產品上規模、上檔次,提高昌明果蔬精加工,深加工程序,發揮好輻射帶動作用,堅持政府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模式,按照公司化標準,市場化要求進行動作,以適應入世需要,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擴大「昌明」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進一步佔領京、津乃至全國市場,爭取產呂能夠銷往國外。同時,積極與河北農大等高校進行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搞好科研、教育、培訓工作,使其真正成為集科研、教育、培訓、產供銷為一體的(高科技生態農業)園區,年組織銷售果蔬菜20
【名稱來歷】據傳,戰國時期,有於、劉二姓在此定居,因該村靠近運糧河,並設有鮮魚市,故得名鮮魚村。後來,清朝撥貢王會吉把鮮魚村雅化為賢寓。賢寓鎮以駐地得名。
【地理位置】地處定興縣城西南部,東鄰肖村鄉、北河鎮,南接固城鎮,西鄰張家莊鄉、姚村鄉,北靠高裡鄉。鎮政府駐賢寓村財旺路,距定興縣城25公裡。
【政區沿革】該鎮轄區1944年屬定易淶縣四區,1946年屬定興縣(路西)四區,1950年屬姚村區。1953年1月建先於、常樂富、北幸、南旺(轄南大牛)四鄉。1958年9月建先於火箭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姚村、閻臺、張家莊三個公社後,為先於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先於鄉,1991年撤鄉建鎮為賢寓鎮。1996年賢寓鎮與南大牛鄉合併成新的賢寓鎮。
賢寓鎮
【政區劃分】轄賢寓、常樂富、陳村、龍華、南幸、北幸、西幸、南旺、百樓、南大牛、北大牛、小牛、沽酒13個村。
【人口面積】轄區總人口47107人,12203戶。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千米,總面積66.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18.1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地處海河流域平原,北高於南,西高於東,由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
北河鎮
河北省定興縣北河鎮地處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中心位置,位於定興縣城南7千米。面積33.7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北河店村。
該鎮鎮內交通便利,107國道、京廣鐵路縱橫南北,北塘公路橫貫東西。全鎮全部實現道路硬化,通車裡程達100餘公裡。轄區內有兩個駐軍部隊和一個火車站,有全縣最大的集貿市場。全鎮共有耕地25692畝,農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果樹以桃、杏為主。全鎮三大支柱產業為交通運輸、建築、餐飲服務。全鎮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較快,有國辦高中、鎮辦初級中學各一所,小學7所,鎮衛生院一所,村衛生室10所。
姚村鎮
東落堡鄉
一、基本情況
東落堡鄉位於定興縣境北部,縣城正西,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公裡。北與淶水縣接壤,西與高裡鄉、南與北河鎮以北易水河為界,東與定興鎮隔南拒馬河相望。全鄉總面積39.2平方公裡,轄16個行政村,人口27662人,耕地 38856畝。
該鄉與縣城相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定易公路、京昆高速引線橫貫東西,定淶公路與定易公路在此相接,車流、人流、物流活躍。電力設施完善,低壓電改及農田電網改造升級全部完成。
二、特色產業
種植業:一是定興縣匯園蔬菜專業合作社在東冊上村建設「千畝設施蔬菜基地」,現有高效日光溫室60個,佔地300畝,年產無公害蔬菜2000噸,年銷售額超過420萬元;二是以吳村、東相蓋村為中心的冬貯秋菜種植區,常年種植面積2800畝,每畝純收入3000元以上;三是定興縣達仁紅薯專業合作社以紅薯種植、冬貯為主,常年種植面積15000畝(含周邊縣、市鄉村訂單面積7000畝),且規模逐年擴大,有紅薯貯藏窯2800多個,冬貯數量2000萬斤以上,冬貯紅薯每畝增收超過3000元;四是定興縣九豐農牧專業合作社依託保定恆興食品有限公司,發展優質強筋小麥種植,畝均增收200元。
養殖業:一是定興縣綠園農牧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50萬元,佔地100畝,建精品雞舍20棟,蛋雞存欄45萬隻,日產鮮蛋2萬斤;二是河北眾友畜禽養殖有限公司在南引村落戶,佔地150畝,註冊資金450萬元,年出欄肉雞50萬隻。
高裡鄉
高裡鄉交通條件優越,定(興)易(縣)公路(省二級路)橫貫全鄉,與112線和107國道相接,鄉村道路全部實行硬化。通訊設施完備,有萬門程控交換機和三個無線發射塔,村村有線路,處處無盲區。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定易公路橫貫全鄉,每天發往北京、天津等地的班車10餘輛。張石高速公路縱貫境內。全鄉80%的農戶裝有程控電話,通訊便利。
張家莊鄉
張家莊鄉位於定興縣西南,黨委、政府駐地張家莊村,距離定興縣城28公裡,東界賢寓鎮,西靠易縣凌雲冊鄉,南鄰姚村鄉,北過易水河臨高裡鄉。總面積28.13平方公裡,全鄉共5594戶、人口21800人,轄10個行政村,分別是張家莊、西落堡、曹家營、固店、東陶沈、西陶沈、中陶沈、西魏家莊、南營邱、北營邱;全鄉設黨支部13個,除上述10個村的黨支部外,另設鄉機關支部、在京創業黨支部、在家創業黨支部。交通條件便利,北塘公路和張石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全鄉各村均有水泥路相通。耕地面積28471畝,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經濟作物以花生、棉花、鮮切花為主,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張家莊鄉近年工作碩果纍纍,先後榮獲全市「-」安保、信訪工作先進集體,縣計生、衛生、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綜治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肖村鄉
位於定興西南部,地理位置優越,距縣城15公裡,西連賢寓鎮,北接北河鎮,南鄰固城鎮,東界柳卓鄉。面積37.8平方公裡,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北塘路穿行而過。轄石象、坊上、北七、東肖村、西肖村、肖村、肖村營、六裡屯、尚汲鋪、九汲、九汲莊11個行政村,6050戶,26000餘人,耕地40468畝。全鄉地勢低洼,是定興縣四大窪地之一。
北田鄉
北田鄉位於定興縣東南部,南拒馬河北側,面積約60平方公裡。西部毗鄰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石高鐵縱貫全境,全鄉狹長約20公裡,呈西北--東南方向,絕大多數村緊靠南拒馬河北堤。
該轄2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位於內章一村。目前,全鄉總人口39513人,8975戶,耕地面積46642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0960畝。
北南蔡鄉位於定興縣東南部,總面積28平方公裡,轄8個行政村,總人口19336人,耕地面積28278畝。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氣候宜人,盛產小麥、玉米、花生、麻山藥、蔬菜等。全鄉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經濟穩步發展,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實績突出鄉鎮」。
地理位置:該鄉距離定興縣城25公裡,西南臨拒馬河、與容城交界,東與高碑店、白溝交界,交通十分便利,鄉政府駐地北南蔡村。
李鬱莊鄉位於定興縣中部偏東,鄉政府駐地在縣城東南偏東9.5公裡處,全鄉人口1.8萬,耕地3.1萬畝,全鄉面積28.7平方公裡,轄12個行政村,15個黨支部。該鄉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東距白溝30公裡,西距縣城9.5公裡,京港澳高速定興出口位於該鄉,京石高速鐵路縱穿南北,京港澳高速引線橫貫東西。產業特色鮮明,形成了「一園一場四基地」。即以昌利科技園區和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龍頭,以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建築建材生產基地、食品加工基地、休閒旅遊服務基地為支撐的產業格局。文化底蘊深厚,形成了以昌利文化產業園和彭各莊戲曲為代表的特色文化。
農業蓬勃發展。糧食生產連年獲得大豐收,2011年糧食產量達到25959噸;張百戶營建有現代高效蔬菜大棚20座;東陳家莊建有高標準肉雞養殖小區;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成功落戶該鄉;集農業採摘、戲曲文化、垂釣、觀光於一體的國家級農業旅遊觀光示範點昌利園區也位於該鄉。
天宮寺鎮民風樸實,鎮域交通條件便利,有京珠高速從鎮域中部通過,淶津公路在鎮區南側通過,是以工藝品及食品加工為主的工貿型小城鎮。
政區概況
該鎮地處定興縣東北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1公裡。鎮域東北部與高碑店相鄰,西靠定興鎮,南接小朱莊鄉和李鬱莊鄉。轄區總面積42.71平方公裡,總人口38463人。唐朝時,此地建大寺一座,村以此得名,因鄉駐地天宮寺村,故名天宮寺鄉。2010年11月撤鄉建鎮。
該鎮轄區1945年3月屬定興縣。1946年7月屬容定縣。1948年8月屬定興縣。1950年6月屬天宮寺區。1953年1月建天宮寺、西黃河2鄉。1958年9月成立天宮寺躍進人民公社。1960年原辛保莊鄉轄域劃入。1961年析出辛保莊、小朱莊、李鬱莊三個公社後,為天宮寺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為天宮寺鄉。2010年撤鄉建鎮。
小朱莊鎮位於定興縣城東南部,總面積45平方公裡。轄25個行政村,共有人口33415人,耕地4.5萬畝,物產豐富,通訊發達,交通便利,環境優化,與112線國道相鄰,距著名的小商品城白溝只有18公裡。2013年底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覆,撤鄉建鎮。
該鎮以琺瑯工藝品的生產聞名全縣,素有「琺瑯之鄉」的美稱,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鎮廣大幹部群眾的齊心努力,逐步使琺瑯、箱包、建材、化工、農產品加工、養殖業、綠色種植等七大產業成為該鎮經濟發展的支柱。
全鎮建有大朱莊奶牛養殖、韋家營無公害蔬菜、臧官營蘆筍種植和小王莊胡蘿蔔四大基地,同時箱包加工迅速發展,已成為該鎮主要經濟支柱,有利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