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蹟。處於劣勢的一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弱勢而喪失信心,而是鼓足勇氣,在逆境中抓到翻盤的機會,最終以少勝多,一舉改變了強弱形式。而這些以少勝多的戰役中,參戰人數比例都是越來越懸殊。
第五名:白溝河之戰
白溝河之戰是明朝初期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大戰中的一場關鍵戰鬥。建文帝手下大將軍李景隆率領六十萬大軍,號稱百萬,謀划進攻燕軍大本營北平。朱棣知道後,率領20萬軍隊迎敵,行軍途中被李景隆先鋒部伏擊,損失慘重。次日再戰,朱棣身先士卒,但被李景隆大軍團團圍住,戰馬都被射死三匹。就在關鍵時刻,忽然颳起暴風,南軍處於逆風,幾乎看不到燕軍。就在這時,李景隆的帥旗被狂風吹斷,頓時軍中大亂,朱棣趁南軍軍心不穩,派出精銳騎兵繞到風后順風縱火,立刻反敗為勝,南軍潰退,死傷十餘萬人。
白溝河之戰是靖難之役中的決定性戰役,此戰之後,燕軍由守轉攻,取得了軍事上的主動權。而建文帝一方再也無法組織起大規模徵討,進入劣勢。
白溝河之戰雙方二十萬對六十萬,人數比1:3。
第四名: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統一北方的前秦政權試圖統一全國而發動的滅晉戰爭。前秦天王苻堅率領八十餘萬大軍南下,其中前鋒苻融率領25萬大軍,苻堅親自帶領六十萬步騎壓陣。東晉方面由東線謝玄率領八萬北府兵迎敵苻堅主力,西線由桓衝率領荊州十多萬軍隊北上,以減緩東線壓力。最後苻堅的秦軍主力與東晉謝玄的北府軍在淝水對峙。雙方商議決戰,晉軍渡河時,前秦軍向後撤退,結果前後踐踏,後軍以為前軍敗了,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前秦軍隊崩潰,連苻融都死於亂軍之中。
淝水之戰前期你就被殲滅和潰逃的達到了70多萬,只有慕容垂的三萬鮮卑軍馬完好無損。此戰之後,前秦的統一也瞬間瓦解,鮮卑貴族慕容垂和羌人領袖姚萇等人順勢崛起,北方重新陷入大分裂,而東晉順勢北伐,收復了大量失地。
淝水之戰雙方8萬對80萬,人數比1:10
第三名:彭城之戰
楚漢相爭時的一場戰役,當項羽正在東方徵討齊王田榮,主力陷在山東無暇西顧。而劉邦趁機出函谷關,一路徵服了黃河南北,奪走了西楚大半江山。然後劉邦叔啊領諸侯聯軍五十六萬進攻項羽的西楚都城彭城,當時彭城空虛,一聽劉邦來攻,紛紛潰散,於是劉邦順勢佔領楚宮,收項羽美人貨賂。在山東的項羽聽說老巢被劉邦偷襲後大怒,親自率領三萬精兵南下,先迅速擊破樊噲,然後與劉邦漢軍決戰,到中午就大破劉邦的諸侯聯軍,劉邦五十萬大軍土崩瓦解,在彭城近郊被斬殺了10多萬人。劉邦只帶10多名騎兵突圍而出,妻子呂雉、父親太公都被楚軍俘虜,漢軍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戰漢軍元氣大傷,依附劉邦的諸侯紛紛轉而投楚。項羽可以說是完勝,殲滅了劉邦主力,重新獲得了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彭城之戰雙方3萬對56萬,人數比1:18
第二名: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王莽改制後的新朝末年,起義軍與新軍的一戰戰略決戰。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王莽派出了王邑、王尋率領大量軍隊以平叛,為了拿下昆陽,王莽派出了四十二萬大軍。而守衛昆陽的起義軍再加上外援不超過兩萬人。但是戰鬥中,還是偏將軍的劉秀身先士卒,多次率領敢死隊突擊,打退了新莽軍隊的進攻。劉秀又率領軍隊直攻新莽主帥大營,殺死了王尋,新軍失去了指揮,立即陷入混亂,在內外夾擊下土崩瓦解,互相推搡踐踏,伏屍百裡。掉入河中淹死的屍體把河都塞斷流了。
昆陽之戰後,人們失去了對新莽王朝的敬畏,各地豪強紛紛誅殺新莽牧守,響應起義,不久之後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覆滅。同時,作為取勝關鍵的劉秀也積累了充足的政治基本,獲得了日後逐鹿天下的名望,可以單車平定河北。
昆陽之戰雙方2萬對42萬,人數比1:21
第一名:護步達岡之戰
護步達岡之戰是金遼戰爭的轉折點,白山黑水間女真族迅速崛起後,遼國皇帝非常震怒,遼天祚帝率領70萬大軍出徵,企圖一舉消滅金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知道後,明知自己人數處於絕對劣勢,遼國兵鋒正盛,仍然決定正面迎戰,率領2萬精銳迎敵。結果,雙方還未交兵,遼軍後方內訌,遼天祚帝無心再戰,開始後撤。完顏阿骨打知道後,馬上率領軍隊輕裝奔襲,集中兵力猛攻遼軍,遼軍大潰,遼天祚帝棄軍逃跑,一晝夜居然逃了500裡。
護步達岡之戰後,遼軍再無能力對抗女真軍隊,而金軍從抗遼變成了全面進攻並最終滅遼的發展,世間也開始流傳著「女真不滿萬,滿萬天下不可敵」的傳言。
護步達岡之戰雙方2萬對70萬,人數比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