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美國科技巨擘為民眾的生活方式帶來突破性大變革,但它們在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盟國家賺取巨額收入卻不願向所在國繳納必要的稅金或僅繳納微薄稅金。
據法新社報導,挺過歷來最嚴重的債務危機多年後,歐洲各國國庫仍捉襟見肘,法國總統馬克龍痛批谷歌、臉書和蘋果等公司是「現代世界中愛佔便宜的階層」,這刺激歐盟領袖同意制定統一政策,向這類跨國企業徵稅。
歐盟委員會2018年將就向谷歌和蘋果等企業徵稅一事提出方案,而35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正商討向這類公司徵稅的方法,正式方案有望於明年4月公布。
截至今年3月,全球前10大市值企業中,有五家是美國矽谷巨擘,包括蘋果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公司、亞馬遜和面簿。
然而,當今的賦稅制度是為過去經濟所設計,當時通用汽車公司、IBM或麥當勞等美國跨國公司,高調進駐各國,帶來新的工廠、就業機會和更多稅收。
這些企業屬於稅務專家所謂的「常設機構」,是明確的實體存在,可依它們在真實世界的實際資產權衡賦稅。
但是,在當今大多數的歐盟國家,美國科技巨擘幾乎僅存在虛擬世界,只要通過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應用(apps),就能取得它們的電子商務服務,而這些企業的資料庫伺服器則設在海外。
根據歐洲議會稅務問題專家唐保羅分析,谷歌和面簿所謂的「稅務計劃」,使法國和德國在2013至2015年間,分別損失7.41億歐元(約11.8億新元)和8.89億歐元(約14億新元)稅收。
根據2015年所作估計,經合組織認為,這類稅務計劃導致全球政府一年損失2400億美元收益。
為此,以色列稅務總局局長亞舍(Moshe Asher)在接受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採訪時說,以色列計劃於一年內向谷歌及面簿等科技巨擘徵稅。
他說,以色列將成為首批向科技巨擘徵稅的國家之一,而歐盟仍處於艱難的徵稅之路中。
他說:「我們的目標是儘可能獲得更多數據,儘管許多數據都在以色列境外。我們將在一年內公布這些公司的稅金帳單。」
以色列稅務總局女發言人證實了該報導。她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說,該局正在為這些跨國公司進行納稅評估,但拒絕發表更多詳情。
原標題:歐盟要向美科技巨擘徵稅 含谷歌蘋果等多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