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五大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官渡之戰都排不進去

2020-12-16 長文陪你讀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蹟。處於劣勢的一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弱勢而喪失信心,而是鼓足勇氣,在逆境中抓到翻盤的機會,最終以少勝多,一舉改變了強弱形式。而這些以少勝多的戰役中,參戰人數比例都是越來越懸殊。

第五名:白溝河之戰

白溝河之戰是明朝初期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大戰中的一場關鍵戰鬥。建文帝手下大將軍李景隆率領六十萬大軍,號稱百萬,謀划進攻燕軍大本營北平。朱棣知道後,率領20萬軍隊迎敵,行軍途中被李景隆先鋒部伏擊,損失慘重。次日再戰,朱棣身先士卒,但被李景隆大軍團團圍住,戰馬都被射死三匹。就在關鍵時刻,忽然颳起暴風,南軍處於逆風,幾乎看不到燕軍。就在這時,李景隆的帥旗被狂風吹斷,頓時軍中大亂,朱棣趁南軍軍心不穩,派出精銳騎兵繞到風后順風縱火,立刻反敗為勝,南軍潰退,死傷十餘萬人。

白溝河之戰是靖難之役中的決定性戰役,此戰之後,燕軍由守轉攻,取得了軍事上的主動權。而建文帝一方再也無法組織起大規模徵討,進入劣勢。

白溝河之戰雙方二十萬對六十萬,人數比1:3。

第四名: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統一北方的前秦政權試圖統一全國而發動的滅晉戰爭。前秦天王苻堅率領八十餘萬大軍南下,其中前鋒苻融率領25萬大軍,苻堅親自帶領六十萬步騎壓陣。東晉方面由東線謝玄率領八萬北府兵迎敵苻堅主力,西線由桓衝率領荊州十多萬軍隊北上,以減緩東線壓力。最後苻堅的秦軍主力與東晉謝玄的北府軍在淝水對峙。雙方商議決戰,晉軍渡河時,前秦軍向後撤退,結果前後踐踏,後軍以為前軍敗了,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前秦軍隊崩潰,連苻融都死於亂軍之中。

淝水之戰前期你就被殲滅和潰逃的達到了70多萬,只有慕容垂的三萬鮮卑軍馬完好無損。此戰之後,前秦的統一也瞬間瓦解,鮮卑貴族慕容垂和羌人領袖姚萇等人順勢崛起,北方重新陷入大分裂,而東晉順勢北伐,收復了大量失地。

淝水之戰雙方8萬對80萬,人數比1:10

第三名:彭城之戰

楚漢相爭時的一場戰役,當項羽正在東方徵討齊王田榮,主力陷在山東無暇西顧。而劉邦趁機出函谷關,一路徵服了黃河南北,奪走了西楚大半江山。然後劉邦叔啊領諸侯聯軍五十六萬進攻項羽的西楚都城彭城,當時彭城空虛,一聽劉邦來攻,紛紛潰散,於是劉邦順勢佔領楚宮,收項羽美人貨賂。在山東的項羽聽說老巢被劉邦偷襲後大怒,親自率領三萬精兵南下,先迅速擊破樊噲,然後與劉邦漢軍決戰,到中午就大破劉邦的諸侯聯軍,劉邦五十萬大軍土崩瓦解,在彭城近郊被斬殺了10多萬人。劉邦只帶10多名騎兵突圍而出,妻子呂雉、父親太公都被楚軍俘虜,漢軍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戰漢軍元氣大傷,依附劉邦的諸侯紛紛轉而投楚。項羽可以說是完勝,殲滅了劉邦主力,重新獲得了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彭城之戰雙方3萬對56萬,人數比1:18

第二名: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王莽改制後的新朝末年,起義軍與新軍的一戰戰略決戰。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王莽派出了王邑、王尋率領大量軍隊以平叛,為了拿下昆陽,王莽派出了四十二萬大軍。而守衛昆陽的起義軍再加上外援不超過兩萬人。但是戰鬥中,還是偏將軍的劉秀身先士卒,多次率領敢死隊突擊,打退了新莽軍隊的進攻。劉秀又率領軍隊直攻新莽主帥大營,殺死了王尋,新軍失去了指揮,立即陷入混亂,在內外夾擊下土崩瓦解,互相推搡踐踏,伏屍百裡。掉入河中淹死的屍體把河都塞斷流了。

昆陽之戰後,人們失去了對新莽王朝的敬畏,各地豪強紛紛誅殺新莽牧守,響應起義,不久之後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覆滅。同時,作為取勝關鍵的劉秀也積累了充足的政治基本,獲得了日後逐鹿天下的名望,可以單車平定河北。

昆陽之戰雙方2萬對42萬,人數比1:21

第一名:護步達岡之戰

護步達岡之戰是金遼戰爭的轉折點,白山黑水間女真族迅速崛起後,遼國皇帝非常震怒,遼天祚帝率領70萬大軍出徵,企圖一舉消滅金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知道後,明知自己人數處於絕對劣勢,遼國兵鋒正盛,仍然決定正面迎戰,率領2萬精銳迎敵。結果,雙方還未交兵,遼軍後方內訌,遼天祚帝無心再戰,開始後撤。完顏阿骨打知道後,馬上率領軍隊輕裝奔襲,集中兵力猛攻遼軍,遼軍大潰,遼天祚帝棄軍逃跑,一晝夜居然逃了500裡。

護步達岡之戰後,遼軍再無能力對抗女真軍隊,而金軍從抗遼變成了全面進攻並最終滅遼的發展,世間也開始流傳著「女真不滿萬,滿萬天下不可敵」的傳言。

護步達岡之戰雙方2萬對70萬,人數比1:35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擊敗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 除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還有哪些以少勝多的戰役呢?
    三大戰役是指三國時期發生的三個大規模著名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在三國三大戰役中,夷陵之戰是蜀漢和東吳的一場較量,此戰,蜀漢和東吳的兵力,都在5萬左右,也即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不過,就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來說,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兩到三萬的兵力,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而在赤壁之戰中,擁有20多萬大軍的曹操,卻敗給了只有5萬兵力的孫劉聯軍。
  • 為何曹操,能以少勝多贏得官渡之戰,卻在兵強馬壯時輸了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我們都很熟悉,這兩次戰爭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結果卻是一勝一敗。曹操在官渡之戰時,實力是不佔優的,但卻獲勝了;而在赤壁之戰時,實力是明顯佔優的,反而大敗而歸。這兩次戰爭,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那麼為什麼曹操在實力弱的時候卻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而是實力強大後,卻戰敗了?
  • 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總結
    ,歷史上也流傳下來很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我們在這裡做個總結,方便大家記憶。2、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在兵力上有什麼爭議
    漢末三國時期一直以來有"三大戰役"的說法,是三次意義比較重要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讓曹操挫敗了袁紹的攻勢,在袁曹爭霸中扭轉局勢;"赤壁之戰"奠定劉備崛起的基礎;"夷陵之戰"鞏固了"荊州之戰"之後的局勢以及三國鼎立形勢的版圖。這三次戰役對漢末三國歷史的影響非常大,不過它們的兵力卻多多少少有些爭議之處。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盤點中國歷史上四大以少勝多的戰役
    以少勝多戰役指的是戰場上兵力處於明顯劣勢的一方,憑藉天時、地利和謀略戰勝兵力強大的敵軍。在一場戰爭中,,以少勝多的關鍵在於巧用天時、地利與人和,出奇制勝。今天我就來盤點中國歷史上七大以少勝多的戰役。One: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5萬楚軍,同秦朝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地區進行的一場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從而擊敗秦軍。經巨鹿一戰,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秦朝已經名存實亡。
  •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丨本文章由角落裡的玫瑰花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歷史上著名的經典戰役有很多,比如巨鹿之戰,濰水之戰,其中特別是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讓人津津樂道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知道赤壁之戰,這場戰役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在三國演義之中,這一戰被羅貫中描述的精彩絕倫。我們先來看看赤壁之戰是怎麼產生的。
  • 盤點一下歷史上,五大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盤點一下歷史上,五大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各位觀眾老爺們大家好,歡迎閱讀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獲取更多歷史經典戰役就在創美愛三農,別忘了關注訂閱我們哦!一、官渡之戰官渡之戰被譽為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在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與官渡,曹操派人奇襲烏巢燒了袁家糧倉大本營,以至於袁家無糧潰敗,曹軍以兩萬擊潰袁軍精兵十萬,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 古代歷史上五大最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可憐的士兵就這樣被玩壞了
    東漢末年——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爆發在東漢末年,曹操吞併荊襄九郡之後,趁勢率軍南下一統天下。曹操率領號稱八十多萬的大軍南下,孫劉聯軍約五萬左右軍隊,由於曹操的北方大軍不習水戰,就用鐵鏈將船連接在一起。東漢末年——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末年,曹操率軍與袁紹大軍相持於官渡,在這裡展開了統一北方的戰爭。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細數三國時期五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赤壁之戰只能排第三!
    話說三國是時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有非常多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並存於世,因此三國時期也是一個非常動蕩的時代,連年戰爭四處戰亂,爆發了非常多的戰爭,也出現了一些非常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下面咱們就聊一聊三國時期的以少勝多經典戰役。
  • 三國時期,除了赤壁之戰,還有哪些「以少勝多」的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曹操率領20萬大軍,卻被孫權、劉備組成的5萬聯軍擊敗,從而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最好機會。對於赤壁之戰來說,在兵力如此懸殊的背景下,曹操一方幾乎是穩操勝券,卻依然敗給了對方。經此一戰,三足鼎立的雛形得以奠定。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期,除了赤壁之戰,還有哪些「以少勝多」的戰役!
  •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3大戰役,每場都是奇蹟,最後一場婦孺皆知!
    在中國的歷史上發動過無數的戰爭,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上,戰爭永遠是不可避免的話題,一場戰爭無論過程如何,都要分出一場勝負,一般都是人多者取勝,兵器領先者取勝,但是也有人少兵器落後的一方,憑藉者巧妙的戰術,最終還是能夠以少勝多,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4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真是非常不可思議。
  • 夷陵之戰規模並不大,為何能與官渡、赤壁之戰並稱三國三大戰役?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從規模上來說,夷陵之戰並不算大。 官渡之戰中,袁紹約11萬軍隊,曹操約2萬,雖然說雙方加一起不過13萬人左右,但是差距懸殊,是歷史上鮮有的以少勝多戰役,此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 不可不知的五大經典戰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為我們留下無數鮮明的印記,無論是故事性,還是哲理性,都讓人嘆為觀止,若有所思。其中尤以戰場廝殺最為人所津津樂道,而在無數的戰火中,有五大戰役最為經典,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苻堅因為一次決策失誤英名盡毀,而謝安謝玄則因此戰一戰成名。除此兩戰之外,其餘三戰皆發生在東漢末年,他們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此時袁紹佔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四州之地,可謂兵多糧足,而曹操則是處於四戰之地,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終究處於劣勢。
  • 中國歷史上十大以少勝多的戰役,你了解多少?
    自古以來,往往政權的更迭,歷史的輪迴罔替往往都伴隨著流血廝殺,而在古代,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最大因素就在於戰爭投入人數的多少,而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也不勝枚舉,數不勝數,你又了解多少呢?
  • 官渡之戰中,曹操能夠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關鍵是什麼?
    了解郭嘉,或者看過郭嘉傳記的人大概都認為郭嘉對官渡之戰的勝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郭嘉在官渡之戰前給曹操提出的「十勝袁紹論」,更是有預見性地判斷出袁紹必敗的結果。而另一個是在官渡之戰時,袁紹與曹操對峙期間,突然傳來消息說,江東孫策想要發兵攻打許都,讓曹軍內部再次軍心不穩,這個時候,郭嘉又分析說,孫次剛剛吞併江東,並未坐穩,不可能北上,結果孫策不久被刺客刺殺,果然如郭嘉所說無力北上。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大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趕緊看你知道幾個?
    人們都說項羽帶領的除了自己的五萬軍隊還有諸侯聯軍的十幾萬軍隊,其實事實是,項羽率軍衝鋒陷陣,而諸侯聯軍卻是作壁上觀,不敢上前,而在看到了項羽軍隊的勇猛後,各諸侯聯軍的首領在進巨鹿城時無不膝行以示敬畏,後來章邯與項羽駐紮下來,兩軍對陣,相持不下,後來由於朝廷的專權,章邯自危,只得投降項羽,自此巨鹿之戰結束,秦軍主力名存實亡。後來由於秦軍士兵人心不齊,項羽在新安將秦軍二十萬軍隊全部擊殺坑埋。
  • 歷史上這些以少勝多的戰役,你最佩服哪一場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些戰役無不是以少勝多,以弱克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歷史上那些以少勝多,以弱克強的著名戰役吧。,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 歷史上那些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老子《道德經》有言:「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但是中國歷史上的聖人總共也就那麼幾個,因此在中國古代王朝更迭的過程中都會伴隨有戰爭的出現,畢竟在古代實力才是硬道理,而且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有以兵力來衡量一個國家強弱的傳統,比如「千乘之國」、「萬乘之國」。
  • 歷史十二起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最為經典
    1,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對峙長達一年,最後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然而取得這次勝利的軍隊居然不許進城,居然被友軍用石頭從城樓上面猛砸,這是古代戰爭少見的;最少見的是,袁崇渙在取得戰役勝利後居然被下了大牢,這完全算得上古代戰爭最慘烈的奇蹟。5,鄱陽湖之戰鄱陽湖之戰是中國元朝末年的一場重要戰役,朱元璋在此役擊敗並殺死強敵陳友諒,朱元璋的兵力只有陳友諒的三分之一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