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朝鮮互忿管窺朝鮮半島歷史與地緣

2020-12-05 快時訊
金正恩

一段時間以來,朝鮮核導試驗頻繁,美國則聯合韓國不斷在朝鮮半島周邊軍演。川普總統還時不時威脅對朝動武,金正恩則針鋒相對好似真的有能力將朝鮮的軍事力量投送到美國本土似的。雙方互相威脅,陷入死循環,半島局勢持續緊張。這一幕與公元7世紀中期朝鮮半島歷史驚人的相似,不同的是今天的主角是美國而當年則是日本。

彼時日本介入朝鮮半島內部戰爭以與中華爭雄,日本聯合半島西南部的百濟,而唐王朝支持半島東南部的新羅。後在白江口海戰中劉仁軌率領唐朝水師全殲日軍,日本被迫縮回本土。從此朝鮮半島整體上基本追隨掌握了東北地區的陸權國家,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緣格局。

豐臣秀吉

至明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再次渡海入侵朝鮮。企圖以此為跳板徵服華夏,豪言護送天皇遷都北京,甚至於要進而遠徵印度。神宗皇帝派遣李如松、麻貴、鄧子龍等名將率明軍援朝抗倭,歷經平壤大捷、碧蹄館戰役、南平血戰、釜山攻防戰、露梁海戰等著名戰役將日軍逐出朝鮮半島。後來取代明政權的清王朝繼承了萬曆援朝抗倭戰爭勝利遺產,終結於1894甲午年。

1894年日本入侵朝鮮,甲午戰爭爆發,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籤訂《馬關條約》,朝鮮半島被海權國家日本收入囊中,遼東半島也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以朝鮮為跳板侵佔中國東三省,並以此為根據地侵略中國腹地,狂言三個月滅亡中國。歷經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且得益於美蘇兩大強權對日本聯合碾壓,否則中國人現在的官方語言恐怕是日語而非漢語。正所謂唇亡齒寒,朝鮮半島被他國掌控後,中國東北丟失就僅僅是時間問題,而東北一失則中國全境淪陷就是必然趨勢。

偉大領袖毛主席

基於同樣的地緣戰略考量和歷史教訓,共和國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面對史達林捅的簍子,偉大領袖毛主席英明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開啟朝鮮半島超過半個世紀的穩定局面,更加鞏固了新生的共和國。

川普

韓戰後,半島南北雙方保持著和平,與以往夾在中日兩國之間不同,朝鮮半島成為了中、日、俄三國的中間地帶。同時,域外國家美國基於強大的經濟與軍事實力,利用朝鮮同韓國之間的敵對狀態深度套牢首爾,涉足半島事務並保持強大影響力,對中、日、俄三方形成制衡。因此,華盛頓時不時傳出對朝鮮動武威脅,固然是為了實現半島無核化,也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策應了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印度以及日本,同時也牽制了正與歐洲關係緊張並與美國在中東角力的俄羅斯。

2017/8/8

相關焦點

  • 詳解遼東——朝鮮半島的地緣結構
    如果朝鮮半島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與整個中央之國對抗。也許雙方現在的地緣分割線會建立在長白山主脈——遼東丘陵(千山山脈為主脈)一線之上。問題是以朝鮮半島的戰略縱深而言,他們甚至無力與東北平原的漁獵民族單獨對抗。因此在歷史上我們會看到,基本上看不到,以朝鮮半島為起點,向東北平原滲透的案例。
  • 構建朝鮮半島地緣經濟新格局的戰略意義
    6月12日的「金特會」與《朝美聯合聲明》和4月27日「金文會」與《板門店宣言》,對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將帶來巨大的衝擊,如果上述聲明和宣言都得以順利實施,那麼,本地區的地緣秩序必將發生調整和重組。
  • 朝鮮半島的兩次統一歷史機遇
    複雜而戲劇性的歷史原因造就了今天半島的分裂局面,但是在韓戰的歷史演進中,曾經有兩次歷史性機遇,使半島有可能促成統一,如果任何一次能夠獲得成功,如今的局面都有可能改寫。蘇軍抓住這一機遇,於9日從中國邊境進入朝鮮北部,開啟了半島的分裂歷史。
  • 美國霸權不倒,朝鮮半島統一無望
    朝鮮和韓國在很長時間內都不可能統一,朝鮮半島是亞洲最敏感的地緣政治話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朝鮮半島能否統一,不是朝鮮和韓國能決定的,朝鮮和韓國的統一取決於全球地緣力量的更替,美國霸權結束了,才是朝鮮半島走向統一的開始。
  •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戰略關係
    可以說在地緣政治史上,但凡朝鮮半島有點風吹草動,中國都有可能捲入其中,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相關戰爭,比如,1400多年前的隋唐東徵,兩朝四天子前後用兵十餘次,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國家和政權都捲入其中;又如明代萬曆年間的壬辰援朝抗倭戰爭,自1588年打到1598年;近代還有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如果不從大歷史角度來分析,說不清楚朝鮮半島和中國密切的戰略關係。
  • 專家解讀朝鮮半島地緣政治變化及中國新的戰略抉擇
    美國一直非常重視朝鮮半島的戰略地位,並依靠這塊「冷戰的活化石」作為一個重要的支點,以實現其在東亞乃至全球的戰略目標,目前朝鮮半島的新形勢似乎正在向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偏移或發展。美國川普政府呈現出商人與軍人主導的特點,對朝鮮半島的戰略目標不會有本質性的改變,但具體政策和風格會有較大的不同。
  • 朝鮮半島問題的「歷史感」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韓朝首腦會談開始前,在板門店的和平之家中題詞稱,「新的歷史從現在開始,和平時代站在新的起點」。開宗明義地表達了一種歷史感。雙方籤署的《板門店宣言》也將2018年視為朝鮮半島的「歷史轉折點」。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會談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又再次表達了這種歷史感。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從地緣關係上看,朝鮮半島原是中國東北大陸的延長,鴨綠江的意義與功用如同遼河,非分隔兩岸而系協調。 公元前3世紀左右,中國人(漢族或前期漢族諸集團的燕人、齊人)既到遠東,活力已必然滲過鴨綠江,移民源源進出,中國政治、經濟力開始伸入朝鮮半島。遼東考古發掘,發現戰國燕國明刀錢,分布特為廣泛,明刀錢於朝鮮鴨綠江渭原附近、清川江寧邊附近等地,同樣多有發現,齊刀也有見出,明刀出土例且波及韓國全羅北道務安,都是半島地理因素決定追隨中國東北歷史的開端。
  • 蒙古國與朝鮮半島的關係分析
    本文簡述中國北鄰蒙古國和地處朝鮮半島南北方的韓國、朝鮮三個東北亞國家的戰略地位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從政治、經濟、人文視角論述蒙古國與韓國、朝鮮的密切關係,並展望蒙古國依靠本國與朝韓兩國擁有的良好關係斡旋朝鮮半島問題,對半島局勢的緩和將起到積極影響,同時對中國堅持的和平穩定、無核化和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的朝鮮半島政策,無疑是積極的支持。
  • 1910年,大清王朝的地緣大危機——日本吞併朝鮮半島
    清朝被迫放棄了對朝鮮這個和中原王朝無論是地緣還是經濟上都聯繫最緊密的國家的全部掌控。當然,日本的目標自然不是幫朝鮮成為「獨立自主國家」,日本孤懸東亞大陸海外,一直覬覦富庶的大陸地區,而從地緣上考慮,朝鮮半島正是大陸和日本的連接處,控制朝鮮,是日本往大陸進行侵略滲透的第一部。
  • 朝鮮半島「統一時間」標準時間數次變更見證地緣政治變化
    魏雲峰朝鮮近日宣布,將從5月5日起,啟用修改後的平壤時間,以東9區標準時間為準,從而讓「平壤時間和首爾時間率先統一」。事實上,朝鮮半島調整標準時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平壤時間(藍)和東九區時間(紅)近代西方「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傳入亞洲後,朝鮮李氏王朝最初緊跟清朝,使用東8區的標準時間。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脫離清朝屬國地位的李氏王朝建立了「大韓帝國」,然而這個新生國家到底使用什麼標準時間,卻成為其政治動向的風向標。是繼續延用清朝的東8區?還是跟隨日本的東9區?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吧
    ,朝鮮半島原是中國東北大陸的延長,鴨綠江的意義與功用如同遼河,非分隔兩岸而系協調。遼東考古發掘,發現戰國燕國明刀錢,分布特為廣泛,明刀錢於朝鮮鴨綠江渭原附近、清川江寧邊附近等地,同樣多有發現,齊刀也有見出,明刀出土例且波及韓國全羅北道務安,都是半島地理因素決定追隨中國東北歷史的開端。
  • 波詭雲譎朝鮮半島
    29日,是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一百天,川普在這之前向所有100名美國參議員通報朝鮮情況,與15個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大使在白宮會晤,把「國內動員」和「國際動員」都搞了,朝鮮還是「不服」,這讓川普有些難堪。  朝鮮半島是個詭譎之地,美朝互示強硬,誰都覺得自己一旦「繃不住」就會更被動。局勢中存在大量咋咋唬唬的「姿態」,雙方如果想談判,彼此傳遞信號的方式或會不同尋常。
  • 朝鮮半島問題專家:中國對付薩德問題須出重拳
    當前朝鮮半島危機重重,近些年來圍繞朝鮮半島地緣形勢的變化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我們亟需從戰略高度和戰術層面同時加以應對。  首先,中國須認清半島形勢,保持戰略定力,遵循地緣政治規律。中朝作為兩個主權國家,發展道路和核心利益各不相同,但在東北亞特定的地緣政治格局下,存在著相同或相似的利益。歷史規律和地緣政治規律是不會隨人的意志而改變的,在這方面的歷史教訓不少。因此,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戰略定位需要有統一的國家意志,不能眾說紛紜。也需要有穩定的戰略目標,不能無所適從。  第二,對付「薩德」問題必須出重拳,挽回中韓關係只能靠實力。
  • 大揭密:俄國如何一步步染指朝鮮半島
    朝俄關係的歷史脈絡  俄國是世界上唯二與朝鮮半島有陸地邊界的國家,儘管這段邊界的長度不到20公裡,是目前俄國所有國界線中最短的一段,但已經足夠讓俄國自19世紀末起,成為朝鮮半島局勢的重要一方。  若隱若現的歷史  19世紀後期以降的朝俄關係明顯表現出朝鮮有求於俄羅斯,遠大於俄羅斯需要朝鮮的基本結構,這是東北亞乃至全球地緣政治環境的現實。
  • 朝鮮半島局勢戲劇性變化,中國該怎麼做?
    美國現任總統從未與朝鮮領導人會晤過,這一突破無論如何都值得歡迎,中國應當為之高興。面對半島局勢不斷出現的戲劇性變化,中國該如何做,國人很關心,世界也很關注。首先,中國人應放平心態,保持定力,不應有「中國被邊緣化」的想法,跳出那樣看問題的角度。
  • 美國欲經濟制裁朝鮮 初步框架已擬定 朝鮮半島局勢將為金價提供支撐
    近日,美國對朝鮮的態度以及朝鮮的強硬回擊使外界不禁對朝鮮半島局勢捏了一把冷汗。在軍事上,美國已經派遣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緊盯朝鮮半島局勢,經濟制裁同樣也少不了。有消息人士已經指出:美國在未來會針對朝鮮的原油進口、貨船等進行經濟的制裁,並會對那些與朝鮮有業務聯繫的銀行施與一定的壓力。
  • 甲午戰爭前後朝鮮半島是各國利益交匯點
    近日,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教授舒健大校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家利益最終決定各國戰略走向,朝鮮半島是當時各國利益的交匯點。 在談到中日甲午戰爭前後是否國家利益最終決定各國戰略走向時,舒健表示,當時的清政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完全依靠國際法和同盟關係,事實上當時各國都視自身的國家利益為根本。甲午戰爭中,美國支持日本的原因是由於它和日本的利益一致,都要向太平洋西岸擴張。
  • 汪暉: 朝鮮半島和平契機與東北亞團結政治的可能
    從更為寬廣的範圍來觀察,美蘇對抗和朝鮮半島的分裂都可以在更早時期的地緣政治關係中找到歷史脈絡。就冷戰結構的形成而言,美英是主導,蘇聯是相對被動應對的,鑑於二戰的經驗,史達林建立緩衝區的建議有其歷史原因。韓戰是繼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抗日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之後的又一場與朝鮮半島直接相關的戰爭。就宏觀條件而言,上述所有戰爭都包含了圍繞朝鮮半島的爭奪。
  • 專家:某些人稱朝鮮對中國沒用 為何美國反而重視
    重新認識朝鮮半島的地緣價值李敦球朝鮮半島位於東北亞的中心,也猶如一塊伸向海洋的跳板,歷史上大陸勢力與海洋勢力多次在這裡碰撞和較量,120年前甲午戰爭的戰火正是在這裡點燃,歷史在此轉折。1894年,朝鮮東學黨農民起義,日本看準機會,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朝鮮半島,中日兩軍直接交鋒,甲午戰爭由此引爆。這成為改寫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的分水嶺,從此海洋勢力取代大陸勢力主導或規制東亞國際秩序。接下來又是幾場惡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然後是抗日戰爭和韓戰。不到60年時間裡,以朝鮮半島為中心爆發了4次大規模戰爭。