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英國漢普郡的海克利爾城堡應該是近十年來最受歡迎的保護建築之一,作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遺產,英國ITV出品的《唐頓莊園》將虛構的莊園景觀著落在這座古堡中,令全劇講述的二十世紀初喬治五世在位時代背景具備了極強的標識性。
《唐頓莊園》劇照。
隨著這部英劇的全球風行,英國影視劇與英國文學積極互動的「古典興味」再度徵服了2010年代的觀眾,也令這座城堡成了滿足大眾想像的旅遊勝地。據說城堡一年開放日僅為60-70天,且內部禁止拍照,因此在電視熒幕上反覆觀摩許多在拍攝時仍然保留不動的裝飾與精緻也成為遊覽的餘興,而當《唐頓莊園》在劇終四年後重新以大電影方式登上大銀幕,自然而然引發了新的觀賞狂潮。今年9月,影片一上映即以絕對優勢奪得北美票房冠軍。無論觀眾構成比例是怎樣,對於劇集本身產生出的對於21世紀而言的「古典性」在觀眾心目中的受歡迎程度不言而喻。近日,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
對劇集所呈現的格蘭瑟姆一家面對新舊時代的轉換之際的理智與情感抉擇,不需要再花筆墨多說。電影版直接開啟1927年的時間節點,以英王喬治六世到訪唐頓莊園為引子,除了繼續展現莊園內的貴族與僕人之間的眾生百態及面對當時民主浪潮的角色轉變,更將上世紀20年代英國普羅大眾與皇室及國家榮譽的關係引入敘事模型中,英王到訪所引發的對於英倫本土及愛爾蘭關係的敏感神經一觸即發,亦同時將格蘭瑟姆家族中的三女婿湯姆自身的身份認同問題擺上檯面。
《唐頓莊園》劇照,國王到來。
電影版縮略了劇集中對苦難鴛侶們的情感追溯,大刀闊斧地放大了劇集將家族命運捆綁在英國社會的整體演進過程中階級、殖民、性別與榮譽本身的議題上的努力(劇集中涉及了許多上世紀10-20年代影響英國社會甚至全世界的標誌性歷史事件)。隨著國王的到來,皇室管家及僕從們對唐頓莊園裡性格可愛鮮明的僕人們也造成了事關個人尊嚴的衝擊,為此包括新任管家派羅、臨危受命重掌唐頓總務的退役管家卡森、小姐的貼身女僕安娜等在內的唐頓「土著」服務系統全員上陣,對實際上有損英式個體尊重模式的皇室服務人員展開一場對「體面」本身的爭奪戰。這應該是電影版在充滿時代症候的表達之外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持續推動劇作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
走馬觀花是觀看許多電視劇集的電影版的共同感受,因為電視劇集已然鋪陳出來的複雜人物關係與草灰蛇線的大小伏筆,所以電影版不會也不能將電視劇集中的所有人物關係都重點表現。在我自己喜歡看的許多英、日劇集中,似乎這始終是創作者最大的困境。
《唐頓莊園》角色照,圖為演員瑪吉·史密斯。
在《唐頓莊園》中,非常難得地保留了幾乎所有原劇中還活躍的人物,並讓他們在有限的戲份中非常高效迅速地在觀眾印象中佔據一席之地。蕾絲·李尼科爾飾演的資深廚娘帕特莫夫人每一句臺詞都帶出這個角色所具有的似乎是俄國移民味道的市井特徵,某種程度上與戲份相對較多的瑪吉·史密斯飾演的格蘭瑟姆老夫人的字字珠璣傲嬌性格一樣,是基於劇集又高效於劇集的人物書寫。電影版回歸到了編劇朱利安·費羅斯最拿手的群像戲,在兩個小時多的篇幅裡,幾乎每個人物都鮮活,所有能夠觸及的社會議題,也都沒有落下。
對劇集粉絲來說,這部被英媒稱為繼1981年《故園風雨後》後最成功的英國時代劇以大銀幕姿態重現眼前,是最值得激動的部分,這將觀眾對維多利亞時代或兩次世界大戰的英國的風物想像積極投射於銀幕上。《唐頓莊園》姿態古樸,在註定大團圓結局的基礎上,善用令人舒適的人物對仗。比如湯姆最終收穫下一個真愛、派羅躁動的心結得到安解、送別皇室時兩大僕人陣營人物之間的對應鏡頭處理,皆有令人不禁莞爾的效果。影片最動人的部分莫過於老夫人向瑪麗和盤託出真相的時刻,裹挾了所有人對舊夢的眷戀與擁抱明日的坦然,都在結局裡一併吐露。本質上,這不是僅屬於片中人的傷情,而是觀眾借電影來確認自己對過往老派的榮耀的不舍,對英國觀眾尤其如此。對全球觀眾來說,劇作上點到即止的種種時代符號,何嘗不是對自身想像英國的最佳代償?
□獨孤島主(影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