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間,鄱陽鎮問桂道圩堤決口即將合龍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7月8日20時35分,江西省鄱陽縣鄱陽鎮問桂道圩堤出現漫決險情, 決口達127米,周邊上萬畝農田被淹,9000餘名群眾被緊急轉移。
9日下午,鄱陽縣防汛應急指揮部將當地的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Ⅱ級調整為最高級別的Ⅰ級。同時,中國安能第二工程局受領鄱陽鎮問桂道圩堤決口封堵任務。
「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功。」7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現場搶險人員處了解到,經過83小時持續奮戰,問桂道圩堤潰口已於13日23時08分成功封堵,所有搶險人員目前仍在現場進行反濾黏土及加高培厚工作。
凌晨3點
奔赴問桂道圩堤除險
7月以來,位於江西東北部、鄱陽湖東岸的鄱陽縣遭受持續強降雨襲擊,近十天平均降雨量高達324.4毫米。受此影響,鄱陽湖水系昌江流域水位迅猛上漲,發生超20年一遇洪水,導致鄱陽縣內多座大小圩堤相繼出現漫堤決口。
最先出現漫決險情的,是鄱陽鎮問桂道圩堤。8日20時35分,在洪水衝擊下,問桂道圩堤被撕開一個127米的口子,周邊上萬畝農田被淹,9000餘名群眾被緊急轉移。據了解,在鄱陽鎮,問桂道圩堤既是將昌江水與村莊、良田分隔開的屏障,也是附近多個村莊與外界連通的通道。
搶險現場
「9日凌晨1點多完成油墩街鎮的排險任務後不久,就接到了鄱陽鎮問桂道圩堤決口的封堵任務。」中國安能第二工程局南昌分公司員工鍾智豪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們接到任務後,於凌晨3點集合出發,連夜馳援鄱陽鎮,抵達問桂道圩堤決口時,已是當日上午10時30分。
彼時,由於水位不斷上漲,問桂道圩堤決口周邊的不少民房被浸泡在洪水之中,有的甚至快被全部淹沒。「當時,圩堤路面與洪水水面的高低差大約在1米3左右,部分地方因地勢高低不同,落差在50釐米。」鍾智豪說,面對嚴峻的水情,他們顧不上連日來的疲憊,立即投入決口封堵的準備工作中。
據其介紹,在準備工作中,由於圩堤路況十分狹窄,運輸物料的車輛難以正常通行,他們不得不耗時在決口前百米處先進行一個會車平臺的施工作業,將路面向外擴寬出一段長40多米、寬30多米的地段,以便運輸車輛進出錯車。「到決口處的100米道路,因較為狹窄,僅夠兩車並列行駛,所有工程車都是在會車平臺將車頭調轉,倒車行駛到決口處。」鍾智豪說。
4天3夜
成功封堵127米決口
10日12時許,隨著第一車石料拋向決口處,鄱陽鎮問桂道圩堤決口封堵搶險戰鬥正式打響。為儘快完成搶險任務,400餘名搶險人員按12小時一班輪替作業,每日兩班,確保「人歇機不停」。
「封堵工作最大的困難是不能雙向施工。」現場指揮員馬豔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們在抵達決口現場後,原計劃縮短時間,進行雙向進佔(推進封堵作業),但由於上遊路段也被洪水衝垮,造成另一側不具備作業條件,只能單方向施工,「根據實際情況,我們採取了堤頭裹頭保護、石碴戧堤進佔、水上分層碾壓、黏土拋填閉氣的機械化單向立堵戰法,進行封堵作業。」
搶險現場
據現場相關視頻顯示,細長的圩堤上,兩旁除有裝滿沙石的口袋壘砌外,每隔30米就有執勤的安全員在指揮調度。同時,每隔2-3分鐘左右,就有一輛滿載渣土或者石塊的卡車倒車進入搶險現場,將填料倒入漫決口,再由推土機或者挖掘機將填料慢慢地推入水中。隨著填料的不斷增加,狹窄的堤頭不斷拓寬、延長。
因負責運輸車輛最終傾倒階段的調度安排,馬豔光明顯感受到隨著決口兩邊的距離越來越近,合龍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在決口的主水域,最深處達到8米左右,原本只需要20車石料就能填滿,現在每推進一米,就需要40車石頭。」
搶險現場
在馬豔光等多名調度員累計揮旗近萬次後,7月13日23時8分,操作手張劍文駕駛推土機,拉下操縱杆,把最後一車石料倒進決口,歷經83個小時的連續奮戰,被洪水撕裂127米決口的問桂道圩完成合龍。
「激動是有的,但並沒有感到輕鬆。」馬豔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決口的合龍只是搶險的階段性勝利,他們還將駐守在這裡對圩堤進行進行反濾黏土及加高培厚工作,「依舊每天兩班倒,隨時做好新一輪的洪水衝擊考驗。」
紅星新聞記者 李文滔 羅夢婕 圖據中國安能第二工程局南昌分公司
編輯 張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