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心如蓮花,念若菩提,一路芬芳!

2020-12-07 國學修學堂

佛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沉靜的眼,平和的心。 除此世上還有什麼更可貴。只有內心安靜祥和,才不會被外界所左右。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禪定無煩惱,心如蓮花開。

心如蓮花,人生才會一路芬芳。當你回首往事時,能夠無愧於心地說,這個世界我來過,我走得坦蕩蕩,活得踏踏實實。我心如蓮花,念如菩提,此乃足矣。

人世間,每天都有花開葉落的故事在幕幕上演,也有許多浮浮沉沉的瑣事紛紛擾心。若心如蓮花,何懼浮華喧囂;如心底坦然,何怕天涯路遠。任紅塵萬丈,自纖塵不染,任世態炎涼,亦守心自暖。

當心如蓮花般開放時,內心就會充滿愛的激情,你就會微笑著走向生活,你會發現世界上有那麼多東西讓你感動。陌上流年,且吟且行,不去在意紛擾,不去憂慮明天,放下一切執念,素心如簡,待蓮花開盡 ,便是清歡。

人生浮世,看盡三千繁華,皆為樂而苦,為苦而悲。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世人皆苦,我自獨樂;世人皆樂,我亦同歡。繁華如雲,滄桑入水,修行不在時間長久,心有蓮花,芬芳自來。

相關焦點

  • 佛說,心如蓮花,人生才會一路芬芳
    佛說,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愛了,是續寫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卻前塵仇怨。沒有哪次相遇可以準備,沒有哪次重逢可以預演。生命是一場情理之中的意外。  佛說,笑看花開是一種好心情,靜賞花落是一種好境界。人生無盡的悲歡離合,不過是不同的心路,不同的歷練,在落花的那一剎那,從心底湧出千差萬別的感受。  佛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沉靜的眼,平和的心。 除此世上還有什麼更可貴。  佛說,年復一年你看破了多少?
  • 花開見佛,心如蓮花,念如菩提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朵盛開的蓮花裡都藏著一尊佛,帶給你安寧祥和、智慧和啟迪。用一朵蓮,來商量我們的前世今生,於是紅塵萬丈,再無羈絆,可以困住我們的心。用一朵蓮,來感知我們的情深義重,於是人海蒼茫,再無時空,可以阻隔我們的情。
  • 佛說:深信因果,方能證得菩提!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當我內心在一念之間真正清淨了,在那一剎那,周圍就如同蓮花處處開,處處是佛國。「因果不虛,報應不爽」,佛教講究因果輪迴,世間、出世間。在諸多經典之中,有一部名為《三世因果經》。
  • 供佛用什麼鮮花,首選是蓮花
    信佛的人還是非常多的,每逢初一十五或者是菩薩的生日都會有許多的人前去寺廟進行供奉,在寺院經常可以看見捧著鮮花前來禮佛的信徒,佛前的供桌上也是鮮花水果環繞,具體供佛用什麼鮮花比較好呢?佛前供花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今天花語網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心如蓮花,人生便能一路芬芳
    唯有看開,看淡,方能一路從容。生命的驛站,千迴百轉,總會遇見,緣分是盛開的繁花,一個回眸,一段過往,在相遇別離間,演繹初見,在山水光陰間,輾轉一程又一程。有人似荷,只能遠觀,有些人如山,可依靠,有些人像風,來了去了,遠了,近了,都做尋常。人生是一場修行,時光終要遠走,在季節的花開花落間,以清涼心觀望,以平常心渡日,以歡喜心打磨,完成自己的那場修行。
  • 夢如青蓮,心若菩提,在流年裡等待花開
    南朝的《西洲曲》中寫道:「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若為女子,定然是一身素衣如簡,有著清雅的容顏,玲瓏的心事,曼妙的情懷。她在晨曉裡看白雲出岫,在午後稀疏的光影裡煮茶,在黃昏醉人的晚霞裡等愛人歸來,在夜晚清涼的月色裡拈花。
  • 心如蓮花人生才會一路芬芳
    菡萏處處皆冉情一支荷醉了多少愛荷之人一抹詩韻圓了多少文人的一墨一箋情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心如蓮花人生才會一路芬芳舉報/反饋
  • 給你一顆蓮花種子你會怎麼種?佛說:上善若水
    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我看到佛教裡經常出現蓮花的元素,就是我們看西遊記,觀世音菩薩,西天神佛基本上有蓮花坐檯之類的,那麼蓮花為何會如此受歡迎呢。其實不僅是佛教領域,中國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蓮花。宋代著名詩人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 朝暮課誦:佛說阿彌陀經 十念心不亂可歸淨土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 萬物皆靈性,真實覺知,心似蓮花開
    山間的野花雖然無人欣賞,則依然綻放,獨守著自身的芬芳和空性;臘梅固守著自己的本性,沒有寒冬雪月,就不綻放自己的芬芳,體現了其不畏苦、寒的堅定信心,不隨春、夏、秋的優越而轉;蓮花出汙泥而不染,依然潔淨無瑕,被世人傳為佳話。在佛門也是殊勝的象徵,蓮花成長的過程中,雖然遇到染汙,但不為境轉,不受絲毫染汙,化汙境為成長的力量,出水即綻放無瑕的光芒和芬芳。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何?須陀洹能這樣想:我得到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可以的,世尊!因為什麼緣故呢?
  • 為什麼稱念文殊菩薩名號,勝過稱念百千億諸佛名號的功德?
    佛陀在《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中說:假使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如來。是人所獲功德其數甚多。若復有人。聞此妙吉祥菩薩名字。恭敬受持乃至隨喜稱念者。當知是人福多於彼。又復天子。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一皆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是人得福甚多。若復有人。聞此妙吉祥菩薩名字。
  • 走下神壇的蓮花菩提
    很多人會認為,文章題目是蓮花菩提,怎麼開頭就說酸棗樹和酸棗核了呢。   1999年,我開始接觸到蓮花菩提,那時市面上還不時興蓮花菩提,不知道什麼是蓮花菩提,市場上也基本見不到。當時,我沒事就去花鳥魚蟲市場轉悠,兜裡銀兩不多,但就愛逛市場,總尋思著在市場上能淘個寶撿個漏。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第一次見到了蓮花菩提,看到它就好像見到了我的初戀情人一樣。
  • 靜心,便是清喜;心靜,便是菩提(收藏)
    佛說,紅顏白骨皆是虛妄,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在這充滿繁蕪和狂熱的世俗裡,靜守一份默然,不為浮名所累,不自甘消沉,做一朵豔不求名的倔強的陌上花,開也自在,謝也隨意,如此,甚好。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
  • 為何念佛要念阿彌陀佛,而不是念其他佛呢,看了兩個故事就知道了
    第一個故事,有一位婦人每天念佛,但他的丈夫不信佛,也不念。但是這位婦人很虔誠,對他丈夫說,你和我一塊生活可以。當我敲經鼓念佛時,你必須跟著念一聲阿彌陀佛。他的丈夫非常愛她,每次就跟著念一聲佛號,多一聲也不念。用於業障纏身,過了幾年去世了。但是這位婦人很奇怪,她丈夫的屍體很暖和,所以婦人等了六天,也沒給他下葬。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誦持《佛說阿彌陀經》!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
  • 心似蓮花開,雨後賞荷,醉了!
    說起來荷花,可真美呀!荷花看上去,給人一種雍容大氣的感覺。從遠處就能聞見荷花,淡淡的、甜甜的清香。美麗的夏天一到,成千上萬的荷葉中,無數朵漂亮的荷花緩緩盛開,就像一幅畫,更像一首詩。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佛教:念「阿彌陀佛」,這兩點做不到,再念也無用!
    「念佛」通俗來說,就是念誦諸佛菩薩的名號,比如藥師琉璃佛、觀世音菩薩等。而在淨土信眾當中,念佛專指稱念阿彌陀佛,並將此作為修行的手段,求得往生淨土的果報。念佛法門所依託的,主要是「淨土三經」,也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就讚嘆道:「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
  • 彼岸花.波若波羅密
    塵世忍離誰再念?黃泉一路凝淚眼。葉落花開花獨豔,世世輪迴,花葉空悲戀。莫嘆人間魂暗淡,何知生死相憐遠!在世間,有一種奇異的花,叫彼岸花,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各地,在中國它生長於長江中下遊及西南部分地區。紅色的彼岸花又叫曼珠沙華,別稱紅花石蒜,白色彼岸花叫曼陀羅華,曼珠沙華和曼陀羅華這兩個名字都出自坲教《法華經》,是佛教四大名華(華在古漢語中就是花的意思)中的一種,佛語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花做為佛經中的一種象徵性代表,出現在不少典籍中。
  • 心量打開,讓其歸零,您的人生會一路芬芳
    如果,心量打開,你的人生就會一路芬芳,處處充滿祥和的陽光。隨著心量慢慢地打開,三毒貪、嗔、痴,就會慢慢的遠離你,一切的煩惱憂愁,就會隨之消失。心量就好比是大海,煩惱憂愁就如一滴水,一滴水融入了大海,能起什麼作用呢?念佛修行,就是把心量給打開。背誦了很多佛經,持誦了很多心咒,但心量仍然沒有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