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喜
在父母看來,「鐵飯碗」似乎才是一個正當的職業,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公務員或事業單位。這樣的單位都有這樣一個優點:穩定。不用擔心自己什麼時候會失業。而且上班時間很有規律,福利待遇也很好。但在穩定的背後也揭示了這個職業不會給自己帶來很高的薪水,只局限於一個花不起吃得飽的狀態。
如今,隨著高校擴招,每年都有數百萬畢業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只能拿到三四千的工資,而且隨時都面臨著失業的風險。此時,「鐵飯碗」無疑又有了吸引力。只要捧上了此碗,從此便可衣食無憂,生活幸福。
除了公務員,國企外,還有一大「鐵飯碗」,即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包括18類,涵蓋教育、科技、文化等產業。帶有中心、會、所、站、隊、院、社、臺、宮、館等字眼的基本上都是事業單位。上到中央的人民日報社,中國科學院,下到一個城市的環衛單位,市政單位等等,都是事業單位。目前,我國共有事業單位100多萬個,編制超過3000多萬人。
然而,到今年年底,可能會有一個大變化。部分事業編將被取消,編制工將轉為合同工,涉及30多種事業編制,上百萬員工。
事實上,這幾年來,關於事業編制的改革消息就不斷了。而之前的「傳言」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完全實現。根據之前的有關情況,所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都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企改制。簡而言之,這些人將從事業編制中去除。如果依舊還是在職的話,那麼也將會從原本的事業編轉為和企業籤訂勞務合同,也就是所說的合同工。
據報導,受影響的事業單位有32種,包括建築、農場、影劇院等。這32種事業單位的人都應該注意,你可能不再是「鐵飯碗」了。事實上,這一改革是在去年3月實施的,將逐步完成「轉型」。現在,距離2020年底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不少在這32種事業單位的都已經逐步完成了轉變。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就連國家政府部門都在不斷優化、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創造高效率的政府、機構等「鐵飯碗」改革勢在必行。實際上,打破「鐵飯碗」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公平競爭,激勵約束,保護權益,讓有能力的人上去,能力差的人下去。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推進,很多事業單位將轉為企業。員工福利會下降嗎?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企業的利潤會為員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從兼職轉為合同工後,工人的工資一般不受影響,而是與單位的收入和支出掛鈎。單位利潤高,福利好,員工收入也高。但是,如果單位經營困難,利潤空間很小,工人的收入就會自然下降。因此,事業單位向企業的轉型也會對職工的工資產生一定的影響。
總之,改革是必然的,改革也是一種進步。我們每個人作為個體,都離不開社會這個大平臺。要想在這個平臺上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須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作為個人,我們都必須有創新的思維,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我們應該打造屬於自己的「鐵飯碗」。無論社會怎樣發展,國家怎樣變革,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挖掘自己的潛能,使自己更好地適應整個社會。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