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聯席CEO的「舊三角」分崩到 「新三角」重構,平安上演了一場怎樣的「權力的遊戲」?
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裡,中國平安的權力格局發生劇變。
作為中國平安的核心管理架構——董事長、CEO、總經理、三位聯席CEO,以2018年底增設聯席CEO為時間起點,上述六個核心管理職位中已有半數發生變動。
在壽險「一把手」李源祥突然出走、最有希望成為馬明哲接班人的任匯川黯然離去之後,中國平安近日又現重磅人事變動:馬明哲辭任執行長職務,繼續擔任董事長。李源祥離職後一直懸空的聯席CEO之位,由財務長姚波補位。
從聯席CEO的「舊三角」分崩到 「新三角」重構,平安上演了一場怎樣的「權力的遊戲」?
兩大少壯派出走,早已埋下伏筆
平安本輪高管變動,隨著半年內兩位「少壯派」離開進入高潮。
先是壽險「一把手」李源祥的「出走」,2019年末李源祥從平安離職,被外資保險巨頭友邦納入麾下。
這在市場上引起震動,李源祥作為「外腦」加入中國平安長達16年,一直被視為平安壽險的「靈魂人物」。
李源祥在平安有著很高的起點,2004加入平安即出任平安人壽董事長特別助理,隨後擔任壽險總經理和董事長。
加盟平安壽險後,李源祥前瞻性看到銀保渠道局限性,大刀闊斧進行壽險渠道改革——銀保渠道收縮外行渠道,以平安銀行為發力點,同時強調個險。
2008年底提出「5年超人壽」計劃,謀求衝刺壽險頭把交椅。彼時平安人壽保費收入與壽險業老大中國人壽存在明顯差距。2010年5月,平安人壽首年新保單首次超過了中國人壽。
李源祥辭任前,中國平安管理層剛經歷一次大型人事和組織架構調整。雖未發生人員流失,但若與後來一系列高管變動進行參照,當中關鍵職位的調整頗具深意,至少為另一位少壯派的離去埋下伏筆。
2019年10月中國平安進行董事會改選,聯席CEO謝永林和陳心穎分別接替資深副董事長孫建一、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蔡方方任執行董事,進入董事會。另一值得關注的變化是,平安核心管理架構(董事長兼任CEO、總經理、三位聯席CEO)出現鬆動,謝永林出任集團總經理,原總經理任匯川接替孫建一任副董事長。
至此,任匯川已經不在核心管理層序列,或至少不握有實權。彼時平安對外表示,未來任匯川將主要負責或參與領導集團行政、品牌傳播、投資者溝通等職能,協助董事長推動重大戰略等工作。
事實上,任匯川在平安沒有太多「未來」。
李源祥離職消息傳出不到半年,今年3月16日,任匯川宣布因個人身體原因辭去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職務。離開平安後,任匯川很快加入騰訊任高級顧問,參與探索發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
任匯川曾被寄予厚望,被認為最有希望成為馬明哲的接班人。但其離去並未令平安內部感到驚訝,敏銳者已察覺端倪。
2018年底中國平安增設三名聯席CEO,任匯川不在其列。三名聯席CEO由李源祥、謝永林、陳心穎擔任,分別統籌管理個人、公司、科技三大業務群。
值得注意的是,謝永林統籌的公司條線不可避免與任匯川掌管的資管板塊發生重迭。曾有平安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任總管著信託,而信託又是集團對公板塊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業務劃分上並不清晰。」
這種微妙的「爭奪」最終以任匯川落敗告終。2019年開始,任匯川陸續卸任一系列重要職位。
2019年6月,平安信託宣布換帥,原平安銀行副行長姚貴平接替任匯川擔任平安信託董事長,任匯川失去了手中最後一項實權。同年10月份,謝永林接替任匯川出任平安集團總經理。
任匯川退出核心管理序列的一個觀測側面是,在今年2月份舉辦的2019年中國平安業績發布會上,他並未露面。往年作為平安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任匯川都會在發布會上積極解答媒體和投資者疑問。
中臺老大補位,新權力格局誕生
在李源祥和任匯川兩名高管離去後,中國平安迅速進行補位。
李源祥離職後,中國平安聘任陸敏接替其出任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分管公司保險業務及個人綜合金融業務。
陸敏1997年加盟平安,並在多個崗位和領域有所歷練,曾先後擔任平安人壽副總經理、平安健康險董事長兼CEO、集團董事長特別助理、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等重要領導崗位職務。
2016年中國平安收購汽車之家後,陸敏兼任汽車之家董事長至今。期間帶領汽車之家淨利潤3年增長1.5倍,股價漲幅超300%。接替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前不久,陸敏剛調任平安集團首席信息執行官。
值得注意的是,陸敏並未接替李源祥擔任聯席CEO之位,該職位一度懸空,直到最近塵埃落定。
中國平安7月1日召開董事會會議,決議聘任姚波出任公司聯席CEO。平安董事會表示,由姚波擔任公司聯席CEO,作為公司整體經營性運營管理、風險管控及協調職能的負責人,是對「執行官+矩陣」集體決策機制的有力補充。
這一職位的安排也頗為微妙。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姚波主要負責集團的戰略規劃,業務目標制定、目標追蹤和績效考評,主管集團預算管理委員會、產品委員會、戰略發展中心,以及財務、企劃、精算、資金等管控等職能。
簡單來說,姚波在聯席CEO中的定位是負責中臺業務。
這與其過去履歷相匹配。自2008年出任公司財務長以來,姚波全面負責公司戰略實施、計劃落地、財務企劃、資金與流動性風險管控等職責,並領導建立了一套貫穿「戰略-計劃-追蹤-落地」完整的經營管理體系。
聯席CEO 「新三角」與「舊三角」相比,存在一定差別。「舊三角」的李源祥、謝永林、陳心穎都在前線開疆拓土,手下分管具體業務板塊(或者子公司),「新三角」則加入了中臺角色。
而據21世紀商業評論報導,有平安內部人士透露,這次姚波的升遷很大程度上是對其中場核心作用、專業能力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在平安經營管理上,進一步加強中場核心作用的標誌,意味著戰略的落地執行、經營效果的評價檢視、資源配置的協同要求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該人士表示,甚至不排除必要的時候,姚波本人直接加入前鋒陣營,加強進攻力量,確保快速進球,提高進攻效率。
7月1日,平安還宣布了另一重磅人事變動:馬明哲辭任執行長職務,繼續擔任董事長。
平安表示,董事會休會期間,馬明哲代表董事會推動公司貫徹執行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各項決策決議,負責公司的戰略發展、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文化建設,以及公司的重大事項決策等職責,繼續發揮核心領導作用。
中國平安新的管理架構由此落定。按平安的官方說法,將以馬明哲為首、三位聯席執行長的核心團隊的領導下,以及職能條線執行官的協同合作下,同「金融」及「科技」業務條線,更強有力地推動公司戰略升級。
誰最平步青雲?四大幹將用業績說話
中國平安內部提倡「賽馬」文化,以結果和業績導向說話。從某種程度上,李源祥、任匯川的離去也與其分管板塊業績出現滑坡有一定關聯。
2019年下半年以來,李源祥分管的壽險板塊面臨保費增速放緩、代理人脫落、中長期利率下行等諸多困難。
2019年財報顯示,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稅後運營利潤2019年增速為24.7%,比2018年的35.1%下滑了10個百分點。如果剔除所得稅影響,稅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只有2.55%,明顯低於2018年34.47%的增幅。
壽險改革迫在眉睫。
李源祥離職不久,平安宣布成立壽險改革領導小組,馬明哲親自掛帥。在2019年中國平安的業績發布會上,馬明哲還重點闡述了壽險改革的必要性。
「為什麼要改革。平安人壽從2004年發展到今天,取得很大進步。前年開始我們發現,壽險市場發生很大變化,包括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等都在變化,原來傳統模式逐漸不適應新的環境市場和需求變化。又比如雖然平安壽險代理人收入是市場平均水平的兩倍,但隨著薪酬不斷提升,從未來三五年來看代理人收入還需要提升。所以我們醞釀了兩到三年的時間去研究推動壽險改革,這是改革的初衷。」馬明哲講道。
在信託行業轉型大潮下,任匯川掌管的平安信託業績排名連續兩年下降。
2017年平安信託曾以39.07億元的淨利潤登上行業榜首。在2018年卻失去榜首寶座,淨利潤同比下滑18.97%達31.74億元。到了2019年,平安信託的行業排名進一步跌出前三,當年實現淨利潤26.52億元,同比下降16.34%,
在新的權力架構下,分管對公板塊的謝永林和科技創新業務的陳心穎近年來令外界矚目。謝永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晉升,陳心穎則掌管著平安科技轉型所依託的科技版圖。
在業內看來,謝永林具有野心、魄力和實幹能力,與平安的賽馬文化非常契合。
謝永林在中國平安長達26年,兩次成功「救火」奠定他在平安的地位。一次是2013年平安證券捲入萬福生科造假事件後,謝永林臨危受命擔任平安證券董事長兼CEO,執掌正處於風口浪尖的平安證券。
另一次是2016年整頓平安銀行亂局,彼時原平安銀行行長助理被警方帶走調查,時任行長邵平從民生銀行奔赴平安的高管也所剩無幾,平安銀行資產質量出現明顯滑坡。謝永林再次「受命」奔赴平安銀行擔任董事長至今,期間引領平安銀行零售轉型。
2019年平安銀行的營收和淨利同比增長18.2%和13.6%,交出了自2016年底零售轉型以來最好的成績單。
這也獲得馬明哲高度肯定。在一次平安集團業績發布會上,馬明哲對謝永林的工作予以評價:「經過兩年多的轉型,銀行做得非常好,我們是非常滿意的。」
在業內看來,平安銀行與謝永林互相成就。近兩年,平安銀行的重要性在平安龐大金融版圖愈發凸顯,謝永林一路扶搖向上。
謝永林曾明確指出平安銀行在集團版圖中的定位:由過去綜合金融參與者變成綜合金融主戰場,成為集團個人金融服務後勤部和團體金融服務發動機。
銀行獨特優勢在於,個人業務方面,銀行具備帳戶優勢、與客戶接觸頻率高,能夠整合集團各種產品在銀行主渠道內銷售;對公業務方面,集團零售端產品需要高收益率的優質資產,銀行對公業務核心作用是為集團險資、零售端提供資產。
種種實績使得謝永林成為近年平安內部上升勢頭最好的高管,先是成為三位聯席CEO之一,後又接替任匯川出任集團總經理。
需要指出的是,謝永林掌管的不僅僅是平安銀行,他同時擔任平安集團團體金融管理委員會(簡稱「團金會」)主任。團金會是整合、協調平安集團對公資源的中樞,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其調動平安證券、平安信託、平安資管等對公條線資源更加得心應手。
另一位分管科技板塊的聯席CEO陳心穎,作為「外腦」加盟平安。她於2013年加入平安集團,僅僅兩年後,年僅38歲的陳心穎升任集團副總經理,之後升任集團常務副總經理。
有平安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陳心穎肩負科技整體轉型升級和金融科技業務探索的重任,自加盟後就備受重視。但另一方面,平安的科技業務前景不確定也為其在平安發展蒙上陰影。
具體來看,陳心穎分管版圖包括:陸金所控股、金融壹帳通、平安好醫生、平安科技、平安醫保科技、平安智慧城市、汽車之家等。
其中,被稱為平安「獨角獸」的平安好醫生2018年赴港交所上市,成為科技板塊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公司。上市後卻難掩財務虧損的困境,2014年至2019年連續五年虧損,共計虧損約37.41億。
另一「獨角獸」 金融壹帳通2019年成功赴美國紐交所上市。2017年至2019年,金融壹帳通的淨虧損分別為8.90億元、11.14億元、17.01億元。加上2020年一季度淨虧損的4.15億元,三年的時間累計虧損近42億元。
今年6月,金融壹帳通的聯席總經理邱寒因個人原因辭職。就在幾個月前,金融壹帳通首席風控官高帆、首席戰略官戴可也都相繼辭職。
備受矚目的陸金所,自2016年傳出上市消息後,幾乎每年都在闢謠相關傳聞。陸金所控股從去年年中以來,正經歷著戰略轉換的關鍵時刻。陸金所正在全面壓降「網貸」業務,轉變為以公募基金銷售為主的財富管理平臺。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陸金所控股成立以來幾乎連年虧損,且面臨著嚴格的網貸合規壓力,僅有以消費貸業務為主的平安普惠盈利能力可觀。
科技板塊盈利未見起色令外界對這位科技掌門人能否坐穩位置產生懷疑。
不久前,有自媒體傳出平安集團分管科技高管離職的傳言,平安集團相關人士馬上對外闢謠:關於我司高管變動的信息是謠言。
距離李源祥「出走」已有223天,中國平安歷經7個多月的人事大調整是否已經畫上句點?接下來會否還有新的變數?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